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紀現實主義文學的思想和藝術特徵

2021-05-25 23:28:17 字數 5275 閱讀 1172

1樓:匿名使用者

現實主義在19世紀30~40年代形成並取代浪漫主義,具有社會歷史發展和文藝本身發展的深刻原因。面對現實,進步作家在自己的創作中反映社會的某些真實狀況。此外,19世紀自然科學領域的三大發現、空想社會主義學說的傳播,都促使進步作家用客觀的、批判的眼光來觀察世界。

他們不再滿足於浪漫主義文藝的主觀理想和個人的叛逆精神、非凡事件和非凡人物的理想世界,而把目光投向文藝復興、啟蒙主義時代面向現實的傳統和古典主義文學的諷刺傾向。法國的梅里美、巴爾扎克,德國的霍夫曼、**的普希金等一批原來用浪漫主義方法創作的作家都轉向現實主義,併成了各國現實主義道路的開拓者。

2樓:洋桂花風娟

19世紀,現實主義成為文學主流。具體到**,有如下特點:1.

與人民解放運動緊密相連,以批判沙皇**制度和農奴制度作為主要內容。2.具有悲愴的情調,反映時代的苦難,表達知識分子的憂憤、焦慮以及悲天憫人的**教人道主義思想。

3.獨特的形象系列,產生了貴族知識分子的多餘人系列,孤苦而又愚昧麻木的小人物系列。4.

有系統有進步理論作指導。

十九世紀現實主義文學的思想和藝術特色有哪些

3樓:繁華荏苒

十九世紀現實主義文學的藝術特徵

現實主義是19世紀30、40年代首先在西歐的法國、英國等地出現的文學思潮,後又波及**、北歐和美國等地,成為19世紀歐美文學的主流。現實主義文學是西歐資本主義制度確立和發展時期的產物,而19世紀現實主義文學思潮是在特定的社會歷史背景和精神文化條件下產生的。它的藝術特徵主要有四點(見書228頁-230頁):

首先,現實主義文學追求藝術的真真實模式,強調客觀真實地反映生活。由於現實主義作家把文學作為研究社會的手段,且要描寫社會的風俗史,因而,他們就格外重視藝術描寫的客觀真實性,認為作家應該「按照生活本來的樣子去反映生活」,使作品的文字內容與現實生活內容具有同構性,從而使文學具有科學真理的精確性。為了使創作達到真實的藝術效果,現實主義作家反對在作品中顯示「自我」,而要讓作者的思想與情感在具體的情節描寫與人物塑造中自然而然地流露出來,讓文學對生活表現出鏡子般的忠實。

為了真實地描寫生活,現實主義作家十分注重細節的真實,而為了達到細節的真實,他們常常不惜作實地考察,收集大量準確無誤的事實材料。現實主義作家的創作實踐說明,「按照生活本來的樣子描寫生活」只不過是一種特定文化背景下的藝術理想而已;優秀的現實主義文學所反映的生活,都體現了作家們對生活的感受、體驗與評價,表現了他們在特定生活激流中情感、心緒的演變,因而這些作品所提供的是熔鑄了作家主觀情致與個性特徵的變形了的生活圖畫,而並非對生活作機械的模仿。

第二,現實主義文學重視人與社會環境的關係的描寫,塑造典型環境中的典型性格。現實主義作家接受自然科學和唯物主義哲學的影響,認為人是社會環境的產物。在創作中,他們主張從人物所處的社會歷史環境中刻畫人物性格,真實地揭示人物和事件的內在聯絡與本質特徵及發展趨勢,通過對典型環境中的典型性格形成過程的描寫,全面真實地展示現實生活及其本質特徵,反映整個時代的風貌。

現實主義真實觀在人物塑造上的具體表現的指導下,現實主義文學中的人物形象通常都十分貼近生活,且具有很強的概括性,他們常常是某種時代精神的體現者,在他們身上顯示了社會歷史的盛衰。他們的思想、性格、情感、心理也往往與生活中的人一樣豐富而複雜現實主義文學還在人物塑造方面大大超越了以前的西方文學,為世界文學史創造了一系列不朽的典型形象。

第三,現實主義文學具有內傾性和外傾性兩種傾向。現實主義強調真實地反映生活,胡塞爾說:「世界既是心理領域又是物理領域」,人類社會生活是外部世界(物理領域)與內部世界(心理領域)的雙重組合。

現實主義作家由於各自審美心理機制和藝術思維方式的差異性,在真實地反映生活時,在外部世界與內部世界的藝術把握上就有所側重。這兩種傾向在不同作家的創作中常常兼而有之,而並非互相對立。如托爾斯泰在以內傾性為主導的基礎上又融合了外傾性特徵,巴爾扎克則在以外傾性為主的基礎上又融合了內傾性的特點。

因此,現實主義的成就既表現在反映外部社會生活的廣闊性上,又表現在內部心靈世界表現的深刻性上,而沿著外傾性與內傾性兩個方向,19世紀現實主義與20世紀文學溝通了聯絡。

