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必烈的改革措施是什麼,忽必烈的改革措施是什麼

2021-05-22 12:23:09 字數 6191 閱讀 7080

1樓:女子夭夭

主要措施:bai

**:設定中書省du及宣政院zhi;

地方:行省制度和澎湖巡檢司;dao

農業:內重視農業生產和推廣棉容花種植技術。

水利:治理黃河和開鑿通惠河和會通河。

民族關係:強調要用儒學治國,要行漢法,變過去的那種遊牧政策為定居農業的政策,保護農民的既得利益,禁止自己民族的人非法侵佔廣大漢人的合法耕地。

2樓:匿名使用者

防漢建「元」,首次採取漢人稅收政策,重用「伯顏」,重武,滅南宋、朝鮮、東南亞大部,日本為附屬國。

忽必烈改革內容是什麼 5

3樓:冷眼觀娛樂圈

忽必烈(成吉思汗的孫子) ,公元2023年繼承了汗位,建都大都(今北京)。到2023年,忽必烈正式稱皇帝,建立了元朝(公元2023年--2023年),他就是元世祖。元世祖逐步鞏固對北方的統治以後,就集中力量攻打南宋,終於滅了南宋。

公元2023年,實現了中國南北大統一。

一、忽必烈改制的內容 (一)體制更新(政治方面:改革政體)

(1)在**:改革**機構:

(2)在地方:改革地方機構 a、設定行中書省(十大行省)b、設澎湖巡檢司c、開發雲南行省

(3)兵民分治

(4)設通政院,建立驛站制度

(5)實行民族分治政策

影響: 有效地遏制了割據勢力,加強了**集權,有利於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展。

(二)轉變立國之本(經濟方面:農桑立國)

1、主要措施 :

a、確定立國方針:農桑立國

b、建立農業機構: 勸農司、大司農司

c、完善農業法規:頒佈詔令嚴禁強佔民田、廢耕田為牧場;明確規定勸課農桑賞罰之法; 頒佈「農桑之制」

d、重視技術指導:《農桑輯要》

2、影響:使飽受戰爭破壞的北方農業進入了緩慢恢**展的時期。

二、忽必烈改革的歷史意義 :

1、有利於農業生產的發展,社會經濟全面復甦;

2、加強了**集權、加強了對邊疆地區的管轄,促進了民族交往和中外交流;

3、實現了更大範圍的大一統,促進了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發展。

4樓:匿名使用者

(一)體制更新(政治方面:改革政體)

1、具體內容:

(1)在**:改革**機構:中書省,樞密院,御史臺(2)在地方:改革地方機構:吏,禮,戶,兵,刑,工a、設定行中書省(十大行省)

b、設澎湖巡檢司

c、開發雲南行省

(3)兵民分治

(4)設通政院,建立驛站制度

(5)實行民族分治政策

2、影響:

有效地遏制了割據勢力,加強了**集權,有利於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展。

(二)轉變立國之本(經濟方面:農桑立國)

1、主要措施

a、確定立國方針:農桑立國

b、建立農業機構: 勸農司、大司農司

c、完善農業法規:頒佈詔令嚴禁強佔民田、廢耕田為牧場;明確規定勸課農桑賞罰之法; 頒佈「農桑之制」.

d、重視技術指導:《農桑輯要》

2、影響:使飽受戰爭破壞的北方農業進入了緩慢恢**展的時期。

5樓:匿名使用者

主要措施: **:設定中書省及宣政院; 地方:

行省制度和澎湖巡檢司; 農業:重視農業生產和推廣棉花種植技術。 水利:

治理黃河和開鑿通惠河和會通河。 民族關係:強調要用儒學治國,要行漢法,變過去的那種遊牧政策為定居農業的政策,保護農民的既得利益,禁止自己民族的人非法侵佔廣大漢人的合法耕地。

作用:鞏固了元朝的統治.....

