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印度幾何學方面重要的代表著作之一是什麼

2021-03-03 23:04:06 字數 5117 閱讀 8422

1樓:漫閱科技

在幾bai何學方面,《準繩經》是重du要的代表著作之

zhi一。《準dao繩經》記載了面積相等的正專方形與長屬方形、正方形與圓形、正方形、長方形和三角形的繪製方法。列出計算正方形的對角的公式,即邊長的1/3,再加上這1/3的1/4,減去此1/4的1/34,就得/2的出值。

這一公式的計算是相當精確的,與現代數學家計算的偏差僅在小數點後的六位數上。《準繩經》指出,求圓的面積時先把圓的直徑分成8等份,再把這8等份的1份分為29等份,略去其中的28等份,減去這29等份的1/6,再減去這1/6中的1/8,就可得出計算圓的半徑(r)與等級正方形邊(2a)的比數公式。

關於幾何中的重要定理勾股定理,印度人也很早就推算出來了。

古印度的文明成就

2樓:sss擼管帝★眑

印度是一個文化的大熔爐。這個國家獨特的歷史背景使得它包含了從遠古到現代、從西方到東方、從亞洲到歐洲等多種文化潮流。再加上它是一個由五大民族構成的國家,本身就像一個大大的文化博物館。

首都新德里西岸的孟買是文化的中心,而加爾各答則每天都有關於文化的新聞,多元化的**、舞蹈、舞劇和笑劇都令遊人眼花繚亂,樂而忘返。

在喧鬧的大城市生活久了,人們都向往返璞歸真。而印度傳統**的基礎正是「自然」。它歌頌人與人 之間的關係、人與自然的關係以及人與神之間的關係。

四季的旋律都在傳統曲調「拉格」中得到體現——傳說古人從森林裡小鳥的鳴叫和樹枝燃燒的聲音獲得靈感而創造了第一首「拉格」。至於歌曲的內容,則源於北印度的宗教儀式。時至今日,傳統歌曲依然保留了古代的發音,歌者音質純淨,令歌曲保持一種簡潔、純美的聖詩感覺。

即使你聽不懂歌詞,也能體會到自然的神聖與平和。

印度最古老的舞蹈之一——natyam,在印度語中的意思是「舞蹈的藝術」。它除了強調舞蹈的節奏感,還十分強調伴奏**必須悅耳動聽,由莊重的詩歌和風格純樸的**組成。這本是用於祭祀的舞蹈,能充分體現舞者情感,最初由神廟舞女在廟宇裡表演。

這一舞蹈的動作關鍵在於保持上身的挺直,腿部半彎,雙膝分開,而雙腳則要像一把半開的扇。雖然有嚴格的動作規範,但其實每一個演員的表演都是不一樣的,而且大多數時候表演都是即興的,因此每一支natyam的個人風格都十分強烈。

這種傳統的舞蹈在一股復古的潮流中再度興起。不過,古時候的natyam一般是獨舞,而群舞更為流行。一群身段婀娜、身穿豔麗傳統服裝的舞女,在動聽的**中如仙子般翩然起舞,效果比獨舞更勝一籌。

時至今日,natyam更發展成一套講究技術的藝術體系。 印度的咖哩聞名世界,很多人都以為米飯和咖哩是印度的主要食品和調味料。但實際上,在印度只有一部分地方是以米飯為主食,而咖哩對於大部分印度人來說更是一種陌生的調味料。

其實,沒有統一風格才是印度菜的最大特色。而且不僅印度各城市之間的飲食習慣有很大不同,就連每家人都有明顯的飲食風格。但總的來說,雞、魚和羊肉是最普遍的。

肉汁是印度的主要醬料,在整個印度都十分流行。當然,每個地方的肉汁都有其明顯的地方特色。而在印度的廚房裡,只有新鮮的青辣椒和晒乾的紅辣椒是辣的。

所以不喜歡辣的遊客不用擔心不能吃到正宗的印度美食。

對於遊客來說,印度最著名的傳統菜色起源於印度王室。燉肉、醬料和米飯分別是三種不同烹調風格的基礎。但王室食品畢竟只能在專門餐館和大酒店吃得上,老百姓對它也並不「感冒」。

在當地,很多受追捧的印度菜都是很家常的,例如用未發酵的燕麥麵包,塗上以煤火煮上整整一夜而成的青芥末,如此簡單的冬天小吃,無論是農夫還是城市人都把它視為至愛。而在南部城市,地道的脆薄餅和蒸米糕都很出名。至於在沿海的一些地區,除了有螃蟹、龍蝦、虎蝦和貝類等海鮮餐外,清香的椰子也是最常用的食材。