第四,現實主義以敘事文學為主,**創作特別是長篇**走向了成熟與繁榮。在科學主義思想影響下,19世紀的作家都企圖通過文學創作去研究與分析社會,社會也要求文學真實地反映生活,回答時代和生活提出的一系列問題。在這種精神文化條件下,敘事性的**就比抒情性的詩歌具有顯著的生存與發展優勢。

現實主義的長篇**通常都是廣泛概括和分析現實生活的社會**,它往往在科學意識和歷史意識指導下,綜合地反映整個時代、社會各階層的生活風俗,真實地展現錯綜複雜的歷史事件和社會歷史畫面。在作家們的共同努力下,19世紀現實主義**在敘事藝術、情節結構和人物描寫方面都比以往的**更成熟,它以前所未有的輝煌成就成為這一時期文壇最重要的藝術形式。

現實主義的藝術特點

4樓:匿名使用者

現實主義

就西歐說,現實主義是從文藝復興到十九世紀這一特定歷史時期形成的一種文藝思潮和創作方法,也是西歐資產階級登上歷史舞臺以及確立政治統治時期出現的一種文學現象。

作為文學的一個專門術語,現實主義最早出現在十八世紀德國的劇作家席勒的理論著作中。但是,"現實主義"作為一種文藝思潮、文學流泥和創作方法的名稱廣則首先出現於法國文壇.法語中的reali**e一詞,**於拉丁文realistas(現實,實際)。現實主義名稱的出現和這種文藝思潮的存在完全是兩碼事。

在法國,現實主義之稱始於十九世紀五十年代。最初,由法國**家商弗洛利(1821--1599)用現實主義當作表現藝術新樣式的名詞,他於2023年在《藝術中的現實主義》一文中,初次用這個術語作為批判現實主義文學藝術的標誌。其 後,法國畫家庫爾貝(1819--1877)在繪畫上提倡現實主義。

一八五五年,庫爾貝舉辦了一次個人畫展,引起一場大辯論,文藝史上稱為"現實主義大論戰"。就在這次淪戰中,庫爾貝創辦了一種定期性的刊物,命名為《現實主義》。一八五七年,庫爾貝的熱心支持者商弗洛利又把他的文集定名為《現實主義者》,從此在歐洲文壇上正式樹立起一面現實主義的旗幟,這一術語也就在法國流行起來了。

眾所周知,巴爾扎克 (1799--1850)是現實主義這個名詞最深刻含義上的作家,他 的《人間喜劇》乃是深刻的規範化的現實主義文學。但是,巴爾扎克正如這一流派的夥伴們司湯達,狄更斯、薩克雷以及果戈理一樣,都不曾用"現實主義"這一名詞來標明他們的新型的文學流派。在**,首先使用這個術語的是文藝理論家皮薩列夫(見他的(現實主義者》),不過,那已是十九世紀六十年代的事了。

一般說,凡是在形象中能最充分地表現現實生活的典型特徵的,都叫做現實主義作品。一般說來,現實主義作品具有三個特點:一是細節的真實性。

要有真實的細節描寫,用歷史的、具體的人生圖畫來反映社會生活。現實主義作品是以形象的現實性和具體性來感染人的,因此能使讀者如入其境,如見其人。二是形象的典型性。

通過典型的方法,對現實的生活素材進行選擇、提煉、概括,從而深刻地揭示生活的某些本質特徵。可以說,典型化是現實主義的核心,是區別於自然主義的標誌。生活現象是紛紜複雜的,如實記錄生活,不過是照相師的手藝;現實主義則要求作者從豐富多采的現實生活中選取有意義的人物與事件,經過個性化和概括化的藝術加工,創造出典型的人物和典型的環境。

正如恩格斯說的,要「真實地再現典型環境中的典型人物」。三是具體描寫方式的客觀性。作者要通過對現實生活的客觀,具體的描寫,從作品的場面和情節中自然地體現出作者的思想傾向和愛憎感情,而不要作者自己或借人物之口特別地說出來。

法國文學史家愛彌爾·法蓋解釋說:"現實主義是明確地冷靜地觀察人間的事件,再明確地冷靜地將它描寫出來的藝術主張。……要從幾千幾萬的現實事件中,選擇出最有意義韻事件,再將這些事件整理起來,使之產生強烈的印象"這同恩格斯所說的"除了細節上的真實之外,現實主義還要求如實地再現典型環境中的典型人物"的定義基本一致。

如果我們不把現實主義簡單地理解為各種真正藝術所固有的現實性,而是理解為單獨具有一整套性格描寫的原則和藝術方法的話,那末,在西歐來說,現實主義的形成,一般認為在文藝復興時期。從文藝復興的現實主義到十九世紀二十年代的批判現實主義,其中又有十八世紀啟蒙時代的現實主義。文藝復興時期的現實主義以描寫人物生動的豐富的感情,慾望和感受而著稱它表現出人類的崇高,人物性格的完整,純潔,而且富有詩意。