6樓:匿名使用者

2023年3月,忽必烈在部分諸王的推戴下,即汗位於開平,建元中統。在**設中書省,以王文統任平章政事,在各地分設10路宣撫司,任漢人儒士為使。同年五月,阿里不哥也在部分留居漠北的諸王擁戴下,稱大汗於和林。

忽必烈以漢地豐富的人力、物力為依託,出兵擊敗阿里不哥。在與阿里不哥鏖戰的同時,中統三年(1262)春,益都行省李乘機叛亂,被忽必烈迅速鎮壓。李的叛亂引起忽必烈對漢人的猜忌,於是採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廢除漢人諸侯的世襲制度,削弱這些家族的軍權,在地方上實行軍民分治等等,一方面以加強**集權,另一方面則可嚴密對漢人的防範。

此外,又在各級政權中引用色目人分掌事權,使與漢人官僚相互牽制。中統五年八月,忽必烈又改元為至元。經過從中統元年到至元初年的增改損益,新王朝的各種制度大體上確立下來。

至元八年(1271),取《易經》「大哉乾元」之義,建國號為大元。次年,確定以大都為首都。**集權政治的重新確立,恢復了正常的統治秩序,對人民的賦役剝削限制在一定的數額之內,並採取了一些有利於農業和手工業生產的措施,如立司農司、墾荒屯田、興修水利、限制抑良為奴等。

但是,這個政權也保留了大量的蒙古落後舊制。這些制度在元代始終保留下來,嚴重地束縛了生產力的發展,使元代的社會矛盾愈益激化。同時,忽必烈又積極著手消滅南宋的戰爭,至元十一年,命伯顏大舉伐宋。

十三年,下臨安,十六年最後消滅了流亡在崖山的南宋殘餘勢力,完成了全國的大統一。元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少數民族統治全國的王朝,它初步奠定了中國疆域的規模。 全國統一後,忽必烈的保守、嗜利和黷武等消極因素都有了發展。

他重用回回人阿合馬。阿合馬從中統初便主管**財政,多方搜刮,權勢日重。後阿合馬獨擅朝政。

十九年,大都發生了王著、高和尚刺殺阿合馬事件。此後,忽必烈又先後任盧世榮、桑哥專理財政,都以失敗而告終。同期,忽必烈接連派遣軍隊遠征日本、安南、占城、緬甸與爪哇,都遭到失敗。

但抗擊海都、篤哇等西北諸王的侵擾和平服東北諸王乃顏叛亂,具有一定的積極作用。至元三十一年,忽必烈病逝。 作用:

促進了各民族的大融合,更有利於統治

忽必烈是怎樣改革的

7樓:小豪

忽必烈的改革是在維護蒙古貴族的根本利益,保持蒙古族的統治地位的前提下,忽必烈仿效漢法改制「既行漢法,又存國俗」,強調要用儒學治國,要行漢法,推動了文化與社會實踐的互動,變過去的那種遊牧政策為定居農業的政策,保護農民的既得利益,禁止自己民族的人非法侵佔廣大漢人的合法耕地。實行**集權制,在**設定中書省及宣政院;在地方設定行省制度和澎湖巡檢司;重視農業生產和推廣棉花種植技術,保證了國內安定。治理黃河和開鑿通惠河和會通河,有利於民生、農業和交通的發展。

這些改革有利於長遠的社會進步和民族融合,有利於我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發展。

忽必烈改制的內容是什麼?

8樓:匿名使用者

1在**:改革**機構:設定中書省、樞密院、御史臺三大系統。此外設宣政院,管理全

國宗教事務和**地區,藏族地區正式列入中國版圖。

2在地方:改革地方機構:設定行中書省(十大行省);設澎湖巡檢司;開發雲南行省

3兵民分治

4設通政院,建立驛站制度

5實行民族分治政策

9樓:丨殘局丨

(一)體制更新

(政治方面:改革政體

) 1.

方案:按中原王朝體制的框架構建政權機構

2.具體內容:

1在**:改革**機構:設定中書省、樞密院、御史臺三大系統。此外設宣政院,管理全

國宗教事務和**地區,藏族地區正式列入中國版圖。

2在地方:改革地方機構:設定行中書省(十大行省);設澎湖巡檢司;開發雲南行省

3兵民分治

4設通政院,建立驛站制度

5實行民族分治政策

忽必烈的漢化改革舉措,有什麼影響?

