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有哪些裝飾手法瓷器的裝飾手法是什麼?

2021-05-22 07:33:34 字數 5648 閱讀 3416

1樓:深圳裝修隊

陶瓷裝飾就是在陶瓷產品表面或坯體上運用刻,劃和彩繪等多種技法進行藝術加工。裝飾技法是陶瓷製作工藝的一項重要組成部分,合理利用可更好體現陶瓷器的藝術價值。在我國幾千年的陶瓷生產過程中形成了多種陶瓷裝飾技法,按工藝的不同可分為胎裝飾,釉裝飾及彩繪裝飾三大類。

胎裝飾即在陶瓷製品的胎體上用刻。劃或枯貼等多種技法來達到裝飾效果,主要可分為化妝土裝飾、絞胎裝飾、刻花、印花、貼花、剔花裝飾等。

化妝土又稱陶衣,它的使用可以遮蓋粗糙或顏色較深的瓷坯表面,改變胎體的質感。增加光滑程度,美化瓷器,故稱為「化妝土」。

絞胎是將幾種不同顏色的泥料按一定順序揉合在一起,然後拉坯成形。燒成後的瓷器具有多種紋理。有的如羽毛,有的似木紋。深淺條紋相互交織,獨具一格。

刻花、劃花是利用刀具在半千的坯體上刻、劃花紋的一種方法。在宋代瓷器裝飾中佔有重要比重如定窯,耀州窯皆以此工藝聞名。刻花的特點是凹凸分明層次感強,線條雄健剛勁,劃花則呈現陰紋線條狀細膩柔美。

印花是把事先刻好花紋的陶範置放於輪盤之中將坯泥緊壓在陶範上成型;貼花是預先把模印或捏塑而成的裝飾部件用泥漿貼上於器物上;剔花則以剪除紋飾之外空間為主的一種胎裝方式,是浮雕技藝在瓷胎裝飾中的創造性運用分為區域性剔花和大面積剔花。

釉裝飾是通過給胎體施以不同的釉料,燒製後即可產生不同的色澤和藝術效果,如開片、窯變、結晶等幾種方法,其中釉色是基本的一種釉裝飾。

釉色主要是通過釉中的著色劑配合窯爐氣焰而形成的,著色劑一般有鐵、銅、鑽等,窯爐氣焰分為還原焰和氧化焰,青釉是最早出現的顏色釉。延續時間也最長,其他有白釉、黑釉、紅釉、黃釉等,構成絢爛繽紛的彩瓷世界。

彩繪裝飾即在胎體上或已燒製好的瓷胎上用各種彩料繪畫以達到裝飾的目的,可以分為釉上彩繪和釉下彩繪。釉上彩繪一般是先燒好白釉瓷或色釉瓷,然後再上彩,二次入窯燒成。五彩、粉彩、琺琅彩即典型的釉上彩,釉下彩繪通常是在素胎上直接繪彩。

罩釉一次入窯燒成、如青花、裡紅等。此外,還有釉上釉下彩相結合的鬥彩。彩釉裝飾使繪畫藝術真正進入了瓷器裝飾領域,使瓷器有了更強的藝術表現力。

2樓:佳逸茶器

瓷器裝飾大體上可歸納為胎裝飾、釉裝飾、彩裝飾三種方式, 三種方式相互結合,就構成難以盡數、多姿多彩的瓷器製品。

一、胎裝飾

陶瓷器上凡刻、劃、印、剔、堆、貼、鏤、雕、塑,以及絞胎、套接等紋飾對胎體的美化加工方式統稱為胎裝飾。

特點: 工藝上均是以硬質工具在胎體上作成, 大多於上釉前施工, 亦有少數作於上釉後。

二、釉裝飾

釉是覆蓋在陶瓷、搪瓷表面的玻璃質薄層。

特點:具有類同於玻璃態的物理和化學特性,不透水,平滑而有光澤,不易沾汙,並可提高製品的機械強度、熱穩定性和化學穩定性。釉面還可採用各種裝飾以增強制品的藝術效果。

我國瓷器為色釉裝飾,大約起源於商代陶器。東漢時期出現了青釉瓷器,唐代創造了黃、褐、綠三彩,稱為唐三彩,宋代有影青、粉青、定紅、紫鈞、黑釉等。

三、彩裝飾

彩繪瓷就不是以釉色取勝了,而是以器型、繪畫和彩來取勝的瓷器。彩繪瓷的發展由青花開始,即在釉上或者釉下開始出現紋飾,隨著發展,分別出現了青花、兩彩、三彩、五彩、鬥彩、粉彩、古銅彩、金彩等等。其中青花一般為釉下彩,三彩和五彩一般為釉上彩,而鬥彩則是釉下青花而釉上五彩。

