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歷史發展的總體特徵是什麼

2021-05-22 00:44:22 字數 4778 閱讀 9994

1樓:匿名使用者

1、封建國家**,政權交替頻繁

2、南方相對穩定,江南經濟發展

3、北方戰亂頻繁,民族融合加強

4、士族制度形成、發展和衰落

5、科技發展,佛教盛行

2樓:匿名使用者

戰爭帶動科技持續上升,但由於戰爭,生產力直線下降。

3樓:三個小小屁孩

北方很亂,經濟重心漸漸南移,民族融合

4樓:匿名使用者

三國兩晉南北朝一般稱為魏晉南北朝

魏晉南北朝時期社會經濟的主要特點:

第一,南北經濟趨於平衡。江南迅速開發,中原發展相對緩慢。黃河流域是中國經濟發展的中心,秦漢時期,南北方經濟發展差距很大。

到魏晉南北朝時期,由於大規模的戰亂多發生在北方並且時間持續很長,使得北方經濟遭到嚴重破壞。而南方則相對穩定,使得南方經濟得到迅速發展。這樣南北經濟開始趨於平衡,以北方黃河流域為重心的經濟格局開始改變。

  第二,士族莊園經濟和寺院經濟佔有重要地位。由於士族制的發展和統治者崇信佛教,導致地主莊園經濟和寺院經濟惡性膨脹,造成土地和勞動力的大量流失。

第三,商品經濟總體水平較低。由於戰亂,不少城市遭到嚴重破壞,加上南方剛剛開發,商品經濟發展緩慢。

第四,各民族經濟交流加強。由於民族融合的加強,魏晉南北朝時期各民族之間的聯絡密切,並逐漸融合為一體。各族相互學習,取長補短,促進了經濟的恢復和發展。

同時也為隋唐時期的繁榮奠定了基礎。

魏晉南北朝時期文化的突出特點

(1)科學技術成就突出。如祖沖之的圓周率的計算,酈道元的《水經注》等。

(2)思想界異常活躍。道教系統化,佛教和反佛鬥爭激烈,佛儒道三教開始出現合流的跡象,文學、繪畫、石窟藝術等打上了佛教的烙印。

(3)體現民族融合的特色。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和成就,體現民族特色和不同的民族風格。   (4)帶有**割據的烙印。

此時期中國社會處於**割據的狀態下,不同的地域文化,帶有不同的特點,具有明顯的差別,尤其是南北文化差異很大,南北民歌風格炯異。

社會、政治方面有三大特點:

一、社會大**

魏晉南北朝時期,大**成為社會發展的主流。除西晉短期統一以外,魏晉南北朝多數時間處在**割據狀態,或三國鼎立,或南北對峙。南北對峙下的南方和北方,又時常呈現不同的**割據局面。

秦漢時期的豪強地主發展成為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土族地主。

魏晉南北朝的社會大**,也不是絕對的。**背景下又孕育著統一的因素。魏、蜀、吳三國實現了區域性範圍的統一,十六國北朝時黃河流域曾先後出現過前秦、北魏和北周的三次統一,東晉南朝雖然朝代更替頻繁,但南方相對統一。

這些統一因素的存在,為隋唐統一鼎盛局面的出現創造了條件。

為結束**混戰局面,魏晉南北朝時期統治階級中的一些人物,進行過不同程度的努力。曹操、諸葛亮、祖逖、王猛、劉裕、北周武帝等都是為統一做出過貢獻的人物。

**割據狀態下,戰亂頻仍,各地交通阻隔,不利於經濟、文化的交流與發展。魏晉南北朝時期北方農業的嚴重破壞、商業經濟的衰退是**割據帶來的後果。但是在個別情況下,這種因果關係並不是絕對的。

例如,三國鼎立時期,國家雖然**,但比起東漢末年的割據混戰,戰爭已經大為減少,魏、蜀、吳在各自的統治區域內大力發展生產,南北人民都得到了恢復和發展經濟的機會。同時,在三國政治、外交舞臺上,上演一幕幕歷史活劇,充滿了生機。總之,統一固然比**要好,但不能絕對化,對具體的情形要做具體的分析。

二、民族大融合

魏晉南北朝民族融合的出現,並非偶然,它是秦統一中國以後幾百年間,我國各民族形成發展、相互交流和相互影響的結果。「多民族的統一」,是對秦漢王朝的高度概括,「多民族的融合」,構成了魏晉南北朝社會大**之外的又一大時代特徵。

