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各代帝王都讀哪些治國的書籍在古代,歷代帝王是看什麼書籍,都是什麼種類的書籍呢?

2021-03-06 06:51:57 字數 5404 閱讀 7394

1樓:愛吃脖子

1、《四書五經》

《萬曆十五年》裡講明代皇帝必需要在侍講指導下學習四書五經,定期辦經筵。

四書指的是《大學》、《中庸》、《論語》、《孟子》四部作品。五經指的是《詩經》、《尚書》、《禮記》、《周易》、《春秋》五部作品。四書之名始於宋朝,五經之名始於漢武帝。

2、《聖祖訓》

清代規定皇帝每天早起後用膳前先讀一個小時康熙寫的《聖祖訓》。

3、《貞觀政要》

記載唐太宗一朝政治經驗的《貞觀政要》一直很受有志作為的帝王們推崇,屬於案頭讀物。《資治通鑑》,鑑於往事,有諮於治道,也屬此類。

4、《千字文》

南北朝時梁武帝要求周興嗣使用他摘取的一千個王羲之寫的字編成一篇文章,用以教育皇子,周興嗣第二天呈上了《千字文》。《千字文》內含一千個常用漢字,對仗工整、朗朗上口,可以同時練習識字、音律、對仗及書法。

5、《群書治要》

《群書治要》是唐初,唐王李世民任命魏徵,於世南,褚遂良等人,收集六經,四史,哲學家和各大權謀學說的精華部分。這本書是「上始五帝,下迄晉年」,能夠「偃武修文」、「治國安邦」。本書是堯舜禹至唐初這段時間,所有智慧和權謀的精髓所在。

6、《資治通鑑》

中國第一部編年體通史,從公元前403年寫到公元959年,涵蓋16朝2023年的歷史。

擴充套件資料

「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自天子以至於庶人……」

萬曆皇帝職業生涯長達48年,竟有近30年不上朝,消極罷工的程度令人瞠目,但他年輕的時候,也是一位勤奮好學,想有一番抱負的有志少年。

萬曆皇帝登基的時候只有9歲,雖然貴為天子,但是首要任務還是學習。其實,萬曆皇帝除上朝外,學習時間分為經筵和日講。

經筵每月三次,逢二舉行,因為參與人數眾多,形式嚴肅,所以教育效果並不理想,形式大於內容。相比之下,日講更實用,但是非常頻繁,除去逢

三、六、九上朝之日外,其餘每天都要舉行為皇帝講授經史的教學活動。

萬曆皇帝每日天不亮就需起床,早飯後即赴文華殿聽日講。先從語文課開始,十幾歲的萬曆要先讀《大學》十遍,再讀《尚書》,然後由講官們陸續進講。而課間休息的娛樂方式一般是學習處理奏摺。

根據不完全統計,從隆慶六年八月十八日第一次日講開始,到萬曆十七年二月二日最後一次日講截止,萬曆皇帝參加的經筵是99次,日講是601次,共計700次。

2樓:【夏日】の雨

四書五經`中庸論語```

這些經典著作`基本是古代英明君主必讀的書籍```其次還有史書`所謂「以史為鑑」`也說明必須總結前人的不足```封建時期`一直尊崇儒家`儒家學說以及著作`是肯定在列的```大多數君主都是飽覽群書`從中總結`汲取治國之道```儒家也不是唯一```

漢景帝就是以道家思想治國```

可見`治國之策`非固定的模式```

後世出現專門總結出的治國之道書籍`其中也包含作者的思想```即使閱讀此類書籍`也必須通讀各類其他書籍```治國之本:《黃帝四經》

包含四部經典:《經法》`《十大經》`《稱經》`《道原經》```供參考資料:

還有《明君》`《十大經》等等```

3樓:匿名使用者

古代和現在不同,人們還沒有總結出與治國方法相關的經濟學,以及和**體制相關的政治學,也沒有與行政上相關的法律學,更很少談得上戰略計劃。不僅帝王,一般大臣也只能從具體的親身施政體驗中學習,因此各人的水平也參差不齊。

皇帝所能學習的,只能有儒家思想。儒家交給大家的,就是皇帝要勤政愛民,大臣要精忠報國。而且大家也以為,只要秉持這個方針,天下自然就大治了。

再有就是皇帝要從歷史人物中總結經驗教訓,因此他也要學習歷史,但總結出來的也不會出儒家思想的框架。

4樓:波特伯爵

《資治通鑑》、二十四史、《論語》、《孟子》、《中庸》、《大學》、《詩》、《書》、《易》、《禮》、《春秋》

5樓:匿名使用者

資治通鑑 四庫全書 永樂大典 史記可不是 司馬遷因為寫史記都被判刑了 皇上哪能把史記作為教科書

6樓:匿名使用者

最有名的當然是《資治通鑑》,完全就是寫給皇帝看的

7樓:匿名使用者

有《史記》《資治通鑑》等

學習才能讓人進步,古代的帝王治國都讀什麼書籍?

