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黃土高原,與環境即將變惡劣,國家採取了什麼措施

2021-03-06 17:40:48 字數 4404 閱讀 5352

1樓:匿名使用者

黃土高原乾旱、半乾旱的農牧交錯帶和牧區是我國生態環境十分脆弱的地區。由於長期對土地掠奪性開發,造成嚴重的水土流失、土地退化、沙化和整個生態環境的惡化。半個多世紀以來,國家採取各種措施治理黃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但在不少地區其效果卻是事倍功半。

世紀之交,為了加速西部地區的生態環境建設,國家採取了退耕還林還草重大舉措收到良好效果,凡認真實行退耕還林還草的地區,群眾思想觀念,農、牧業生產方式開始改變,生態、經濟開始步入了良性迴圈的發展軌道。如陝西省的吳起縣,通過全面退耕還林還草,大力種植沙棘和苜蓿等,不僅有效治理了水土流失和生態環境,而且促進了草業、牧業、農業和沙棘等產業化發展。但是從總體上看,黃土高原乾旱、半乾旱地區以草為主的草地畜牧業還未走出幾十年來陷入的困境。

即使在退耕還林還草過程中,國家的補償政策仍重林輕草,還草和發展草業比退耕還林存在著更多的問題,影響著草地保護和建設。 在黃土高原乾旱、半乾旱地區,草地是林地不可替代的主要植被型別,它既是保護土地免受侵蝕而退化的綠色屏障,又是該地區草地畜牧業賴以發展的物質基礎。在這些地區,草地一旦被開墾,不但農地生產力不穩,而且易造成嚴重的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成為沙塵暴之源。

實踐證明,在這類地區大面積發展喬木林是難以成功的,往往成為生態效益經濟效益都很低的小老樹林;而恢復適於放牧的草灌植被則比較穩定,且有利於草地畜牧業的發展。早在2023年,美國土壤學家梭頗在「中國北部和西北部之土壤」中就指出:「吾人分析以往黃土區農業失敗之原因,知黃土高原大部實皆不應耕鋤,而宜專種牧草,藉以避免侵蝕之發生。

」2023年,中國工程院任繼周、山侖院士也先後提出:「草業、畜牧業應是整個西部地區的支柱產業」,「西部發展,草為先」的著名論斷。但實際情況是,幾十年間專家的呼籲和**的號召並未產生相應的成效,草地的保護和建設至今仍是黃土高原地區生態環境建設和經濟發展的最薄弱環節。

黃土高原乾旱、半乾旱區草地畜牧業如何才能走出困境,走上可持續發展之路,是值得探索的一個重要問題。為此,本刊記者專訪了最近進行了有關調研的中科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水土保持研究著名專家楊文治和樑一民研究員。 黃土高原乾旱、半乾旱區草地畜牧業長期陷入困境的根本原因 黃土高原從東南到西北因水熱條件的地帶性差異,天然植被亦呈地帶性分佈,依次為暖溫帶落葉闊葉林帶(年降水量550毫米以上)、森林草原帶(年降水量450~550毫米)、乾草原帶(年降水量250~450毫米)和荒漠草原帶(年降水量250毫米以下)。

人們常說的乾旱、半乾旱地區,其大部分處於乾草原帶和荒漠草原帶。在這兩個地帶土壤水分生態條件恰處於水分補償失調和土壤強烈乾旱區,因此其天然植被只能是以旱生的草本、半灌木和灌木植物組成的荒漠草原和草原植被型別,植被蓋度一般為0.3~0.

5。儘管在水分條件較好的一些小生境也能生長稀疏的喬木樹種,主要是適宜散生的樹種,但就大面積而言,已沒有林地生長的水分條件,也沒有適宜的成林樹種,這是由土壤水分生態環境決定的。人們曾根據一些散生樹種生長良好,就誤認為適地適樹,用於造林,結果並不如願。

相反,這些地區種植草和灌木,其穩定性和生態經濟效益都更好。此外,多年來的研究表明,容易起沙的沙地,如有蓋度0.3~0.

