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還了解澳門的哪些人情風俗地理知識等

2021-03-06 07:43:20 字數 5842 閱讀 6505

1樓:基本存款賬戶

澳門特別行政區(北緯 22°11', 東經 113°33' )位於中國大陸東南沿海,地處珠江三角洲的西岸,隔海東望即是香港,北方的澳門半島連線廣東珠海,而南方則是氹仔、路環和路氹城所組成的大島,屬海島市,暫未有正式的名稱。該島原為氹仔島和路環島,但在路氹連貫公路工程之後,因為填海和西江水流帶來大量泥沙的關係,兩島之間的海床變得越來越淺,公路旁的土地亦越來越多。當局有見及此,便有規劃地進行填海工程,而所得出來的土地就是路氹城。

澳門的總面積因為沿岸填海造地而一直擴大,已由19世紀的10.28平方公里逐步擴充套件至今日的32.8平方公里,面積約是華盛頓特區的六分之

一、香港的三十四分之

一、新加坡的二十二分之一。澳門包括澳門半島、氹仔和路環兩個離島。半島北面與中國大陸相連,南面分別由嘉樂庇大橋、友誼大橋和西灣大橋與氹(dàng)仔連線;至於氹仔與路環,則由全長2.

2公里、6線行車的連貫公路相接。

澳門屬**帶氣候,同時亦帶有溫帶氣候的特性,年平均氣溫約20℃,全年溫差變化在16~25℃。二〇〇七年全年平均氣溫為23.2℃。

春、夏季潮溼多雨,秋、冬季的相對溼度較低且雨量較少。颱風季節為五月至十月,以七月至九月最為頻密。   在二零零七年共錄得115個下雨天,總雨量為1466毫米,比過去30年(1971~2000)的年均總雨量少667毫米;全年錄得一個熱帶低氣壓、一個熱帶風暴及一個強烈熱帶風暴。

市名由來

澳門以前是個小漁村,它的本名為濠鏡或濠鏡澳,因為當時泊口可稱為「澳」,所以稱「澳門」。澳門及其附近盛產蠔(即牡蠣),因此後人把這個名稱改為較文雅的「濠鏡」。清乾隆年間出版的《澳門紀略》中說:

「濠鏡之名,著於《明史》。東西五六裡、南北半之,有南北二灣,可以泊船。或曰南北二灣,規圓如鏡,故曰濠鏡。

」從這個名稱中,又引申出濠江、海鏡、鏡海等一連串澳門的別名。 澳門的金蓮花標誌

澳門這個名字源於漁民非常敬仰的一位中國女神──天后,即媽祖,她又名娘媽。 據說,一艘漁船在天氣晴朗、風平浪靜的日子裡航行,突遇狂風雷暴,漁民處於危難。危急關頭,一位少女站了出來,下令風暴停止。

風竟然止住了,大海也恢復了平靜,漁船平安地到達了海鏡港。上岸後,少女朝媽閣山走去,忽然一輪光環照耀,少女化做一縷青煙。後來,人們在她登岸的地方,建了一座廟宇供奉這位天后,名為媽祖閣。

  明嘉靖三十六年(2023年),葡萄牙人從當時明朝廣東地方**取得澳門居住權,成為首批進入中國的歐洲人。當時葡萄牙人從媽祖閣(媽閣廟)附近登陸,向問當地人這裡的地名,因在媽閣廟旁,當地人便回答媽閣,於是澳門便被命名為macau(媽閣葡萄牙語的譯音),大陸多拼寫為macao。

2023年前的先民足跡

澳門地區從近幾年的考古發掘,特別是2023年在路環島黑沙的沙丘中發掘出土的彩陶以及玉器,經鑑定,證實是

四、五千年前的珍貴古文物,與其同時出土的石斧等石器,同近幾年來在距離澳門不遠的珠海地區出土的同類文物,屬於同一文化系統,說明早在新石器時代,中華民族的祖先,已在澳門一帶的地區勞動、生息。澳門、路環、黑沙等地,早已是中國大陸的原始居民足跡所到之處。在商周時期,古代居民已在這些地區居住活動,所以,澳門、珠海出土文物中,有春秋時期的簋、罐以及戰國時期的陶器等。