但在分析社會關係方面又不及啟蒙時代的現實主義。後者具有更多的社會性和分析性,強調創作要有明確的社會目的相思想教育作用。

十九世紀的批判現實主義思潮既是歷史的繼承,又是現實的創新。它總彙了十八世紀以前的文學經驗,補充了文藝復興時代現實主義歷史具體性之不足,擺脫了古典主義的理性原則,克服了啟蒙時代現實主義的說教成份和浪漫主義的主觀性。它又從文藝復興文學中接受了性格描繪的具體性從古典主義和啟蒙時代文學中接受了社會分析因素,從浪漫主義中汲取了一些激情,但它逐漸喪失了前代文學中特有的樂觀主義,卻沾染了無法擺脫的悲觀主義。

十九世紀的批判現實主義彷彿是文藝復興和啟蒙時代現實主義特點的有機結合;又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加以發展。它能從事物的運動和發展中,從人與環境的多種關係中去描寫人,特別是它在再現典型環境中的典型性格,再現社會生活的真實,直接分析社會的經濟關係,對現實作出尖銳的揭露和批判方面,又達到前所未有的程度。在世界文學史上,十九世紀的批判現實主義文學,成了歐洲資產階級文學藝術發展的最高峰。

5樓:匿名使用者

中國畫創作中的現實主義藝術精神和藝術風格,要搞清他們的關係和作用,首先要搞清楚什麼是現實主義藝術。阿爾巴托夫指出:現實主義藝術是指「各個不同歷史時代中所能運用的可能性範圍內努力在藝術中表現生活真實的藝術」。

現實主義藝術不同於「寫實主義」。也不同於「自然主義」,它不是生活與自然的一般表面反映,而是透過現象反映事物的本質

代表人物

達·芬奇發揚了古希臘藝術現實主義的優良傳統,提高和豐富了現實主義的創作方法,創造和發展了繪畫技法。這一位以發明家自居的天才,十分尊重客觀實際,認為"自然是一切大師的最高的指導者";他無視一切惡意的誹謗,反對依賴前人和模仿前人,認為因襲成規是使藝術衰頹的重要原因。即使是對待宗教的題材,他也不被中世紀以來的成規所束縛,不把神當作沒有人性的怪物,不把藝術的造形當成某種教義的符號。

他反覆地觀察、研究了現實的人,並辛勤地探求著與內容相適應的表現形式,因而創造了真實的藝術的形象,改變了中世紀以來那種垂死的公式主義的創作作風。他的著名的傑作《最後的晚餐》,就是使慣用的宗教題材獲得了嶄新面貌的典型例子,同時也就是使思想、感情與形象取得無間的統一的現實主義藝術的典範。

對於當時脫離實際需要、為解剖而解剖的畫家,達·芬奇作了大意如下的指責:所謂第一流的畫家,為表示出解剖學的知識,不惜把一切筋肉都突出地加以描寫,結果使人體成為裝著胡桃的袋子或裝著蘿蔔的包裹;我們是需要學解剖學的,但不能僅只為了描繪肌肉而放棄其他。這種對於機械地運用技法者的指責,也就是不片面地和不表面地看問題的達·芬奇是真正科學地掌握著和支配著科學知識的證明。

達·芬奇是屬於恩格斯所謂"不受資產階級侷限"的文化巨人。一切面向現實、具有崇高理想、忠於人民革命事業的藝術家是愛戴他的。如果是教條主義地加以"理解"和盲目地加以套用,那就辜負這一位--強調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之重要、反對因襲和盲從的--前驅者給我們留下的寶貴的知識和模範的勞動態度了。

19世紀20世紀英國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家有哪些

19世紀30年代在歐洲興起的按事實描寫生活,並對現存秩序進行強烈批判的文學稱為批判現實主義文學。第一部批判現實主義文學的誕生標誌 1830年司湯達 1783 1842 長篇 紅與黑 的問世。批判現實主義代表作家有 的契訶夫 托爾斯泰 果戈裡 陀斯妥耶夫斯基,美國的歐 亨利 馬克 吐溫,法國的巴爾扎克...

19世紀以來浪漫主義 現實主義 印象主義 現代主義美術流派的代表性美術作品

19世紀以來浪漫主義 現實主義 印象主義 現代主義美術流派的代表性美術作品 浪漫主義 法國德拉克洛瓦的 自由引導人民 現實主義 法國米勒的 播種者 拾穗者 列賓的 伏爾加河上的縴夫 印象主義 法國莫奈的 日出 印象 荷蘭凡高的 向日葵 現代主義美術 西班牙畢加索的 格爾尼卡 十九世紀西方的繪畫美術 ...

歐美浪漫主義文學的主要作品,19世紀歐美文學的作品有哪些?

1 法國雨果 巴黎聖母院 悲慘世界 2 英國雪萊 西風頌 解放了的普羅米修斯 3 德意志海涅 德國,一個冬天的童話 4 法國大仲馬 山恩仇記 5 英國拜倫 恰爾德 哈羅爾德遊記 唐璜 一 歐美浪漫主義文學的背景 18世紀末至19世紀30年代的歐洲,革命和戰爭頻仍,動亂不已。政治中的黑暗,社會的不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