蔡倫是怎樣改進造紙術,蔡倫改進造紙術的意義

2021-05-17 13:42:50 字數 6515 閱讀 8137

1樓:北京創典文化

在古代,人們書寫多用竹和帛。62616964757a686964616fe78988e69d8331333433616136

由於簡牘笨重,縑帛昂貴,不適合老百姓用來記載文字,於是,人們就一直在尋找新的書寫材料。

東漢時期的蔡倫用樹皮、廢麻、破布和舊漁網等原料製造出了一批紙,人們稱為「蔡侯紙」。

蔡侯紙的出現,使人類跨進了一個嶄新的世界,標誌著紙張正式開始代替竹和帛。

我國紙張原材料的發明雖然很早,但並沒有得到廣泛的應用,那時官府文書仍是用簡牘、縑帛書寫的,嚴重製約了文化的傳播與發展。

到了東漢時期,造紙技術有了較大的發展,才結束了古代簡牘繁複的歷史,大大地促進了我國古代文化的傳播與發展。

那是漢明帝劉莊62年,在湖南的耒陽,有一個普通農民的家庭,出生了一個小男孩,父母給他取名叫蔡倫。

蔡倫從小隨父輩種田,但他聰明伶俐,很會討人喜歡。

漢章帝劉旭繼位後,常到各郡縣挑選幼童入宮。

75年,蔡倫被選入洛陽宮內為太監,當時他15歲。

蔡倫讀書識字,成績優異,於入宮第二年任小黃門,後升為黃門侍郎,掌管宮內外公事傳達及引導諸王朝見、安排就座等事。

再後來,蔡倫被提拔為中常侍,隨侍幼帝左右,參與****大事,地位與九卿等同。

漢和帝的皇后鄧綏喜歡舞文弄墨,蔡倫兼任尚方令,主管宮內御用器物和宮廷御用手工作坊。

他在任職期間,利用供職之便,常到鄉間作坊察看。

103年,京師洛陽一連下了半月的大雨,大雨剛過蔡倫就去民間探訪,這一次他來到了洛陽城外的洛河附近的緱氏鎮,向當地的工匠討教一些技藝。

蔡倫在路過洛河邊的時候,有好幾棵大樹腐爛倒地,樹上還纏繞著一些破漁網,而在這些破樹上,他驚奇地發現了一層和以前的紙「赫蹄」很相似的東西。

他拿著這種東西向當地的村民求教。

當地的村民告訴他,這3年來京師年年下大雨,導致洛河水位上升,河邊的一些樹全部浸泡在河水裡腐爛,過了幾個月樹上就會自然形成這種東西。

難道這是樹皮形成的東西?蔡倫忽然意識到這也許就是他苦苦尋找了數年的東西!於是蔡倫就在洛河邊搭建了一個臨時的作坊,用樹皮開始了他的實驗。

為了模擬樹皮腐爛的方式,蔡倫在洛河邊上修了一個小池子,引入洛河之水,將樹皮投入池中浸泡;為了模擬樹皮日晒雨淋的方式,他又將樹皮放在太陽地上暴晒。

經過這兩道工序後,樹皮變得脆弱,然後,用石臼將樹皮搗成漿,又做成紙。

蔡倫並沒有因此而沾沾自喜,因為他發現這種紙裡面有一些細小的雜質存在,用手在紙上撫摸有明顯凹凸感。

如何去掉這種雜質呢?他忽然想起了制劍時淬火的工藝,這就是蒸煮。

於是,蔡倫在造紙的流程中首創了蒸煮的方法。

這一次所造出的紙讓蔡倫欣喜若狂,這種紙不但成本低,而且潔白,輕硬,原料普遍。

看著自己多年的追尋終於有了成果,蔡倫激動萬分。

激動之餘,蔡倫又想,麻的材料也很普遍,自己的造紙工藝能否改良粗糙的麻紙呢?有一天,蔡倫經過河邊,看到婦女洗蠶絲和抽蠶絲的「漂絮」過程。

他發現,好的蠶絲拿走後,剩下的破亂蠶絲,會在席上形成薄薄的一層,而這一層晒乾後,可用來糊窗戶、包東西,也可以用來寫字。

這給了蔡倫很大的啟示,於是他又開始找來了破**和破漁網進行實驗。

最後發現用麻所做的紙雖然不如用樹皮的潔白,有些微黃,但是比起原來的麻紙幾乎是天壤之別。

蔡倫將自己的造紙工藝流程記錄成冊,並將自己製造出的紙進獻給了漢和帝。

漢和帝提筆書寫,看著自己的書寫材料竟然是樹皮造出來的,覺得非常新奇,於是在蔡倫的帶領下參觀了洛河邊上的造紙坊。

當得知蔡倫是因為看到自己日夜閱讀竹簡而造紙時,漢和帝十分感動,於是下令全國推廣。

人們把這種紙稱為「蔡侯紙」。

蔡倫紙的主要原料有檀木、蕘花、菠蘿葉、草木灰、竹子、馬拉巴栗樹糊等。

製作步驟是:先取檀木,蕘花等樹皮,搗碎,加入草木灰等蒸煮;再將蒸煮過的樹皮原料,放於向陽山上,日晒雨淋,不斷翻覆,讓樹皮自然變白;將樹皮原料等碾碎,浸泡,發酵,打漿,加入樹糊調和成漿;然後用抄紙器將搗好的紙漿,抄成紙張;將抄好後紙張,置於陽光晒乾。