南宋末年

一千幾百年內,澳門地區雖然有人跡所及,但畢竟還只是舟船隨季候風寄泊之地。人們推測澳門半島之有大量華人定居,是在南宋皇朝傾覆之際。當幾十萬南宋軍民從福建敗退乘船長驅到達澳門一帶,有的可能踏上這片半島汲取淡水、尋找食物,有的更可能將這片荒僻地闢成藏身之所。

召集澳門半島上名為「永福古社」的沙梨頭土地廟,便相傳邕建於南宋末年。大約在南宋末年至元初,澳門半島上的望廈、濠鏡等地,已是定居的 澳門威尼斯人酒店居民點了。自此以後,澳門始稍有人煙,但由於地方細,耕地缺,物產少,立足生活繁衍後代並不容易。

直至十六世紀中葉,即明世宗嘉靖年間,澳門仍然是荒涼一片,人煙稀薄,只有舟船寄泊。葡萄牙人最初限定只能居住在澳門南方,2023年,葡萄牙**委任馬士加路也為首任澳門總督。澳門歷史上以中西文化交流馳名於世,明末清初的西學東漸在地區上扮演一個重要的角色,曾在世界經濟的運轉中發揮重大作用。

2樓:匿名使用者

地理位置

澳門特別行政區是中國領土的一部份,位於中國大陸東南沿海,地處珠江三角洲的西岸,毗鄰廣東省,與香港相距60公里,距離廣州145公里。本地時間比格林威治子午線時間早8小時。

面積澳門的總面積因為沿岸填海造地而一直擴大,已由19世紀的10.28平方公里逐步擴充套件至今日的 28.6 平方公里,面積約是香港的四十分之

一、新加坡的二十三分之一。澳門包括澳門半島、?仔和路環兩個離島。

半島北面與中國大陸相連,南面分別由嘉樂庇大橋、友誼大橋和西灣大橋與?仔連線;至於?仔與路環,則由全長2.

2公里、6線行車的路?連貫公路相接。

人口2023年第一季澳門居住人口估計為 531,400人。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18581人。澳門半島北區更為世界人口密度最高的城區之一。

根據2023年中期人口統計的初步結果,8月19日澳門的居住人口中51.2% 為女性。在年齡組別方面,15.

2% 為15歲或以下,77.7% 介於15到64歲,7%為65歲或以上。兩性的平均預期壽命均超過79歲。

2023年中期人口統計顯示,50.2萬居住人口中,中國籍居民佔93.8%,葡國籍佔1.

7%及菲律賓籍佔2%。 澳門的官方語文分別是中文及葡文。澳門以中文為日常用語的居住人口超過95%,而使用葡萄牙語的人口則為0.

6%,其餘人口使用英語、菲律賓語及其它語言。

根據2023年中期人口統計,在居澳時間方面,超過78%人口在澳門居住超過十年。至於出生地點,在澳門出生的居民佔42.5%,在中國大陸出生的居民佔約47.

1%,在其它地方出生者為10.4%。

氣候澳門的氣候炎熱而潮溼,全年溫差較大, 6月至9月的氣溫可高達攝氏30度以上, 11月至2月則可低至攝氏10度以下,但平均氣溫很少低於攝氏14度。每年的颱風季節,澳門都有可能受到來自南海及西北太平洋的熱帶系統影響。

澳門地理和人口

位置·範圍·分割槽·面積

澳門位於我國大陸東南部沿海,正當珠江口西岸。其經緯度位置為:東經113°32′47″、北緯22°11′51″.5(以半島東望洋山為準)。

澳門東面與香港隔海相望,成犄角之勢,共扼珠江口的咽喉。西面與廣東省珠海市的灣仔一衣帶水,其間的濠江水道祇有一千多米寬。南面過內、外十字門後便是浩瀚的南海。

北邊以古老的砂堤與珠海市的拱北相連,陸界長度祇有240米。

澳門東距香港僅61公里,北離廣州約105公里,這是直線距離;三地鼎足分立於珠江河口灣之外緣(見圖1.1)。珠江是我國第四大河,西江是它最長的主幹。從澳門循西江上溯,可達肇慶、梧州等地,沿途物產豐富。

珠江三角洲交通發達,經濟繁榮,不僅是華南、而且是中國最富庶的地區之一。澳門以珠江三角洲及西江中下游為腹地,與香港、廣州兩個大城市及珠海、深圳兩個經濟特區為鄰,這樣的地理位置,在其經濟發展中起著重要的作用。

