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古代就會有長城?是什麼人建造的?是什麼時期建築的

2021-03-05 14:32:33 字數 5412 閱讀 6533

1樓:匿名使用者

長城是古代中國在不同時期為抵禦塞北遊牧部落聯盟侵襲而修築的規模浩大的軍事工程的統稱。長城東西綿延上萬華里,因此又稱作萬里長城。現存的長城遺蹟主要為始建於14世紀的明長城,西起嘉峪關,東至遼東虎山,全長8851.

8公里,平均高6至7米、寬4至5米。長城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創造的偉大的奇蹟,是中國悠久歷史的見證。它與天安門,兵馬俑一起被世人視為中國的象徵。

春秋戰國時期,各國諸侯為了防禦別國入侵,修築烽火臺,並用城牆連線起來,形成最早的長城。以後歷代君王幾乎都加固增修長城。它因長達幾萬裡,故又稱作「萬里長城

約公元前220年,一統天下的秦始皇,將修建於早些時候的一些斷續的防禦工事連線成一個完整的防禦系統,用以抵抗來自北方的侵略。在明代(公元1368~2023年),又繼續加以修築,使長城成為世界上最長的軍事設施。在文化藝術上的價值,足以與其在歷史和戰略上的重要性相媲美。地形

2樓:魏小哲

長城是在春秋戰國的時候各個諸侯國開始修建的主要是為了抵禦各個諸侯國的攻擊,以燕國的為主,秦始皇統一六國後,加固並加長了長城,形成了東起山海關,西至嘉峪關的長城,主要是為了抵禦匈奴。

3樓:狼改吃魚

從戰國開始就有長城,主要是為了抵禦外族,就是一個巨大的掩體,現存最完整的是明長城

4樓:二喜

秦朝 秦始皇讓修的 防禦外敵

古人為什麼要建造長城,長城起到了什麼作用?

5樓:西西子子

想必大家都去過長城吧,何等的雄偉愧麗,十萬八千里長城,長城現在雖然是歷史文物,但同時他是也中華民族千百年來的智慧結晶,長城在中國古代歷史上是重要的戰略意義,可是古代為什麼要建造長城呢?長城起到他的作用了嗎?

其實這要從春秋戰國開始說,在那個時代戰火不斷,各國都無暇顧及北方遊牧民族的襲擊,而且這裡的襲擊是突襲,因為北方的遊牧民族居所的地方是不固定的,而且他們經常吃不飽,為了生存,他們就想到了一個辦法,這個辦法就是搶,進邊關來搶,遊牧民族驍勇善戰,而且當時也很少會人會打得過他們,最主要的是,遊牧民族搶物資的時間還不準確,可能今天來了,明天還來,也可能早上來了,晚上再來。因此讓當時的各個國家無比頭疼,那怎麼辦呢,所以靠近北邊的各國就開始修建城牆來防禦,依照險要地勢在各山嶺關口修建城牆,修建的城牆有大有小,大的城牆能抵擋遊牧民族的突襲,而小的城牆,就算擋不住,也能遊牧民族的大規模搶劫活動,拖延他們進攻的時間,在當時秦、燕、趙都在邊關建立了一定規模的長城。

再到後來,秦王嬴政統一六國,軍事力量在當時是最強大的,而且秦國第一猛將蒙恬也是多次擊敗匈奴,非常有效的抵擋的遊牧民族的襲擾,秦國又在原來的基礎上,燕、趙兩國的長城進行連線,加固和維修,就這樣首個大規模長城就建成了,同時也有效的起到了鞏固北方邊疆的作用。到西漢初期,因為長期的戰爭,國力已經非常貧乏了,但是匈奴卻越發壯大,對西漢進行搶奪,而且長城常年失修,對匈奴的抵抗作用大幅度降低,這時候西漢就開始實行「和親政策」並且送給匈奴大量的錢財,就比如王昭君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的,這一狀況到漢武帝時期才算結束。國力強盛的漢武帝時期,對待遊牧民族都是直接實行物理措施,只要你敢來侵犯邊境,就直接武力回擊,打到你服氣為止。

長城的作用,其實主要作用有兩個,一個為了抵禦外敵的入侵,這也的確是起到了有效的作用。第二個就是用來傳遞資訊,烽火臺就是傳遞訊號的方式,利用**的黑煙,讓周圍的國家都知道。不得不說長城在當時是的確起到了關鍵的作用,而且長城在現在看來就是非常雄偉的建築,中華民族的驕傲!

