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大學生考上博士的時候會丟帽子

2021-05-23 12:37:09 字數 5825 閱讀 7392

1樓:匿名使用者

開心 高興 學士照照完也會扔啊 終於解放了 博士生壓力也大啊

2樓:匿名使用者

高興啊,就象我們石油人,當油井出高產自噴了也扔帽子,歡乎跳躍

博士生照完畢業照為什麼扔帽子

3樓:嘟小啦

開心 高興 學士照照完也會扔啊 終於解放了 博士生壓力也大啊

4樓:danny帆

據說拋帽儀式,源於2023年,美國安納波利斯海軍學院畢業生。

此前美國海軍畢業生的畢業典禮和服役授銜典禮分開舉行,畢業後還不能確定是否服役,畢業的候補軍官要等候很長一段時間才能授銜,有的長達2年,甚至畢業等於失業。

2023年,美國國會簽署法令,將畢業典禮和服役授銜儀式一起舉行。當年安納波利斯海軍學院的畢業生得知這一喜訊,欣喜若狂,集體把帽子拋向空中,因為他們已經可以授銜,不必戴難看的候補軍官帽了。

此後,這種儀式流傳開來,逐漸和穿學位服、撥穗、參加畢業晚會一樣,成為畢業的標配儀式之一。按照傳統,帽子要集體拋三次。

5樓:郭戰

不扔帽子難道要扔鞋,或是扔磚頭啊?

大學畢業為什麼要穿學位服戴博士帽?

6樓:北京珂蘭攝影

莘莘學子,在大學校園內,或本科,或研究生,寒窗苦讀數載,畢業了,都要穿上一套禮服,去參加畢業典禮,不參加畢業典禮,也要穿上它去照幾張像,留作永久的紀念。過去,筆者一看到頭戴平底方形帽,身披黑色長袍,就以為這個人獲得了博士學位。後來,隨著國內的大學又開始流行學生畢業時穿學校禮服,翻閱了一些資料,筆者才明白自己的孤陋寡聞,把學士服,碩士服,統統看成了博士服。

大學禮服是怎麼來的呢?不同學位之間的禮服又有什麼不同呢?要追尋它的來歷,就要循著歐洲大陸大學教育發展的軌跡,回溯到中世紀的西歐。

西歐大學教育的發展,是中世紀生活影響的結果。在中世紀初期,羅馬帝國滅亡了,希臘和羅馬燦燃的古典文化被摧殘,迅速走向衰弱,一度繁華的城市從人們的視野中消失了,各種教育機構蕩然無存,羅馬**教會成了古代文化主要的承繼者和傳播者。到了十二世紀,由於**教的發展,需要大量的神職人員幫助主教管理他們的教區。

於是陸續出現了修道院,大主教區學校和教區學校。大主教區學校設在大主教區內,教區學校設在神職人員所在的村落。教會利用這些場所,對教士和僧侶進行讀、寫、算和教義基本知識的教育,他們採用古典文化的一些成果,逐步形成了被稱為「七藝」(語法,修辭,邏輯,算術,幾何,**,天文)的學習課程。

這些學校的教師在義大利被稱為博士(doctor,**於拉丁文doctoreum,意即教師),而在巴黎則把教師稱為碩士(master,**於拉丁文magister,意即教師,師傅)。

那個時候,手工業興盛起來,並逐步與農業分離,商業也隨之發展,重新形成了以手工業和商業為中心的城市,出現了各種手工業的同業公會和商業行會,這些行會有嚴密的組織和規章制度,擁有相當大的自主管理權。隨著學校的發展,被稱之為碩士或博士的教師數量日益增加,各個地方的教師們仿效手工業和商業的同業公會,組織起了教師的同業公會,學生則組織成同鄉會,管理他們自己的事務。他們都把自己的行會叫做大學(university,**於拉丁語universitals,意為共同體),因而大學這個詞成了各教育中心的共同稱謂。

