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臺山為什麼取名五臺五臺山為什麼叫五臺山?

2021-03-07 04:39:31 字數 4607 閱讀 5647

1樓:匿名使用者

傳說五臺山最早是道家的地盤。《道經》裡稱五臺山為紫府山,曾建有紫府廟。《清涼山志》稱文殊菩薩初來震旦(古代印度人稱中國為震旦)時,居於石盤洞中。

而石盤洞是在道家的玄真觀內,這說明五臺山為道家所踞。

五臺山取佛教替代道教,最終成為我國的佛教名山,**於佛祖的明示及佛道兩家的爭鬥。據《文殊師利法寶藏陀羅尼經》記載,佛祖釋迦牟尼對金剛密跡主菩薩說:「我滅度後,於此瞻部洲東北方,有國名『大振那』。

其國中有山,號曰『五頂』。文殊師利童子,遊行居此,為諸眾生,於中說法。」這裡所說的「五頂山」,就是指現今的五臺山。

佛教傳入五臺山,史載始於東漢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被漢明帝青來的兩位印度高僧迦葉摩騰和竺法蘭從洛陽來到五臺山(當時叫清涼山)。由於山裡很早就有了阿育王的舍利塔,再加上傳說中五臺山又是文殊菩薩演教和居住的地方,他二人遂產生了在此建寺的想法。但因當時五臺山是道家的地盤,道家不會輕易地允許外來教派在此建寺。

一個要建,一個不讓建,這就需要藉助於第三者來裁決。據《國史舊聞》記載:「永平十四年正月十五日,明帝集諸道士於白馬寺,使於摩騰、竺法蘭二人賽法。

」在明帝的主持下,雙方達成了「賽法」協議,即約期焚經,以別真偽(相傳焚經地點在今洛陽焚經臺)。其結果,道教**全部焚燬,佛教**卻「烈火不燒」。可見,外來的和尚不但會念經,而且其**也能經得起「千錘百煉」。

印度二高僧因此也就獲得了在五臺山建寺的權利。接下來就是建寺地點的選擇了。據《清涼山志》記載:

「在大塔左側,有釋迦佛所遺足跡,其長一尺六寸,廣六寸,千輔輪相,十指皆現。」相傳他二人不僅發現了此足跡,而且還發現有「舍利」,再加上此處山勢奇偉,氣象不凡,與印度的靈鷲山(釋迦牟尼修行處)相似,故決定在此建寺,並取名靈鷲寺。明帝為表示信佛,追命「大孚靈鷲寺」。

「大孚」即弘信的意思。「大孚靈鷲寺」就是今顯通寺的前身。從那時起,佛教就在五臺山深深紮下了根,並開始成為我國的佛教中心。

今年遊五臺正值暑季,出太原,過忻州,一路北上,署氣逼人。乘坐的大巴因無空調,更使同行者汗流浹背。但一到五臺山,頓覺涼氣宜人,實為一個避暑消夏的清涼世界。

但傳說在很早以前,五臺山並非現在模樣。那時它叫五峰山,氣候非常惡劣,不是風雪交加,就是酷暑難當。當地百姓苦不堪言,遂向在此傳教的文殊菩薩求援。

文殊菩薩慈悲心腸,運用神通向東海龍王要來了「清涼石」,並將其安放在中臺南邊瓦廠村東北的一條山谷後,使五峰山成為氣候宜人的「清涼佛國」,這條山谷也被命名為「清涼谷」,在此又建了一個寺院,取名「清涼寺」。「五峰山」也就更名為「清涼山」了。

「清涼石」原來是青龍歇息石,青龍得知文殊菩薩將其移到了五峰山,遂大發雷霆之怒,追至五峰山,用龍尾把五個峰掃成了平臺,用利爪把山頂岩石刨得個亂七八糟。據導遊小姐講,這些石塊至今還遍佈滿山,人稱「龍翻石」。而原來的五峰山也就更名為五臺山了。

「清涼石」與「龍翻石」隨著人們的傳說在五臺山流傳了千百年。如今,清涼寺雖以破敗,但那塊清涼石仍在。石長五米,寬二米半,厚兩米,圍十五米,石面青色,有云紋。

據說,人坐其上,頓生涼意,遺憾的是此次遊五臺山,我沒有去到清涼谷,也就無幸一睹那塊為五臺山帶來靈氣的「清涼石」了。到是登南臺時,我著意留心了那些至今猶存的「龍翻石」,和同行的小葉一人揀回幾塊裝進旅行包,也算是了卻了一樁心願。