6樓:水瓶因為我卡卡

長城是中國古代農業社會和平安定的保障,為了保護家園,一個為了抵禦外敵的入侵,這也的確是起到了有效的作用,第二個就是用來傳遞資訊。

7樓:芒果味宇兒

長城是中國古代農業社會和平安定的保障。

8樓:盼盼你盼什麼

防禦擾掠,保護****和人民生活的安定。這是主要用途。春秋戰國時期的長城,主要是諸侯國家的互相防禦,秦始皇統一天下之後,主要是防禦匈奴。

9樓:匿名使用者

長城起到了防禦外敵,保護家園,讓人民可少受戰爭的傷害。

10樓:山川湖泊在看你

一個為了抵禦外敵的入侵,這也的確是起到了有效的作用。第二個就是用來傳遞資訊,烽火臺就是傳遞訊號的方式,利用**的黑煙,讓周圍的國家都知道。

11樓:西西我問問

靠近北邊的各國就開始修建城牆來防禦,依照險要地勢在各山嶺關口修建城牆,修建的城牆有大有小,大的城牆能抵擋遊牧民族的突襲,一個為了抵禦外敵的入侵,這也的確是起到了有效的作用。第二個就是用來傳遞資訊。

12樓:可愛拓

因為各國都無暇顧及北方遊牧民族的襲擊,而且這裡的襲擊是突襲。

13樓:卡爾斯特沃

一個為了抵禦外敵的入侵,第二個就是用來傳遞資訊

古代勞動人民為什麼要建築長城?

14樓:亦夢之城

1、修建長城的主要原因是抵禦敵人的進攻。

2、簡介

長城(great wall)又稱萬里長城,是我國古代的軍事性工程。長城始建於周朝。周幽王烽火戲諸侯是最早的關於長城的典故。

國家文物局2023年宣佈中國曆代長城總長度為21196.18千米,分佈於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內蒙古、遼寧、吉林、黑龍江、山東、河南、陝西、甘肅、青海等15個省區,包括長城牆體、壕塹、單體建築、關堡和相關設施等長城遺產43721處。此前,國家文物局曾於2023年首次公佈明長城調查資料,中國明朝長城總長度為8851.

8千米。是世界十大奇蹟之一。

3、意義

如今長城已失去了它的軍事用途,更多的在體現我中華民族精神文明,激勵著中華兒女炎黃子孫保衛我中華民族。同時也在見證我中國人民在中國這塊土地上團結一致拼搏進取,抒寫奇蹟抒寫輝煌。

15樓:匿名使用者

肯定是為了防禦外國侵略了,還有就是**主義**集權的力量驅動.

絕對不是為了日後能成為什麼名勝或者說什麼象徵吧

秦、趙、燕為何要在北邊修築長城

秦趙燕為何要在北邊修築長城,這要從戰國時期的形勢說起。戰國時期,是我國黃河長江中下游地區由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的轉變時期。隨著各國之間政治、經濟關係的加強,諸夏文化與秦、楚、吳、越文化的交流與融合,統一的趨向日益強烈。

當時進行封建改革的魏、趙、韓、楚、齊、秦、燕七國強盛之後,進行兼併戰爭,謀求以武力統一黃河、長江中下游地區。這時,陝北、晉北、冀北和內蒙古草原上的諸少數民族也強大起來,不斷擄掠秦、趙、燕三國北部邊境。秦國之北,有義渠,又北為匈奴;趙國西北有林胡、樓煩,北有襜襤、匈奴;燕國北界東胡。