蔡倫組織並推廣了高階麻紙的生產和精工細作,促進了造紙術的發展,促進皮紙生產在東漢時期創始並發展興旺。

同時,由於他受命負責內廷所藏經傳的校訂和抄寫工作,從而形成了大規模用紙高潮,使紙本書籍成為傳播文化的最有力工具。

根據文獻記載,東漢時期還用樹皮纖維造紙。

東漢時期造紙能手左伯,在麻紙技術的基礎上,造出來的紙厚薄均刀,質地細密,色澤鮮明。

當時人們稱這種紙為「左伯紙」,或稱「子邑紙」。

左伯是東漢時期有名的學者和書法家。

他在精研書法的實踐中,感到蔡侯紙質量還可以進一步提高,就與當時的學者毛弘等人一起研究西漢以來的造紙技藝,總結蔡倫造紙的經驗,改進造紙工藝。

左伯造紙同是用樹皮、麻頭、碎布等為原料,用新工藝造的紙,適於書寫,使用價值更高,深受當時文人的歡迎。

左伯紙與張芝筆、韋誕墨在當時被並稱為文房「三大名品」。

樹皮紙的出現,是東漢時期造紙技術史上一項重要的技術革命。

它為紙的製造開闢了一個新的更廣泛的原料**,促進了紙的產量和質量的提升。

古代造紙術經過蔡倫的改進,形成一套較為定型的造紙工藝流程,其過程大致可歸納為原料的分離、打漿、抄造和乾燥4個步驟。

原料的分離,就是用漚浸或蒸煮的方法讓原料在鹼液中脫膠,並分散成纖維狀;打漿,就是用切割和捶搗的方法切斷纖維,並使纖維帚化,而成為紙漿;抄造,即把紙漿滲水製成漿液,然後用撈紙器即篾席撈漿,使紙漿在撈紙器上交織成薄片狀的溼紙;乾燥,即把溼紙晒乾或晾乾,揭下就成為紙張。

漢代以後,雖然工藝不斷完善和成熟,但這4個步驟基本上沒有變化,即使在現代,在溼法造紙生產中,其生產工藝與我國古代造紙法仍沒有根本區別。

總之,漢代造紙術是我國古代科學技術的四大發明之一,是中華民族對世界文明作出的一項十分寶貴的貢獻,大大促進了世界科學文化的傳播和交流,深刻地影響著世界歷史的程序。

蔡倫改進造紙術的意義

2樓:學院派魚多多

造紙術——尤其是東漢蔡倫改進的造紙術(又稱「蔡侯紙」),是書寫材料的一次革命,它便於攜帶,取材廣泛不拘泥。造紙是一項重要的化學工藝,紙的發明是中國在人類文化的傳播和發展上,所做出的一項十分寶貴的貢獻,是中國史上的一項重大的成就,對中國歷史也產生了重要的影響。

中國人發明的造紙術不僅促進了自身文化、教育和科技的發展,同時通過絲綢之路傳播到世界各地,推動了中國、阿拉伯、歐洲乃至整個世界的文化發展。對人類文明的發展尤其是近代化起到巨大的促進作用。

18世紀以後,隨著文化、教育與科學事業的發展,歐洲各國的耗紙量與日俱增。由於單一生產麻紙,已使原料**出現嚴重短缺,人們在不斷尋找替代物。與此同時,他們再一次將目光投向造紙術的發明地——中國,尋求中國造紙技術發展的新資訊,使得中國造紙新術直接傳入歐洲。

3樓:平航漫

東漢和帝時期蔡倫改進造紙術,對文化的傳播至關重要!