4的草被覆蓋地表,防治風蝕的效果比空間鬱閉度0.3~0.4、而地表裸露的喬木林效果要好。

但長期以來,在造林種草中,多存在重林輕草、重喬輕灌傾向。實際上,在這些地區無論是生態環境建設,還是發展以草地畜牧業為主的農村經濟,草(灌)地都是不可替代的物質基礎,必須加強保護與合理利用。對草(灌)地只索取、不投入,只利用、不保護、不建設,甚至為了眼前微小的經濟利益開荒種地、超載濫牧、亂挖藥材等行為,導致草原退化、沙化等加劇,破壞了農牧業生產和農村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基礎。

這些地區生態環境惡劣、生態系統脆弱,一旦遭到破壞,要恢復、重建是十分困難的。草地保護和建設不受重視,這是該地區草地畜牧業長期陷入困境的根本原因。 國家對退耕還草、退牧還草應有合理補償 在適宜造林地區,國家對退耕還林採取了補償措施,但退耕還草,特別是退牧還草得不到應有補償。

在草原、荒漠草原地區,以放牧為主的草地畜牧業是該地區群眾生存的經濟**。為了改善生態環境,退耕還草、退牧還草以促進植被恢復是十分必要的。但退耕還草和禁牧後,為維持群眾生計,**有必要給予合理補償。

按目前規定,退耕還林屬生態林的,國家補償8年,還經濟林補償5年,退耕還草卻只補助2年。這樣,在本來適宜退耕還草的地區也大面積造林,其結果是不難想象的。因此,在不宜還林的乾旱、半乾旱地區,還草,特別是以生態效益為主,恢復自然草被的退耕地或退牧草地,國家亦應給予合理補償,或補償年限應適當延長,每畝補助糧食可按該地區人均土地面積和平均土地生產力確定(如人均土地面積大,單位面積補助少)。

黃土高原不同植被地帶生態建設要解決的重點問題不同,各級**部門在制定退耕還林還草規劃和政策時,須區別對待,尤其在乾旱、半乾旱地區,其自然條件更加嚴酷,群眾生活和生產條件更加困難,所以在補償政策上應適當傾斜。 解決草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錢學森院士倡導立草為業;不少學者也提出,西部開發草為先。但退耕還草、發展草業還僅限於倡導、號召,實際生產中還存在很多問題,群眾無法大力實施。

例如,陝北吳起縣廟溝鄉,一戶在退耕坡地種了90多畝苜蓿,縣裡草業公司收購苜蓿乾草時,這一農戶在割草季節僅有50歲左右的老兩口在收割,連續40多天只割完40多畝。因當地勞力少,僱勞力的成本較高,於是另外的40多畝就留在了地裡,沒有任何經濟效益。碰上連陰雨天,割過的草一旦發黴,又賣不出去,造成經濟損失。

2023年該戶賣草7000多元(苜蓿第3年產量最高),為此縣上獎勵手扶拖拉機一輛。農戶說如果有割草機,90多畝草就可全部按時收割,會有更大的經濟效益。要真正立草為業,實現產業化,必須有相關部門實實在在解決各方面問題。

在乾旱、半乾旱地區,山坡旱地是否適宜大面積種植苜蓿等高產優質牧草,也是需要探索的科學問題。據研究,在水分充足條件下,每畝年產鮮草量可達5000公斤左右。中國工程院院士任繼周指出,「美國西部,1方水投在草上的收益至少比投在小麥上要高3倍,所以灌溉地用來種飼料玉米和苜蓿,而不去澆水種小麥。

在中國種苜蓿產值至少比種小麥高3倍,而且草在世界上是賣方市場,這種趨勢若干年後也不會改變。」在黃土高原乾旱、半乾旱區旱地種植苜蓿,因水分不足,不僅生產潛力難以充分發揮,一般每畝年產鮮草1000~2000公斤,而且4~5年後,5~6米土層儲水被消耗殆盡,形成難以恢復的利用型土壤幹層,使草產量進一步下降,其後茬也無法繼續種植深根性作物和牧草。目前,黃土高原退耕還草都是以苜蓿為主,吳起縣目前大約有10萬畝退耕後的3~4年生苜蓿草地,大部分為山坡旱地,5~6年草地衰敗後,將會出現新的問題。

據此認為,在半乾旱地區旱地(包括梯田)不宜作為永久草地種植高產牧草,應把種草納入農田的草糧輪作系統;部分草地可用作牧草種子生產。實施草糧(包括飼料作物)輪作既可收草養畜,又可以草養地。這種草地農業系統,從種植區劃上以解決黃土高原半乾旱地區農業、草畜業可持續發展的問題。

黃土高原乾旱、半乾旱地區草地畜牧業可持續發展途徑 在乾旱、半乾旱的黃土高原及整個大西北,草地畜牧業是區域性支柱產業;在農牧交錯區,草地畜牧業也是大農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擯棄將種草養畜視為副業的觀點,使該地區草地畜牧業實現可持續發展,楊文治和樑一民研究員強調還應做好以下三個方面的工作。 1.