釉下彩:是生坯或經素燒坯胎或釉胎上飾紋加彩、罩釉,經1300℃左右高溫一次燒成,色料充分滲透於坯釉之中,色澤光潤耐酸鹼無鉛毒。釉下彩包括青花、釉裡紅、釉下三彩、釉下五彩、釉下褐彩、褐綠彩等。

釉上彩:首先在燒好的素器上彩繪,再經中低溫二次烘烤而成,因彩附著於釉面之上,故名。這種彩,用手捫之,有凸起的感覺。

最有代表性的釉上彩瓷器種類有釉上紅彩、宋加彩、五彩、粉彩、琺琅彩等。

鬥彩:先於釉下以青花作紋飾的輪廓線,或繪區域性圖案,再在釉上襁填以豔麗或淡雅的彩色,經低溫二次燒就。

瓷器的裝飾,也是不同地區、不同民族生活習慣、宗教信仰、文化特色的體現,這些不同的裝飾方法,在歷史的進化過程中,不僅給人帶來了資產財富,更促進著社會的發展,藝術的不斷創新進步。

好茶,豈止於茶

茶好器不對,是暴殄天物

茶遇好器,妙不可言

我是佳逸茶具茶小逸

只做好茶具,讓喝茶更快樂

瓷器的裝飾手法是什麼?

3樓:漫閱科技

瓷器的裝飾方法是隨著不同時代、不同器型的變化而不斷髮展的。元以前主要運用刻、劃、印的方法,也有釉下彩繪的。明及明代以後,彩繪成為裝飾的主要方式。

中國古代瓷器裝飾手法主要包括刻花、貼花、剔花、壓印、堆貼、鏤雕、釉彩、畫花及繡花等。

三國兩晉南北朝瓷器的裝飾手法有哪些

4樓:匿名使用者

中國三國至南北朝時代(3世紀初~6世紀末)燒製的瓷器。當時瓷器生產曾擴大到浙江、江蘇、安徽、福建、江西、湖南、四川、河北、山東、河南等廣大地區。現已發現了多處窯址,如浙江杭嘉平原的德清窯,戴家山、陳山、丁山和焦山的晉窯,江蘇宜興縣鼎蜀鎮均山和南山一帶的均山窯,以及晉代龍丫窯、六十頭窯、馬臀窯、碗窯、墩窯和大鬆園一號、二號窯。

福建閩侯的洪塘懷安村也發現了南朝窯址。當時青瓷生產已形成一個巨大的瓷窯體系,以浙江、江蘇生產的青瓷數量為最多,工藝水平也最高。同時,各地瓷業不僅發展快,而且流通也相當廣泛,如南京趙士崗吳墓出土的一件青瓷虎子,上刻「赤烏十四年上虞師袁宜作」銘款。

金壇縣2023年出土的一件青瓷扁壺,一面刻:「紫(此)魚浦七也」,另一面刻:「紫(此)是會稽上虞範休可作押者也」。

說明三國時期浙江上虞已經有燒青瓷的專業工匠隊伍,產品從浙江上虞已銷售到江蘇的南京、鎮江等地。

在當時的成型工藝上,如碗、盤、盞、缽、壺、罐等均用陶車拉坯成型。由於陶車上配置了堅硬光滑的軸頂碗,軸承上的輪盤轉速快,成型效率提高,造型規整,胎壁厚薄均勻一致。扁壺、方壺、雞頭壺、羊頭壺、虎頭壺、槅、俑等器物是將胎泥拍打成片後或用模製,或拼對貼上,或輪制主體。

各類獸頭、鋪首和柄等零件是用模製、捏塑成型之後粘接成型的。獅形蠟臺或辟邪水注一類作品則是模壓成左右兩半,然後粘合成器。三國、西晉流行的穀倉罐結構複雜,口部和腹部系分段拉坯,然後粘接而成。

底和屋簷則用拍片、捏塑拼對,各式人物、禽獸和細部用模印、捏塑、刻劃和鏤雕等方法制作。瓷釉都是石灰釉,系用石灰石和瓷土配製而成。以浙江越州地區為例,瓷釉 cao 的含量在 16.

09~19.69%左右,金華地區青瓷釉cao為18.14%,宜興均山為 17.

