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服飾特點

2021-05-17 06:44:46 字數 5220 閱讀 7625

1樓:火旋影

漢族服飾的風格是怎樣的呢?如果

我們把漢族同歐洲民族相比的話,我們會發覺二者在許多方面都呈現明顯的不同。漢族服飾幾千年來的總體風格是以清淡平易為主。漢族古代的袍服最能體現這一風格,這種袍服的主要特點是寬袍大袖,褒衣博帶,形制雖然簡單,但一穿到人身上便各人各一樣,神采殊異,可塑性很強。

我們現在雖然不能見到這種服裝的千姿百態的原型,但我們還是可以從漢代的帛畫和魏晉隋唐遺留下的一些人物畫中窺其神貌之一二——形制簡單的漢裝大衣附著在不同體態的人物身上頓時具有了一種鮮活的生命力,線條柔美流暢,令人浮想聯翩。樸素平易的裝束反而給他們增添了一種天然的風韻。袍服充分體現了漢民族柔靜安逸和嫻雅超脫、泰然自若的民族性格,以及平淡自然、含蓄委婉、典雅清新的審美情趣。

  (1)歷史性   剃髮易服的暴力強制已經消失,漢服趨向於復興。   (2)傳承性   傳承性即漢服歷史具有傳承性。在這漫長的時間中,漢服歷史的發展一直遵循著代代相傳,世世相襲的特點,這體現了漢服歷史發展的傳承性。

  (3)多樣性與同一性   多樣性與同一性是指漢服款式的多樣性與漢服型制(或樣式)的同一性。作為一個擁有千年歷史的事物,漢服從來就不是一種款式,「上衣下裳」,「深衣」,「襦裙」等豐富多彩的款式體現了作為一種悠久的民族服飾應有的多樣性。雖然漢服歷來款式豐富,但漢服的基本形制(或樣式)「交領右衽,不用釦子,而用繩帶繫結」的特點卻是千古未便的,這就是漢服的同一性。

同一性與多樣性的統一是漢服的一大特色。   (4)完備性   完備性是指漢服自身內部體系的完備性。經過千年的發展,漢服已經是一種成熟的服飾了,它不但內部種類豐富,工藝考究,而且漢服的配飾也非常繁多而豐富。

  (5)相融性   相融性是指漢服與傳統文化的相融性,漢服在很大程度上就已經被視為正宗傳統文化的象徵了,而且漢服本身就處處體現著傳統文化,漢服與傳統文化是和諧的一家。

古典旗袍大多采用平直的線條,衣身寬鬆,兩邊開叉,胸腰圍度與衣裙的尺寸比例較為接近。   旗袍的京派與海派,代表著藝術、文化上的兩種風格。海派風格以吸收西藝為特點,標新且靈活多樣,商業氣息濃厚;京派風格則帶有官派作風,顯得矜持凝練。

藝術,是通過塑造形象具體地反映社會生活、表現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種社會意識形態。 旗袍

設計師與旗袍經過20世紀上半葉的演變,旗袍的各種基本特徵和組成元素慢慢穩定下來。旗袍成為一種經典**。經典相對穩定,而時裝千變萬化。

但時裝設計師常從經典的寶庫中尋找靈感,旗袍也是設計師靈感的**之一。   旗袍是近代興起的中國婦女的傳統時裝,而並非正式的傳統民族服裝。它既有滄桑變幻的往昔,更擁有煥然一新的現在。

旗袍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歷史意義,加之可欣賞度比較高,因而富有一定收藏價值。   **旗袍這些與西方服飾審美一致的特徵,並非偶然產生。在當時,上海這個中西文化雜處的大都市是最具條件的誕生地。

現在我們或許已經難以尋找**旗袍在上海誕生的確鑿證據,但我們還是可以斷言,海派袍是**旗袍的典型。如果我們再膽大一點,我們還可以進一步假設,現代旗袍,或鋏義的旗袍,就是海派旗袍。因為,在一般人的心目中,旗袍兩字所引發的聯想或意象,就是20世紀