也就是說,最初的大學機構就是這些教師的行會和學生的行會組織。而同一行會裡的相同專業的教師又組成特殊的專業行會,稱為系或教授會(faculty,**於拉丁語facultas,意為才能,即教授某種學科的能力,)後來又把系這個名詞的含義擴充套件為教授某部門知識的大學分部(學院)。 在義大利北部的玻洛尼亞地區,建起了中世紀最早的兩所大學――波洛尼亞大學和薩萊爾諾大學,隨後巴黎大學、牛津大學等學校像雨後春筍般相繼產生。

這些早期大學的學生,要編成班級進入教室聽課,但學校不會對他們進行考試。只有那些決定今後要成為一名教師的學生,學校才會對他們進行考試。考試過程的第一步,是要對他們進行一系列的不公開的和公開的預試。

考試合格的應試者,要穿上僧侶的長袍(gown),同學士們(bachelor,**於拉丁文baccahalar,意即學士)坐在一起。接著要舉行由順利通過了考試的應試者提供葡萄酒的盛宴。這就是學生畢業典禮儀式的雛形。

但是,要成為一個碩士或博士(當時,博士和碩士並無區別,都是教師,師傅的意思),還要經過二至三年的學習,通過了嚴格的最後的考試才行。

筆者在美國作為家長參加了普渡大學一次畢業典禮,目睹了普渡學子身穿大學禮服的風采。禮服由長袍,方帽,和頭巾三個部分組成。

博士和碩士的長袍士是黑色的,準學士的長袍為灰色。學士的長袍,尖袖,前面不敞開;碩士的長袍,方袖,袖口呈弧形;博士的長袍,喇叭袖,胸前釦子兩旁各一道寬5英寸的天鵝絨貼邊,袖子上也橫著縫有三道平行的天鵝絨貼邊,顏色屬黑或別的顏色,它是學科類別的標誌。

帽子是方形「牛津帽」,各種學位的人都可以戴。帽子左邊垂下漂亮的流蘇,流蘇的顏色表示授予學位所屬院系。

最能體現學位等級的是頭巾,其尺寸大小,形狀,隨學位的不同而不同,學位越高,尺寸就越大,做工就越精緻。頭巾的外層與長袍的黑色材料相匹配,襯裡摺疊向外翻出的部分,使用普渡大學代表顏色――金色和黑色。天鵝絨貼邊的顏色表示學科類別。

在普渡大學學士是不用頭巾的。

7樓:孤竹木龍

大學生畢業是學士服和學士帽,作為一個儀式,必須有配套的服裝,比如葬禮要穿喪服一樣。

大學畢業時候為什麼都要拋博士帽呢?

8樓:匿名使用者

為了慶賀,形容步步高昇,才高八斗。

9樓:匿名使用者

生氣唄!

沒聽說過嗎?怒髮衝冠!

為什麼大學生畢業時總喜歡扔學士帽??

10樓:匿名使用者

這個傳統來自美國院校,當畢業禮完結,畢業生正式「畢業」,一眾學生會開心忘形的把戴在頭上的禮帽拋向半空,喻意畢業,離開校園。

11樓:匿名使用者

興奮畢業了 拿到學位了

12樓:匿名使用者

好看唄...要不就跟著潮流走

暈..還有人燒棉被呢!

為什麼大學畢業要戴四角帽 博士也戴那個

13樓:匿名使用者

帽子是方形「牛津帽」e68a84e8a2ad62616964757a686964616f31333236366230,各種學位的人都可以戴。帽子左邊垂下漂亮的流蘇,流蘇的顏色表示授予學位所屬院系。

據《學位服眷裝規範》,學位帽為方形黑色,博士帽流蘇為紅色,碩士帽流蘇為深藍色,校長帽流蘇為黃色。博士袍為黑、紅兩色,碩士袍為藍、深藍兩色,校長袍為紅、黑兩色。由於我國暫不推薦使用學士服,故學士服尚無統一標準,大多數參照國外高校的樣式,有「牛津版」、「劍橋版」等幾種樣式,一般學士帽的流蘇為黃色、學士袍為黑、紅兩色。

在學位授予儀式上,由校長、院系領導或嘉賓將學位獲得者位於右前側的流蘇隨帽簷移至左側中部,並呈自然下垂狀,流蘇由右而左這一撥弄,表明校方準允這個學生走出師門。

學士、碩士、博士的衣服是一樣的,但是細節上有不同呦!