這些北方少數民族政權,除義渠從事農業外,其他均以遊牧、狩獵為生。義渠是西北黃土高原上的強國,自春秋至戰國,與秦抗衡百餘年。匈奴、東胡等遊牧民族更是軍事素質高,作戰能力強。

據《史記·匈奴列傳》記載:匈奴人以遊牧、狩獵為生,牲畜以馬、牛、羊為最多,其次則為駱駝、驢、騾等。他們「逐水草遷徙,毋城郭常處、耕田之業。

然亦各有分地。」男子從小就學習騎射。「兒能騎羊,引弓射鳥鼠;少長,則射狐兔;用為食。

」因此,一到成年,「盡為甲騎」。戰國之際,匈奴已經進入奴隸社會,並且有了國家政權機構。國王稱為單于,其下置左、右賢王,左、右谷蠡王,左、右大將,左、右大都尉,左、右大當戶,左、右骨都侯,除左、右賢王外,其餘大臣都是世襲。

東胡、林胡、襜襤、婁煩與匈奴基本相同。

正因為匈奴、東胡等處於奴隸社會階段,所以,他們也象希臘、羅馬的奴隸主統治集團那樣,專門從事擄掠奴隸和鄰族、鄰國的財物,整個國家變成了一架巨大的戰爭機器。匈奴人之俗,「寬則隨畜,因射獵禽獸為生業,急則人習戰攻以侵伐。」戰爭成了他們生活的一部分,被視為榮譽的事業。

「其長兵則弓矢,短兵則刀、□(錄入者注:此字音善,埏左部之土改為金)。」其作戰,有「利則進,不利則退,不羞遁走。

」「舉事而候星月,月盛壯則攻戰,月虧則退兵。」在戰爭中,凡斬首虜獲者「賜一卮酒,而所滷獲因以予之,得人以為奴婢。故其戰,人人自為趣利。

」善為誘兵和奔襲,敢於冒敵衝擊,「其見敵則逐利如鳥之集,其困敗則瓦解雲散矣。」因為他們來如奔馬,去如箭發,所以防不勝防。

自戰國中期以來,他們不斷擄掠秦、趙、燕三國北部地區。由於他們善於騎射,長於野戰,採取突然襲擊,來去飄忽,難於捉摸,顯示出很強的戰鬥力。而秦、趙、燕在戰國中期的作戰部隊主要是步兵和戰車,穿著寬衣大袖的服裝,行動遲緩,日行30——50裡,自然不能阻止匈奴、東胡的襲擊和擄掠。

這不僅使三國北部人民的生命財產受到嚴重威脅,生產遭到嚴重破壞,而且大大影響了三國的統一事業。針對這種被動局面,三國便先後進行兵制改革和在北部修築長城。

秦國自商鞅開始變法,推行富國強兵。軍隊逐漸改變成步兵和騎兵,並以軍功論賞和升遷,因此軍隊的戰鬥力增強,所向無敵。惠文王六年(前332)和十年,先後大敗魏國,奪取魏西河郡(今陝西洛河流域)和上郡(今陝西東北部)地。

十三年(前225),令張儀築上郡塞,以防北方的林胡、樓煩南侵。接著,又大舉進攻義渠,使之臣服。至昭王,宣太后誘義渠王至甘泉(今陝西淳化縣西北甘泉山),殺之,起兵滅義渠,置北地郡。

於是,秦國北部遂於匈奴相接。為了防止匈奴人南掠,昭王下令於隴西、北地、上郡北部邊境修築長城,並派軍駐守。

趙國於武靈王十九年(前307)始改革兵制,實行胡服騎射。自此兵力遂強。二十年,武靈王西略林胡地,至榆中(今內蒙古河套平原東部);林胡王獻馬降服,才班師而歸。

二十六年(前300),破中山,攘地北至燕、代(今山西北部),又西北拓地至雲中、九原(今內蒙古和林格爾縣至烏加河地區)。於是,下令築長城,自代並陰山(今內蒙古大青山、烏拉特山)而西,直抵大河(今內蒙古烏加河),而置代郡、雁門、雲中郡,以防匈奴南下擄掠。為了專門經營西北,次年,他讓位於其子惠文王何,自號主父。