從更大的範圍來看,澳門在東亞的位置也很適中(見圖1.2)。它正當東南亞與東北亞航路的中繼點,東北離東京大約2800公里,西南距新加坡2600公里左右,東南至馬尼拉祇有1200公里。這樣適中的地理位置,奠定了澳門在十

六、十七世紀東西方**中的重要地位。

澳門地區包括澳門半島和凼仔、路環兩島(圖1.3)。南北距離11.8公里,東西距離4.4公里。範圍西起東經113°34′47″,東至東經113°35′20″,南起北緯22°06′40″,北至北緯22°13′01″。

陸地總面積17.316平方公里。路環島面積最大,7.087平方公里;澳門半島次之,6.45平方公里;凼仔島最小,祇有3.779平方公里。①

澳門半島形如一靴,東北——西南走向。長軸線從東北的關閘至西南的媽閣嘴長約4公里,西北——東南走向的短軸線從沙梨頭海邊至友誼大馬路東方酒店長約2公里。其西側的狹窄河道(濠江)是內港,東側面向珠江口的是外港。

半島分佈著澳門的市區,是全澳的政 治、經濟、文化中心,絕大部分工商業和人口均集中於此。澳門半島又分為五個區,各以該區內的主要教堂命名(實際上它們原來是天主教會的堂區)。各區名稱及面積(根據澳門地圖繪製暨地籍署2023年出版的一萬份一比例尺的澳門半島圖量出)如下:

花王堂區(聖安多尼堂區) 1.072平方公里

望德堂區         0.655平方公里

風順堂區(聖老愣佐堂區) 0.844平方公里

大堂堂區         1.055平方公里

花地瑪堂區        2.424平方公里

花地瑪堂區在半島北部,面積最大,包括青洲、台山、馬場、筷子基、望廈、黑沙灣等地及新口岸水塘。望德堂區在半島中部,面積最小,包括荷蘭園、塔石及松山(東望洋山)。花王堂區位於半島西側,包括沙崗、新橋、沙梨頭等地,著名的大三巴牌坊、大炮臺、白鴿巢花園均在此區內。

大堂區位於半島東南部,包括新口岸、南灣新填地、水坑尾以及新馬路和草堆街之間的狹長地段。風順堂區位於新馬路西南側的半島西南端,包括崗頂、下環、媽閣、西灣及南灣西段。

凼仔位於澳門半島之東南偏南方約2.5公里處,西面與珠海市小橫琴島隔海相距800至1,200米左右。凼仔島之南約2公里是路環島,有一條長約2,225米的路凼連貫公路相連,島西面是珠海市的大橫琴島,最窄處相距不到300米。由於過去交通不便,凼仔、路環兩個離島遲遲未有開發,居民甚少。

2023年,長約2,500米的澳凼大橋建成通車,遂將兩離島與澳門半島連成一體。近年凼仔北部發展較快,澳門最高學府——澳門大學(前東亞大學)——就設在這裡,國際機場及深水港亦已分別在凼仔和路環興建,並加建長3,900米的第二條澳凼大橋,以連線國際機場,這必然會進一步帶動兩島的開發。

名稱之由來

澳門,又名濠鏡,或稱濠江,而葡萄牙人則稱之為macau(中文譯為馬交,英文拼寫成macao)。這些名稱都各有來歷。

濠鏡,本作蠔鏡,是澳門之本名。其得名是因為澳門半島東、西兩側各有環形海灣(後經多次填海拓地,現在海岸線已漸趨平直),每當風平浪靜的月明之夜,海水泛著銀光,平滑如鏡,好像牡蠣外殼殼的內壁一樣。澳門及其附近盛產牡蠣(廣州話叫作蠔),其殼的內壁平滑光亮如鏡,人稱蠔鏡。

