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要從實踐出發去理解社會生活的本質

2021-05-22 08:55:41 字數 4840 閱讀 4998

1樓:匿名使用者

從實踐出發去理解社會生活的本質,是馬克思主義世界觀的重要組成部分.

在馬克思主義看來,全部社會生活在本質上是實踐的:首先,構成社會的人是從事實踐活動的人,推動社會運動的力量是千百萬人的社會實踐活動;其次,社會生活的全部內容就是不斷進行的社會實踐;再次,實踐既是人的自覺能動性的表現,也是人的自覺能動性的根源,是人的生命表現和本質特性.因此,「全部社會生活在本質上是實因為人類最基本的社會實踐活動——物質生產是人類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基礎.

物質生產、物質生產方式規定了社會的性質以及進一步發展的方向,是歷史發展的根本動力.因此物質生產是理解人類社會歷史的關鍵性因素.馬克思主義哲學揭示了時間、物質生產在社會歷史中的意義,使它能夠把社會中物質關係、經濟關係用其他關係區分開來.

科學闡明人們社會存在對意識、實踐對理論的決定作用.由於實踐規定了包括社會精神生活在內的全部社會生活的本質,所以說社會生活在本質上是實踐的.

1.社會是由人組成的,所以社會活動就是人的活動,包括行動和意識兩個方面.

按照辯證唯物主義觀點,行動**於意識,而意識**於認知,認知又**于于日常生活中大量的實踐活動.所以實踐活動是其他一切意識和行動的依據.

2.人們為了適應自然和運用自然,以便長久和更好的的生活,必須要不斷的發現和研究自然規律,這就要求人們必須不斷的去實踐.

3.任何事情都不是完美的,人們在運用規律的同時也需要不斷的在實踐中再次發現其不足的地方,使其更趨完美.

人類社會就是在這樣一種適應自然、發現自然、運用自然、改造自然的過程中不斷向前發展的.這一切活動的過程中始終需要實踐作為一切活動的基礎.否則就會很容易的違背自然規律.

受到自然界的懲罰.

所以說,社會活動本質上是實踐.

1.從人類社會和自然界的關係看,實踐是決定人類社會區別於自然界的根本原因,即以生產勞動為基礎的實踐既創造了人和人類社會,也創造了人類社會的歷史.

2.從社會生活的本質和現象的關係看,實踐是社會生活的基礎,即物質生活,精神生活,政治生活都是由社會實踐構成的.

3.從社會發展的過程看,實踐是推動社會發展的動力之源.社會發展的基本動力是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的矛盾運動,而社會基本矛盾是直接由生產實踐引起的,且社會矛盾的解決也有賴於實踐.

馬克思主義哲學通過對人類實踐及其在社會生活中的作用的分析,指出「全部社會生活在本質上是實踐的」.這一思想不僅在哲學史上第一次科學地揭示了社會的本質.而且進一步說明了實踐在人和人類社會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第一、實踐是人類存在的基本方式.任何生命物質都有自己的存在方式.社會的主體是人,人以實踐作為自己的存在方式.

從人類生存的前提來看,正是實踐活動不斷地創造著人類生存和發展的根本條件.從人與動物的區別來看,動物是在消極地適應自然的過程中維持自己的生存,人則是在利用積極地改造自然的實踐過程中維持自己的生存和發展的,成為社會的主體.人類的產生、生存和活動,是以實踐為基本方式和標誌的.

首先,實踐是人所獨有的活動.

第二、實踐創造了人的基本特徵.實踐使人成為「社會存在物」、「有意識的類存在物」和「能動的自然存在物」,創造出了人之為人的一切特徵,把人類從動物界分離和提升出來,形成了人類社會.

第三、實踐構成了社會關係系統.實踐是人有目的有意識地改造物質世界的社會性活動,物質生產實踐是一切歷史的第一個前提.人們為了能夠創造歷史就必須能夠生活.

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吃喝住穿以及其他一些東西.因此第一個歷史活動就是生產滿足這些需要的物質生活資料,這是一切歷史的基本條件,人們正是在實踐中創造和產生了人的社會關係、社會本質和人類歷史等全部社會關係.

第四、實踐形成了社會生活的基本領域.實踐有三種基本形式,即生產勞動實踐、處理社會關係的實踐和科學實驗.這三種實踐既相互區別又相互作用,形成了社會生活的基本領域,即社會的物質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並物件化為社會的基本結構,即社會的經濟結構、政治結構和觀念結構.