三、四十年代的海派旗袍。   近代旗袍進入了立體造型時代,衣片上出現了省道,腰部更為合體並配上了西式的裝袖、旗袍的衣長、袖長大大縮短、腰身也越為合體。   現代旗袍的外觀特徵一般要求全部或部分具有以下特徵:

右衽大襟的開襟或半開襟形式,立領盤紐,擺側開衩,單片衣料,收腰,無袖或短袖等。開衩只是旗袍的很多特徵之一,不是唯一的,也不是必要的。

樣式旗袍的樣式很多,開襟有如意襟、琵琶襟、斜襟、雙襟;領有高領、低領、無領;袖口有長袖、短袖、無袖;開衩有高開衩、低開衩;還有長旗袍、短旗袍、夾旗袍、單旗袍等。   旗袍款式的變化主要是袖式、襟形的變化。   袖形的款式主要有:

寬袖形、窄袖形、長袖、中袖、短袖或無袖。   襟形款式主要有圓襟、直襟、方襟、琵琶襟等:   圓襟旗袍禮服——襟處線條圓順流暢;   直襟旗袍禮服——身材豐滿、圓臉型的女性適合這一款式,可使身材顯得修長;   方襟旗袍禮服——將襟部進行了大膽的改革,適合不同臉形穿著。

  琵琶襟旗袍禮服——   此外還有雙圓襟旗袍、雙開襟旗袍等款式。

領子一般領、企鵝領、鳳仙領、無領 、水滴領、竹葉領 、馬蹄領

材質製作旗袍的有布料,絲綢、錦緞等,目前又有真絲雙縐、絹紡、電力紡、杭羅等真絲織品。

色彩常見的大紅旗袍,色彩絢麗醒目,款式別緻,充分展現出滿民族悠久的歷史文化,著重體現東方女性含蓄優雅的魅力。

圖案現代常見的旗袍圖案為織錦緞,配以傳統的中國紋飾如雙魚、富貴花、梅花等,還有以中國水墨畫手法描繪的花卉圖案設計的手繪旗袍。

釦子旗袍上的扣子是盤扣,它的製作方法主要是用稱為「袢條」的摺疊縫紉的布料細條編織而成。這和現代用整塊硬質材料打洞而成的鈕釦不一樣。如布料細薄可以內襯棉紗線。

做裝飾花扣的袢條一般則內襯金屬絲,以便於定形。

編輯本段製作工藝

一、裁剪:   (1)確定衣料的正反面——把衣料的正面疊在裡面,將粉線畫在反面,淺色衣料勿用過深色的畫粉;   (2)確定衣料的對摺線——因旗袍前後中心都沒設縫,所以排料時可以把面料獨邊對摺,折夠身肥為止。   (3)確定衣料圖案的方向,使衣片、袖片、領片上的圖案方向一致;   (4)裁剪絲絨面料時,注意使各衣片毛絨倒向一致,以免有色差;   (5)裁剪時,要在輪廓線外加適當的縫份和貼邊。

如裝縫普通拉鍊,止口需1.5cm,**拉鍊,止口需1cm,包邊和嵌邊的止口也有所不同。   (6)檢查面料裁片和裡料裁片的數量和質量。

如一片右底襟(正反有無錯裁)

二、縫製:    (1)衣片歸拔   (2)側縫貼牽條   (3)襟邊貼牽條   (4)縫製   古代旗袍的工藝特點:是精細的手工製作,適用各種刺繡、鑲、嵌、滾等工藝;近代旗袍的工藝特點:

是式樣簡潔合體的線條結構代替精細的手工製作。

2樓:匿名使用者

哪國的啊? 哪族的啊?哪朝代?