泥爐碳火烹調法是印度特有的烹飪方式。它對時間的掌握非常講究。當爐溫達到600°C後,烹飪相差一兩分鐘,甚至一兩秒鐘,都影響著烹飪的成敗。

而用這種方法烹飪的肉是不用油的,吃的時候再蘸上酸乳酪。當食物還沒上桌,那吱吱作響的碳火聲,還有悠悠飄出的香味,都已經令你食指大動。

此外,在印度的多個地方,都喜歡用一種叫「thali」的大淺盤盛載食物。在用「thali」進餐時,應該入鄉隨俗地慢慢品嚐,狼吞虎嚥只會讓當地人笑話。 自哈拉巴文化時期起,古印度人用的就是十進位制,但是早期還沒有位值法。

大約到了公元7世紀以後,古印度才有了位值法記數,不過開始時還沒有「0」的符號,只用空一格來表示。公元9世紀後半葉有了零的符號,寫作「.」。

十進位制位值法為中亞地區許多民族採用,又經過阿拉伯人傳到了歐洲,逐漸演變為現今世界上通用的「阿拉伯記數法」。所以說,阿拉伯數字並不是阿拉伯人創造的,他們只是起了傳播作用。而真正對阿拉伯數字有貢獻的,正是古印度人。

《準繩經》是現存古印度最早的數學著作,這是一部講述祭壇修築的書,大約成於公元前5至前4世紀,其中包含有一些幾何學方面的知識。這部書表明,他們那時已經知道了勾股定理,並使用圓周率π為3.09,古印度人在天文計算的時候已經運用了三角形,公元499年成書的《聖使集》中有關數學的內容共有66條,包括了算術運算、乘方、開方以及一些代數學、幾何學和三角學的規則。

聖使還研究了兩個無理數相加的問題,得到正確的公式,在三角學方面他又引進了正矢函式,他算出的π為3.1416。

公元7~13世紀是古印度數學成就最輝煌的時期,其間的著名人物有梵藏(約589~?)、大雄(9世紀)、室利馱羅(999~?)和作明(1114~?)。

梵藏約於628年寫成了《梵明滿悉檀多》,對許多數學問題進行了深入的**,梵藏是古印度最早引進負數概念的人,他還提出負數的運算方法。

梵藏對零作為一個數已有所認識,但他卻錯誤地認為零除零還是等於零的結論。他提出瞭解一般二次方程的規則,得出二次方程x+px-q=0的根為梵藏還給出了ax+by=0的整數解和處理不定方程ax+1=y的方法。他最重要的成就是得出了求等差數列末項以及數列之和的正確公式。

在幾何學方面,梵藏有以四邊形之邊長求四邊形面積的正確公式,即 s=√(s-a)(s-b)(s-c)(s-d) (√為根號下的意思),s為四邊形面積,a b c d為各邊邊長。

而大雄繼續了他前人的工作,他的主要著作是《計算精華》。他認識到零乘以任何一個數都等於零,不過他又錯誤地認為以零除一個數仍然等於這個數。

大雄對分數的研究也很有意義,他認識到以一個分數除另外一個分數,等於把這個分數的分子分母顛倒相乘。

現存的室利馱羅的數學著作有《演算法概要》一書,據說他還有一部專論二次方程的著作。他的主要工作是研究二次方程的解法。

在這一時期,數學上成就最大的要數作明。他的《歷數全書頭珠》中的《嬉有章》和《因數演算法章》反映了古印度數學的最高成就,是那個時期的代表作。

作明對零進行了進一步的研究,正確地指出以零除一個數為無限大。他繼續研究二次方程求解的問題,知道一個數的平方根有兩個數,一正一負。

他還明確地指出負數的平方根是沒有意義的。作明在不定方程的研究中取得了十分顯著的成績,他用巧妙的方法解決了許多不定方程的求整數解的問題。

如下列方程:

6x+2x=y, 5x-100x=y,

他還給出圓周率的兩個數值,即π=3927/1250=3.1416和π=22/7=3.1429,並且指出前一數值較為準確,自作明之後,古印度數學科學的發展便趨緩慢,沒有更多引人注目的東西了。

古印度語文學的代表著作是

3樓:tpu薄膜專賣

古印度文學史綱

1、吠陀時期的文學(前15世紀~前10世紀)「吠陀文學」—— 「吠陀」veda原意是「知識」、「學問」,後來演變成為「經典」、「聖經」之意.「吠陀文學」是指以「吠陀」命名的民間集體創作的四大詩歌總集:《梨俱吠陀》、《摩挲吠陀》、《夜桑吠陀》、《阿闥婆吠陀》.

其中最古老的就是《梨俱吠陀》.

2、史詩時期的文學(公元前10世紀至公元前1世紀)兩**詩《摩訶婆羅多》和《羅摩衍那》:

兩**詩的核心故事,大約形成於印度氏族社會後期至奴隸社會初期.《摩訶婆羅多》被稱為「歷史」、「歷史傳說」(文學性較差),大約成書於公元前4世紀至公元4世紀之間.《羅摩衍那》被稱為「大詩」、「最初的詩」,大約成書於公元前3世紀至公元2世紀之間.

