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務運動與改革開放的共同點洋務運動與改革開放的區別?

2021-05-19 22:26:37 字數 5071 閱讀 8332

1樓:小格調

一、都對中國的歷史產生了重大影響。

1、改革開放的影響:改革開放是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抉擇,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只有改革開放才能發展中國、發展社會主義、發展馬克思主義。

2、洋務運動的影響:洋務運動客觀上刺激了中國資本主義的發展,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國資本主義的經濟投入,但並沒有使中國走上富強之路。

二、都是歷史的產物。

1、改革開放:2023年以前的安徽省鳳陽縣小崗村,是全縣有名的「吃糧靠返銷,用錢靠救濟、生產靠貸款」的「三靠村」,秋收之後,幾乎家家戶戶都出去乞討。2023年11月24日,小崗村18位農民以敢為天下先的膽識,按下18個手印,啟動了生產責任制,拉開了中國農村改革的序幕。

2、洋務運動:經過兩次鴉片戰爭的失敗,太平天國進攻後,清朝一些官僚開始意識到西方強槍的威力。為了解除國內外的煩惱,實現國家的富強和軍隊的強盛,維護清朝的統治,開始學習西方文化和先進技術,這樣的一部分人被稱為洋務派。

2樓:匿名使用者

歷史總是驚人地相似。改革開放時至今日已是三十年,任何明眼人都不會睜眼說瞎話,否認改革開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但如果我們以歷史的眼光來看待它,也許會發現它並不是史無前例的「奇蹟」。

哪怕是僅僅把視線延伸到上上一個世紀,那時候風生水起的洋務運動與今日波瀾壯闊的改革開放就有許多相似之處。甚至有的人,把改革開放稱之為又一場洋務運動。

首先,它們的大背景都是類似的。「中華民族都到了最危險的時候,都被迫發出了最後的吼聲。」清王朝百餘年的腐朽統治帶來的外患內憂(兩次鴉片戰爭失敗與太平天國運動),迫使統治者開眼看世界「師夷長技以制夷」開展了洋務運動。

而改革開放的背景也是十年浩劫導致了神州飄搖。「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在保守的中國,不到致命的地步,人們是「捨不得」拿起手術刀的。

這種改革的被迫性決定了它們的性質是一樣的。洋務運動的旗號是「求強」、「求富」,改革開放的目標是「建設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其實,兩者都是上層主導的救亡圖存乃至民族復興運動,都是現代化的嘗試。

當然,他們首先要救的是「自己」。

兩者內容也有許多類似之處,都集中在經濟、社會、軍事領域。都學習西方先進的科學技術,都對外開放市場,都建立現代企業制度,都「默許」私有經濟,都改革吏制、裁汰冗員,都強大國防……還有一個共同點,都沉浸在自己制度的美夢中,都不觸及政治改革。當然,無論廣度還是深度,昔日的洋務運動都不能與今朝的改革開放「同日而語」。

正是因為洋務運動只動了些皮毛而沒刮骨療毒,導致了清**外強內弱。三十多年的洋務運動表面上也取得了輝煌的成績。19世紀80年代,清**的財政收入是日本的1.

5陪,北洋海軍的實力排名世界第七,遠在日本海軍之上。但甲午戰爭中,清**卻一敗塗地。原因何在?

日本的明治維新和中國的洋務運動差不多同時進行,進行了差不多同樣的時間,為何**上國卻輸給了一個島國。原因就在於,日本的變革是全方位的,改革了政治體制,連皇帝自己都甘願「君主立憲」了。德國當時宰相卑斯麥在日清爭端之初就斷言滿清必然失敗,他說:

「日本人到德國來向我們請教的是機器運轉的原理,和科學技術的研究方法,他們總是孜孜不倦的學習各類體制結構,希望能回國謀求發展。而滿清的官僚對這一切似乎都沒什麼興趣,他們只是問槍炮的效能,以及**多少,所關心的不過是買回的洋機器是否值當。因此日本必然是勝利者。

」甲午戰爭的失敗證明了洋務運動總體上的失敗。當時的一些開明人士也認識到了問題的癥結所在,所以有了此後的維新變法。可惜的是,保守的力量還是太強大了,這次機會沒有被好好珍惜。