澳門遂以此得名。明末清初嶺南三大家之一的屈大均在其《廣東新語》中寫道:「蠔鏡……去香山東南百二十里,有南、北二灣,海水環之。

」②後因「蠔」字較粗俗,便將蠔鏡改作濠鏡。清乾隆年間出版的《澳門記略》一書中說;「東西五六裡,南北半之,有南北二灣,可以泊船,或曰南環。二灣規圓如鏡,故曰濠鏡。

」③該書作者之一印光任的詩句「月出濠開鏡,清光一海天。」吟詠出濠鏡月夜的美景。

濠鏡從前也有稱濠鏡澳(蠔鏡澳)的。《廣東新語》中對此已有清楚的說明;「凡番船停泊,必以海濱之灣環者為澳。澳者,舶口也。

香山故有澳,名曰浪白,廣百餘裡,諸番互市其中。嘉靖間,諸番以浪白遼遠,重賄當事求濠鏡為澳。」④可見,「澳」是明朝時對那些船祇停泊的海灣之稱謂,例如浪白澳、廣海澳、屯門澳、濠鏡澳等。

當時,還有以香山澳總稱香山縣諸澳的習慣,但是後來諸澳廢,獨存濠鏡,故香山澳之名後又專指濠鏡。另外,由於澳門北灣實際上祇是一段河道,所以從濠鏡又引伸出濠江這一個別名。還有海鏡、鏡海、鏡湖等別名也都是從濠鏡演變而來的。

至於澳門之得名,則有兩種說法:「其曰澳門,則以澳南有四山離立,海水縱橫貫其中,成十字,曰十字門,故合稱澳門。或曰澳有南臺、北臺,兩山相對如門雲。

」⑤澳南四山即大、小橫琴及凼仔、路環四島,南臺山、北台山則指媽閣山及蓮峰山。不管是哪一種說法,總之,澳門之得名,是因為濠鏡成了「澳」,而且地形似「門」,故合稱「澳門」。由此看來,濠鏡之名出現在先,而澳門在後,但是到了清朝以後,澳門竟然成了通用名稱,而濠鏡這個本名卻反而成了別名。

對於葡人稱澳門為macau的解釋,更是眾說紛紜,至今仍未有定論。一說葡萄牙人初到澳門時在今媽閣廟海濱停泊,詢問當地居民,知其名為娘媽角,誤以為是澳門的名稱。這種說法為西方人士普遍接受,中國著作也有不少持這種見解。

另一種說法是它因澳門東北角海邊的馬蛟石而得名,但有人說這是穿鑿附會。還有一種意見認為它實際上祇是閩語「舶口」二字的對音。

凼仔、路環兩個離島歷史上也曾出現過不同的地名。《澳門記略》卷首之《海防屬總圖》中,在凼仔、路環二島上分別寫著凼仔、九澳山;但是該書《形勢篇》中關於搆成十字門之四島的描述,則將凼仔、路環稱為雞頸、九澳⑥。而根據當地一些文物記載,近

二、三百年來,凼仔曾被稱為龍頭灣(廣州話讀「環」音)、潭仔、凼仔,路環則有過路環、路灣、鹽灶灣的名稱

你們還了解哪些地方的風俗習慣,你們還了解哪些地方的風俗習慣

藏族藏族主要分佈在 其餘在青海 甘肅 四川 雲南等地。藏族人多信喇嘛教。敬獻 哈達 是藏族對客人最普遍 最隆重的禮節,獻的哈達越長越寬,表示的禮節也越隆重。對尊者 長輩,獻哈達的時候要雙手舉過頭,身體略向前傾,把哈達捧到座藏族風情前。對平輩,只要把哈達送到對方手裡或手腕上就行 對晚輩或下屬,就係在他...

你在養老院見過哪些人情世故

以正確的態度對待養老院子女要經常去陪伴父母子欲養而親不待老人是我們一生的財富,所以有經濟能力的儘量不要把老人送到養老院,自己親自照顧。是在無奈要送到養老院也要經常去看望他們。不要等到老人們離世再後悔沒有好好贍養老人。作為一名在校生 志願者 當時是老師組織去的,帶了些吃的,裡面環境也還好,分兩人一組去...

你瞭解的養生茶有哪些

我現在喝的就是連花清菲茶,它是以嶺藥業旗下的新產品,以嶺藥業在全國也是數得上名的而且還是上市公司,連花清菲這款代用茶還是很不錯的,從成分上看是有清肺潤肺的作用的。春季比較適合喝花瓣茶,比如玫瑰茶,茉莉茶等,夏季的話比較適合喝花草茶,比如說綠茶,薄荷茶等,秋季的話適合喝果類的茶,比如金橘,烏龍茶等,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