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姓的由來

2021-05-15 10:50:16 字數 4889 閱讀 5022

1樓:南邕

戴姓,西周時期的宋國君主宋戴公為戴姓的姓氏始祖。

姓氏始祖:西周初年,周公旦在平定武庚之亂後,封商朝末代君王帝辛(紂)之庶兄微子啟於商的舊都,建立宋國,定都商丘。宋國第十一位君主(公元前799-公元前766年在位)死後諡號曰「宋戴公」,其庶子以王父諡號為氏,稱戴氏。

後世尊宋戴公為戴姓得姓始祖。

源流發展

源於子姓宋國

出自商朝後裔、周朝諸侯國宋國君主宋戴公的諡號,屬於以諡號為氏。據史料記載,周公旦在平定「管、蔡、霍三監之亂」後,封商紂王之庶兄微子啟(子姓)於商的舊都(今河南商丘),建立宋國,建都商丘。微子啟逝世後,其弟仲衍嗣位為宋公。

傳至宋國的第十一位國君,逝世後被諡為戴公。宋戴公長子子司空(宋武公)繼位,宋戴公的其餘諸子以其諡號「戴」為氏,形成戴氏一族。宋國執政的 華氏、樂氏、老氏、皇氏,四族統稱戴氏,《左傳》昭公八年(公元前534年)九月,有記載「宋戴惡會之」,戴惡應為其他未立氏的戴公子後裔。

另,宋朝學者戴植在所撰的《鼠璞》一書中說:"殷氏有改為戴者,以義改也。」所謂「以義改也」,並非指的是兩個姓氏在字義上的相通,而是指他們系出一源。

源於子姓戴國

春秋時期諸侯國戴國(今河南商丘民權縣東北一帶)。《歷代州域形式》記載:戴今河南睢州考城縣故城,即古戴國,為子姓國。

隱十年,鄭取戴。(宋)《輿地廣記》記載:畿考城縣本子姓戴國,春秋宋人蔡人伐戴,是也。

秦謂之谷縣,楚漢兵起,邑多遇災,因名甾縣。 漢屬樑國。後漢屬陳留郡,章帝東廵詔改曰考城,取越乃光烈考武王之義也。

後魏曰考陽置北樑郡。北齊並廢之以為成安縣。 隋開皇十八年復改曰考城屬樑郡。

唐屬曹州。樑開平元年屬開封府。宋朝崇寧四年來屬。

考古工作者發現在古戴國封地(今河南商丘民權縣東北一帶)出土的青銅器銘文中有叔慶父之妻為姬姓之記載,姬周有同姓不通婚的習俗;《春秋釋地韻編》和《中國古今地名大字典》皆稱戴國是子姓國;《通志.氏族略》列戴國為周朝姬姓「不得姓之國」;查周所封之五十五個同姓國中也沒有戴國。《 路史.

國名》列在子姓商族之後;因而戴國更可能是子姓諸侯國。更有一種未證實的說法為戴國首任受封國君戴平公是商王帝乙的侄子,也就是商紂王的堂兄弟,周朝滅商後因臣服周武王而受封為諸侯。

源於姬姓

衛有戴公,衛康叔10世孫,姬姓。曹有戴伯,姬姓。魯桓公生僖叔牙,牙生戴伯茲,姬姓。宣公十五年,有召戴公,周卿士,姬姓。

源於蒙古族

屬於漢化改姓為氏。據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附載蒙古八旗姓》、《黑龍江志稿·氏族》記載:

⑴.蒙古族巴遜氏,亦稱把孫氏、博斯沁氏,世居克什克騰(今內蒙古克什克騰旗)。後有滿族引為姓氏者,滿語為basun hala。清朝中葉以後多冠漢姓為戴氏、卜氏。

⑵.蒙古族岱齊特氏,亦稱戴特氏,世居喀喇沁(今內蒙古赤峰喀喇沁旗)。後有滿族引為姓氏者,滿語為daicit hala。清朝中葉以後多冠漢姓為戴氏。

⑶.蒙古族塔塔兒氏,源出元朝時期成吉思汗的世仇塔塔兒部,世居察哈爾(今河北張家口一帶,包括河北、內蒙烏蘭察布盟、錫林郭勒盟一部、山西部分地區)。後有滿族引為姓氏者,改稱塔塔喇氏,滿語為tatar hala。

清朝中葉以後多冠漢姓為戴氏、譚氏等。

⑷.蒙古族戴卜羅氏,出自**古八旗的岱簸羅氏族,在清康熙二十六年(公元2023年),該族奉命隨蒙古八旗和漢軍八旗派駐遼寧丹東鳳凰城,屯墾於璦河沿岸的影壁山附近,滿語稱其為daibolo hala,清朝晚期以後改漢姓為戴氏,主要聚居於鳳城大堡蒙古族鎮。

源於滿族

屬於漢化改姓為氏。據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滿洲八旗姓》記載:

⑴.滿族達爾充阿氏,滿語為darcongga hala,世居吉陽(今黑龍江蘿北集達河北岸)、黑龍江流域等地,清朝中葉以後多冠漢姓為戴氏、代氏。

⑵.滿族戴佳氏,亦稱達佳氏、大佳氏、戴拉氏,源出唐朝時期渤海國皇室大氏家族,滿語為daigiya hala,世居杭間(今遼寧)、渾郭(今遼寧)等地。後有蒙古族引為姓氏者。

清朝中葉以後多冠漢姓為戴氏、代氏。

⑶.滿族烏蘇氏,亦稱吳蘇哈里氏,源出金國時期女真溫古孫部(吾古孫、烏孫),以部為氏,滿語為usun hala,漢義「水」,世居烏蘇(今吉林伊通)、瓦爾喀(今南自長白山、圖門江以北,北自黑龍江下游烏扎拉地方以南,東至俄羅斯濱海地區南部)、訥殷(今吉林撫松松花江上游流域)、長白山等地,是滿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清朝中葉以後多冠漢姓為戴氏、烏氏、吳氏、蘇氏、關氏、穆氏、柏氏、武氏、常氏等。

戴氏是一個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在當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五十四位,屬於大姓系列。

2樓:鈕玉芬孛辰

1、出自子姓,為商湯的後裔,以諡好為氏。據《元和姓纂》及《古今姓氏書辯證》所載,周初,周公旦在平定「管蔡之亂」後,封商朝末代君主帝紂之庶兄子啟(子姓)於商的舊都(今河南省商丘南),建立宋國。宋國第11位君主(公元前799年-公元前766年),史佚其名,死後被諡為戴公。

戴公傳子宋武公司空(公元前765年-公元前748年)其子孫遂以諡號「戴」為氏,是為河南戴氏。

2、出自姬姓,以國為氏。據《通志·氏族略》及《左傳》所載,春秋時有戴國,為姬姓諸侯國,在今河南民權縣東,一說在河南蘭考縣。隱公十年(公元前713年)亡於鄭國,一說亡於宋國。

其族人遂以國名「戴」為氏。

3、殷氏改戴姓而來。據《鼠璞》所載,殷氏有改為戴姓的。武王滅商後,有不少殷遺族以國為氏(因商首都在殷,又叫殷國),稱殷氏,其後就有改姓戴的。這一支戴氏也是出自河南。

4、其他民族改姓而來。如滿洲達爾充阿氏、戴佳氏,鄂溫克族塗克冬氏改戴姓,另蒙、回、瑤、土家等民族均有此姓。

「戴」姓的由來

3樓:匿名使用者

「戴」姓源於子姓宋國,出自商朝後裔、周朝諸侯國宋國君主宋戴公的諡號,屬於以諡號為氏。據史料記載,周公旦在平定「管、蔡、霍三監之亂」後,封商紂王之庶兄微子啟(子姓)於商的舊都(今河南商丘),建立宋國,建都商丘。

微子啟逝世後,其弟仲衍嗣位為宋公。傳至宋國的第十一位國君,逝世後被諡為戴公。宋戴公長子子司空(宋武公)繼位,宋戴公的其餘諸子以其諡號「戴」為氏,形成戴氏一族。

宋國執政的 華氏、樂氏、老氏、皇氏,四族統稱戴氏,《左傳》昭公八年(公元前534年)九月,有記載「宋戴惡會之」,戴惡應為其他未立氏的戴公子後裔。

戴玉強

4樓:雪蝶靜薰

戴 一、姓氏起源

1.黃帝乃戴姓之鼻祖。出自子姓,為商湯的後裔,以諡號為氏。

據《元和姓纂》及《古今姓氏書辯證》所載,周初,周公旦在平定「管蔡之亂」後,封商朝末代君主帝紂之庶兄子啟(子姓)於商的舊都(今河南商丘南),建立宋國。宋國第11位君主(前799年-前766年),史佚其名,死後被諡為戴公。戴公傳子宋武公司空(前765年-前748年)其子孫遂以諡號「戴」為氏,是為河南戴氏。

2.出自姬姓,以國為氏。據《通志·氏族略》及《左傳》所載,春秋時有戴國,為姬姓諸侯國,在今河河南蘭考縣。

隱公十年(前713年)亡於鄭國,一說亡於宋國。其族人遂以國名「戴」為氏。據《鼠璞》所載,殷氏有改為戴姓的。

武王滅商後,有不少殷遺族以國為氏,稱殷氏,其後就有改姓戴的。這一支戴氏也是出自河南。

二、遷徙分佈:先秦時期,戴氏主要在其發祥地豫東一帶發展繁衍。到了漢代,戴氏開始有遷居豫南、江浙、山東等地的。

三國至南北朝時,戴氏又有遷居安徽、湖北者。如西漢時的戴遵為慎陽(今河南正陽縣北)人,戴崇為沛(今江蘇沛縣)人。又如東漢時的戴就為上虞(今屬浙江)人,戴巨集、戴封均為剛(今山東寧陽縣北)人。