10樓:北京創典文化

忽必烈的一系列漢化改革舉措,推動了農業生產的發展和社會經濟全面復甦,鞏固了封建國家的統治,加強了**集權和對邊疆地區的管轄,促進了民族交往和中外交流。

實行「漢法」加強了民族交往和中外交流,促進了多民族國家的發展,實現了更大範圍的大一統,更促進了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發展。

忽必烈改制的措施和偉大意義分別是什麼?

11樓:飛鳥二世

主要措施:

**:設定中書省及宣政院;

地方:行省制度和澎湖巡檢司;

農業:重視農業生產和推廣棉花種植技術。

水利:治理黃河和開鑿通惠河和會通河。

民族關係:強調要用儒學治國,要行漢法,變過去的那種遊牧政策為定居農業的政策,保護農民的既得利益,禁止自己民族的人非法侵佔廣大漢人的合法耕地

答:政治方面 :仿效中原王朝的政治體制,建立行省制度。

忽必烈在**設中書省,作為全國的最高行政機構。地方設「行中書省」,簡稱「行省」或「省」。元**通過向行中書省派遣官吏,徵收賦稅,有效地加強了對全國的控制。

元**還把臺灣、**置於**的管轄之下,拓展了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基業。

經濟方面:忽必烈剛即位時就下達詔令說:「國以民為本,民以衣食為本,衣食以農桑為本。

」並下令把許多牧場重新恢復為農田,禁止掠奪漢人為奴。同時**設立專門管理農業生產的機構「司農司」,還規定以轄區內百姓人口、戶數的增加、開墾田畝的數目、賦稅是否公平作為衡量官吏政績好壞的標準。忽必烈還詔令司農司編成《農桑輯要》一書頒行全國,指導農業生產。

忽必烈這一系列措施,使飽受戰亂破壞的中原地區的農業生產基本上得到了恢復,有的地方甚至有了發展,為中原文明的儲存和延續提供了可靠的物質基礎,也為蒙古社會制度的封建化注入了新的物質內容。

忽必烈改制的意義: 忽必烈的改制順應了蒙古遊牧民族封建化程序加快的趨勢,在征服中原後接受了發展程度較高的中原漢族為主體的農業封建文明。由於忽必烈大行漢法,元朝的經濟實力大為加強,並進兵翦滅南宋殘餘勢力,實現了我國歷史上的又一次大一統,為多民族的融合創造了巨大的空間

忽必烈改制的主要措施

12樓:匿名使用者

元世祖忽必烈

(1215~1294)

元朝的建立者。拖雷正妻唆魯禾貼尼的第二子。忽必烈為藩王時,便熱心於學習漢文化。

2023年,長兄蒙哥即大汗位,忽必烈以皇弟之親,受任總理漠南漢地軍國庶事,南駐爪忽都之地。他先後任漢人儒士整飭邢州吏治,立經略司於汴梁,整頓河南軍政,並屯田唐、鄧,收到積極效果。2023年,受京兆(今陝西西安)封地,忽必烈又在這裡任諸儒臣興立屯田,興復吏治,恢復農業,建立學校,進一步取得北方漢族地主階級對他的擁護,為元王朝的建立提供了社會基礎。

同年,忽必烈受命與大將兀良合臺遠征雲南,滅大理國。2023年蒙哥興師伐南宋,授命忽必烈代總東路軍。2023年9月,忽必烈率師抵淮河,蒙哥在合州前線病逝的訊息傳來,忽必烈仍揮軍自陽邏堡渡長江,圍鄂州(今湖北武漢),並以軍接應從雲南北上的兀良合臺軍。

這時,得悉留守漠北的幼弟阿里不哥擅自徵兵圖謀汗位,忽必烈立即採納漢人郝經的獻計,與宋約和,輕騎北返燕京。

2023年3月,忽必烈在部分諸王的推戴下,即汗位於開平,建元中統。在**設中書省,以王文統任平章政事,在各地分設10路宣撫司,任漢人儒士為使。同年五月,阿里不哥也在部分留居漠北的諸王擁戴下,稱大汗於和林。