第五、實踐構成了社會發展的動力.社會發展的動力只能存在於人的實踐活動中,物質生產實踐構成了社會發展的根本動力,生產力是社會發展的最終決定力量,而生產力就是人們的實踐能力的結果.社會發展不過是人的實踐活動在時間和空間中的過程.

社會歷史的變遷和進步是人們改造社會的實踐活動的實際體現.可見,實踐活動是社會發展的動力之源.

總之,實踐是人類社會的基礎,是一切社會現象最後的根源.人通過實踐活動把握物質世界,又通過實踐活動改造物質世界,並改造人自己.實踐是社會生活的本質,社會是實踐的產物和過程.

這是馬克思關於社會本質的科學論斷.這是因為:

①實踐是人類社會的發源地,實踐創造了人和自然的關係以及人與人的全部社會關係.

②實踐構成了人類物質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本質內容,人類全部生活都是建立在實踐的基礎之上的.

③實踐是杜會發展的動力,沒有實踐活動,人類社會就不能存在和發展.

④社會規律存在於人的實踐活動之中,它是"社會行動的規律",即實踐的規律.

⑤這一科學命題指明並論述了"物質實踐決定觀念",說明了人類社會和自然界的本質區別,實踐是人和人類社會的存在和運動方式,深刻揭露了舊歷史觀的根本錯誤,並以此為基礎創立了科學的歷史觀,即唯物史觀.

第一節 社會的本質和物質生活條件

人類社會是一個不同於自然界的物質世界,因為社會裡邊都是一個個有意識有目的的人,而社會的發展又是不依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具有客觀必然性的社會.歷史唯物主義從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這一基本立場出發,深刻地揭示了社會的物質基礎和實踐本質,揭示了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

一、社會生活在本質上是實踐的

社會發展是一種「自然史」過程,說明人類社會與自然界一樣具有客觀物質性;同時還要看到,作為物質世界的高階存在形式,人類社會又有著不同於自然界的獨特本質.馬克思主義哲學產生以前,存在兩種錯誤的歷史觀.一種是將社會本質精神化的唯心主義歷史觀,包括 主觀唯心主義的歷史唯意志論和客觀唯心主義的歷史宿命論兩種基本形式.

前者誇大人的主觀意志對於社會發展的作用,把少數歷史人物的主觀意志看作社會變化的根源;後者則把 社會發展歸因於某種超自然的精神實體或力量.另一種是把社會本質自然化的自然主義歷史 觀.這種歷史觀把社會的本質和發展動力歸結為地理環境或人口因素,把社會還原為人「身外的自然」或「人本身的自然」,否定了社會物質過程通過人的自覺活動而實現的特殊性.

正如恩格斯指出的:「自然主義的歷史觀……是片面的,它認為只是自然界作用於人,只是 自然條件到處決定人的歷史發展,它忘記了人也反作用於自然界,改變自然界為自己創造新的生存條件.」(《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4卷,第329頁.

)上述兩種歷史觀的共同錯誤就在於,不懂得實踐在社會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不瞭解革命的 、實踐批判的活動的意義.馬克思主義哲學第一次把實踐的觀點引入社會生活,把唯物辯證 法的觀點貫徹到社會歷史領域,科學地揭示了社會的本質,明確指出「社會生活在本質上是 實踐的.」在馬克思主義看來,實踐之所以構成社會的本質,這是因為:

第一、實踐是構成社會特殊運動形式的基礎.社會發展史不同於自然發展史,社會的運動、變化及其規律是通過社會主體自覺的實踐活動來實現的.實踐是人類特有的歷史存在,人類實踐的過程創造著人類歷史的程序.

但動物的生存活動沒有使它們產生「歷史」的概念.千百年來蜜蜂在造著同樣的蜂巢,老鼠在打著同樣的地洞.動物除了生物物種的規定性之外,沒有自己歷史的規定性.

動物只有「現在」,沒有「過去」和「未來」.因為動物的活動不具備實踐的特性,動物不能超越「此時此地」的時空限制,只是對當下外部環境的刺激做出反應,它既不能接受先前活動的成果,也不會考慮和預計未來.人類社會則不同.

人的能力和生存方式都是後天的,是在自己的勞動實踐過程中形成和發展的,因而是歷史的.沒有歷史就沒有人類社會本身.

