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述社會學習理論中觀察學習的過程

2021-05-21 21:25:01 字數 5490 閱讀 8918

1樓:冒亦巧表皓

班杜拉「社會學習理論」中,觀察學習又稱「替代學習」或「無償試學習」

2樓:匿名使用者

所謂社會學習理論,班杜拉認為是**個人的認知、行為與環境因素三者及其互動作用對人類行為的影響。按照班杜拉的觀點,以往的學習理論家一般都忽視了社會變數對人類行為的制約作用。他們通常是用物理的方法對動物進行實驗,並以此來建構他們的理論體系,這對於研究生活於社會之中的人的行為來說,似乎不具有科學的說服力。

由於人總是生活在一定的社會條件下的,所以班杜拉主張要在自然的社會情境中而不是在實驗室裡研究人的行為。

拓展資料:

一、理論的積極意義

班杜拉的社會學習理論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特別是行為主義學習理論研究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但他突破了舊的理論框架,把行為主義、認知心理學和人本主義加以融合,以資訊加工和強化相結合的觀點闡述了學習的過程和機制,並把社會因素引人到研究中。他所建立的社會學習理論開創了心理學研究的新領域。  第一,班杜拉吸收了認知心理學的研究成果,把強化理論與資訊加工理論有機地結合起來,以認知的術語闡述了觀察學習的過程和作用,提出了替代強化、自我強化、三元互動、自我效能等概念,改變了傳統行為主義重刺激一反應,輕中樞過程的傾向,使解釋人的行為的參照點發生了重要的轉變。

第二,班杜拉在社會學習理論研究中,注重社會因素的影響,把學習心理學同社會心理學的研究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提出了觀察學習、間接經驗、自我調節等概念,對學習心理學的發展產生了重要影響。

第三,班杜拉的實驗結果都是以人為研究物件而得出的,這就避免了行為主義以動物為實驗物件,把由動物實驗得出的結論推廣到人當中的錯誤傾向,結論更加具有說服力。

二、理論的侷限與不足

當然,班杜拉的社會學習理論也有其明顯的不足和侷限性,這主要表現在以下幾點:第一,班杜拉的社會學習理論缺乏內在統一的理論框架。該理論的各個部分較分散,如何將彼此關聯起來,構成一個有內在邏輯的體系,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

 第二,班杜拉的社會學習理論是以兒童為研究物件建立起來的,但他忽視了兒童自身的發展階段會對觀察學習產生影響。

第三,班杜拉的社會學習理論雖然可以解釋間接經驗的獲得,但對於比較複雜的程式性知識,以及陳述性知識和理性思維的形成缺乏說服力。

第四,班杜拉雖然強調了人的認知能力對行為的影響,但對人的內在動機、內心衝突、建構方式等因素沒做研究,這表明其理論本身仍然有較大的侷限性。

3樓:匿名使用者

九日登望仙台呈劉明府(崔曙)

簡述社會學理論中觀察學習過程的

4樓:彼岸的暗夜

觀察學習是一個連續的心理活動

過程,它包括注意過程、保持過程、運動回再現過程和動機作用答過程共4個部分。 觀察學習起始於學習者對示範者行為的注意,這就叫注意過程。 保持過程即用言語和形象兩種形式把所獲得的資訊轉換成適當的表象儲存起來。

運動再現過程是把記憶中的表象轉換成行為,並根據反饋來調整行為以作出正確的反應。 能夠再現示範行為之後,學習者是否能夠經常表現出示範行為還受到行為結果因素的影響,這是動機過程。

簡述班杜拉社會觀察學習中的八種示範

5樓:豬豬將軍

社會學習理論是由美國心理學家阿爾伯特·班杜拉(albert bandura)於2023年提出的。它著眼於觀察學習和自我調節在引發人的行為中的作用,重視人的行為和環境的相互作用。

所謂社會學習理論,班杜拉認為是**個人的認知、行為與環境因素三者及其互動作用對人類行為的影響。按照班杜拉的觀點,以往的學習理論家一般都忽視了社會變數對人類行為的制約作用。他們通常是用物理的方法對動物進行實驗,並以此來建構他們的理論體系,這對於研究生活於社會之中的人的行為來說,似乎不具有科學的說服力。

由於人總是生活在一定的社會條件下的,所以班杜拉主張要在自然的社會情境中而不是在實驗室裡研究人的行為。

觀察學習是一個連續的心理活動過程,它包括注意過程、保持過程、運動再現過程和動機作用過程共4個部分。

觀察學習起始於學習者對示範者行為的注意,這就叫注意過程。

保持過程即用言語和形象兩種形式把所獲得的資訊轉換成適當的表象儲存起來。

運動再現過程是把記憶中的表象轉換成行為,並根據反饋來調整行為以作出正確的反應。

能夠再現示範行為之後,學習者是否能夠經常表現出示範行為還受到行為結果因素的影響,這是動機過程。

6樓:

觀察學習是一個連續的心理活動過程,它包括注意過程、保持過程、運動再現過程和動機作用過程共4個部分。

觀察學習起始於學習者對示範者行為的注意,這就叫注意過程。

保持過程即用言語和形象兩種形式把所獲得的資訊轉換成適當的表象儲存起來。

運動再現過程是把記憶中的表象轉換成行為,並根據反饋來調整行為以作出正確的反應。

能夠再現示範行為之後,學習者是否能夠經常表現出示範行為還受到行為結果因素的影響,這是動機過程。

社會學習理論代表人物班杜拉認為,學習包括哪些過程

7樓:是嘛

觀察學習的全過程由四個子過程構成。注意過程是觀察學習的起始環節,在注意過程中,示範者行動本身的特徵、觀察者本人的認知特徵以及觀察者和示範者之間的關係等諸多因素影響著學習的效果;在觀察學習的保持階段,示範者雖然不再出現,但他的行為仍給觀察者以影響;

觀察學習的第三個階段是把記憶中的符號和表象轉換成適當的行為,即再現以前所觀察到的示範行為。能夠再現示範行為之後,觀察學習者(或模仿者)是否能夠經常表現出示範行為要受到行為結果因素的影響。行為結果包括外部強化、自我強化和替代性強化。

擴充套件資料

社會學習理論,班杜拉認為是**個人的認知、行為與環境因素三者及其互動作用對人類行為的影響。按照班杜拉的觀點,以往的學習理論家一般都忽視了社會變數對人類行為的制約作用。他們通常是用物理的方法對動物進行實驗;

並以此來建構他們的理論體系,這對於研究生活於社會之中的人的行為來說,似乎不具有科學的說服力。由於人總是生活在一定的社會條件下的,所以班杜拉主張要在自然的社會情境中而不是在實驗室裡研究人的行為。

8樓:陽光點的燦爛點

班杜拉認為學習包括以下過程:

1、注意過程。

是觀察學習的起始環節,在注意過程中,示範者行動本身的特徵、觀察者本人的認知特徵以及觀察者和示範者之間的關係等諸多因素影響著學習的效果。

2、保持階段。

示範者雖然不再出現,但他的行為仍給觀察者以影響。要使示範行為在記憶中保持,需要把示範行為以符號的形式表象化。通過符號這一媒介,短暫的榜樣示範就能夠被保持在長時記憶中。

3、復現階段。

把記憶中的符號和表象轉換成適當的行為,即再現以前所觀察到的示範行為。這一過程涉及到運動再生的認知組織和根據資訊反饋對行為的調整等一系列認知的和行為的操作。

4、動機階段。

能夠再現示範行為之後,觀察學習者(或模仿者)否能夠經常表現出示範行為要受到行為結果因素的影響。行為結果包括外部強化、自我強化和替代性強化。這三種強化作用看成是學習者再現示範行為的動機力量。

9樓:最愛秋天的傳說

關於學習策略,大致可分為三類。

第一類的是學習方法。也就是學習過程中資訊的加工程式、方法或者規則。

第二類是對學習過程中的資訊加工進行調節和控制的技能。

第三類是學習過程中資訊加工方法與調控技能的結合。

如何理解班杜拉的社會學習理論

10樓:水月好

一、社會認知理論

班杜拉認為兒童通過觀察他們生活中重要人物的行為而學得社會行為,這些觀察以心理表象或其他符號表徵的形式儲存在大腦中,來幫助他們模仿行為。班杜拉的這一理論接受了行為主義理論家們的大多數原理,但是更加註意線索對行為、對內在心理過程的作用,強調思想對行為和行為對思想的作用。他的觀點在行為派和認知派之間架起一座橋樑,並對認知--行為**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二、互動決定觀

這一觀點認為個體、環境和行為是相互影響、彼此聯絡的。三者影響力的大小取決於當時的環境和行為的性質。

在社會認知理論中,行為和環境都是可以改變的,但誰也不是行為改變的決定因素,例如攻擊性強的兒童期望其他兒童對他產生敵意反應,這種期望使該兒童的攻擊行為更有攻擊性,從而又強化了該兒童的最初的期望。

三、觀察學習的過程

觀察學習不要求必須有強化,也不一定產生外顯行為。班杜拉把觀察學習分為以下四個過程:

