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室內會客議事的地方叫什麼地方

2021-05-23 06:50:29 字數 2068 閱讀 8250

1樓:匿名使用者

小孩子那個叫抓週,就是滿週歲的時候抓,只是家人的一種期望。會客議事一般都是在書房,正式的官場的話就是後衙。

中國古代的會客廳叫什麼?

2樓:匿名使用者

堂屋是舊式漢族民居的起居活動空間,一般設計在房屋中間,又稱「客堂」。 因為平時敞開,有的地區又稱「明間」(臥室則稱「暗間」)

堂屋一般是家庭起居和會客的場所。普通百姓也兼作餐廳。

過去,堂屋正中最裡常設神龕和祖先神位。牆壁上常掛中堂畫,中堂兩側有對聯。所以堂屋也是舉行家庭祭祀和重大禮儀的場所。

較大院落有多重房屋,稱為「進」。除了內院,每一進的堂屋都是前後貫通的,稱為「穿堂」。

在住宅的院落中,位置處於正中,坐北朝南,故又稱正房,與廂房相對。

堂屋比廂房要高大巨集偉,一般設計成奇數間,以3間或5間最為常見。屋頂上,還要安放上麒麟、石獅子等象徵祥瑞或比較凶猛的動物模型(磚質或陶質)。

一個院落,可以沒有廂房,但是必須有堂屋。

新式民居建築則與傳統的堂屋差別較大,一般稱「客廳」,或者簡稱「廳」。也有些仿古建築仍然使用堂屋格局。

現代新式樓房則無古典的堂屋,按居住功能分別為客廳、起居室、餐廳、玄關等。

3樓:胤濯

正廳或者正堂

不過這應該是接見比較尊貴的客人或者比較正式的場合

一般的可能是在偏廳或者主人覺得可以的地方

4樓:向陽屯村民

正庭或正堂,現在有的農村還有叫一進門的房間叫堂屋的,正規擺設是一張八仙桌,一個條桌,一副屏聯

三國時期,主公和大臣議事的地方叫什麼?比如東吳的孫權,他和大臣議事的地方叫什麼名字?

5樓:加菲薯片

在古代時期,分別設有客廳,議事廳等。在行軍時,中軍大賬為主將辦公處,也是為議事用

古人在府中見客的地方叫什麼?

6樓:匿名使用者

古代**或富商:一般客人在大堂;尊貴客人在花廳;私交很好在書房

平民百姓:一般客人在院子裡;親密的客人在房間

7樓:匿名使用者

一進府第,一定先是正堂,然後向內走就是二堂,正堂跟二堂是一幢房子裡的

正堂,就是主客廳,接見如初次見面或者**之類的客人,重要正式會客

二堂,是副客廳,一般接見比較親密的人

古代皇宮中稱看戲的地方叫什麼?

8樓:要當技術宅

戲樓。戲樓,又叫戲臺,是供演戲使用的建築。中國傳統戲曲的演出場地,種類繁多,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有不同的樣式、特點、建造規模。

最原始的演出場所是廣場、廳堂、露臺,進而有廟宇樂樓、瓦市勾欄、宅第舞臺、酒樓茶樓、戲園及近代劇場和眾多的流動戲臺。

就其分佈來看,也極為廣泛,從城市到農村,從平原到山區,大凡有人群聚集的地方,幾乎都設有或大或小、或今或古、或繁或簡的戲樓。戲樓就是中國人的劇場。中國戲曲可稱為「戲樓文化」。

形態各異的戲樓構成了傳統戲曲演出空間,形成了中國人特有的戲樓戲劇觀演場所。

9樓:匿名使用者

戲樓又稱戲臺,古代是皇上看戲的地方。

我國出土文物中就有東漢的綠釉陶戲樓,共四層:上層為鼓樓,三層是框式舞臺,一二層為開放式的舞臺。臺上演出的是雅樂和散樂,雅樂用於國家慶典祭祀;散樂是民間歌舞和雜技。

唐以後,宗教流傳,神廟戲樓成為寺院建築的一部分,用於宗教儀式的場所。儺戲、儺舞以假面跳神,由宗教傳到民間,至今有的地方還可見到,成為寶貴的文化「活化石」。但其意義在典禮活動,不是如今的唱戲看戲。

戲樓的鼎盛時期,在清朝。康乾盛世,兩位皇帝喜好戲劇。康熙設「南府」,乾隆擴大了「南府」,道光改為「昇平署」,都是專司演戲的機構。

清宮中的戲臺,最大的有三處:熱河行宮最大,故宮裡寧壽宮暢音閣次之,頤和園的頤樂殿第三。頤樂殿也就是民間稱的頤和園大戲樓。

規模小一些的還有故宮裡的長春宮戲臺、頤和園聽鸝館戲樓和南長街南口路西,挨著中南海的昇平署戲樓等等。

10樓:love52蘭

暢音閣,電視劇裡經常出現啊

在古希臘議事的地方叫什麼

基本沒有什麼關係。古希臘的公民大會是直接民主,也就是全體男性公民都可以參加,是城回邦的最高權力機答構。五百人議事會是克里斯提尼改革的產物,取代了原來的四百人議事會,主要是為了打擊氏族貴族,是古希臘城邦雅典的民主政制的核心,他的職責是落實公民大會的決策,是一個總司一切事務的行政組織。包括五百人議事會的...

古代大戶人家吃飯的地方叫什麼古代吃飯的地方叫什麼呀?囧

御膳房 是廚房.吃飯的地方應該叫用膳房.用膳只有皇室的.只有這些拉 清代管理皇帝膳食的機構有內務府下屬的御膳房 御茶房 內餑餑房 酒醋房 菜庫等。其中僅御膳房就有正副尚膳 正副庖長以下370餘人及太監數十人。宮中膳食有份例規定。皇帝每日份例為 盤肉二十二斤,菜肉十五斤,豬油一斤,羊兩隻,雞五隻,鴨三...

古代京口現在叫什麼,古代的京口現在是什麼地方?

在江蘇鎮江 京口 六朝長江下游軍事重鎮。原屬揚州丹陽郡丹徒縣。東漢建安 196 219 中,孫權治此,稱為 京城 及遷建業,改名 京口 東吳建國,隸典農校尉。西晉屬揚州毗陵郡。東晉南渡,曾為僑徐州及僑東海等郡治所。義熙六年 410 收復徐州舊地 宋永初二年 421 改僑徐州為南徐州,僑東海郡為南東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