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塘月色表達了朱自清怎麼樣的情感

2021-03-06 20:52:28 字數 6090 閱讀 7094

1樓:l牛奶與奧利奧

傳統觀點認為此文表現了朱自清苦悶彷徨的情緒的基礎上 ,從「荷」、「月」文化特有的內涵等角度提出了朱自清旨在託物言志 ,以「荷」明志 ,表達了朱自清的人格理想 ,即 :潔身自好 ,不與世俗社會同流合汙。

2樓:黑罌粟的老巢

朱自清先生是現代文學史上一位傑出的散文家。他以詩歌創作步入文壇,但代表他最高文學成就的卻是他的散文創作。他創作的散文作品,經過了半個多世紀的洗禮,依然放射著奪目的光輝。

朱自清自幼少年老成,性格內向,在上學期間不大愛說話,也很少與同學交往。在後來的生活中,他是九個孩子的父親,承受著巨大的家庭重擔和生活壓力。在事業上,他積極進取。

為了激勵自己加倍努力,他改號「佩弦」,取《韓非子》「性緩,故佩弦以自急」之意。在道德上,他嚴於律己,追求道德的完善。與同時代的青年作家相比,朱自清似乎更多幾分卓然儒風。

他沒有郁達夫式的頹廢,也沒有徐志摩式的風流倜儻,是一位溫文爾雅,深諳中庸之道的謙謙君。他待人接物,不卑不亢,處世行事,無所偏倚。

這種和平中正的性格反映在他的散文創作中,就是溫雅以發情,委婉以諷事。朱自清的散文往往濃而不烈,清而不淡,不徐不急,有張有弛,體現了儒家「溫柔敦厚」的詩教傳統,表現出一種「哀而不傷,怨而不怒」的美學風格。他的散文雖然是抒情的,但卻很少有強烈的、偏激的情緒,而多是一種沉痛隱憂; 即便是寫到喜悅,也還會伴隨著隱約的苦澀。

如《背影》,以平實的口吻寫出家道的不幸,平實得甚至有些壓抑,「父親」的矮且胖的「背影」在這種壓抑感中有更震撼的感染力。即使是他的寫景散文,從景物描寫中透露出來的情懷也同樣是這般摻雜著微微的痛楚。《荷塘月色》在密密的景物描寫中,那種「熱鬧是他們的,我什麼也沒有」的落寞直指人心。

朱自清的語言藝術是最為人稱道的。他的散文呈現出一種樸素自然的語言風格。他一向追求「談話風」的語言境界,認為文學只有像「尋常談話一般,讀了才能親切有味」。

因此,在創作中他大量採用日常口語,娓娓動聽地進行敘事說理,繪態傳情,使人讀著猶如和作者促膝談心,感到親切自然。如在《荷塘月色》中朱自清一開篇就說「這幾天心裡頗不寧靜」,似乎把讀者當做可以傾訴的朋友,讓人覺得誠懇自然,一下子就把讀者帶入了那種情境中。再如「我悄悄地披了大衣,帶上門出去」,「這路上陰森森的,有些怕人」等等,都平白如話,自然流暢,讀之使人感覺分外親切。

朱自清不僅追求語言的鮮活生動,還強調語言的錘鍊。他對語言是十分講究的,具有很強的語言駕御能力。他的語言看似普通,不做驚人之語,但實際上是經過作家的精心錘鍊的。

只不過作家以深入淺出的方式出之,因而不露一點斧鑿痕跡,顯得十分自然。這種例子在《荷塘月色》中比比皆是。如「月光如流水一般,靜靜地瀉在這一片葉子和花上」,「瀉」字緊扣了「月光如流水一般」這個比喻,寫月光照耀,一瀉無餘的景象,再加上「靜靜地」這個修飾語,就準確地寫出了月光既像流水一般地傾瀉,但又絕無聲響的幽靜。

再如「薄薄的輕霧浮起在荷塘裡」,「浮」這個動詞把水氣和月色交織在一起,霧的輕柔以及自下而上逐漸擴散的特點準確地表達出來,給畫面塗上了一層素淡清雅的底色,月色朦朧,若有若無,給人以無窮的想象。一個「瀉」字,一個「浮」字,用得絕妙之極。

朱自清的散文語言還富有**美。他常常運用疊字疊句來深化物態情貌的形象感。如在《荷塘月色》中他用「田田」形容荷葉的密度,「層層」形容它的深度,「曲曲折折」表示荷塘的廣度;又如「遠遠近近,高高低低」是「遠近高低」的連用,極寫荷塘四面樹叢之茂密。