中國古代各朝服飾的特點與發展

3樓:雯

1、西周最大的貢獻以及對於後世的影響就是禮服制度的完善。西周時期的禮服制度也是上衣下裳款式,只不過頭要戴冠,衣裳要有等級,要有章紋,出現敝膝,組玉等相關禮服配件,這樣完善的禮服系統一直延續到明。

2、唐朝流行女子穿"胡服"。"胡服"就是西域人的服裝。腰帶形式也深受胡服影響。

在此以前,人們的腰飾是以金銀銅鐵,這時候流行系"蹀躞帶",帶上有金飾,並扣有短而小的小帶以作系物之用。

3、從中國古代服裝發展的歷史來看,清代服裝制度發生了重大的改變。幾千年來世代相傳的傳統服裝制度,由於八旗兵的進關,而遭到破壞,取而代之的 是突變的滿族服裝。

4樓:王嘉偉

一、遠古時期

遠古時期,服飾的起源是出於實用。原始人類使用獸皮和樹葉等來遮蓋自己的身體,穿戴動物的皮毛用於保暖。石器時代後期,人類逐漸發明了骨錐和骨針,從而創造了原始服裝。

約2023年前,中國產生原始的農業和紡織業,於是人們開始用麻布做衣服。後來人們又發明了養蠶業,絲綢就出現了。

二、先秦時期

先秦時期是指夏、商、周和戰國時期,即公元前21世紀至前3世紀。先秦時期的服飾實質上是統制者的工具。周朝時期出現了冕服,其制度的確立,是周朝國家意志的具體反映,對中國古代服裝的發展有著深遠的影響。

與此同時,「深衣制」,即上衣下裳連線在一起的形式也出現了,並逐漸普遍地被採用。戰國時婦女普遍穿寬邊纏繞式的肥大麴裾深衣。衣服的左襟時呈三角狀,穿時將其環腰部一圈,再用腰帶紮好,配上橫線與斜線並用的鑲邊,總體表現出靜中有動、動中帶靜的裝飾效果。

三、秦漢時期

由於生產力的發展,秦漢時期的服飾日益講究,著裝也漸趨華麗。**方面有作為禮服的深衣和日常之用的襦裙。深衣一改戰國時期的肥大,轉而形成瘦且窄的特點。

裙裾長可及地,下襬一般呈喇叭狀,行走時不會露出腳裸。衣袖有寬窄兩種形式,袖口大多鑲邊。衣領部分很有特色,通常左右交叉,領口很低,可露出裡衣。

勞動女子總是上穿短襦,下著長裙,腰帶長垂。秦漢以黑色為尊貴之色,衣飾也以黑色為時尚顏色。漢武帝時期開闢的「絲綢之路」將秦漢服飾推向了世界,它的意義在於:

悠久的中國服飾文化,從此得以在世界各地傳播與擴大。

四、魏晉南北朝

魏晉南北朝時期,傳統的深衣制在婦女中間尚有人穿著。與漢代相比,它已有較大的差異。其中「纖髾」是典型的裝飾。

「纖」是一種近似三角的飾物,層層相疊,固定在下裙襬部位。而「髾」是指綴在身後飄帶。到南北朝時,這種服飾又變化為飄帶和纖合成一體,纖變得更長。

此時寬肥的女子裙衫成為服裝的主流。

五、隋唐時期

隋唐服裝,無論官服或民服,**或**,都表現出開放的思想和開拓的精神,充分反映了鮮明的時代性。它的空前繁榮,突出體現在**上,其主要特點是服裝款式華貴富麗、開放大度;穿著方式不拘一格、形式多樣;裝扮配飾富麗堂皇、大膽考究。唐朝出現的女官,其身著青色衣裙,圓領、無束腰、下襬襲地;頭戴青帽,兩耳正上方各飾有兩帶。