在許多史籍中,有很多關於五臺山的記載。《清涼山志》中說:五臺山原名「清涼山」,後因其五座山峰聳立,稱為「五臺」,故易名「五臺山」。

《大方廣佛華嚴經疏》中說:「清涼山者,即代州雁門五臺山也。歲積堅冰,夏仍飛雪,曾無炎夏,故名『清涼』」。

《水經注》中說;「五臺山,其山五臺巍然,故曰『五臺』」。《五臺山新志》中明確指出:「五臺」之名,北齊始見於史。

北齊以前則稱「清涼山」。上述佛教傳說及古典文獻,從各種不同的角度,說明了五臺山名稱的由來。

五臺山高大雄偉,人稱「華北屋脊」,除有五個臺頂外,還有東南西北四門。東門即長城嶺以東十公里處的龍泉關,在同蒲、石太兩條鐵路未建成之前,多數遊人從此上山;南門分作三層,依次為虎牢關、閣小嶺、廝陽嶺。現在大多數遊人都從南門一帶新近修成的公路直上五臺山。

西門即五臺縣與代縣之間的峨峪嶺,在同蒲鐵路未修成前,蒙古族遊人大多從此登山。北門即繁峙與五臺兩縣交界處的鴻門巖,這裡天寒地凍,山高風大,登山困難,但若在夏季從此登山,即可領略「屋脊風光」之美了。

五臺山,作為文殊菩薩的道場以及佛教名山,與文殊菩薩有著十分特殊的因緣。傳說「五臺」既是五方如來之座。五臺山有五頂,象徵文殊菩薩頂有五髻,顯示出這位上首菩薩的智慧圓滿。

文殊是梵文「文殊師利」(manjusri)的音譯之略,它是智慧的象徵。據佛典所說,他與佛祖釋迦牟尼為同時代人,約在公元前六世紀出生於舍衛國,系多羅聚落婆羅門種姓。他一誕生,就有三十二象,八十種好。

這也和佛祖釋迦牟尼相同,顯示出他的不同凡響。在大乘佛教裡,文殊菩薩始終是諸菩薩的上首,常與普賢菩薩一起,侍奉於佛祖釋迦牟尼左右。所有的佛門**都將文殊菩薩視為智慧的化身。

佛祖釋迦牟尼從三十五歲證道,到八十歲示寂,在長達四十五年的傳教弘法生涯中,凡是大乘法會,都有文殊菩薩參加。佛祖釋迦牟尼說:「四諦」、「十二因緣」、「三十七菩提」、「五蘊」、「四禪」和「三明」等教說,都得到文殊的輔助。

並且,在佛祖釋迦牟尼形成僧團、建立僧院的過程中,文殊都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佛祖釋迦牟尼滅度後,文殊按照他生前的囑託,和阿難、彌勒等人合作,在鐵圍山集結大乘經典,使大乘經典教學說得以儲存並發揚光大。

我國的文殊信仰,是從魏晉南北朝開始發展起來的。相傳文殊曾與維摩詰居士談病,藉機弘法,充滿玄理,所以魏晉名士對他極為推崇。到了南北朝時期,不僅佛教徒對文殊充滿敬仰之心,名士清客中也廣泛流傳著文殊信仰。

文殊之所以在佛界有著崇高的地位,一是其來歷不凡,過去世曾經是佛,現在世和未來世也都成佛,而且現在是首席菩薩,將來是首席佛陀。二是其智慧無與倫比。按照彌勒的說法:

「其行廣大,其願無邊」,有著巨大的影響力。三是其佛學思想明確,乃是大乘空義的奠基人,修「一行三昧」,傳「不二法門」,真正體現出一個菩薩「上求菩薩,下化有情」的獻身精神。

文殊是佛教的驕傲與光榮,文殊是智慧和力量的化身,他可以斬斷煩惱,拯救眾生;文殊在佛界的崇高地位,是歷史的形成,是佛徒的公認。而如今,文殊早已走出佛門,走出五臺山,來到了我們中間,融入了我們的生活,與我們同悲、同歌、同哭、同樂。

2樓:匿名使用者

東臺望海峰;南臺錦繡峰;西臺掛月峰;北臺葉門峰和中臺翠巖峰五臺

3樓:匿名使用者

佛教聖地就被稱為"五臺"

「五臺山」為什麼叫五臺山?

4樓:匿名使用者

台山位於山西省的東北部,為太行山的支脈。它縱長約100公里,方圓250公里。五臺山由東臺、西臺、南臺、北臺和中臺五大主峰環抱而成,因此而得「五臺」之名。

其中北臺鬥峰,最為險峻,海拔達3058米,是我國華北地區最高的山峰,素有「華北的屋脊」之稱。五臺山的自然風光固然奇麗,然而它之所以名播海內外,基原因則是它一直被奉為中國四大佛教名山(另三座是峨眉山、九華山、普陀山)之首。

在四大佛教名山中,五臺山是佛教 四大菩薩之一文殊菩薩的道場。文殊菩薩全稱「文殊師利」、「曼殊室利」,是梵文的音譯,意譯為 「妙德」、「妙吉祥」。文殊菩薩 是釋迦牟尼的「左脅侍」,專司「智慧」;與司「理」的右脅侍普賢菩薩並列在佛像兩旁。