兩漢時期漢匈之間的和戰,增進了雙方的交往與瞭解,為魏晉南北朝時期匈奴遷居內地、建立少數民族政權,最後與漢族融合,提供了條件。

魏晉南北朝時期,中原地區長期割據混戰。邊疆地區的各少數民族獲得了較大發展。特別是北方的匈奴、鮮卑、羯、氐、羌,趁西晉末年「八王之亂」,紛紛遷居內地,一些少數民族的貴族,還先後建立起政權。

如西晉末年,匈奴 貴族劉淵,乘「八王之亂」據有幷州,建立了「漢」政權,羯族首領石勒建立了「後趙」政權,十六國之中,除了前涼、西涼和北燕為漢族人建立以外,其他都由遷居內地的少數民族建立。北朝中的所有政權,也都是遷居內地的西北、北部少數民族建立。這一時期其他地區的少數民族,如南方的越族、西南地區的夷人,也都與內地封建王朝有過或多或少的接觸。

經過長時間的雜居相處,共同經歷割據混戰的苦難,各族人民之間增進了瞭解。民族界線越來越小,社會上出現了民族大融合的趨勢。這種民族大融合的趨勢,在北方表現得最為明顯。

北魏孝文帝順應這一歷史潮流,採取措施進行改革,客觀上促進了少數民族的漢化和封建化,促進了北方民族大融合局面的出現。當然,促進民族融合局面出現的因素很多,我們之所以肯定北魏孝文帝改革,主要是他具有遠見卓識,認識到歷史發展的趨勢並積極地順應這種趨勢,有利於社會的安定和歷史的進步。經過民族融合,許多以往的民族消失了。

像自公元前3世紀以來叱吒中國北方的匈奴族,到南北朝後期已經不見其名。經過魏晉南北朝的民族大融合,中華民族增添了新的血液,內地經濟生活中增添了新的成分,文化更加豐富多彩,北方少數民族統治者創立的均田制、府兵制等都為以後的中原王朝所沿用,這些都為下一個繁榮時代的來臨創造了條件。

三、門閥大政治

魏晉南北朝時期,**主義**集權制度遭到破壞,門閥士族制度佔據統治地位,形成這一時期特有的政治面貌。

門閥世族是東漢以來豪強地主的進一步發展。門閥世族統治影響至魏晉南北朝政治、經濟、思想文化、社會風俗等各個方面,是這一時期除社會大**、民族大融合之外的第三大特點。

九品中正制保證了門閥世族的政治特權,東晉和南朝前期,是門閥世族的鼎盛時期。北魏孝文帝採取漢化政策,在北方豪門大族的基礎上,建立了北方的門閥世族制。魏晉南北朝時期,士族和庶族在法律上沒有明確的不平等的條文規定,但事實上是不平等的。

那時,士族政治上擁有特權,清官要職被士族壟斷;經濟上擁有莊園,佔有大量土地人口,還經常與官府爭奪勞動力人口;文化上家學傳承,佔據壟斷地位,還大興譜牒之學,崇尚清談玄學,善長書法、繪畫等藝術;社會上不與庶族通婚往來等等。士族把特大權,卻不願涉身實務,在優容奢侈中腐朽衰落。世族門閥統治,不僅直接導致西晉時的八王之亂,而且敗壞了社會風氣,對魏晉南北朝的歷史發展產生了消極影響

5樓:恭培勝召畫

1.封建國家**,政權交替頻繁

2.北方戰亂頻繁,民族融合加強

3.南方相對穩定,江南經濟發展

4.士族制度及其莊園經濟發展

6樓:富察若穀類夏

這一時期,國家**,戰爭頻繁,社會動盪,但經濟仍然向前發展,無論是曹魏的屯田制,還是北魏的井田制,都是封建社會土地制度進步的體現,北魏的井田制以及附隨的租傭調製度一直延續到後世的隋唐,是隋唐時期經濟大繁榮的一大的因素。科技領先於世界雖然也是這一時期的歷史特徵,如賈思勰的農學,劉徽、祖沖之的數學,都是這一時期科技領先的表現,然而,中國科技在明朝之前都是領先於世界的,中國科技的最高峰是宋元時期,中國四大發明有三項主要是宋朝發明或在宋朝得到規模化使用,所以科技領先不能作為魏晉時期的最大歷史特徵;勞動人民辛勤勞動,中國人民素來愛好勤勞,哪個朝代都是如此。因此,本題如果是多選,則選ac,如果是單選,我傾向於c,a項當然也是本時期的重大歷史特徵,然而春秋戰國、五代十國、遼宋夏金時期都是**,都沒有被冠以民族大融合的標籤。