狠抓草地的保護與建設。草地是草地畜牧業發展的基礎,為改變過去以戶為主,掠奪性濫牧、過牧生產方式,一切草場(地)資源實行有價使用。這是改變濫牧、過牧,掠奪性利用草場資源的重要措施。

首先通過禁牧恢復草場植被生產力,然後各地可根據草場數量、質量確定其**,制訂維持草場生產力及收費等使用辦法,承包給個人或集體使用。有條件的地方,還可組織實施草地改良措施,如補播優良灌、草種,實行水肥管理……以提高草場質量和生產力。在吳起縣的研究表明,如果草地科學管理、合理使用,草地產量比濫牧情況下可提高3~5倍。

2.以草定畜,夏秋輪封輪牧,冬春舍飼催肥,提高出欄率和商品率。黃土高原丘陵溝壑區及地廣人稀的荒漠草原區,天然草地是可永續利用的綠色資源。

合理的放牧有利於草地更新和牧草生長;相反,只封不用不僅是資源浪費,而且也會造成草地退化。目前,為了恢復林草植被,採取禁牧是非常必要的。但從長遠看,大面積天然草地仍應以放牧利用為主,放牧飼養是一種比較經濟的飼養方式;適度放牧也是維持天然草地正常生長髮育和保持較高生產力的需要。

實行「以草定畜,劃區輪牧,舍飼育肥」的生產模式,是充分、合理利用天然草地資源,發展草地畜牧業的科學途徑。以草定畜,以草地牧草平均產量的一半作為可利用部分,計算允許的最大載畜量。輪封輪牧,以草定畜後還必須實行輪封輪牧,使牧草得以正常生長髮育,特別是在牧草返青的春季,應禁牧;春末至冬季均可依據牧草生長情況進行輪牧。

舍飼催肥,在放牧基礎上,於冬、春應以人工草地生產的優質乾草為主,輔以作物秸稈、精飼料實施捨飼催肥,以提高出欄率和商品率。為提高草地畜牧業產量、產值,各地應該根據環境、資源條件,選用優良品種,優化畜群結構,提高商品轉化率。連同草地生產力的提高,草地畜牧業生產則有較大的提高潛力。

3.實現草地畜牧業產業化。無論是草業、牧業,從草地的科學管理、牧業生產的組織到商品的轉化流通,必須建立完整產業鏈。

有關部門須在條件、技術、政策、組織等方面給予必要的指導和協調。現代農、牧業生產的發展趨勢是區域化、專業化、產業化。黃土高原的草地畜牧業必須轉變過去以戶為主、自給自足,分散濫牧,只掠奪利用、不保護不建設草地等落後生產方式。

大力探索「公司+協會+農戶」及專業戶聯合等各種經營模式,使草地畜牧業真正作為區域支柱產業經營,提高其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走上可持續發展之路。

黃土高原的特徵黃土高原具有什麼特點?

loess plateau 在中國北方,它東起太行山,西至烏鞘嶺,南連秦嶺,北抵長城,主要包括山西 陝西 以及甘肅 青海 寧夏 河南等省部分地區,面積40萬平方公里,為世界最大的黃土堆積區。黃土厚50 180米,氣候較乾旱,降水集中,植被稀疏,水土流失嚴重。黃土高原礦產豐富,煤 石油 鋁土儲量大。北...

黃土高原是怎麼形成的,黃土高原的黃土是怎樣形成的?

簡單的說,黃土高原是由於風力沉積作用形成的。詳細的解釋 印度板塊向北移動與亞歐板塊碰撞之後,印度大陸的地殼插入亞洲大陸的地殼之下,並把後者頂托起來。從而喜馬拉雅地區的淺海消失了,喜馬拉雅山開始形成並漸升漸高,青藏高原也被印度板塊的擠壓作用隆升起來。這個過程持續6000多萬年以後,到了距今大約240萬...

黃土高原生態環境脆弱的原因黃土高原地區生態環境脆弱的原因是什麼

1 黃土高copy 原抵禦自然災害的能力較低。黃bai土高原的地理位置du比較特殊,即處於從平zhi原向dao山地高原過渡 從沿海向內陸過渡 從溼潤向乾旱過渡 從森林向草原過渡 從農業向牧業過渡的地區,各種自然要素相互交錯,自然環境條件不夠穩定,表現為地址 災害 水旱災害和氣象災害,以及水土流失 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