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開眼界佛說修到三禪是啥境界

2021-05-20 12:04:02 字數 4855 閱讀 2865

1樓:匿名使用者

三禪天的快樂就更為深入一些 了,那是舍離了所有喜樂情緒的微妙意 識之樂,這種喜樂完全與外境無關,所 以三禪天的樂叫做「離喜妙樂」,一種很微 妙的快樂。這種快樂是三界之中最高 級、最精妙的,可以說已經達到了樂的 極致和頂點,因為三禪天以上就沒有什 麼樂的覺受、感受了,所以佛陀常說: 在這個娑婆世界,在世間的所有快樂 中,三禪天的「樂」是一切快樂之中最快樂 的,是為極樂!

佛陀曾經打了一個比方,他形容三 禪天人享受到的那種快樂,勉強說來, 有點兒像盛夏酷暑,豔陽高照,一個熱 得要死的人,他突然跳入一個清淨清涼 的蓮花池,哇,那種感覺,渾身上下, 八萬四千毛孔齊開,通體舒泰,全身從 裡到外沒有不清爽的地方,這個大概就 是三禪天人的樂,這只是大概,一個比 喻。 三禪天人沉浸在這種意識領域的微妙 大樂裡,生命精神化的傾向越來越明 顯。他們居住在精神力幻構的光明島嶼 上,在壯麗的宮殿裡,可以說,每時每 刻都享受著難以言喻的狂喜和至樂,所 謂「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他們就 這樣忽忽悠悠地,在禪定中不知不覺, 平安度過了數以千萬億年計的天界歲 月。

2樓:一沙一世界

佛教謂色界之第三禪天,此天名定生喜樂地。

《楞嚴經》:"安穩心中,歡喜畢具,名為三禪。"

唐 章孝標 《方山寺松下泉》詩:"三禪不要問,孤月在**。"

這個三禪天的定境對比二禪,可以說是要精細太多太多了,所以它被稱為「聖默然定」,二禪是「默然定」,它多了一個「聖」字。能得到三禪的人,屈指可數。普通人能進到二禪都非常了不起了,初禪中消滅鼻舌二根境界,二禪中消滅眼身耳三根境界。

中等根器之人要達到三禪不是達不到,需...…!。

第三禪;以樂的舍斷與苦的舍斷,及以之前喜悅與憂的滅沒,進入後住於不苦不樂,由平靜而正念遍淨的第四禪……。

3樓:匿名使用者

阿難!此三勝流,具大隨順,身心安隱,得無量樂。雖非正得真三摩地,安隱心中歡喜畢具,名為三禪。——《楞嚴經》

阿難!(少淨天、無量淨天、遍淨天)這三勝流,具足這個大的隨順。「隨順」,就是隨順眾生的心,令眾生也都歡喜。

身心安隱:身也沒有妄想,心也沒有妄想了;身沒有不安穩的,心也沒有不安穩的。前邊那是苦惱不逼、憂懸不逼;這個地方,把那個憂懸、苦惱一點都沒有了,身也安,心也安了,身心都老老實實的。

怎麼老實法?就是沒有慾念了。沒有再生心動念,或者男人去找個女人,女人去找個男人,沒有了!

這叫「身心安隱」了。

你要是不安穩的時候,怎麼樣啊?這個念停止了,那個念又生來:「哦,某某生得很美的!

某某又是很漂亮的!」一天到晚想這個事情。現在身心安穩了,對這些個問題都解決了,再也不生這個心了。

所以說身心安穩了,什麼安穩?就是這一點!就是這一個問題!

我講來講去,就是造業的也就是這個問題——無明——最初就是一念無明,就惹出這麼多的禍患來!慾念、愛慾從什麼地方來?就從無明那兒來的。

所以十二因緣一開始,就講「無明」。無明,然後就有了行;行,就有識了;識,就有名色,都是從這兒來的。現在在這個地方,雖然沒有真正把無明破了,可是得無量樂:

得到無量的快樂。雖非正得真三摩地,安隱心中歡喜畢具,名為三禪:雖然不是真正的定,可是他在這個安穩心中,有一種歡喜畢具,這名為三禪。

到這個時候,你坐到三禪的境界上,你這個念就不起了,得到一種寂滅樂。所謂「一念不生全體現,六根忽動被雲遮」,你在這一念不生的時候,那就是佛的本體;全體現了。六根忽動——可是你或者眼睛看一看,耳朵聽一聽;這一動,被雲遮,這就又生了雲彩,把你自性遮上了。

那麼用功用到這個時候,前邊身心還生心動念,譬如脈停止了:「哦,我的脈怎麼停止了呢?」你這麼一想,脈搏又動了。

你到呼吸氣停止的時候,你生了一念:「哦,我這怎麼沒有吸氣了呢?」這麼一想的時候,這個呼吸氣又有了,這就叫「念沒住」呢!