文殊菩薩 的形象,一般為頂結五髻,手持寶劍,身騎青獅,以表示智慧的銳利和威猛。智慧和力量是人們最需要和最尊崇的,因而文殊菩薩的地位最尊,最受人敬仰,五臺山在佛教名山中的地位也最高。

據當地百姓相傳。從前五臺山叫五峰山,氣候終年酷熱,赤日炎炎,久旱無雨。文殊菩薩來此傳教,見百姓受苦決定用法除災,造福萬民。

於是他變成一個化緣和尚,跑到東海龍宮向龍王借寶。龍王領他遍覽宮內奇珍異寶,任他選。文殊菩薩看了只是搖頭,一樣也看不中,最後,他提出只要龍宮外面那塊又大又黑的石頭。

龍王聽了有點為難,想道:此乃歇龍石,吾兒被他拿走如何歇息?」龍王打算推託,但轉而一想:

「此石又大又重,料這老和尚也搬不動,不如作個人情,免得讓人笑我小氣。」於是假裝點頭答應,站在一旁,看這老和尚如何處理。不料話剛出口,老和尚立即雙手合十作謝,然後用手指輕輕一, 歇龍石竟然由大變小,裝進和尚的袖筒裡去了。

龍王見狀,後悔莫及,卻又無可奈何。

歇龍石就這樣被文殊菩薩帶回了五峰山。說也奇怪,歇龍石一落地,整個山區頓時就清泉潺潺,草長花開,氣候變得涼爽舒適起來。此後,人們就把這塊歇龍石叫做清涼石,五峰山叫做清涼山。

再說龍王的五個兒子回到龍宮,見沒有了歇龍石,問明原由後,就一起趕到五峰山想找回去。只見五峰高聳,霧海蒼茫,**還找得到歇龍石。五位龍子氣得揮動龍爪,橫衝直撞,亂挖亂翻,不僅削掉了五峰的尖頂,使它成為五座平臺,還在每座臺頂的半坡上,留下了成堆亂石,大小參差,飛稜鬥角,這就是俗稱的「龍翻石」。

其實,歇龍石就安安穩穩地躺在臺懷西南18公里的清涼谷中的清涼寺內。石長5米,寬2 米, 面平而下銳。石面上好象銘刻**,但又模糊不清。

據說,當年文殊菩薩常常端坐在石上講經說法,周圍能容納數百僧徒聚坐聆聽。《佛說文殊師利法寶藏陀羅尼經〉載:佛告金剛密跡王言:

『我滅度後,於此南贍部洲東北方,有國名大震那,其中有山名五頂,文殊童子游行居住,為諸眾生於中說法。』」中國古稱震那國,佛教徒認為中國 在佛經中所說的南贍部洲,五臺山的五臺猶如五頂, 地理和地理形勢與經中描述的文殊菩薩 的住處極其相似,這是五臺山被視為佛教 聖地的重要原因之一。又據〈華嚴經〉中所記述的文殊菩薩的住處也非常相似,這是五臺山被稱為佛教 聖地的又一原因。

五臺山作為佛教聖地, 歷史上曾有佛寺數百座,真可謂寺院遍及群山, 鐘磬不絕於耳。現幾經興廢,仍留有龐大的寺廟建築群。其中不少建築中的殿堂樓閣、古塔經幢,以及附屬於這些建築的雕塑、壁畫、碑記、匾額等,已經成為佛教文物中的瑰寶。

大五臺山和小五臺山分別在哪,小五臺山位於哪裡?

1 小五臺山 xi o w t i sh n 河北省蔚縣與涿鹿縣交界處小五臺山是太行山的主峰,也是主脈之上的最高峰。小五臺山有5處制高點,分別為東臺 西臺 南臺 北臺和中臺,五處臺頂的海拔高度均超過2500米,其中以海拔2882米的東臺最為著名。2 大五臺山位於山西省忻州市屬太行山系的北端,跨忻州市...

五臺山燒香拜佛,五臺山拜佛要注意什麼

去了五臺山旅遊,有關的燒香拜佛禮儀,請您向寺廟裡的相關人士好好打聽一下。去五臺山燒香拜佛沒什麼特別的講究吧,我前幾天報的逸行網的五臺山祈福2日平回安遊就是去五臺山燒答香拜佛啊,因為小妹馬上要出國工作了,我和我媽特意到五臺山去給他求支平安符,正好看到逸行網的五臺山有合適的路線,就報了名了。不過去五臺山...

求建議五臺山好玩還是雲臺山好玩,五臺山和雲臺山哪個好?

五臺山與浙江普陀山 安徽九華山 四川峨眉山 共稱 中國佛教四大名山 是馳名中外的佛教勝地,是大智文殊師利菩薩的道場。雲臺山位於河南焦作市修武縣境內,是一處以太行山嶽豐富的水景為特色,以峽谷類地質地貌景觀和悠久的歷史文化為內涵,集科學價值和美學價值於一身的科普生態旅遊精品景區,因山勢險峻,峰壑之間常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