唐初,戴氏開始入閩。據《元和姓纂》所列當時戴氏聚居點有濟北(今山東長清縣西南)、譙國(今安徽亳州)、吳興長城(今浙江長興)、魏郡斥丘(近河北成安)河東桑泉(今山西臨晉)等。清代初年時,廣東焦嶺縣一支戴氏後裔遷往臺灣屏東,其後分佈於高雄、桃園、新竹等地。

清代以後,還有福建戴氏陸續遷往臺灣,此後,又有戴氏族人遷往海外。

三、郡望堂號

【堂號】「獨步堂」或曰「避貴堂」 都是源自後漢戴良的事蹟。戴良有高才,議論與一般不同。他曾經說:

「我獨步天下,誰能與我比?」舉他為孝廉,他拒不接受。再請他做司空,他仍然不幹。

州官郡官強迫他出任,他就跑到山裡躲起來。另外還有「譙國」、「廣陵」、「清河」等堂號。

【郡望】

譙郡:東漢建安末分沛郡置郡,治所在譙縣(今安徽亳縣),三國時相當今安徽、河南兩省靈璧、蒙城、太和、鹿邑、永城間地。

廣陵郡:西漢元狩三年(前120年)改江都國置廣陵國,治所在廣陵(今揚州)。東漢建武中改為郡。

相當今江蘇、安徽交界的洪澤湖和六合以東,泗陽、寶應、灌南以南,串場河以西,長江以北地區。

清河郡:治所在清陽(今清河東南)。元帝以後相當今河北清河及棗強、南宮各一部分,山東臨清、夏津、武城及高唐、平原各一部分地。

四、歷史名人

戴名世:安徽桐城人,清代史學家曾任翰林院編修。他刊行有《南山集》,其中有許多明朝正史以外的史事,觸怒了清王朝,以「大逆」罪被殺,為清朝四大***之一。

戴震:安徽休寧人,思想家,學者。他博聞強記,對天文、數學、歷史、地理都有研究。

他精通古音,立韻類正轉旁轉之例,創古音九類二十五部之說及陰、陽、入對轉的理論,對經學、語言學有重大貢獻,為一代考據大師。後人編有《戴氏遺書》。

戴進:著名畫家,錢塘(今杭州)人,善畫山水,境界深遠妙處,多出己意。兼工人物、佛像,運筆頓挫有力,設色純熟有神采,人推明代院體中第一手,有「浙派」之稱。

戴復古:南宋詩人,字式之,號石屏,台州黃岩(今屬浙江)人。他長期浪遊江湖,曾向陸游學詩,也受晚唐詩的影響,語言自然,是「江湖派」中較有成就的作家。

部分作品指責當時統治者苟且偷安,表達了收復中原的願望。也能詞,風格雄放。有《石屏詩集》、《石屏詞》。

戴逵:東晉學者、畫家、雕塑家,譙郡銍縣(今安徽宿縣)人。他反對佛教的因果報應說,著有《釋疑論》。

他曾為會稽山靈寶寺作木雕無量佛及脅侍菩薩,又為瓦棺寺塑《五世佛》,和顧愷之的壁畫《維摩詰像》、獅子國(斯里蘭卡)送來的玉佛,在當時並稱「三絕」。所畫人物、山水也別具一格。

戴德、戴聖:被稱為今文禮學的「大戴學」和「小戴學」的開創者。戴聖是戴德之侄,西漢時樑(今河南商丘)人,家族顯赫。

他們同學《禮》於後蒼,選集古代各種有關禮儀的論述,分別編成《大戴禮記》和《小戴禮記》。

梅姓的由來

梅姓起源參考之一 梅姓在大陸和臺灣都未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梅姓出自子姓。殷商時候有梅國,是殷的同姓封國。殷王太丁分封他的弟弟於梅國 今安徽毫縣東南 後來太丁有封了他為伯爵,於是世稱梅伯。梅伯是位忠於國家 愛護百姓的王族,但後來到了商朝的末代君主紂王統治的時候,由於紂王的殘暴荒淫,導致國家敗壞,百姓苦...

卿姓的得姓始祖,卿姓的由來

姓氏起源 卿姓 姓氏起源 卿姓 於虞姓,是 遠古舜帝的後代。傳到了戰國趙國的虞卿,他的兩個兒子,大兒子沿襲了虞姓,小兒子則以他的職位上卿為姓,就是卿姓,並尊虞卿為卿姓的始祖。歷史名人 虞舜之後,戰國有卿秦,為魏將。清代有卿祖培,灌陽人,太常寺少卿。卿秦,卿祖培,卿獻策 卿氏家譜 卿姓起源 在中國上古...

百家姓中姓「謝」的由來,謝姓氏的由來

源於后羿氏為炎帝后裔申伯之後。姓,是同類人群所尊奉的同一個圖騰所稱謂的字。氏,是有血統關係所稱謂的字。姓氏,是俱有姓與氏兩個層次的稱謂。謝姓人是由多個血統關係人群統一的稱謂。謝氏,是謝姓中有血統關係人群統一的稱謂。謝姓人起源於遠古后羿氏部落,以射獵為生,尊奉弓箭為圖騰。飲血茹毛 發明和使用弓箭後,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