現在到這個三禪上,脈搏、呼吸氣什麼也沒有了,也不管它了,不再生這個唸了,自己連自己這個念都沒有了,都找不著了,這叫「一念不生」;一念不生就全體現,這是三禪的境界。(度輪法師解)

阿彌陀佛說的第三境界是什麼

4樓:若舞飄逸

第三,不除妄想

「不除妄想」的意思就是如果你產生了妄想,不要理會,只管唸佛,妄想自然會消失。你要是再有個「我一定要除掉妄想」的念頭,這本身也是妄念,那麼你就永遠消滅不了妄想。不要想著「消除」妄念,只要集中正念(即唸佛),妄念自然無法立足。

就好像太陽出來,黑暗自然就消失了。

「阿彌陀佛」是印度梵文音譯,發音ē mí tuó fó ,源於梵文amitābha,翻譯成中文大意為:無量覺、無量光、無量壽等意思(阿翻作無;彌陀翻作量;佛翻作覺、光、壽,等等),因為原文含無量義,中文中沒有含意完全對等的字詞可以翻用,所以「阿彌陀佛」是原文音譯。

阿彌陀佛也被尊稱為「南無阿彌陀佛」,南無發音為nā mó ,源於梵文namas,意為對佛的尊敬、皈依、歸敬、歸命。阿彌陀佛是過去世一位叫「法藏」的人修學圓滿後的稱號,所有修學圓滿、歸真復原的,在印度都尊稱為「佛、佛陀、如來、人天師等等」。

阿彌陀佛與觀音菩薩、大勢至菩薩在西方極樂世界合稱「西方三聖」。大乘佛教各宗派普遍接受阿彌陀佛,淨土宗則以專心信仰阿彌陀佛為特色。

阿彌陀佛身金色。相好光明無等倫。白毫宛轉五須彌。紺目澄清四大海。光中化佛無數億。化菩薩眾亦無邊。四十八願度眾生。九品鹹令登彼岸。

5樓:網際網路營銷顧問

上輩往生:

舍家棄欲而作沙門。發菩提心。一向專念阿彌陀佛。修諸功德,願生彼國。

中輩往生:

雖不能行作沙門,大修功德。一向專念阿彌陀佛。隨己修行,諸善功德,奉持齋戒,起立塔像,飯食沙門,懸繒燃燈,散華燒香,以此迴向,願生彼國。

下輩往生:

不能作諸功德,但一向專念阿彌陀佛。歡喜信樂,不生疑惑。以至誠心,願生其國。

此是《無量壽經》中的原文。——合十禮。

簡介:阿彌陀佛(梵語amitābha),又名無量佛、無量光佛、無量壽佛等。大乘經載,阿彌陀佛在過去久遠劫時曾立大願,建立西方淨土,廣度無邊眾生,成就無量莊嚴功德,為大乘佛教所廣為崇敬和弘揚。

大乘佛經主要如《無量壽經》、《阿彌陀經》、《觀無量壽佛經》,對阿彌陀佛及其西方極樂世界均有詳述。大乘佛教流傳之地,如中國、日本等大乘教區,阿彌陀佛信仰也尤為繁盛和重要。而漢傳佛教的淨土宗,則完全以往生阿彌陀佛的西方淨土作為專修的法門。

6樓:魯嘉麗

經查淨土經典:《大寶積經》

無量壽如來會、《佛說無量壽經》、《佛說無量清淨平等覺經》、《佛說阿彌陀三耶三佛薩樓佛檀過度人道經》、《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經》、《佛說大阿彌陀經》、《佛說觀無量壽佛經》、《佛說阿彌陀經》、《稱讚淨土佛攝受經》等,及辭典名相,未有第三境界之說。

唯:境即心。境由心生,即心即境,終無心外之境。即境即心,亦無境外之心。

一切諸法,畢竟空寂。第一義諦,非空非有。

而心生執取,於本無一物中,開萬有之門。

實一真如法身,心淨則國土淨,唯斷惑有別。

著境只墮所緣境中,故現自他受用淨土之相。

淨土者,心性之異名;本無惑染,強名曰淨;眾生依止,強名曰土。

故爾,淨土有四,三輩九品(上三品、中三品、下三品)。

彌陀所說國土境界,以四類淨土說明如下:

凡聖同居土:帶惑往生,須陀洹並初發心人所見;

方便有餘土:信願持名,見思斷盡而往生,緣覺聲聞等所見;

實報莊嚴土:信願持名,豁破一分無明而往生,一生補處及諸菩薩摩訶薩所見;

常寂光淨土:信願持名,到究竟之處,無明斷盡而往生,惟佛所見。

第三國土境界,為實報莊嚴土。

智不退、般若德、圓滿報身、道種智、出三界、八萬四千相好之菩薩居所。

此土是大乘圓修三觀,十住十行十向十地等覺法身大士。

如塵若沙各各分破無明,分身十方八相成道。

如何得至?

除信願持名,見思斷盡(於事一心不亂)外,尚須信願持名,於理一心不亂。

豁破無明一品乃至四十一品,則生實報莊嚴淨土,亦名分證常寂光土。

若無明斷盡,則是上上實報,亦是究竟寂光也。

「凡生西方有九品人。上品上生者,若有眾生願生彼國者,發三種心,即便往生。何等為三?

一者至誠心,二者深心,三者回向發願心,具三心者必生彼國。復有三種眾生當得往生,何等為三?一者慈心不殺,具諸戒行,二者讀誦大乘方等經典,三者修行六念,迴向發願生彼佛國。

具此功德,一日乃至七日,即得往生。」(《佛說觀無量壽經》卷一)

以要言之,諸佛經道,難得難聞。

初信大乘心人,諸佛皆攝生淨土。

若聞阿彌陀佛國土一切所有,起信、受持、讀誦、如說修行,為人演說,乃至晝夜思惟佛剎,及佛身功德。

臨壽終時,佛與聖眾現其人前,經須臾間,即生彼剎。合十

7樓:感性的轅門射戟

第三重境界:「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這既是一種洞察世事後的反璞歸真,也是成竹在胸的體現。

人生的經歷積累到一定程度,不斷的反省,對世事、對自己的追求有了一個清晰的認識,經過長期的知識積累與反思,我們形成了較為深刻的思想觀點,思想境界得到了提升,對世界的認識具有了立體感,雖然我們會從不同的角度來看待事物,也會得出不同的結論,但這一階段我們看得更透,更明晰。

有些人通過自己的修練,終於把自己提升到了第三重人生境界。任你紅塵滾滾,我自清風朗月。面對蕪雜世俗之事,一笑了之。這個時候的人看山又是山,看水又是水了。

大師說:人本是人,不必刻意去做人;世本是世,無須精心去處世。此為做人與處世。

對於自己來說,人生根本談不上什麼境界,似乎在自己的人生歷程中,一直都是三個階段互動錯雜,時而看山是山,時而看山不是山,時而又看山還是山,反思過來,終於明白原來人生就是熬,需要更多歷練,更多感悟。

有人認為,第一重境界所描述的無疑是常人狀態,認為一切都是實實在在、天經地義;後來對萬物之實在性發生懷疑,這便是哲人境界;最終悟到虛妄的不是外物而是自己的偏執,見到世界依舊是它的本來面目,這可謂是佛家境界。

8樓:匿名使用者

阿彌陀佛是未來佛,還沒有成就如來,何談其說第三境界?

9樓:匿名使用者

汝心已釋,吾心即存,心若已釋,何存心間

旅行中,你有哪些大開眼界的經歷

好多年前去西安旅遊,當時遊覽秦始皇兵馬俑的時候,導遊諒解秦始皇陵的時候很是大開眼界,震驚不已。秦始皇是一個霸氣的君主,他死後連小草都不讓長在他墳頭,都是用炒熟的沙子覆蓋陵墓的。真的是寸草不生。兵馬俑也是千人千面,沒有重複,出土的時候都是彩色的,秦始皇的專用馬車,車窗的材質冬暖夏涼,在2000多年前沒...

為你同消萬古愁,大開眼界七月半。是什麼生肖

屬豬人一生中會持久地以忠誠 為人著想的品格待人,保持與朋友的珍貴友情。人們可以充分信賴屬豬人,因為屬豬人不會搞陰謀詭計。屬豬人不像屬龍人那樣善於迷惑他人,也不像屬猴人 屬虎人那樣好蠱惑別人,更不像屬蛇人那麼甜言蜜語 自我陶醉,而是一點點地將自己誠實的心交付於別人,使別人越來越離不開你。屬豬人的坦誠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