8樓:愛吃脖子

1、《四書五經》

《萬曆十五年》裡講明代皇帝必需要在侍講指導下學習四書五經,定期辦經筵。

四書指的是《大學》、《中庸》、《論語》、《孟子》四部作品。五經指的是《詩經》、《尚書》、《禮記》、《周易》、《春秋》五部作品。四書之名始於宋朝,五經之名始於漢武帝。

2、《聖祖訓》

清代規定皇帝每天早起後用膳前先讀一個小時康熙寫的《聖祖訓》。

3、《貞觀政要》

記載唐太宗一朝政治經驗的《貞觀政要》一直很受有志作為的帝王們推崇,屬於案頭讀物。《資治通鑑》,鑑於往事,有諮於治道,也屬此類。

4、《千字文》

南北朝時梁武帝要求周興嗣使用他摘取的一千個王羲之寫的字編成一篇文章,用以教育皇子,周興嗣第二天呈上了《千字文》。《千字文》內含一千個常用漢字,對仗工整、朗朗上口,可以同時練習識字、音律、對仗及書法。

5、《群書治要》

《群書治要》是唐初,唐王李世民任命魏徵,於世南,褚遂良等人,收集六經,四史,哲學家和各大權謀學說的精華部分。這本書是「上始五帝,下迄晉年」,能夠「偃武修文」、「治國安邦」。本書是堯舜禹至唐初這段時間,所有智慧和權謀的精髓所在。

6、《資治通鑑》

中國第一部編年體通史,從公元前403年寫到公元959年,涵蓋16朝2023年的歷史。

擴充套件資料

「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自天子以至於庶人……」

萬曆皇帝職業生涯長達48年,竟有近30年不上朝,消極罷工的程度令人瞠目,但他年輕的時候,也是一位勤奮好學,想有一番抱負的有志少年。

萬曆皇帝登基的時候只有9歲,雖然貴為天子,但是首要任務還是學習。其實,萬曆皇帝除上朝外,學習時間分為經筵和日講。

經筵每月三次,逢二舉行,因為參與人數眾多,形式嚴肅,所以教育效果並不理想,形式大於內容。相比之下,日講更實用,但是非常頻繁,除去逢

三、六、九上朝之日外,其餘每天都要舉行為皇帝講授經史的教學活動。

萬曆皇帝每日天不亮就需起床,早飯後即赴文華殿聽日講。先從語文課開始,十幾歲的萬曆要先讀《大學》十遍,再讀《尚書》,然後由講官們陸續進講。而課間休息的娛樂方式一般是學習處理奏摺。

根據不完全統計,從隆慶六年八月十八日第一次日講開始,到萬曆十七年二月二日最後一次日講截止,萬曆皇帝參加的經筵是99次,日講是601次,共計700次。

9樓:被盜了了了

四書五經`中庸論語```

這些經典著作`基本是古代英明君主必讀的書籍```其次還有史書`所謂「以史為鑑」`也說明必須總結前人的不足```封建時期`一直尊崇儒家`儒家學說以及著作`是肯定在列的```大多數君主都是飽覽群書`從中總結`汲取治國之道```儒家也不是唯一```

漢景帝就是以道家思想治國```

可見`治國之策`非固定的模式```

後世出現專門總結出的治國之道書籍`其中也包含作者的思想```即使閱讀此類書籍`也必須通讀各類其他書籍```治國之本:《黃帝四經》

包含四部經典:《經法》`《十大經》`《稱經》`《道原經》```

10樓:匿名使用者

古代和現在不同,人們還沒有總結出與治國方法相關的經濟學,以及和**體制相關的政治學,也沒有與行政上相關的法律學,更很少談得上戰略計劃。不僅帝王,一般大臣也只能從具體的親身施政體驗中學習,因此各人的水平也參差不齊。

皇帝所能學習的,只能有儒家思想。儒家交給大家的,就是皇帝要勤政愛民,大臣要精忠報國。而且大家也以為,只要秉持這個方針,天下自然就大治了。

再有就是皇帝要從歷史人物中總結經驗教訓,因此他也要學習歷史,但總結出來的也不會出儒家思想的框架。

11樓:匿名使用者

最有名的當然是《資治通鑑》,完全就是寫給皇帝看的

12樓:波特伯爵

《資治通鑑》、二十四史、《論語》、《孟子》、《中庸》、《大學》、《詩》、《書》、《易》、《禮》、《春秋》

在古代,歷代帝王是看什麼書籍,都是什麼種類的書籍呢?

