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時期的刺史是多大的官拜託各位大神

2021-03-03 21:07:12 字數 3523 閱讀 8402

1樓:傑少啊

唐代的刺史相當於現在的地級市市長 漢代的刺史本來是御史臺派到地方對一郡的行版

政進行檢查的官職權,後來逐漸演變,到唐朝已經稱為州一級行政區劃的**主官了。 唐代的州大致相當於現在的地級,因此州的刺史大致相當於現在地級市市長的職位。當然唐代的官制也是不斷變化的。

唐朝武德元年又罷郡置州,置刺史,雍州置牧,自來雍州所轄為三輔之地,高門大姓甚眾,所以才會被特殊對待。到了神龍二年,分天下為十道,每道設巡察使二人,這時刺史只是作為太守的另一個稱呼,其原有的監察職能已經被巡察使代替了。此後又有按察使、採訪處置使(有戍卒之處稱為節度使),至德年間,又改採訪使為觀察使,併兼領都團練使,分天下為四十餘道,大者十餘州,小者二三州,後來諸道名稱又有所變化,但是觀察使行使的都是以前刺史和州牧的職責,刺史的地位又進一步降低,成為純粹的地方行政**。

唐朝各個官職名,比如刺史、縣令什麼的,相當於現代的什麼官?拜託了各位 謝謝

2樓:中原小象

唐朝**宰相名稱:尚書令、中書令、侍中、左右僕射、參知政事(二品)等都是宰相,相當於現在的政治常委、委員。尚書(三品)、侍郎(四品),相當於現在的部長、副部長;郎中(五品)、員外郎(六品),相當於**部委的廳局級、副廳局級公務員。

御史大夫(三品)、御史中丞(四品),相當於紀委書記、委員。(****名目繁多,這裡掛一漏萬,只說最基本的,其他的內官、宮官、太子親王府官、祕書省、著作局、宗室管理機構、大理寺、國子監、將作監、還有軍方的十六衛折衝府等、外藩等等系統的**還有很多)

節度使:相當於地方軍區司令。

地方州縣一級,根據規模劃分為上等州、中等州、下等州;縣的劃分更繁雜,**定額有所不同。

(一般而言,二品相當於***總理副總理,三品、四品大約相當於現在的省部級,五品六品大約是市局級,七品是縣處級,**級就是鄉科級了)。

上州:「刺史一人,從三品,職同牧尹;別駕一人,從四品下。長史一人,從五品上;司馬一人,從五品下;錄事參軍事一人,從七品上;錄事二人,從九品下;司功參軍事一人、司倉參軍事一人、司戶參軍事二人、司田參軍事一人、司兵參軍事一人、司法參軍事二人、司士參軍事一人,皆從七品下;參軍事四人,從八品下;市令一人,從九品上;丞一人,從九品下;文學一人,從八品下;醫學博士一人,從九品下。

」中州:「刺史一人,正四品下;錄事參軍事一人,正八品上;錄事一人,從九品上;司功參軍事、司倉參軍事、司戶參軍事、司田參軍事、司兵參軍事、司法參軍事、司士參軍事各一人,正八品下;參軍事三人,正九品下;醫學博士一人,從九品下。「

下州:刺史一人,正四品下;別駕一人,從五品上;司馬一人,從六品上;錄事參軍事一人,從八品上;錄事一人,從九品下;司倉參軍事、司戶參軍事、司田參軍事、司法參軍事各一人,從八品下;參軍事二人,從九品下;醫學博士一人,從九品下。

京縣(首都所在縣):「(縣)令各一人,正五品上;(縣)丞二人,從七品上;主簿二人,從八品上;錄事二人,從九品下;(縣)尉六人,從八品下。」

畿縣(首都周圍的縣):「令各一人,正六品上;丞一人,正八品下;主簿一人,正九品上;尉二人,正九品下。」

上縣:令一人,從六品上;丞一人,從八品下;主簿一人,正九品下;尉二人,從九品上。

中縣:令一人,正七品上;丞一人,從八品下;主簿一人,從九品上;尉一人,從九品下。

中下縣:令一人,從七品上;丞一人,正九品上;主簿一人,從九品上;尉一人,從九品下。

下縣:令一人,從七品下;丞一人,正九品下;主簿一人,從九品上;尉一人,從九品下。

(這裡,令就是縣令、丞就是縣丞,相當於副縣長或者縣長助理、尉就是縣尉,相當於縣武裝部長、公安局長。)

下州:「刺史一人,正四品下;別駕一人,從五品上;司馬一人,從六品上;錄事參軍事一人,從八品上;錄事一人,從九品下;司倉參軍事、司戶參軍事、司田參軍事、司法參軍事各一人,從八品下;參軍事二人,從九品下;醫學博士一人,從九品下。」

地方軍事系統**未涉及。

以上均參閱《新唐書 百官》

明代總兵,參將,把總分別是幾品官?相當於現在的什麼?拜託各位大神

3樓:小草的心闖天涯

一、總兵

總兵,官名。明初,鎮守邊區的統

兵官有總兵和副總兵,無定員。總兵官本為差遣的名稱,無品級,遇有戰事,總兵佩將印出戰,結束繳還,後漸成常駐武官。

14世紀-17世紀初明朝時期,總兵為無品級之武官官名,統轄兵士、編制定員、位階不固定,通常為公侯或地方都督兼任。清朝後,軍權歸為各省巡撫提督文官,而聽從巡撫提督之總兵武官改為正二品,視駐地,統轄兵員多寡相差甚多,大約一萬五千名至數百名之間。

