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遼議和盟約的結果

2021-03-07 05:21:32 字數 1688 閱讀 5364

1樓:遙夜泛清瑟

是指宋遼澶淵之盟吧

內容:一、遼宋為兄弟之國,遼聖宗年幼,稱宋真宗為兄,後世仍以世以齒論。

二、以白溝河為國界,雙方撤兵。(遼歸還宋遂城及瀛、莫二州。)此後凡有越界盜賊逃犯,彼此不得停匿。兩朝沿邊城池,一切如常,不得創築城隍。

三、宋方每年向遼提供「助軍旅之費」銀十萬兩,絹二十萬匹。至雄州交割。

四、雙方於邊境設定榷場,開展互市**。

盟約締結後,宋、遼之間百餘年間不再有大規模的戰事。因澶州又名澶淵,遂史稱「澶淵之盟」。

影響與意義

澶淵之盟,當時除了極少數主戰派,滿朝上下都勸真宗要遷都避戰,真宗本來御駕親征的意圖也就此作罷。但寇準無可匹敵的勇氣終於讓他下了決心,親臨戰陣達成澶淵之盟,30萬的歲幣和遷都比起來,代價簡直不值一提。(當時宋年收入1億以上,而宋當時一場中等規模的戰事所耗費的軍費就高達3000萬以上)而歷史走向證明一切,此戰之後,北宋邁向顛峰——宋仁宗朝就算稱為整個中國封建社會時期的顛峰,都不為過。

遼國關南之地得而復失,但年三十萬歲貢再加上日後富弼允諾的二十萬,這些錢帛對於經濟拮据的契丹來講,無疑是天上掉的大餡餅。不過契丹上下因此而與宋交好達百年之久,契丹鐵騎不再南下。此中弊利,一眼可明。

對於北宋來說,「澶淵之盟」是個平等的合約,微不足道的歲幣換得北宋幽燕地區的和平,可以將主要的精力實力放在內政建設和西北的戰事上(西夏)。對於遼來說也是一個很合適的條約,當時的遼內部暗流湧動,及時從南方宋政權的糾纏中脫身是明智之舉。從整個中華民族發展的歷史來看「澶淵之盟」有其積極的一面它結束了遼宋之間幾十年的戰爭,使此後遼宋邊境長期處於相對和平的狀態,有利於邊境地區的生產和發展,從長遠來看,有利於我國多民族國家的發展和統一。

弊端:澶淵之盟之後,宋朝統治集團「忘戰去兵」,「武備皆廢」,馬知節、曹瑋、王德用等武臣被排擠,文臣掌握了西府的支配權,內部鬥爭加劇,宋王室又重現一片歌舞昇平,不知居安思危。王欽若和陳堯叟深獲寵幸,以至於導致慶曆增幣。

「自此河湟百姓,幾四十年不識干戈」。

盟約的背後

從中原王朝來看,燕雲十六的得失,關係一代江山的安危。這十六州的幽、薊、瀛、莫、涿、檀、順七州在太行山北支的東南,稱為「山前」,其餘九州在山的西北,稱為「山後」。今長城自居庸關以東向西南分出一支,綿亙於太行山脊,到朔州以西復與長城相合,這就是內長城。

中原失「山後」,猶有內長城的雁門關寨可守,失「山前」則河北藩籬盡撤,契丹的騎兵就可沿著幽薊以南的坦蕩平原直衝河朔。所以中原王朝從後周柴榮起,就開始了與遼爭奪燕雲十六州的戰爭。

澶淵之盟是真宗在有利的軍事形勢下屈辱求和的結果。對宋而言,這是喪權辱國的和約,不僅燕雲十六州的失地未能收回,而且要輸金納絹以求遼國不再南侵,此後遼更是不斷需索,使北宋國威掃地。遼國卻是在不利的軍事情勢下佔了大便宜,得到了戰場上得不到的東西。

不過,澶淵之盟以後,宋遼雙方大致保持了百餘年之和平,這對兩國之間的**關係、民間交往和各民族之間的融合是非常有利的。

2樓:爍爍們

澶淵之盟對北宋來說是一個屈辱的合約,大大加重了北宋人民的負擔,加劇了北宋的財政危機;但另一方面,澶淵之盟是雙方保持了百餘年的和平友好關係,有利於雙方經濟文化交流,有利於邊遠地區的生產發展,有利於多民族國家的統一和發展。

3樓:

打仗不打了 小打小鬧 兩邊相安無事 恢復互市,邊境** 友好往來

4樓:幽州太史

雙方維持了一百多年的和平生活。宋朝每年要給遼歲幣,加重了人民的負擔。

宋遼盟約主要特點宋遼盟約的內容有什麼主要特點

宋真宗景德元年 1004年 遼蕭太后與遼聖宗耶律隆緒以收復瓦橋關 今河北雄縣舊南關 為名,親率大軍深入宋境。蕭撻凜攻破遂城,生俘宋將王先知,力攻定州,俘虜的宋朝雲州觀察使王繼忠,宋軍憑守堅城。宋廷朝野震動,真宗畏敵,欲遷都南逃,王欽若主張遷都升州 今江蘇南京 陳堯叟主張遷都益州 今四川成都 因同平章...

歷史應該怎樣評價秦始皇 以及遼宋議和 宋金議和

秦始皇兼滅了六國開始了一種新制度的統治,建立了完整的政治制度,焚書坑儒是沒有辦法的在當時存在著多種思想的多種形式不利於國家的統治,秦始皇雖然焚書坑儒,但並不是什麼書都焚,如醫書 占卜書就沒燒。這是要大一統必須的,不能認為是一個人的錯,但秦始皇燒了史書,為後世研究先秦歷史留下了空白,總體說功大於過。宋...

宋金宋遼之間的戰爭屬於什麼性質的戰爭

屬於民族戰爭。因為金和遼對宋戰爭的唯一目的就是奴役漢人,非正義為目的的,所以屬於民族戰爭。宋金戰爭,特別是靖康年間的那次戰爭,其性質本來非常明確。但在今日,由於牽涉民族關係,遂有了種種不同看法。有用金方發動戰爭是為謀求全國統一者,有謂是為中華民族內部之家務糾紛,不得謂之國與國間之戰爭者 有謂今日為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