13樓:相似此事

古典名

著,歷史書籍,從小學習知識古典名著,不停提升自身的基本常識,也能夠提升自己的眼界。事實上,即便是帝王之家,即便是注重學習知識教肓。學習知識古典名著,能夠提升自身的基本常識貯備,為從小學習知識做好基礎,學習知識歷史書籍很普遍,既包含了古代歷史的更替波動,及其各種各樣權術和謀略,說白了以史為鑑,那樣的學習知識有利於在今後的管控中防範於未然。

《資治通鑑》。司馬光自打寫出後,成了歷代帝王總結經驗經驗教訓的一大寶鑑,學習知識一下古代人的思想道德,尤其是要掌握下不會因酒拖延課業的邴原。邴原在他離去故鄉到異地上學的那時候,教師和小夥伴們認為他不會喝酒,因此只用來米和肉為他送別。

邴原說:「我原本有酒量,僅僅由於怕荒蕪課業,才將酒戒除。

現如今還要與大家遠別,能夠喝一次。」因此與許多人坐著一塊兒喝酒,喝了一整天也沒醉。同代也有個叫管寧的,管寧青少年時與華歆是好朋友。

曾一塊兒鋤菜,看到土裡有一塊兒****,管寧再次揮鋤不停,視****好似石塊沙土一般,華歆卻將****撿起後又丟掉。大家從這件事情上判定出他們兩人的思想道德堅韌。

14樓:匿名使用者

明清皇帝一般看《資治通鑑》,皇帝還要讀四書《大學》、《中庸》、《論語》、《孟子》《左傳》、《尚書》、《呂氏春秋》、《戰國策》、《史記》、《楚辭》、《孫子兵法》等等。

15樓:士徒

《魯班書》、《群書治要》、《周易》、《尚書》、《歷史》、《漢書》、《老子》、《孫子》還有《資治通鑑》啦,一般都是歷史書籍,以及一些治國理政思想的書

16樓:匿名使用者

看的書籍大多是史記、文學、兵法類,這些對帶兵打仗、治理國家都有很大的幫助。

17樓:夢如倩

一般都是一些治理國家的書,還有就是關於軍事方面的書,還有一些君王會看一些怎樣使百姓們安居樂業的書。

18樓:一起娛樂七分鐘

在古代,君王都會選擇看一些對治理國家有幫助的書,一些是戰略,一些是軍事。

19樓:感性的被單公主

古代帝王要學習 的書比普通人還有多,包括四書五經,還有很多史書,比如《史記》、《資治通鑑》等等。

20樓:江海下菜

帝王肯定是要學習儒家經典,學習一些之國理論的書籍了,像是四書五經之類的。

21樓:xz小摩托兒

一些治國的策略的書,還有兵法如《孫子兵法》《資治通鑑》《群書治要》

古代帝王功績排名 誰是千古一帝

唐太宗李世民 公元598年1月28日 1 一說599年1月23日 2 公元649年7月10日 祖籍隴西成紀,是唐高祖李淵和竇皇后的次子,唐朝第二位皇帝,傑出的政治家 戰略家 軍事家 詩人。李世民少年從軍,曾去雁門關營救隋煬帝。唐朝建立後,李世民官居尚書令 右武候大將軍,受封為秦國公,後晉封為秦王,先...

從秦至清,為何各代王朝都稱「朝」,而不叫「國」

從秦朝到清朝一共經歷了2000多年的歷史。但是,從秦朝到清朝,各大王朝都是用 朝 而不是叫 國 那是因為 朝 的地位比 國 的地位要高很多很多。朝 在歷史中只是跨越一個時間段,但是 國 卻是出現在歷史中,表示某一會政權疆域,而並不是 一家之天下 所以才會用 朝 而不是用 國 首先,我們可以從這兩個字...

劉邦和朱元璋都是草根逆襲成為一代帝王,他們成功的特質是什麼

劉邦和朱元璋成功,有共同的原因,就是都適應了當時的社會形勢發展的歷史趨向,採取了正確的政策和策略,注重人才的收集和使用,注重收攏民心。所以取得成功。在具體操作上,二人有所不同。一,劉邦。劉邦先入關中,聽部下意見,不殺子嬰,保護秦宮室,與民約法三章,贏得了人心。項羽反之,殺子嬰,燒秦宮室,坑秦降卒,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