忽必烈以漢地豐富的人力、物力為依託,出兵擊敗阿里不哥。在與阿里不哥鏖戰的同時,中統三年(1262)春,益都行省李乘機叛亂,被忽必烈迅速鎮壓。李的叛亂引起忽必烈對漢人的猜忌,於是採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廢除漢人諸侯的世襲制度,削弱這些家族的軍權,在地方上實行軍民分治等等,一方面以加強**集權,另一方面則可嚴密對漢人的防範。

此外,又在各級政權中引用色目人分掌事權,使與漢人官僚相互牽制。中統五年八月,忽必烈又改元為至元。經過從中統元年到至元初年的增改損益,新王朝的各種制度大體上確立下來。

至元八年(1271),取《易經》「大哉乾元」之義,建國號為大元。次年,確定以大都為首都。**集權政治的重新確立,恢復了正常的統治秩序,對人民的賦役剝削限制在一定的數額之內,並採取了一些有利於農業和手工業生產的措施,如立司農司、墾荒屯田、興修水利、限制抑良為奴等。

但是,這個政權也保留了大量的蒙古落後舊制。這些制度在元代始終保留下來,嚴重地束縛了生產力的發展,使元代的社會矛盾愈益激化。同時,忽必烈又積極著手消滅南宋的戰爭,至元十一年,命伯顏大舉伐宋。

十三年,下臨安,十六年最後消滅了流亡在崖山的南宋殘餘勢力,完成了全國的大統一。元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少數民族統治全國的王朝,它初步奠定了中國疆域的規模。

全國統一後,忽必烈的保守、嗜利和黷武等消極因素都有了發展。他重用回回人阿合馬。阿合馬從中統初便主管**財政,多方搜刮,權勢日重。

後阿合馬獨擅朝政。十九年,大都發生了王著、高和尚刺殺阿合馬事件。此後,忽必烈又先後任盧世榮、桑哥專理財政,都以失敗而告終。

同期,忽必烈接連派遣軍隊遠征日本、安南、占城、緬甸與爪哇,都遭到失敗。但抗擊海都、篤哇等西北諸王的侵擾和平服東北諸王乃顏叛亂,具有一定的積極作用。至元三十一年,忽必烈病逝。

忽必烈是如何治國的,忽必烈有怎樣的治國思想

忽必烈汗同他的祖父成吉思汗一樣,也是一位叱吒時代風雲,對蒙古族歷史和中國歷史的發展以及對世界歷史的發展作出巨大貢獻的歷史偉人。忽必烈汗於1260年在他的不惑之年繼蒙哥汗即位時,他己經成為一個既熟悉蒙古族傳統思想文化及其靈魂,又能懂得漢族儒家思想和藏傳佛教思想的真諦,並且能夠把握運用這些思想來治理國家...

忽必烈和成吉思汗是什麼關係?元朝是誰建立的?疆域是誰打下來的?忽必烈有何功績呢

首先第一個問題 是爺孫關係 元朝時忽必烈建的 成吉思汗沒有稱帝,但是他打下了元朝最基本的基礎 疆域是他們爺孫幾代人一起打下來的 除了他們倆 還有朮赤 拔都 拖累 窩闊臺 木華黎等等好多人的努力 至於功績麼 孛兒只斤 忽必烈 1215年 1294年 蒙古族,元朝的建立者。是監國託雷第四子,元憲宗蒙哥弟...

明朝的帝王廟中,為什麼要供奉著元朝的忽必烈

感謝邀請 忽必烈是監國託雷的第四個兒子,鐵木真的孫子,元憲宗蒙哥的弟弟,大蒙古國第五任可汗,同時也是元朝的開國皇帝。1274年 至元十一年 忽必烈命伯顏大舉伐宋。1279年 至元十六年 元軍最後消滅了流亡在崖山的南宋 殘餘勢力,完成了全國的大統一。朱元璋是誰呢?他是明朝的開國皇帝,曾參加郭子興領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