自然界的運動僅僅服從因果律的支配,結果由先在的原因所支配,未來狀態由過去的已存狀態所支配.在社會運動中,因果律仍然是支配性力量,但是,由於主體實踐活動的介入,因果鏈條中被插入了人的主觀目的,出現了自在世界不曾有的從目的到結果、從未來到現在的運動,即合目的的運動.目的作為主觀性的理想性存在,首先是對自身需要的意識,反映著主體意志、願望的「內在尺度」.

正確的目的是依據現實性的目的,人在實踐活動中把目的作為環節插入客觀的因果鏈條之中,使它作為一種特殊的原因起作用,就能利用客觀規律去實現人的意志,把物件改變成為符合人的需要的「為我存在」.這正是社會過程基於實踐的獨特本質.因此,社會過程總是表現為物質性與屬人性、合規律性與合目的性的統一.

第二,實踐是一切社會關係的發源地.社會關係和社會結構是一種客觀存在,但又不是實體性的存在,看不見,摸不著,因而其**容易被神祕化、非人化.這一點在階級社會又常常 被統治階級加以利用,將其說成是永恆不變的「自然秩序」,或者是上帝安排好的「神聖秩序 」.

歷史唯物主義認為,社會是在實踐的基礎上,從自然世界中分化出來的人類世界,因此 ,各種社會關係和社會結構,實際上是人類活動的產物,歸根到底是物質資料的生產實踐的產物.

在生產實踐中,必然形**與人之間的交往關係,即生產關係.在生產關係的基礎上,人們又自覺或不自覺地建立起反映並服務於特定生產關係的政治關係和思想關係.圍繞「經濟關係-政治關係-思想關係」這一主幹,又派生出許多其他社會關係,由此形成複雜的社 會關係網路.

生產實踐的發展,必然通過生產關係的變化向政治、思想和其他社會關係傳遞 ,並不可避免地引起全部社會關係的轉型.可見,生產實踐不僅生產出物質產品,而且直接和間接地生產出豐富多彩的社會關係和社會生活,成為全部社會關係和結構的發源地.

第三,實踐構成社會生活的基本領域.人們的實踐活動,包括創造物質生活資料的實踐、創立和改造社會關係的實踐以及創造精神文化的實踐.這三種實踐既相互區別又相互作用,共同構成社會生活的基本領域,即社會的經濟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並物件化為社會的基本結構--社會的經濟結構、政治結構和觀念結構.

在各種實踐活動形式中,物質生產實踐是最基本的實踐形式,由此決定了經濟生活、經濟結構在整個社會生活中的決定作用.隨著經濟領域的變革必然引起政治領域、精神領域的變革.因此創造物質生活資料的生產實踐構成社會變革的原動力,而變革社會關係的實踐直接觸及社會的經濟結構、政治結構和觀念結構,促成社會制度和意識形態的變遷和進步.

總之,馬克思主義哲學確認實踐是社會的本質,就是把社會「當作實踐去理解」,就是從實踐出發理解社會.這一觀點的確立,克服了唯心主義歷史觀和自然主義歷史觀的侷限性,為我們認識社會的結構和發展規律,提供了科學的世界觀和方**.

1,為什麼說實踐是社會的本質,為什麼說社會生活在本質上是實踐的

馬克思主義認為,人類對客觀世界的物質本質的認識是通過自己的實踐活動實現的.實踐是人類活動的重要形式,也是人與世界相互作用的根本方式.實踐的觀點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觀點.那麼,什麼是實踐?或者說,實踐的本質是什麼?對於這個問題,歷史上的哲學家們曾經有過各種不同的理解和解釋,雖然其中也不乏某...

對外漢語教學實踐為什麼重要如何理解對外漢語教學和漢語國際教育二者有何聯絡與區別

我幾個bai 月前在深圳考取du了國際對外漢語教師資格zhi認證,開始dao時也是感內覺實踐經驗嚴重不足呀,容有學生給我教都心裡沒底呢。因為從事對外漢語教學之前,很少接觸老外朋友,沒有資源,也不知道到哪去實際演練,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還好認證中心面向外籍漢語學習者,設定了不同基礎的漢語課程,為我們這...

為什麼連線電路時不一定要從電源正極出發,直達電源負極

當你熟練了,你從什麼開始接都不會錯,如果你是初學則者,建議你還是從正極出發,經過用電器回到負極。這樣做有以下幾點好處 1 不會接錯 2 熟悉電路,加強了對串並聯電路的理解。為什麼在電路中,電流一定從正極出發 倒也未必。電流從電源的正極出發是放電輸出功率。如果從正極進去 負極出去是吸收能量,例如電池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