清王朝自尋死路,十幾年後便煙飛灰滅了。

可喜的是,今天,歷史給了我們又一次機會。「前車之鑑,後車之師」。但願,改革開放吸取洋務運動的教訓,莫淪為又一場洋務運動。

莫讓後人再感嘆,「秦人不暇自哀,後人哀之而不鑑,亦使後人復哀後人。」

3樓:匿名使用者

洋務運動給改革開放的啟示

來自 量化樂的雪球原創專欄

改革開放40年成就巨大,大清也曾經搞30多年洋務運動,有過一個同光中興。洋務運動大致就相當於最近40年的改革開放,通過洋務運動,大清也能造洋槍洋炮了,有了一支號稱亞洲第一的北洋水師。也出現了曾國藩,李鴻章,張之洞等一大批響噹噹的中興名臣,再過100年來看,曾國藩的作為「古今第一完人」的歷史地位比改革開放總設計師鄧公的地位應該要高不少。

但是甲午一戰,大清和日軍**裝備基本差不多,將士也不是貪生怕死之輩,湘軍淮軍都加入了戰鬥。結果大清戰死35000人,日軍僅僅戰死1200人(對比一下十年之後日俄戰爭,日本戰死35122,** 戰死12331,日本慘勝),大清陸戰海戰都連續戰敗,北洋水師全軍覆沒,簽訂馬關條約。甲午一戰之後,大清失去了最後一次復興的機會。

洋務運動和我們今天搞的對外開放沒有什麼不同。洋務運動「師夷長技以自強」,「中學為體,西學為用」和我們今天只搞經濟改革開放,不搞政治改革開放,不認同普世價值也差不了多少。

殷鑑不遠,希望我們能從「洋務運動」之後吸取教訓,最近中美**戰打了起來,中美關係逐漸緊張,**戰可能繼續惡化。現在我們最大的潛在敵人當然不是日本了,而是比日本還有可怕得多美國。今天中美之間的差距,遠大於當年大清和日本之間的差距。

我們可能又站在了十字路口。

現在能做的就兩件事:

1.希望中國能妥善處理**摩擦,搞好中美關係。主動開放市場,降低關稅,消除非**壁壘,給美國商品的進口提供便利,擴大對美國商品的進口,解決**不平衡問題,主動的融入世界,這才是利國利民的事情。

該妥協就妥協,不要讓局面繼續惡化。

2.進一步的深化改革開放,不但是經濟的,政治改革開放也要開始才行。洋務運動,「中學為體西學為用」被證明是走不通的,今天只搞經濟改革開放,不搞政治改革開放怕也是不行。

4樓:hbc大本

製造局對國企,沒要良好的生態最後都是畸形。

5樓:匿名使用者

差不多,都是統治階層閉關鎖國後的經濟改革。

6樓:匿名使用者

都是對失敗進行反思之後,決定學習國外先進文化和技術。

7樓:匿名使用者

完全一樣的效果和結果。

中國現在的改革開放和清朝的洋務運動有什麼異同點

8樓:留下的沉澱

共同點都是官撩資本主義,只是叫法不一樣,都會滅亡

不同點:洋務運動只支撐了30年,而改革開放已經超過了30年

9樓:準維

共同點是:都是自上而下的改革運動;都是在國家困難時期的改革運動。

不同點是:洋務運動的「師夷之長技以自強」,只是學習外國的技術,沒有根本的制度改革;改革開放有經濟體制方面的改革。——常識歷史篇。

10樓:很二的小哈

我覺得兩者沒什麼聯絡吧……

洋務運動與改革開放的區別?

11樓:勝寒

洋務運動的興起和改革開放的提出有著相似之處, 都是當時社會形勢發展的迫切需要, 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要求。所不同的是, 洋務運動是以維護清王朝的統治為出發點, 而改革開放則是黨的偉大覺醒和人民願望的結合, 兩者的實施手段以及指導思想、領導因素有著本質的區別, 其結果和意義也截然不同。 洋務運動和改革開放都是**發起的自上而下的改革,但洋務運動成效不大,甲午戰爭宣告了洋務運動的徹底失敗,改革開放30多年成果顯著,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國家實力大大增強。

都是**主導發起的改革,結果卻大相徑庭,這是由於兩者有著本質的區別:

第一,洋務運動根本目的是要維護清王朝地主階級的封建統治,而改革開放的根本目的是發展社會主義生產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洋務運動要以先進的科學技術維護落後的社會制度,這是逆歷史潮流而動,必然會失敗;改革開放是通過對外開放,學習國外先進的科學、制度,通過改革來發展生產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發展社會主義,這是順應了歷史發展的潮流,符合社會、歷史發展規律,所以一定會成功。

第二,洋務運動是滿清**被西方列強打敗後,被動地向西方學習,因而具有被動性的特點;改革開放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主動學習外國的先進東西,改革自己的制度,具有主動性的特點。

第三,洋務運動的改革領域只限於科學技術、軍事領域;改革開放不僅學習西方的先進科學技術,還包括西方先進的社會制度、人文科學,可以說洋務運動只是學習西方的「表」,改革開放不僅學習西方的「表」,而且根據自身特點批判地繼承和學習西方的「裡」,即社會制度、人文科學。

第四,洋務運動只注重學習西方、模仿西方先進的科學技術、不注重創新,而改革開放不但注意學習西方的先進經驗,還在學習西方的基礎上,不斷創新,形成自己的特色品牌,比如海爾集團就是個很好的例子。

第五,洋務運動只是封建統治階級中部分開明人士和一些當時中國的先進知識分子在搞,廣大人民群眾並沒有有效的參與進來;改革開放是整個中華民族都在參與的偉大事業,有了群眾的參與和支援,才有成功的基礎。 第六,洋務運動失敗的最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清王朝的腐敗,使得很多有益的改革無法真正實行或雖然實行但受到很大的阻礙。而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是人民的**,幹部的主體是廉潔的、對人民負責的,這也是改革開放能成功的有利保障之一。

12樓:匿名使用者

1. 性質上的不同:

洋務運動是資本主義; 改革開放是社會主義。

2. 目的的不同:洋務運動的目的是維護封建統治秩序,抵制列強入侵,有復興**的意圖; 改革開放的目的是建設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社會,借鑑西方先進的管理技術,振興中華。

3. 思想主張不同:洋務運動主張「中學為體,西學為用」;改革開放主張「一切從實際出發,結合國情,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現代化道路,」

4. 內容上的不同: 洋務運動以學習西方近代工業技術為手段,維護封建體制,創辦軍事工業,民用企業和大學堂,並派遣留學生。

改革開放是在探索中形成了農村,城市改革的新內容和點線面結合的全方面開放格局,十一屆三中全會將黨的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從農村開始,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

13樓:匿名使用者

不要問這些,沒人給你回答的,現在是改革開放時期。

現在的改革開放與晚清的洋務運動有何異同

14樓:紅叔看裝修

共同點是來:都是自上而下的改革運

源動;都是在國家bai困難時期的改革運動du.

不同點是:洋務運zhi動「師夷之長技dao以自強」,只是學習外國的技術,沒有根本的制度改革;改革開放還有經濟體制方面的改革.洋務運動失敗了,改革開放現在看還算成功.

我再找找,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現在的改革開放與晚清的洋務運動有何異同

共同點是來 都是自上而下的改革運 源動 都是在國家bai困難時期的改革運動du.不同點是 洋務運zhi動 師夷之長技dao以自強 只是學習外國的技術,沒有根本的制度改革 改革開放還有經濟體制方面的改革.洋務運動失敗了,改革開放現在看還算成功.我再找找,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中國現在的改革開放和清朝的洋務...

洋務運動失敗的原因及歷史作用對現在的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有何鑑戒

洋務運動在當時的中國,其失敗命運是不可避免的.第一,在不觸動腐朽的封建制度的前提下,洋務派試圖利用西方資本主義的某些長處來維護封建 統治,這種手段和基礎的矛盾,使洋務運動註定是不可能成功的.同時,洋務運動處處受到頑固派的阻撓和破壞,從而加大了洋務運動開展的阻力.第二,洋務派本身的階級侷限性,決定了他...

清末洋務運動中後期,以下哪一項的軍事改革處於基本停滯的狀態

以下哪一項不屬於清末洋務運動的問題 c a 看問題的本質不夠透徹 b 龐大腐朽的官僚體系 c 西方列強不支援洋務運動 d 軍事現代化改革緩慢 清末 軍事機構改革的原因 當時 甲午戰爭的結果,促使清朝將傳統舊軍制向新軍制轉變。甲午戰回爭之後,北洋水師的答 全軍覆沒與昔日號稱陸軍勁旅的湘 淮軍的不堪一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