學位服由學位帽、流蘇、學位袍、垂布等四部分組成。學位帽為方型黑色,博士學位帽流蘇為紅色,碩士學位帽流蘇為深藍黑色,校長帽流蘇為黃色;學位袍:博士學位袍為黑、紅兩色,碩士學位袍為藍黑、深藍兩色,校長袍為紅、黑兩色,飾邊處按文、理、工、農、醫和軍事六大類分別為粉、灰、黃、綠、白和紅色。

不同學科的學士服的區別主要在於飾邊的顏色,下面介紹一下學士服顏色的分類:

綠色:農學學士

灰色:管理學學士,經濟學學士,理學學士

黃色:工學學士

粉色:法學學士,文學學士

白色:醫學學士

紅色:軍事學學士

博士帽的來歷?

14樓:夜璇宸

在中世紀的歐洲,城鎮裡的男男**都穿長袍,寒冷的大廳和透風的建築使得人們不得不披上長及地板並連著頭巾(hood,兜帽,又叫坎肩)的長袍。這些長袍和頭巾製作的原料和顏色,由各人的財富和社會地位而決定。既然在早期大學中的學者都是傳教士,他們的穿著應與其在修道院的地位相一致,身上穿土褐色長袍,用頭巾保護他們的頭。

於是,這種僧侶的黑色長袍和頭巾演變成了今天大學流行的禮服,不但學校畢業典禮的儀式上要穿,其他一些重大慶典也要穿。

後來,長袍和頭巾開始採用較為明亮的色調,不同學位的禮服也逐漸變得有些不同。學士,碩士,博士的禮服樣式的差別,主要出現在頭巾上。過了一段時間,頭巾不再與長袍相連,單獨成了一件物品,人們把它戴在頭上。

到了十五世紀,帽子開始流行,頭巾幾乎成了飾物,人們穿它時,把它從頭頂順著脖子往下套,披掛在肩上,向後背垂下來。於是,學校禮帽應運而生。最初的學校禮帽的形狀起源於碩士學位的符號,有幾種不同的形狀,有的是圓形,有的是方形,有的在帽子**有一簇裝飾物。

今天的流蘇(tassel)就是在此基礎上發展而來的,只不過更精緻罷了。

二、博士服來歷

在美國,哈佛大學率先穿上學校禮服,接著各大學相繼使用,但式樣與歐洲仍在使用的禮服不同,各校也有差別。在2023年,各校的代表開會,建立了統一的服裝樣式,2023年,產生了美國大學禮服的統一標準體系,後來,又在2023年和2023年兩次進行了修訂。因此,美國今日各大學流行的禮服規格一樣,只是在諸如顏色等一些細部略有差別而已。

博士和碩士的長袍士是黑色的,準學士的長袍為灰色。學士的長袍,尖袖,前面不敞開;碩士的長袍,方袖,袖口呈弧形;博士的長袍,喇叭袖,胸前釦子兩旁各一道寬5英寸的天鵝絨貼邊,袖子上也橫著縫有三道平行的天鵝絨貼邊,顏色屬黑或別的顏色,它是學科類別的標誌。