92%。這種石灰釉光澤好,透明度高。胎色對釉色影響很大,如果氧化鈣含量過大,則會失透而缺乏光澤。

施釉方法一般為浸釉法,釉層厚而均勻。胎釉配製注意了膨脹係數的一致,燒成溫度控制恰當,很少有剝釉現象。湖南、四川、江西等地都用本地瓷土,這些瓷土含鋁量較高,含鐵量較低,胎體要求溫度較高,而釉料則相反,要求燒成的溫度較低,所以一些作品釉已成熟,而胎並未燒結,形成釉的玻璃質很強,光澤很亮,但胎釉結合不好,出現龜裂或剝釉現象。

三國兩晉南北朝時,南方以龍窯燒瓷,其結構比漢代龍窯合理、完善。長度約為 13.32 米左右,寬2.

1~2.4 米左右。它把東漢龍窯前段斜度大、後段平緩、窯室中間有橫向凸起稜脊的結構加以改進,作出獨自的燃燒室、窯床和煙道3個有機組成部分。

火膛為半圓形,比窯床低,火膛與窯床之間有垂直的粘土牆。窯床似斜長的甬道,前段略寬,後段逐漸變窄,斜度為 13~23 度。這些設計加大了抽力,有利於火焰的流通和增溫,使瓷器燒結良好。

常見的器形有碗、盤、缽、盆、耳杯、盤口壺、雞頭壺、羊頭壺、獅頭頭壺、虎頭壺、扁壺、方壺、槅、辟邪水注、蛙形水盂、硯臺、香薰、穀倉罐、虎子等。造型設計考慮到實用,如盤口壺,三國時期的盤口和底都很小,上腹特別鼓出,重心在上,不平穩,傾倒食物也不方便。西晉以後則頸部加長,上腹鼓出比較緩慢,下腹適當加長,平底也比較寬,重心向下,使用省力。

唾盂和罐類也均有這個趨勢。碗類凡三國西晉時的多寬腹平底,腹體很淺,東晉南朝的則腹體加高,弧度變緩,底安圓餅狀足。槅,三國西晉多作方形方格,東晉南朝的變成圓形。

蛙形水盂,東晉以後減少以至消失。雞頭壺由缽形變成加曲柄而瘦長的盤口壺形。穀倉罐,西晉以後中罐作成大口,四小罐被樓臺、亭闕和各種堆塑形象所掩沒,只佔很次要的地位。

蓋和罐體結合塑出層層樓臺亭闕、守衛、佛像、樂隊、雜耍人物、飛禽走獸、水生動物,象徵豪強地主的權勢和財富。

北方燒瓷較晚,已發現的窯址都是北朝時期的,如山東淄博、棗莊,河北臨城和內丘均有窯址發現。以青瓷為主,黑瓷次之,併發明瞭白瓷。主要器形有碗、盤、杯、罐、壺、瓶、盒、蓮花尊等,多為生活用具,供器很少。

北朝瓷器胎體厚重堅硬,釉層凝厚。在裝飾和造型上反映佛教思想的內容比較多。

5樓:佳逸茶器

三國兩晉南北朝是中國歷史上一個大動盪時期,南北制瓷業的發展也不平衡。在比較安定的南方,以浙江早期越窯為中心,繼承並發展了東漢青瓷的成就,這些青瓷習慣上被稱為「六朝青瓷」。北方則由於連年戰亂影響,瓷器的生產起步較晚,直到6世紀初期的墓葬中才有隨葬青瓷發現,但晚期的墓葬中卻出現了白瓷。

三國瓷器

三國時(220 ~ 265)的越窯瓷器胎質堅緻,優質瓷的胎色呈淡灰色;釉面青亮光潤;紋飾較少,只有劃或印的網格紋、弦紋、水波紋等,貼塑、模印紋則比較豐富,如在穀倉上貼塑出人物、動物、飛禽、 龜蛇、佛像、建築物、鋪首等。另外還有一些雕塑藝術造詣很高的瓷器作品,如捧缽蛙式水注、鴿形杯熊燈、獸柄虎子、跪羊燭臺等。三國時常見的器型有:

碗、盤、碟、盒、罐、洗子、盤口壺、缽、盆、水盂、虎子、唾壺、耳杯及殉葬用的灶、雞籠、犬、羊、豬圈、穀倉等明器。

兩晉瓷器

西晉時期(265~316)的瓷器還是以越窯為代表,胎體普遍比三國時略厚,色灰;釉面厚而均勻,呈青灰色,有的閃黃。裝飾方法主要為壓印、刻劃、貼塑、核印、捏塑等。常見的紋飾有網格、聯珠,忍冬、菱形、鋸齒、水波、梳篦、樓闕、舞樂人、祈禱人、禽鳥、家畜、佛像、鋪首、辟邪、朱雀、白虎、人物等等,器型除了三國時已有的盤口四系壺、洗、盆、虎子等以外,還有扁壺、雞首壺、尊、薰爐、燈、瓷俑等。