這樣使用,不僅使文章富有藝術表現力,而且使節奏明朗,韻律協調,富有**美,達到了作者追求的「順口」、「順耳」、「順眼」的境地。

朱自清的散文以漂亮、縝密著稱。漂亮,指筆觸的細膩,描寫的生動,畫面的優美。縝密,指構思的精巧,結構的嚴謹,講究謀篇佈局。

朱自清是一位善於以文字做畫的高等畫家。讀他的散文,有如觀名畫、讀好詩之感。這種詩情畫意的優美意境的形成,得力於他對自然景物的細緻觀察,對聲音、色彩的敏銳感受和修辭手法的巧妙運用。

這裡著重談談《荷塘月色》中新穎別緻的比喻和精妙傳神的通感。

朱自清是一位善用比喻的高手,他的比喻,往往能出乎人的意料,發前人所未發,但又在情理之中,貼切自然。如「葉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以「亭亭的舞女的裙」喻葉子自然舒展的形態,賦予荷葉動態的美,極為生動,又極為貼切。

再如「層層的葉子中間,零星地點綴著些白花,有嫋娜地開著的,有羞澀地打著朵兒的; 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裡的星星」。作者用「一粒粒的明珠」和「碧天裡的星星」兩個喻體同時比喻「白花」,分別突出蒼茫的月光底下的荷花的光亮和白花在綠葉叢中隱約閃爍的動態。從色彩和光華上極寫荷花之美,十分生動形象,又不落俗套,很能喚起讀者詩意的聯想和想象。

另外,朱自清也善於運用通感手法來塑造形象美。例如「微風過處,送來縷縷清香,彷彿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清香是嗅覺感受,可聞而不可聽,可嗅而不可見。作者把淡淡的清香比做渺茫的歌聲,就讓讀者很形象地體會到這香氣是飄渺不定、似有若無的,非常新穎而又貼切。

再如「塘中的月色並不均勻;但光與影有著和諧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著的名曲」,朱自清把樹影與月光交織在一起時所構成的黑白相間的優美畫面的視覺形象,轉化為聽覺形象,激起讀者無窮的遐想。這樣寫,不但可以促使讀者進一步想象荷塘上和諧的畫面,寧靜的氣氛,而且大大豐富了月下荷塘詩一般美的意境。

朱自清散文的縝密表現在結構的勻稱和精巧上。他的散文篇幅大都比較短小,多則千把字,少則三五百字。要在極經濟的篇幅中構思作品,因此,他十分重視結構藝術,善於對材料進行去粗取精的提煉和選擇。

在《荷塘月色》中,作者以時間為順序,從作者在心緒不寧的夜晚出遊荷塘寫起,到遊歸結束,以感情的發展變化為線索,隨著作者足跡的或行或止,視線的遠近高低,用移步換景的方法來描繪景物,抒發感情。這樣的結構嚴謹細密,脈絡清楚,有不露人工斧鑿的痕跡,達到了散文「形散神聚」的可貴境界。

讀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我們不僅要體會自清先生那貌似平淡通俗實則濃縮雋永的文風,還要學習自清先生正直高尚的品格。他的作文與做人,永遠都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荷塘月色,朱自清想要表達什麼樣的感情?

3樓:匿名使用者

這是一篇優美的抄

寫景散文bai

,文中描繪了美的景、美的情,其特點du是寫月光與寫荷塘交叉,zhi動的刻畫與靜的dao

描寫交錯,抒情與寫景交融,形成一幅素淡、朦朧、靜美的畫面,反映了作者對當時白色恐怖的嚴酷現實的不滿,以及他苦悶彷徨,希望在一個幽靜的環境中尋求精神上的解脫而又無法解脫的矛盾心情,抒發了關心國家前途與命運、追求自由的思想感情。

4樓:匿名使用者

課文是一篇抒情散文,表達了作者內心世界嚮往的美好生活..