(一)注意過程

注意和知覺榜樣情景的各個方面。榜樣和觀察者的幾個特徵決定了觀察學習的程度:觀察者比較容易觀察那些與他們自身相似的或者被認為是優秀的、熱門的和有力的榜樣。

有依賴性的、自身概念低的或焦慮的觀察者更容易產生模仿行為。強化的可能性或外在的期望影響個體決定觀察誰、觀察什麼。

(二)保持過程

記住他們從榜樣情景瞭解的行為,所觀察的行為在記憶中以符號的形式表徵,個體使用兩種表徵系統——表象和言語。個體貯存他們所看到的感覺表象,並且使用言語編碼記住這些資訊。

(三)複製過程

複製從榜樣情景中所觀察到的行為。個體將符號表徵轉換成適當的行為,個體必須:①選擇和組織反應要素。

②在資訊反饋的基礎上精煉自己的反應,即自我觀察和矯正反饋。自我效能感是影響複製過程的一個重要因素,所謂自我效能感,即一個人相信自己能成功地執行產生一個特定的結果所要求的行為。如果學習者不相信自己能掌握一個任務,他們就不能繼續做一個任務。

(四)動機過程

因表現所觀察到的行為而受激勵。社會學習論區別獲得和表現,因為個體並不模仿他們所學的每一件事,強化非常重要,但並不是因為它增強行為,而是提供了資訊和誘因,對強化的期望影響觀察者注意榜樣行為,激勵觀察者編碼和記住可以模仿的、有價值的行為。

除了這種直接強化外,班杜拉還提出了另外兩種強化:替代性強化和自我強化。

1.替代性強化

替代性強化指觀察者因看到榜樣受強化而受到的強化。例如當教師強化一個學生的助人行為時,班上的其他人也將花一定時間互幫互助。此外替代性強化還有一個功能,就是情緒反應的喚起。

例如當電視廣告上某明星因穿某種衣服或使用某種洗髮精而風度迷人時,如果你直覺到或體驗到因明星受到注意而感覺到的愉快,對於你這是一種替代性強化。

2.自我強化

自我強化依賴於社會傳遞的結果。社會向個體傳遞某一行為標準,當個體的行為表現符合甚至超過這一標準時,他就對自己的行為進行自我獎勵。例如,補習了一年語言的學生為自己設立了一個成績標準,於是他們將根據對他成績的評價而對自己行為進行自我獎賞或自我批評。

此外,班杜拉還提出了自我調節的概念。班杜拉假設,人們能觀察他們自己的行為,並根據自己的標準進行判斷,並由此強化或懲罰自己。我們都有過這樣的經驗,我們有時知道自己幹得不錯並因此而自我欣賞,無視別人說了些什麼,同樣有時我們也知道自己做得並不是最好。

要作出這些判斷我們不得不對我們自己的行為有一個期望。例如,在一次測驗中一個學生可能得了90分而沾沾自喜,而另一個學生則可能感到大失所望。

在課堂中,最明顯的教學莫過於新技能的教學。當然,教師本身也可當作如何解決問題、如何進行邏輯思維的榜樣,如說出他們的思維過程、好奇心、情緒控制、對其他人的尊重和興趣、良好的傾聽和交流習慣等,這些行為可引導學生具有相同的品質。相反,教師也可能以消極的社會行為誤導學生。

班杜拉的社會學習論不迴避人的行為的內部原因,相反,它重視符號、替代、自我調節所起的作用。因此,班社拉的社會學習論被稱之為認知行為主義。

社會學中關於社會有哪些理論視角,社會學關於社會有哪些主要理論視角

社會學中關於社會有六種理論視角 功能論 衝突論 過程論 符號互動論 批判論和結構化理論。此處列舉五種 1 結構功能主義 結構功能主義是指側重對社會系統的制度性結構進行功能分析的社會學理論。形成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主要代表為美國的帕森斯 默頓等。由社會有機體論和早期功能主義發展而來,主張用功能分析方法...

哪位大神介紹下雙塔學習理論

沒有雙塔學習的說法,只有雙數的說法。阿拉伯語名詞有單數 雙數和複數。單數表示 一 雙數表示 二 複數表示三以上到無限大。名詞的單數表示 一個 由名詞的詞幹加上表示格的詞尾 主格為合口符 賓格為開口符 屬格為齊齒符,但是半變尾名詞詞尾不標鼻音,定尾名詞沒有格的詞尾 構成。如 一幢房子 一個男人 一個小...

中國社會學的發展史是怎樣的,簡述社會學在中國傳入與發展的歷史

1 對於1949年以前的中國社會學史的劃分,可分為以下階段 1 分為輸入期 1898 1917 移植期 1918 1925 萌發期 1926 1930 建設期 1931 1949 四個階段 2 分為萌芽期 1840 1918 開始期 1919 1930 和建設期 1931 1949 3 也有三個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