器型矮胖,盤、碗、缽等器口沿略薄,但底很厚,器足多做成獸蹄、熊形、龍首、虎頭等形狀。優秀之作常把器物巧妙地雕塑成鳥獸等形狀。西晉時少數青釉瓷器上有不規律的褐色斑點,這最初的褐色斑點似為無意中點染上的。

東晉(317~420)青瓷的胎釉情況與西晉相似,但在裝飾上卻大相徑庭。西晉紋飾追求華麗而東晉趨於簡樸,光素無紋器很多,有的只有幾道凸弦紋或梳篦水波紋。繼東漢瓷器上出現了蓮瓣紋之後,東晉晚期使用漸多。

另外,西晉後期出現的不規則褐色班點,東晉時已普遍使用。這時的褐色斑點一般有規律地點在器物的口沿,器蓋或者魯眼、雞冠、羊角等部位上。東晉時也有些動物形象的尊,硯滴等(如蛙形水盂),但已不是西晉時的寫實樣子,而只是在水孟上塑出蛙首及四肢或乾脆簡單劃幾筆。

南北朝南朝時(420~ 479)佛教監行,表現在瓷器上是大量使用蓮瓣紋。既有在碗、盤、缽、罐上劃單線、雙線或三線蓮瓣的,也有褐色斑點點繪簡單紋飾的,還有浮雕貼塑仰蓮、覆蓮的大尊。

南朝瓷器胎體細密,廣泛使用化妝土,加上燒窯技術的提高,釉面顏色青翠,玻璃光很強,有很細碎的開片。施釉一般採用浸釉法,因此釉層較厚,施釉不到底,有垂流現象。南朝器物普遍瘦高,造型優美,盤、碗、罐大多還是平底,  但已出現假圈足。

這時的雞首壺雞頭比東晉時還要高,雞冠聳起,嘴部有孔,有的和腹部相通,已起到流的作用了,把手連線盤口的一端比東晉時更高,有的做成龍柄。南朝時出現的盞、盞託及盅盤,是從漢代的耳杯及托盤演變而來的。

南北朝時,南方青瓷漸漸傳入北方,出土文物證明,北魏晚期北方已經能夠生產瓷器了。北朝的制瓷工匠最大的功績是創燒出了白瓷。北朝瓷器一般實用品多,常見有盤、高足盤、碗、杯、缸、瓶、壺、盒、罐、燈等。

大多數光素無紋,有簡單的弦紋,寥寥無幾的劃紋或捏塑花邊,部分有紋飾的多劃、貼、塑蓮瓣,有的瓣尖部凸出翹起,紋飾多粗獷稚拙。壺、罐、瓶、尊多塑

二、三、

四、六不等的系,方系、橋形系、泥條系均有。北朝也有雞首壺,雞頭高昂、露出胸脯,相對處龍柄連肩,龍頭扎進盤口,作飲水狀。

樓地面裝飾的所以材料有哪些,地面裝飾材料分類有哪些

常用的地面裝飾材料有如下幾種 1 木地板 一種傳統的地面材料。木地板古樸大方 有彈性,行走舒適 美觀隔聲 較高,是一種較高階的地面裝飾材料。2 石材 鋪地用石材主要是天然大理石和花崗石。它們高雅華麗,裝飾效果好,但 貴,是一種高階地面裝飾材料。3 陶瓷地磚 錦磚 陶瓷地磚堅固耐用 色彩鮮豔 易清洗 ...

裝飾材料怎麼分類,室內裝飾材料種類有哪些

塊料面層 地板磚 牆面磚等 板材類 紙面石膏板 三合板 奧鬆板 寶麗板 方木等 油漆塗料類 防水類,水電類,泥工類,木工類,油漆類,室內裝飾材料種類有哪些 室內牆面裝飾材料的種類主要有石材 釉面磚 矽藻泥 液體桌布 牆紙等室內牆面裝飾材料 1 飾面石材 石材用作牆面裝飾材料主要分 天然和人造兩類。天...

什麼是家裝飾品家裝飾品的種類有哪些

義大利傢俱品牌gio是一家建立於1956年的義大利家族企業,家族成員roberto,fabio,elisabetta繼承了父輩的事業,歷經3代人經營。並以別出心裁的設計理念 優質的原材料 以及全方位的熱情服務,使該品牌進入了蓬勃發展階段。gio將義大利風格做出了完美詮釋,使人們切身的領會優質的生活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