3、梵語古典文學前期(公元1世紀至公元4世紀)梵語是通用語.文人文學出現,文學體裁和內容多樣化:

婆羅多牟尼的戲劇理論專著《舞論》是印度最早的文論著作.馬鳴的劇作《舍利弗傳》是現存最早的梵劇.伐致呵利的《三百詠》(當時有個習慣,就是一個主題寫一百首詩.

)是著名的抒情短詩集.迦梨陀娑的劇本《沙恭達羅》和長篇抒情詩《雲使》是梵語文學的最高成就

簡要寫出古印度資料

4樓:夢之藍蝶

古印度與古埃及、古巴比

5樓:烽火燃盡諸侯起

古代印度,又譯身毒、天竺。公元前2500-前2023年,位於南亞次大陸地區達羅毗荼人創造了哈拉巴文化。後來摩揭陀日益強大,統一了全印度。

公元2-3世紀,一度被貴霜王國統治。古印度存在等級森嚴的種姓制度。其佛教、文學、哲學、藝術、科學等,對世界文化影響深遠

印度的遠古文明是在2023年才被發現的。由於它的遺址首先是在印度哈拉巴地區發掘出來的,所以

古印度全盛時期的疆域

通常稱為「哈拉巴文化」;又由於這類遺址主要集中在印度河流域,所以也稱為「印度河文明」。哈拉巴文化的年代約為公元前2023年至前2023年。

哈拉巴文化是古代印度青銅時代的文化,它代表了一種城市文明。從已經發掘的城市遺址來看,城市的規劃和建築具有相當高的水平。如摩亨佐·達羅城,面積達260公頃,全城劃分為12個街區,有整齊寬闊的街道和良好的排水系統,有的住宅精美寬敞,開始邁入文明的門檻。

這一文明延續了幾百年之後逐漸衰落,於公元前18世紀滅亡。哈拉巴文化衰落後,由位於蔥嶺(今帕米爾高原)的中亞地區和南俄草原上向印度次大陸西北方(靠近青藏高原阿里地區)入侵的遊牧民族雅利安人(歐羅巴人種)在印度創立了更為持久的文明。雅利安人於公元前2023年左右出現在印度西北部,逐漸向南擴張。

到了公元前6世紀初,相傳在印度形成了16個國家。經過長時期的兼併戰爭,公元前4世紀,在南部的恆河流域建立起以摩揭陀為中心的統一國家。

在這一時期,印度西北部的印度河流域於公元前518年遭到波斯帝國的大流士一世的入侵。古波斯人統治印度西北部的坦叉始羅城以西的地區近兩個世紀之久,直到公元前4世紀後期才一度被來自歐洲東南部的巴爾幹地區馬其頓的亞歷山大所征服。旃陀羅笈多領導了反馬其頓起義,在驅逐了侵略者後統一了北印度,不久又推翻了摩揭陀國的難陀王朝,從而建立起古代印度最為強盛的孔雀王朝。

孔雀王朝在阿育王時代發展到全盛時期。他經過多年征戰,使王朝版圖擴充套件到除印度半島最南端以外的整個南亞次大陸,即包括今天的印度、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國。這個龐大的帝國是依靠軍事征服建立起來的。

因此在阿育王死後不久便陷入**。公元前187年,孔雀王朝最後一個國王被推翻。此後,印度半島再也沒有統一過。

數學幾何學不好怎麼半怎麼學好幾何學不好怎麼辦!!!!!

我一直都認為數學不是靠做題做出來的,方法永遠比單純做題更重要。如果僅僅記住了一道題,而不仔細思考它的每一步是怎樣想出來的話,做再多的題也沒用,反而會浪費很多的時間。我的習慣做法是,首先上課認真聽,並不要求把老師講的每道題都記下來 這樣複習時要花很多時間 只要是自己已經懂 解題思路也與老師一樣的題目就...

幾何學不好怎麼辦數學的幾何學不好怎麼辦

首先,要學會聽課 1 有準備的去聽,也就是說聽課前要先預習,找出不懂的知識 發現問題,帶著知識點和問題去聽課會有解惑的快樂,也更聽得進去,容易掌握 2 參與交流和互動,不要只是把自己擺在 聽 的旁觀者,而是 聽 的參與者,積極思考老師講的或提出的問題,能回答的時候積極回答 回答問題的好處不僅僅是表現...

完全學不好數學幾何怎麼辦,數學的幾何學不好怎麼辦

相關定理要熟練掌握 做題時注意條件 一般證明不會用一個定理一步到位的 老師改題是分步給分的 注意因果關係 書上沒有的定理不可用 證明的大忌就是xx像xx 是就是 不是就不是 證明中沒有好像 證明方法很多 由已知條件可以知道什麼 或者為了得到結論需要什麼條件 往往會有隱藏條件不給出來,再者需要加鋪助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