4樓:課文你來說

1、節約造紙成本和造紙時間。

蔡倫紙是用樹皮、麻頭及敝布、魚網等原料,經過挫、搗、抄、烘等工藝製造的紙,是現代紙的淵源。這種紙,原料容易找到,又很便宜,質量也提高了,逐漸普遍使用。

2、使紙張輕便易攜帶;便於書寫。

自古書契,多編以竹簡,其用縑帛者謂之為紙。縑貴而簡重,並不便於人。

在造紙術發明以前,甲骨、竹簡和絹帛是古代用來供書寫、記載的材料。但是甲骨、竹簡都比較笨重,秦始皇一天光閱讀奏章,就要整整一車;絹帛雖然輕便,但是成本非常昂貴,也不適於書寫。

雖然蔡倫之前有絲質纖維所造的「灞橋紙」,但因其紙腩鬆弛,紙面粗糙,厚薄相差懸殊,沒有經過剪下、打漿等造紙的基本操作過程,不能算真正的紙。這種紙也沒有蔡倫紙好用。

3、對世界的文化發展起了巨大作用。

造紙術的發明,引起了書寫材料的一場革命,大大方便了人們的書寫,便利了文化的儲存和交流,不僅推動了我國文化發展,而且也對世界文化發展起了重大作用。

二、蔡倫造紙術

造紙術是中國四大發明之一,紙是中國勞動人民長期經驗的積累和智慧的結晶,人類文明史上的一項傑出的發明創造。最初出自《東觀漢記》及范曄《後漢書》記載。

東漢元興元年(105)蔡倫改進了造紙術。他用樹皮、麻頭及敝布、魚網等原料,經過挫、搗、抄、烘等工藝製造的紙,是現代紙的淵源。這種紙,原料容易找到,又很便宜,質量也提高了,逐漸普遍使用。

為紀念蔡倫的功績,後人把這種紙叫做「蔡侯紙」。

《後漢書·蔡倫傳》的記載。書上說:發明造紙術的是西漢勞動人民。

東漢勞動人民在繼承西漢造紙技術後,又有所改進、發展和提高。至和帝時,尚方令(職掌管理皇室工場、負責監造各種器械)蔡倫組織少府尚方作坊充足的人力、物力,監製出一批精工於前世的良紙,於元興元年奏上,經推廣後,『自是天下莫不從用焉』。

5樓:小冉子哈

造紙術經阿拉伯人傳入歐洲,廉價的紙張很快取代了歐洲長期使用的書寫材料羊皮和小牛皮,促進了歐洲文化的發展。

造紙術的發明與改進沒事書寫材料的一次偉大革命。

歷史書上是這麼寫的......

6樓:田嶽

這是文明史上的一大革命,對普及教育,促進世界文明的發展具有里程碑的意義。

7樓:匿名使用者

蔡倫造紙的意義是什麼。

簡述蔡倫是如何改進造紙術的

8樓:匿名使用者

蔡倫是我國古代最偉大的發明家,造紙術的發明者。在沒有發明紙以前,古代各國人民想盡辦法,利用石頭、磚頭、樹葉、樹皮、蠟板、銅、鉛、麻布和獸皮、羊皮等等,文字記錄下來。

在我國商朝時,人們把文字一筆一劃地刻到龜甲和牛、羊、豬等動物的肩胛骨上;隨後,人們又用規格一至的木片(又稱牘)和竹片(又稱簡)來書寫文章;以後,還用以絲織品縑帛為紙來書寫的辦法。東漢時期,隨著經濟和文化的發展,竹簡、縑帛越來越不適應書寫的需要。為了製造一種比較理想的書寫材料,蔡倫在前人利用廢絲綿造紙的基礎上,採用樹皮、麻頭、破布、廢魚網為原料,成功地製造了一種既輕便,又經濟的紙張,總結出一套較為完善的造紙方法,使造紙技術有了悅躍的進步。

公元 105 年(元興元年,漢和帝劉肇年間),蔡倫將造成的紙張獻給朝廷,受到皇帝的讚揚。從此,人們都用這種紙,並在全國通稱蔡倫造的紙為「蔡侯紙」。

公元 121 年,東漢朝廷內部爭權奪利的鬥爭牽扯到蔡倫,漢安帝劉祜命令他投案。蔡倫恥於受審,即洗浴全身,換上最漂亮的衣服,然後服毒自盡。

公元 8 世紀,我國已經廣泛使用紙,這後的幾個世紀中,我國將紙出口到亞洲各個地方,並嚴保造紙祕密。公元 751 年,唐朝和阿拉伯帝國發生衝突,阿拉伯人俘獲幾個中國造紙工匠。沒過多久,造紙業便在撒馬爾罕和巴格達興起。

就這樣,造紙技術便逐漸在阿拉伯世界各地傳開,那裡開始廣泛使用紙張,後又經阿拉伯諸國傳到北美和歐洲。據史書記載,在蔡倫發明造紙術後的 1000 多年,歐洲才建立第一個造紙廠。雖然現代的造紙工業已很發達,但其基本原理仍跟蔡倫造紙的方法相同。