惠文王二年(前297),主父出代,至西河(今山西、內蒙古間之黃河),破樓煩王而致其兵。

燕國是戰國七雄中最弱的一個國家,南臨強齊與新起的趙國,北逼於東胡。直到燕昭王即位(前311)以後,發憤圖強,招納各國賢能之士,實行改革,燕國才強盛起來。其時東胡強大,經常南掠燕國北部地區。

燕君為了保持北部的安寧,被迫向東胡王媾和,而以大將為人質。昭王時,秦開質於東胡,他智勇雙全,東胡王甚信之,因此行動自由,得以瞭解東胡南部的山川險要、佈防情況與軍隊的活動規律。歸國之後,即率大軍襲擊東胡,大破之,東胡卻地千餘里。

又「度遼東而攻朝鮮」拓地至浿水(今朝鮮清川江)。於是,「燕亦築長城,自造陽(今河北康保縣與內蒙古太僕寺旗)至襄平;置上谷、漁陽、右北平、遼西、遼東郡以拒胡。」

綜上所述,戰國時期,秦、趙、燕之所以在北邊修築長城,其目的是為了防禦匈奴、東胡的南掠。

長城是由城、堡發展而來。作為軍事上的防禦工程的城、堡,早在原始公社末期就開始了。由於它能起有效的防禦作用,進入階級社會以後,得到了普遍的發展。

長城,最早出現於春秋,如楚國的方城(在今河南南陽地區)。到了戰國,魏西河郡有長城,趙漳水上有長城,中山國西部有長城,燕易水有長城,齊沿泰山山脈有長城。這些長城,在戰爭中曾經起過很大的作用。

北方遊牧民族行動迅速的騎兵,行蹤莫測,諸國無論是步兵還是騎兵,都無法阻止他們襲擊和擄掠。只有修築長城,加上駐軍防守,才有可能阻止他們的南掠。只有在北方修築長城,才能抽調主要兵力,用於列國之間的兼併戰爭和保衛戰爭,才能完成統一大業。

為什麼要修建長城,為什麼要建長城

長城是我國古代在不同時期為抵禦塞北遊牧部落聯盟侵襲而修築的規模浩大的軍事工程的統稱。長城東西綿延上萬華里,因此又稱作萬里長城。長城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創造的偉大工程,是我國悠久歷史的見證。它雄偉壯觀,工程十分艱鉅,是世界建築史上的奇蹟之一。春秋戰國時期,北方遊牧民族行動迅速的騎兵,行蹤莫測,各諸侯國無...

為什麼人是傻子的話,周圍就會有很多人欺負他傻子為什麼

欺負弱小的顯得比較有成就感。這也是小孩子一種發洩心情的一種方式 為什麼一個人是傻子的話,周圍就會有很多人欺負他,想知道為什麼?他們並不是傻子,只是因為社會閱歷,和個人家庭條件早就的不自信和嫉妒的自卑,因為他們沒有資格任性,也任性不起來,所以他們才默默的承受,為什麼會欺負傻子?可以說只要是人都會有這樣...

為什麼人隨著年齡的增長,思想就會有所變化的

隨著年齡的增長,遇到的事情會增多,見識也會增長,處理事情的方法和交友的原則會有所改變,在原有的性格基礎上會變的更加成熟 在不能出去行走之前人的思想都在不停的變,因為人的思想是跟著他的實踐相隨的,當你不能動的時候思想只能停留在能動之前的!人為什麼隨著年齡的增長會變得越來越成熟 你好,因為人隨著年齡的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