而魏晉南北朝時期,受氣候因素的影響,北方民族紛紛南下,這引發了民族混戰和國家**,但更大影響是帶來了民族的大融合。正如歷史課本所述,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猶如一個大熔爐,把各民族融合起來,也使漢民族被輸入了新的血液,迸發出了新的活力,塑造出了隋唐盛世。

7樓:第五廣英偶未

1、總特徵

⑴江南經濟迅速開發,中原發展相對緩慢⑵士族莊園經濟和寺院經濟佔有重要地位⑶商品經濟水平較低⑷各民族經濟交流加強

2、具體特徵

⑴政治:①國家長期**,民族政權並立②政權更替頻繁,**中孕育著統一的因素③士族制度形成並發展,門閥政治特色鮮明

⑵經濟:①江南經濟得到開發②士族莊園經濟和寺院經濟佔重要地位③商品經濟水平較低⑶民族:①少數民族內遷,民族政權對峙②民族融合出現了第一次高潮,少數民族封建化程序加快

⑷文化:總:帶有**割據的烙印,民族融合的特色,承上啟下,繼往開來的作用①數學農學世界領先②文學藝術風格多樣,大家輩出③佛教盛行

我們老師總結的,應該很正確

8樓:樂正玉枝濮念

兩晉南北朝時期是民族大融合時期,對以後的隋唐盛世起到奠基作用,對中華文化的傳承有很大作用。從汗到兩晉,「純種」的中國人已經墮落不堪,傳統的文化也需要新的血液,這個時期中華文明吸收了北方的遊牧文化,才給中華文明帶來了新的活力,但這種融合又是極其痛苦的,十六國時代南北朝時代堪稱亂世中的亂世,看看隋唐時期國人所煥發出的活力,就知道這一融合有多大作用了

所以選d

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的主要特點是

9樓:貞觀之風

主要特點:民族融合的加強,魏晉南北朝時期各民族之間的聯絡密切,並逐漸融合為一體。各族相互學習,取長補短,促進了經濟的恢復和發展。

魏晉南北朝民族融合的出現,並非偶然,它是秦統一中國以後幾百年間,我國各民族形成發展、相互交流和相互影響的結果。

兩漢時期漢匈之間的和戰,增進了雙方的交往與瞭解,為魏晉南北朝時期匈奴遷居內地、建立少數民族政權,最後與漢族融合,提供了條件。

魏晉南北朝時期,中原地區長期割據混戰。邊疆地區的各少數民族獲得了較大發展。特別是北方的匈奴、鮮卑、羯、氐、羌,趁西晉末年「八王之亂」,紛紛遷居內地。

北朝中的所有政權,也都是遷居內地的西北、北部少數民族建立。這一時期其他地區的少數民族,如南方的越族、西南地區的夷人,也都與內地封建王朝有過或多或少的接觸。

經過長時間的雜居相處,共同經歷割據混戰的苦難,各族人民之間增進了瞭解。民族界線越來越小,社會上出現了民族大融合的趨勢。

以下哪些法律思潮出現於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

魏晉南抄北朝 222年 589年 又稱三bai國兩晉南北朝,du是中國歷史上的一zhi段只有37年大一統,而餘下朝dao代替換很快並有多國並存的時代。這個時期從222年孫權稱王到589年隋朝滅南朝陳而統一中國,共369年。可分為三國時期 以曹魏正統,蜀漢與孫吳並立 西晉時期 與東晉合稱晉朝 東晉與十...

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哪個政權短暫統治過中國西晉和東晉

曹魏 西晉 前秦 北魏。魏朝 220年12月10日 266年2月4日 中國三國時期割據政權之一,後世史家多稱曹魏,由於之後的北魏被稱作 後魏 故曹魏也稱為 前魏 或者 先魏 是三國之中最強大的國家。東漢末年,天下擾亂,群雄逐鹿,曹操在軍閥混戰中,勢力逐漸增強,並且控制了東漢朝廷,為曹魏的建立奠定了基...

列舉我國古代西漢到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民族交往融合的兩例史實

在此時間跨度中,例子非常多,交往如張騫出使西域及匈奴內遷等不勝列舉。融合的可以給你舉兩個例子對照,一是鮮卑的漢化,二是漢人的鮮卑化。洛陽伽藍記 中,南朝陳慶之出使北魏說 此中謂長江以北盡是夷狄。昨至洛陽。始知衣冠士族。並在中原.可見自孝文帝從平城也就是現在大同遷都洛陽後,北方鮮卑已經在文化上被漢族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