荷塘月色思想感情

5樓:匿名使用者

文章開篇便是「這幾天心裡頗不寧靜」,以下處處關聯這種不寧靜的心緒:路是幽僻的,寂寞的;地上的月光是淡淡的,天上的雲也是淡淡的;「樹色一例是陰陰的」;聽到熱鬧的蟬聲和蛙聲,心想「熱鬧是它們的,我什麼也沒有」;想到古人採蓮的盛況,發出「這令我到底惦著江南了」的感慨,不滿於現實,又不得不回到現實中來。淡淡的憂愁情緒籠罩了全文。

但是,作者的感情是複雜的,與「淡淡的憂愁」相伴隨的,還有「淡淡的喜悅」。文章開頭,「忽然想起日日走過的荷塘,在這滿月的光裡,總該另有一番樣子吧」,可見作者是想擺脫憂鬱情懷而欣然前往荷塘的;沿著荷塘的小路,往日陰森森,「今晚卻很好」,經過一番澄思靜慮,便覺得自己是個「自由的人」;到了荷塘,他真正暫得自由,心繫於美景,怡然之情頓生;由賞景而思接千載,想到古人採蓮那個「熱鬧的季節」,「風流的季節」。可見,「淡淡的喜悅」同樣籠罩了全文。

直接而集中地表現作者思想感情的,是第三段的內心獨白。這一大段獨白,是從不寧靜到觀賞荷塘月色的怡然自得的一個過渡,表達了作者心靈世界與外部世界的衝突和尋求擺脫衝突的願望。作者的這種心情,在月下荷塘這樣一個幽美的環境中,表現的便是憂愁與喜悅相交織的審美情懷。

總之,憂愁與喜悅是相伴共生的:處憂愁之中而嚮往喜悅,處喜悅之中而受憂愁的牽掣。它們是作者觀景時矛盾心態變化的兩個方面。

但內心的波動沒有大起大落,而是有所掩抑的,情感的抒發是有所節制的(他自稱是個「中和主義者」),這就是所謂怨而不怒、哀而不傷的「中和主義」的表現。所以無論是憂愁還是喜悅,都是「淡淡的」。

關於本文的主題思想和作者的寫作意圖,歷來有多種不同的理解。

有人認為,本文是作者寄情山水之作,抒寫清冷幽深的境界,表現淒涼的心境;有人認為本文是借景抒情之作,表現作者愁悶的心情;有人認為是表現作者欣賞月下荷塘自然之美的情趣,拘守個人的小天地,表現閒適的心情;有人認為它不是抒發作者逃避現實的情緒,而是表現作者對現實不滿的憤激心情;有人認為是表現對黑暗實現不滿和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凡此種種,不勝列舉。

6樓:匿名使用者

《荷塘月色》是朱自清先生散文方面的代表作,更是中國現代文苑中的一朵奇葩。關於作者在這篇文章中所流露出來的思想感情,歷來說法不一。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六種:

一、認為《荷塘月色》是朱自清寄情山水,抒發清冷幽深的境界,表現淒涼的心境。

二、認為《荷塘月色》是朱自清借景抒情,表現愁悶的心境。

三、認為《荷塘月色》是表現朱自清欣賞月下荷塘自然之美的情趣,拘守個人的小天地,表現閒適的心情。

四、認為《荷塘月色》不是抒發作者逃避現實的情緒,而是表現作者對現實不滿的憤激的心情。

五、認為《荷塘月色》是表現作者對黑暗現實的不滿和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六、認為《荷塘月色》流露的思想感情,反映了作者對當時白色恐怖的嚴酷現實的不滿,以及他苦悶、彷徨,希望在一個幽深的環境中尋求精神上的解脫而又無法解脫的矛盾心情。

筆者以為,上述觀點都不完全正確,難以客觀地反映出朱自清當時的思想實際。因為前三種觀點侷限於把朱自清當作一箇舊文人來看待,因而降低了朱自清的思想境界;而後三種觀點又有人為地拔高之嫌。比較實際的看法應是:

《荷塘月色》固然表現了朱自清對黑暗現實的不滿,流露了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但主要還是表現自己「眾人皆醉而吾獨醒,眾人皆濁而吾獨清」的清高和超脫的思想感情。

何以言之?我們可以從朱自清所處的時代背景和《荷塘月色》的文章內容兩個方面去尋求答案。

眾所周知,《荷塘月色》寫於2023年7月,那時朱自清在清華大學教書,住在清華園的西院。當時正處於大革命失敗後,白色恐怖籠罩全國之時,現實的黑暗使朱自清陷入了苦悶、彷徨之中,內心惶然。雖然他明確認識到「只有參加革命或反革命,才能解決這惶惶然」,但他並沒有參加革命,最終還是選擇了「暫時逃避的一法」(《**去》)。

這說明,朱自清在當時對革命的認識還不足。他不願參加革命,恐怕是因為他還不瞭解革命,因而也就難以正確對待革命,難以正確對待革命者。另一方面,他又不願反對革命,完全是因為他對反動**有一定程度的認識,不願與反動統治者同流合汙。

