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法制就一定有法治

2021-05-23 00:01:27 字數 759 閱讀 6930

1樓:匿名使用者

錯 。 法制就是所謂有法可依 是法治的依據。

法治的理想狀態是實現觀念上的法治,只有集體有規則意識,不寄希望於權力,才算真正意義上的法治。 這點上歐美比中國確實要好

人人懂法 人人守法 人人**;社會才會越來越清明

2樓:匿名使用者

錯。法制是指法律制度;法治是指依法管理。有法可依,不等於有法必依、執法必嚴和違法必究。

3樓:匿名使用者

錯的1在法律產生之前,當然也就沒有法制,更不會有法治,調節、制約人們社會行為的是風俗習慣、倫理道德,這樣的社會只能是人治社會。只有在人類文明發展到一定階段之後,尤其是國家出現之後,法律才產生。但是,法制的產生,並不意味著法治的誕生。

作為一種社會制度,法制並不必然地排斥人治,法制既可以與法治相結合,也可以與人治相結合。當法制與人治相結合時,法律權威是第二位的,**權威(在封建社會就是皇權)是第一位的,法律制度是為人治理念服務的。在那裡,調節國家行為的主要是**權威,調節民間行為的主要是道德權威,法律權威只是起一種補充和輔助的作用。

當法制與法治相結合時,法律權威是第一位的,是一種超越所有權威,包括**權威、道德權威在內的社會權威,法律成了所有社會群體、社會個人的行為準則。在那裡,**權威源於法律權威,服從法律權威,道德權威只是起一種補充和輔助的作用。在法治社會裡,法律權威源於大多數社會成員對法律的「合法性」的認同。

所謂合法性,是指人們對法律或規則或制度的一種態度,是對有關規則的產生或有關規則制定者及其權威的判斷。

有法律規定招標一定會產生候選人嗎

如果招標檔案對推薦中標候選人的數量沒有其他約定,此種情況下,評標委員會可以只推薦評標價較低的前兩名投標人為中標候選人。依據 機電產品國際招標投標實施辦法 試行 商務部令2014年第1號 第六十六條第一款規定,評標完成後,評標委員會應當向招標人提交書面評標報告和中標候選人名單。中標候選人應當不超過3個...

付出不一定有收穫努力了就值得了

想得太多 copy不如簡單去做,不知道自己往哪走,就走現在可以走的路,勇氣並不是沒有絕望,相反,它 是一種儘管有絕望,但依然能夠奮力前進。有的時候傷害和失敗不見得是一件壞事,它會讓你變得更 好,每件事到最後一定會變成一件好事,只要你能夠走到最後。只有相互簇擁才能飛向更高的天空,付出的同時,也是一種獲...

不安裝爆胎應急安全帶就一定有危險嗎

1 每個輪轂裡面都會有一個凹槽,凹槽是為了拆換輪胎,但是這個凹槽也給汽車帶來了安全隱患!當輪胎爆胎時,外側的輪胎會向凹槽裡面滑,造成外側輪轂直接切破輪胎接觸地面,車輛失衡,兩側摩擦力不同,很容易造成車輛側翻或者失控,直接撞向其他車輛或護欄。安裝爆胎應急安全帶後,它會填平輪轂的凹槽,將輪胎 裝置與輪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