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體論怎麼理解本體論怎麼理解???

2021-05-20 21:53:57 字數 2587 閱讀 5097

1樓:仙源渺渺

本體論即形而上本性。

必須先理解形而上學。

即我們常講的本質。

我們從而知道要透過現象看本質。

那麼,解釋為西哲:存在,中哲:道。

而區別西哲:存在即概念後的「是」什麼(肯定)講, 中哲:什麼、什麼之道(不言而意)「意義」講。

從這個意義來講中西方哲學是互補的。(也同時說明西方重視邏輯分析,我國喜好辯證和諧)

第一,從哲學發生學意義上說,本體論是關於世界本原的學說,也是關於普遍東西的學說,關於存在的學說。這一點在古希臘亞里斯多德的哲學表述中尤為明顯。世界萬物紛繁複雜,變動不居,它的本原和基礎是什麼,其變中之不變者即第一原因是什麼,從古希臘開始哲學家們進行了艱難的探索。

問題是本體論並不完全等同於本原論,本體論當然要研究本原問題。在古希臘哲學家那裡,本原與本體乃同義語。但隨著時代的變化,人類思維的發展,本體論問題應該包含愈來愈豐富的內容。

本原論只研究世界之起源,而本體論不僅要研究本原問題,更重要的是要研究世界怎麼樣即存在狀態怎麼樣。在哲學研究中,一旦超越本原論的基本層次之後,本體論的研究就不僅僅只研究世界之起源。

第二,從邏輯發生學的角度看,本體論尋求的是哲學體系的邏輯起點,因此它又是關於存在的邏輯學,是一種從邏輯起點推演出來的思辯體系。這一點在德國古典哲學特別是黑格爾那裡表現得尤為突出。本體論範疇,它首先是一個邏輯範疇,而不是實在範疇,也不是完全的本原範疇。

更不是本原實體。當然,任何一個嚴謹的哲學學說,必有一個自身的邏輯起點,叫做本原範疇,並且這一初始範疇無需藉助外在因素,而按照自身的內在邏輯逐步,最後達到一個與本原範疇同一的終極範疇,這個邏輯迴圈的總體就叫做哲學的本體論。

2樓:生同一個寢

從廣義說,指一切實在的最終本

性,這種本性需要通過認識論而得到認識,因而研究一切實在最終本性的為本體論,研究如何認識則為認識論,這是以本體論與認識論相對稱。

從狹義說,則在廣義的本體論中又有宇宙的起源與結構的研究和宇宙本性的研究之分,前者為宇宙論,後者為本體論,這是以本體論與宇宙論相對稱。

【憂樂美 團隊---生同一個寢】為您解答

*****滿意請採納為滿意答案吧====

3樓:匿名使用者

本體論就是存在論。存在論就是有的意思,支持者所有的概念。如果沒有那麼就沒有可說的。解釋是支撐的東西,根本的意思。

唯物主義存在論就是物質決定精神(意識)的觀念,也就是認為存在的是物質,而不是精神的存在。精神存在就是柏拉圖的桌子,只有概念的桌子是不滅的,是永恆存在的,而物質的都是欠缺的,消逝的。物質存在是指亞里士多德的物體存在了,然後才有概念的(也就是有實體了才有性質和種屬關係)。

但是亞里士多德沒有演化的思想,所以概念是靜態的,辯證唯物主義就是認為發展的實體(物質)才是存在的形式。

顯然是認同的,馬克思哲學本身就是本體論的,應該沒有否定本體論的哲學吧。

4樓:匿名使用者

對本體論這個詞的定義雖然有各種不同,但一般對它還是有一定的的理解。大體上說,馬克思以前的哲學所用的本體論有廣義和狹義之別。   從廣義說,指一切實在的最終本性,這種本性需要通過認識論而得到認識,因而研究一切實在最終本性的為本體論,研究如何認識則為認識論,這是以本體論與認識論相對稱。

  從狹義說,則在廣義的本體論中又有宇宙的起源與結構的研究和宇宙本性的研究之分,前者為宇宙論,後者為本體論,這是以本體論與宇宙論相對稱。   這兩種用法在現代西方哲學中仍同時存在。   馬克思主義哲學不採取本體論與認識論相對立、或本體論與宇宙論相對立的方法,而以辯證唯物主義說明哲學的整個問題。

如何理解早期本體論(自然哲學)向智者派認識論哲學過渡的邏輯必然 5

5樓:匿名使用者

這位朋友,希望找到的資料能對你理解什麼是「本體論」會有所幫助。

究竟什麼是本體論?眾所周知,ontology這個詞中的"on"在古希臘文中寫作"ov",在英文中則寫作being。按照通常的使用方式,在英文中,to be是系詞,在不同的語境中,它可以做各種不同的解釋。

從哲學上看,它的最基本的用法有以下兩種:一是"是",如he is a student(他是一個學生);二是"存在",如he is(他存在)。to be的動名詞being解釋"存在者",指以個別的方式存在著的人和事物;而當being的第一個字母大寫,即以being的方式出現時,則解釋"存在"。

按照傳統的哲學見解。存在是一切存在者的總和,作為最高的種概念,它在邏輯上是無法定義的。

6樓:匿名使用者

智者是希臘民主的產物,公民參與政治活動,往往發表大量演說,進行論辯,於是需要有能言善辯的人,這就是智者.智者的存在是自為的存在,而區別於早期自然的存在.

由於希臘社會的情況日漸複雜,哲學家們將他們的關注點從物質世界轉移到人和有關人的各種問題上,用社會代替宇宙,把人的生活提到首位.是早期希臘哲學與柏拉圖,亞里士多德之間的過度,後二者將宇宙學和人本主義結合了起來.

7樓:匿名使用者

早期本體論(自然哲學)更多的**於常識。存在者是存在的。不存在者是不存在的。

而智者派在常識的基礎上又更進一步看到了無常。只要時間足夠長,一切存在者都終將歸復於虛無,終將消失,終將不存在。於是他們得出結論說:

無物存在。所以,和他們的先人比起來,他們的認識是一個進步。

本體論是什麼,什麼是本體論?

從廣義說,指一切實在的最終本性,這種本性需要通過認識論而得到認識,因而研究一切實在最終本性的為本體論,研究如何認識則為認識論,這是以本體論與認識論相對稱。從狹義說,則在廣義的本體論中又有宇宙的起源與結構的研究和宇宙本性的研究之分,前者為宇宙論,後者為本體論,這是以本體論與宇宙論相對稱。憂樂美 團隊 ...

魏晉玄學本體論的特點,魏晉玄學本體論的特點

就是天道自然 人法自然,意思是不要受迂腐的世俗人情禮教的束縛 玄學的發展經歷了不同階段。按照東晉史家袁巨集的劃分,夏侯玄 何晏 王弼為正始名士 竹林七賢阮籍 嵇康 山濤 向秀 劉伶 阮咸 王戎為竹林名士 裴頠 王衍 庾 王承 阮修 衛玠 謝鯤為中朝 即西晉,往往特指元康年間 名士,將玄學劃分為三個階...

從哲學角度分析“本體論”

本體是本源智慧中三者之一,本體 本質 本原三位一體就是本源智慧。本體本體由本來 本位 本能三位一體組成,它是事物的原在動力,即動力因。是科學研究量子力學及佛學的主要方面,狹義性的概念特指人的肉體或自身。一般稱為動態觀。本來是絕對運動時的跡象,它往的觀測。是從本體而來,為什麼不能說從本質而來呢?因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