因此,寫作《荷塘月色》時的朱自清,對當時的社會是不夠理解的,對當時的人也是不夠理解的。他反過來又認為別人同樣不理解他。於是,他就藉著夜遊荷塘,以屈原自況,來抒發屈原行吟江畔時所抒發的「眾人皆醉而吾獨醒,眾人皆濁而吾獨清」的感慨,從而表現了一個知識分子的清高和超脫的思想感情。

下面再結合《荷塘月色》一文的內容來看:

第一節作者交代「月亮漸漸升高了」,「牆外馬路上的孩子們的歡笑聽不見了」,「妻迷迷糊糊地哼著眠歌」,這表明一切都是靜的,而這種靜,恰恰反襯了作者自己內心的「頗不寧靜」。這種不寧靜,正是源於現實世界對作者的衝擊。他對這種衝擊缺乏準備,無法面對,不能接受,因而形成了極大的困惑,所以才藉著夜遊荷塘來排遣自己的愁緒。

「一個人什麼都可以想,什麼都可以不想,便覺是一個自由的人」。白天的朱自清已不復存在,展現在讀者面前的是另一個朱自清,是一個擺脫了塵世的煩惱,專心地受用無邊的荷香月色的朱自清。因此,朱自清是以兩種身份、兩種面目出現在文章中,展現在讀者面前的。

漫遊荷塘過程中,幻化中的朱自清不自覺地或自覺地代替了塵世裡的朱自清,這才會把一切煩惱擺脫,潛心觀賞荷塘月色;才會由眼前的荷塘聯想起一千多年前梁武帝的《採蓮賦》,聯想起南朝民歌《西洲曲》,惦記起幾千裡外的江南故鄉;也才會有著文章中如此獨到的發現和深切的感受,從而產生蘇軾遊赤壁時「羽化而登仙」的感覺。可以說朱自清已經完全陶醉在月下荷塘這片小天地裡了。

時值白色恐怖籠罩全國,能夠有著這樣的閒情逸致,固然表現了作者對理想境界的追求,難道又能少了那種在如此環境下還能超脫的自得之意嗎?這種自得之意又有幾分能表現作者「對現實不滿的憤激之情」呢?

漫遊荷塘之後,陶醉於個人小天地裡的朱自清又回到現實中來。「輕輕地推門進去,什麼聲息也沒有,妻已睡熟好久了。」這樣的結束語,一方面和第一節的末尾相呼應,反映了朱自清文章行文的嚴謹,結構的完整,佈局的精巧,更主要的是照應開頭,告訴讀者,夜已深了,別人已經睡著了,連自己的愛人也睡熟了,豈不是再一次表現了「眾人皆睡而吾獨醒」嗎?

言外之意可能就是「眾人皆濁而吾自清」了。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寫作《荷塘月色》時的朱自清以屈原自況,雖然表達了自己對美好境界的嚮往和追求,發洩了自己對黑暗現實的不滿和反抗,但更主要的是以此來顯示自己的清高和聖潔。

累死我也!!要採納我!!!

朱自清的荷塘月色的主要內容,朱自清《荷塘月色》的主要內容 簡短的

荷塘月色課文主要內容 荷塘月色 是中國著名文學家朱自清任教清華大學時所寫的一篇散文,描寫清華荷塘月色之美,抒發沉鬱的心情。此文文筆優美 想象豐富,因收入中國大陸地區及香港的中學語文教材而廣為人知。但也有人質疑此文的價值。本文寫於1927年7月,正值 四 一二 事件之時。曾參加過 五四 運動的朱自清,...

荷塘月色概括,朱自清《荷塘月色》的主要內容 簡短的

共8個自然段 不是10個或9個 1 寫作者夜深人靜時去荷塘觀賞月色的緣由2 用對比的手法襯回托出月下答小路的美 3 作者去荷塘時的感受 進一步點明瞭夜遊的原因4 月下荷塘的景色 5 荷塘上的月色 朦朧 和諧 寄寓了作者淡淡的喜悅之情6 作者對何塘美景的渴望並聯想自身的處境 7 從 忽然想起採蓮。一直...

結合《荷塘月色》《背影》說說朱自清的散文特色

用真情實感去描述問章,抒發自己的內心感受 朱自清的優秀散文有 春 荷塘月色 背影 綠 等 朱自清的優秀散文有 槳聲燈影裡的秦淮河 春 荷塘月色 背影 綠 等 代表作 荷塘月色 背影 槳聲燈影裡的秦淮河 等 匆匆 槳聲燈影裡的秦淮河 文學研究會 槳聲燈影裡的秦淮河 溫州的蹤跡 槳聲燈影裡的秦淮河 匆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