總兵相當於現在地方軍區司令。

二、參將

參將,明代鎮守邊區的統兵官,無定員,位次於總兵、副總兵,分守各路。明清漕運官設定參將,協同督催糧運。清代河道官的江南河標、河營都設定參將,掌管調遣河工、守汛防險等事務。

清代京師巡捕五營,各設參將防守巡邏。

參將為15世紀,中國明朝首設的官制名稱,位階約為今中高階軍官,比如旅長等。

三、把總

把總是明代及清代前中期陸軍基層軍官名,在明代屬京營、邊軍系統,秩比正七品,次於軍中統率千名戰兵之千總(守備),麾下約有戰兵四百四十人。

明駐守京師兵,分三大營,統兵官中有此官;各地總兵屬下軍官亦有此官,位次守備。明初多以功臣、外戚充任。後職位日輕,至清代成綠營兵低階軍官。

秩正七品,位次於千總;京城巡捕五營統兵官亦設。

把總相當於現在某市公安局局長。

擴充套件資料

明朝末年,總兵是明朝的高階將領,全國不過二十人左右,用今天的話說,相當於軍區司令員。權力是非常大的。

明朝的兵制承襲發展了唐、宋、元兵制的特點,建立了衛所制度。從**到地方的管轄秩序為五軍都督府、都司、衛所體系。即五軍都督府和都司分別為**和地方最高軍事機構,都司下轄衛所,各都司所率衛所隸屬於五軍都督府,而聽令於兵部。

17世紀,清朝統治中國後,沿襲其官制,參將一般為綠營武官。在清朝,該官品為秩三四品,位於總兵或副總兵之下,都司與遊擊之上。參將統兵官,位階次於副將一級。

服從於總兵,有時亦可以擔任撫標(巡撫直轄的綠營兵)的中軍,亦由兵部主管。

把總,官名。屬於明代京營、邊軍系統,秩比正七品,次於軍中統率千名戰兵之千總(守備),麾下約有戰兵四百四十人。明駐守京師兵,分三大營,統兵官中有此官;各地總兵屬下軍官亦有此官,位次守備。

明初多以功臣、外戚充任。又四川、雲南、甘肅、貴州的土司官中有土把總。

4樓:匿名使用者

總兵乃正三品武職,著名的民族英雄戚繼光在大明嘉靖年間就曾任此職,任職浙江台州總兵,參將應是正四品武職,相當於今天的軍分割槽司令和軍區高階軍官,如師旅長!

5樓:百度使用者

總兵有大有小,有一個城的總兵和一個地區的總

兵,如遼東總兵李成樑,一品

,大同總兵***,一品,一個島的總兵如皮島總兵毛文龍,一品。但總的感覺是隨著駐守的軍事重要性和個人功績來劃分品級的。參將次於總兵、副總兵,分守各路,無品級,無定員。

明初多以功臣及外戚充任。明清漕運官設定參將,協同督催糧運。清代河道官的江南河標、河營都設定參將,掌管調遣河工、守汛防險等事務。

把總只知道是明代正七品武官,不過七品,也就管理個縣吧。總兵相當於地方軍區司令,參將相當於地方的地方差不多是個旅吧。把總就相當於某市公安局局長。

唐朝時期去日本的僧人是誰,中國在唐朝時期,曾派一位僧人東渡日本,六次才成功,問 這個僧人是誰?

鑑真 687 763 唐朝僧人,又稱過海大師 唐大和尚。6次東渡日本成功,穿學佛教,創立日本文字,建立唐招提寺,763年卒,遺體被做成金身,為日本國寶級。鑑真 6次東渡日本成功,其中有一次差點掛掉 鑑真 687 763 唐朝僧人,又稱過海大師 唐大和尚。日本律宗之始祖。什麼都是浮雲,這是寒假作業上的...

杜牧是唐朝哪個時期的詩人

晚唐時期的詩人。唐文宗大和二年26歲中進士,授弘文館校書郎。後赴江西觀察使幕,轉淮南節度使幕,又入觀察使幕,理人國史館修撰,膳部 比部 司勳員外郎,黃州 池州 睦州刺史等職。因晚年居長安南樊川別墅,故後世稱 杜樊川 著有 樊川文集 杜牧的詩歌以七言絕句著稱,內容以詠史抒懷為主,其詩英發俊爽,多切經世...

唐朝的突厥國是是現在的那個地方唐朝時期的突厥石國是現在的什麼地方

俄羅斯頓河流域和中西亞地區。唐初,東突厥勢力漸起,除併吞鄰近許多民族外,還奴役處於漠北的鐵勒諸部。公元629年以後,唐軍連續發動對東突厥軍事行動,最終將其滅亡,其餘部逐步溶入華夏民族。西突厥在唐初時佔據了西域,不僅堵塞了向西的絲綢之路,而且在軍事上對唐王朝構成嚴懲威脅。在滅東突厥之後,唐軍開始對西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