造紙原料十分之七八已為木漿所代替,但造高階印刷紙、捲菸紙、宣紙和打字蠟紙等,仍不外蔡倫所用的破布、樹皮、麻頭、廢魚網等原料。

蔡倫對我國乃至人類社會發展所產生的影響都是巨大的,並且這種影響還將持續下去。今天,我們是無法用數量來衡量紙對歷史發展所起的作用,人類對紙的使用將會延續到何年,更是難以**。因此,蔡倫(還有四大發明的留下姓名的另一位發明者畢昇)理應在為中國和人類歷史程序帶來巨大影響的人物名單裡佔據首席或近乎於首席的位置。

紙的發明過程

西漢初年,政治穩定,思想文化十分活躍,對傳播工具的需求旺盛,紙作為新的書寫材料應運而生。許慎著的「說文解字」,成書於公元100年。許慎認為紙是絲絮在水中經打擊而留在床蓆上的薄片。

這種薄片可能是最原始的「紙」,有人把這種「紙」稱為「赫蹄」。這可能是紙發明的一個前奏,關於這種「紙」的記載,可以追溯到西漢成帝元延元年(公元前12年)。「漢書•趙皇后傳」中記錄了成帝妃曹偉能生皇子,遭皇后趙飛燕姐妹的**,她們送給曹偉能的毒藥就是用「赫蹄」紙包裹,「紙」上寫:

「告偉能,努力飲此藥!不可復入,汝自知之!」。

由此推測紙可能與絲有一定關係。

遠古以來,我們的先人就已經懂得養蠶、繅絲。秦漢之際以次繭作絲綿的手工業十分普及,韓信在未發跡之前「乞食漂母」的漂母,大概就是以此為生的。這種處理次繭的方法稱為漂絮法,操作時的基本要點包括,反覆捶打,以搗碎蠶衣。

這一技術後來發展成為造紙中的打漿。此外,藉助竹器瀝乾絲縷也是此法的一個重要步驟,它是造紙中抄紙的原型。我國古代常用石灰水或草木灰水為絲麻脫膠,這種技術也給造紙中為植物纖維脫膠以啟示。

紙張就是藉助這些技術發展起來的。

從迄今為止的考古發現來看,造紙術的發明不晚於西漢初年。最早出土的西漢古紙是2023年在新疆羅布淖爾古烽燧亭中發現的,年代不晚於公元前49年。2023年5月在陝西省西安市灞橋出土的古紙經過科學分析鑑定,為西漢麻紙,年代不晚於公元前118年。

2023年在甘肅居延肩水金關發現了不晚於公元前52年的兩塊麻紙;2023年在甘肅金關出土,為西漢麻紙,暗黃色,質地較粗糙2023年在陝西扶風中延村出土了西漢宣帝時期(公元前73~49年)的三張麻紙;2023年在甘肅敦煌縣馬圈灣西漢烽燧遺址出土了五件八片西漢麻紙。2023年甘肅天水放馬灘出土的西漢文帝時期(公元前179~前141年)的紙質地圖殘片,表明了當時的紙可供寫繪之用。從上述西漢出土的紙的質量來看,西漢初年的造紙技術已基本成熟。

歷史上關於漢代的造紙技術的文獻資料很少,因此難以瞭解其完整、詳細的工藝流程。後人雖有推測,也只能作為參考之用。造紙技術環節眾多,因此必然有一個發展和演進的過程,絕非一人之功。

它是我國勞動人民長期經驗的積累和智慧的結晶。

蔡倫改進了造紙術,那造紙術是誰發明的呢

發明造紙術bai的是西漢勞動人民 du而並非zhi蔡倫個人。東漢勞dao動人民在繼承西漢造紙專技術後,屬又有所改進 發展和提高。在西漢造紙方面已經有一些發展,西漢初年,政治穩定,思想活躍,對傳播工具的需求旺盛,紙作為新的書寫材料應運而生。當時已經擁有麻質纖維紙。質地粗糙,且數量少,成本高,不普及。根...

蔡倫在造紙上有什麼貢獻蔡倫在造紙術方面的貢獻是什麼

蔡倫在造紙上的貢獻為發明了蔡侯紙。改進造紙術時的蔡倫主管監督製造宮中用的各種器物。他挑選出樹皮 破麻布 舊漁網等,讓工匠們把它們切碎剪斷,放在一個大水池中浸泡。過了一段時間後,其中的雜物爛掉了,而纖維不易腐爛,就保留了下來。他再讓工匠們把浸泡過的原料撈起,放入石臼中,不停攪拌,直到它們成為漿狀物,然...

發明造紙術的蔡倫出生年月

蔡倫出生有些爭議,主要是兩種,公元61年和公元63年,死於121年確定。月份待考。蔡倫 121 字敬仲,東漢桂陽郡人。漢明帝永平末年入宮給事,章和二年 公元88年 蔡倫因有功於太后而升為中常侍,蔡倫又以位尊九卿之身兼任尚方令 蔡倫總結以往人們的造紙經驗革新造紙工藝,終於製成了 蔡侯紙 元興元年 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