唐代仕女服裝的特點是雲發後攏成髻,低胸裙腰高束,肩披輕紗,曠達而華貴,流露出優雅與飄渺,恢弘與大氣。盛唐以後衣袖變寬,漸流行大袖衫。

六、宋元時期

宋代婦女開始纏足,長裙之下隱約露出三寸金蓮。此時以嬌小為美,服飾製作都娟秀而精巧。元代婦女分貴族和平民兩種著衣形式。

貴族多為蒙古人,以皮衣皮帽為民族裝,材料多為貂鼠皮和羊皮。其式樣多為寬大的袍式,但衣袖形似燈籠,袖口窄小,袖身寬肥。由於衣長拖地,貴夫人行走時必有女僕牽拉。

這種袍式肩部裝飾十分華美。面料質地十分考究,採用雲錦、茸類及毛氈織物,顏色多為紅色。

七、明朝時期

明代時棉花的大量種植使棉製品取代了絲、麻的地位,成為人們服裝的主要原料。明代**上衣拉長,露裙縮短,衣領也從宋代的對襟領變為圓領為主。裙邊均有繡邊,起裝飾的作用。

那時裙褶十分盛行,有的褶紋細密,有的寬大,有的還將整個裙用手工做成細褶紋,叫做「百褶裙」。明代女子冠服制度更加完備。有一種特殊式樣的帔子,由於其形美如彩霞,故名「霞帔」。

它與「鳳冠」一起成為最具代表性的貴婦禮服,即使是一般的平民女子,在出嫁時也穿戴鳳冠霞帔。它所表現的女子形象成為古代婦女的典型,因此它在中國婦女服裝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和歷史意義。

八、清朝時期

清朝入關以後,衣袖短窄,素樸肅穆的滿族旗裝在服飾中取得了統治地位。旗裝的特點為用料節省、製作簡便、穿著便利。滿族女子著旗袍,清朝旗袍多為圓領,衣釦均在右側,一般為五粒。

衣袖、衣身平直,在襟邊、領邊和袖邊都飾有寬邊花紋,整體看來較為保守。但不同時期的旗袍個性特徵也是比較鮮明的。現在旗袍幾乎成為中國女性的代表性裝束,它在服裝史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總的說來,各朝代的服飾是不斷髮展的,它們的特點鮮明各異,體現了不同朝代的文化特點以及人們的審美觀念,也體現出不同時期人類的智慧。由於民族和地域的關係,每一個朝代的服飾都融入不同的特色,所以才使得中國文化如此絢麗多姿、豐富多彩,爭奇鬥豔。徜徉在這些千姿百態,美不勝收的中國古代服飾中,我們更加體會到中國古代文化的底韻和內涵,博大與精深。

真可謂是「此衣只應天上有」。

中國古代服飾發展及特點,中國古代服飾的特點

最先追求暖,後來追求好看。具體的,自己去翻高中新課標必修3的歷史課本.中國文化歷史悠久,源遠流長,一言難盡。我建議你讀一下沈從文的 中國古代服飾研究 內容較為豐富,又有插圖,相當不錯,我已經閱讀過了。的確值得一讀!中國古代服飾的特點 中國古代各個時期服裝的發展和特點是什麼?簡述一下中國的服飾發展歷史...

韓國古代服飾的起源發展特點和意義是什麼

韓國服飾的起源 韓國服飾最初主要是受中國唐代服飾的影響。對此,史書中就有記載 服制禮儀,生活起居,奚同中國 唐代時,新羅與唐朝交往非常密切,服飾特點幾乎與唐朝無異。韓服的個性發始於李氏朝鮮中期。從那以後,韓服特別是 逐漸向高腰 襦裙發展,同中國服飾的區別逐漸增大。但官服 朝服等重要禮服,仍一直延續著...

藏族服飾有什麼特點藏族服飾有什麼特點?

藏袍 藏袍是藏族人民的平常衣著,也是區別於其他民族最顯著的特徵。藏族服裝的基本特點是肥大 長袖 寬腰 右襟,是一種無需量體裁衣的直線服裝。袖長等身,袍長過體,無需鈕釦。藏袍最講究的是邊飾 衣袖 衣襟,衣底往往鑲上貴重的毛皮和絲綢滾邊,內衣一般為白緞襯衫。藏族的服裝主要是傳統藏服,特點是長袖 寬腰 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