擴充套件資料

博士服的裝著要求

一、學位袍

博土學位袍為黑、紅兩色,應自然合體。學位袍外不得加套其他服裝。

二、垂布

垂布為套頭三角兜型,飾邊處按文、理、工、農、醫、車事六大類分別標為粉、灰、黃、綠、白、紅顏色。

垂布佩戴在學位袍外,套頭掖在肩背處,鋪平過肩,扣絆扣在學位袍最上面鈕釦上,三角兜自然垂在背後。垂布按授予學位的文、理、工、農、醫、車事六大類分別佩戴。

三、附屬著裝

內衣:應著白或淺色襯衫。男士系領帶,女士可扎領結。

褲子:男士著深色褲子,女士著深色褲子或深、素色裙子。

鞋子:應著深色皮鞋。

15樓:好快樂的小豬

博士帽是方形「牛津帽」,各種學位的人都可以戴。帽子左邊垂下漂亮的流蘇,流蘇的顏色表示授予學位所屬院系。

有些歷史學家認為博士帽是從四角帽(一種過去羅馬天主教教士、學生和教授常戴的帽子)演變而來。而四角貓帽可能就是從一般人所戴的皮帽中演變而來。

最早在2023年,貝加莫宗教會議上由教堂要求佩戴,此後就在教士之間流行開來。

到了15世紀,博士帽成了很多地方標準學位服的一部分,早期的帽子上會有精巧的刺繡和飾品。早期在一些大學裡,只有拿到「碩士」和「博士」學位的人才有權利戴這帽子。

在中世紀的歐洲,城鎮裡的男男**都穿長袍,寒冷的大廳和透風的建築使得人們不得不披上長及地板並連著頭巾(hood,兜帽,又叫坎肩)的長袍。這些長袍和頭巾製作的原料和顏色,由各人的財富和社會地位而決定。既然在早期大學中的學者都是傳教士,他們的穿著應與其在修道院的地位相一致,身上穿土褐色長袍,用頭巾保護他們的頭。

於是,這種僧侶的黑色長袍和頭巾演變成了今天大學流行的禮服,不但學校畢業典禮的儀式上要穿,其他一些重大慶典也要穿。

後來,長袍和頭巾開始採用較為明亮的色調,不同學位的禮服也逐漸變得有些不同。學士,碩士,博士的禮服樣式的差別,主要出現在頭巾上。過了一段時間,頭巾不再與長袍相連,單獨成了一件物品,人們把它戴在頭上。

到了十五世紀,帽子開始流行,頭巾幾乎成了飾物,人們穿它時,把它從頭頂順著脖子往下套,披掛在肩上,向後背垂下來。於是,學校禮帽應運而生。最初的學校禮帽的形狀起源於碩士學位的符號,有幾種不同的形狀,有的是圓形,有的是方形,有的在帽子**有一簇裝飾物。

今天的流蘇(tassel)就是在此基礎上發展而來的,只不過更精緻罷了。

為什麼現在的大學生不願學醫了,大學生為什麼不願意學文學

學醫和其他的專業不同,一旦想從事醫學專業,更要付出多倍的努力。因為病人是不會按教授劃出的考試重點來生病的。從事醫學的門檻高,想在醫學上做出一番好的事業,對學歷也非常看重,普通的本科生很難進入醫院工作,往往要讀到博士才能得到好的前途。在付出這麼多的同時,回報也並不好。且不說工資待遇配不上所付出的努力,...

大學生什麼時間結婚合適,大學生應該什麼時候結婚比較好?

可以的話一畢業就結婚!我不建議在校大學生因為結婚之事而耽誤了學業,這樣的話對於自己的前途和社會影響都不大好!但是因為反正男人早晚是要結婚的,結婚不是僅僅兩個人的事情,還要尊重家裡爸爸媽媽的意思,如果家庭條件允許的話速戰速決的好 這裡是指的家裡經濟條件寬裕 因為有家裡面支援你不需要擔心籌備結婚的資金,...

為什麼現在的大學生就業難呢,為什麼大學生就業這麼難

因為現在大學畢業人數已經大幅 但是自己的觀念卻沒有轉變。對自己的定位不準確。不是大學生找工作難,而是高不成低不就造成找自己想要的工作難。加油!來自職q使用者 唐先生 現在確實挺難,大學生也不好找,合適的就更難了,加油吧,祝所有找工作的,好運連連,心想事成 來自職q使用者 黃先生 大學生就業難嗎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