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白居易的名氣沒有李白,杜甫和蘇軾大

2021-05-18 17:24:57 字數 7266 閱讀 1459

1樓:匿名使用者

很多人都說白居易沒有李白、杜甫和蘇軾的名氣大,其實李白杜甫、白居易、蘇軾來說根本就不是一個時代的人,不是一個時代的人是沒有辦法相比較的,也沒有什麼白居易的名氣沒有李白、杜甫、蘇軾大的問題,李白杜甫屬於盛唐,在盛唐李白、杜甫的名氣是很高的,而白居易屬於中晚唐,而蘇軾屬於宋朝,在晚唐時期,白居易可能是沒有李白、杜甫出名,但是也只是稍遜,李白集前人之大成,文學水平算是盛唐的巔峰,而杜甫開萬世之辭宗,不能說名氣大,白居易的確很優秀,但是每個時期有每個時期的繁華盛世,不同的人引領,在白居易的時期,也的確沒有詩人更過比擬,而且李白帶來的文學貢獻高於白居易。

李白杜甫蘇軾在開闢詩歌內容題材方面的貢獻是白居易比不了的,李白詩但多是諷刺民間疾苦的詩作,深度無法與杜甫比,杜甫寫百姓疾苦,是感同身受的泣血之作,白居易做不到這一點,他沒有感同身受,白居易一生談不上苦,做官比杜甫大,杜甫雖然生活可憐,但是他沒有自怨自艾,都是替大唐的憂患而擔心,為百姓的疾苦而奮鬥。

而在中國,談到詩歌,無疑會想到李白和杜甫兩人,世人也對其的評價非常之高,李白評價是浪漫主義詩歌的巔峰,而杜甫的評價是現實主義的巔峰,在日本白居易的名氣是高於李白和杜甫的,每個人的評價都是不一樣的。

所以對於幾人的評價,不同的地區、年代和人的感覺都是不一樣的,在大眾的感覺,李白和杜甫無疑是排於詩歌前二,但是關於文學評價的標準,隨著時間是不斷變化的,也是隨著時間不斷更新。

2樓:30秒不

白居易是屬於盛唐時期的人物,他們所處的時代不一樣,是沒有一定的可比性的。

3樓:鹿凵小童鞋

這個是因為白居易當時雖然作詩是很有才華的,但是他並沒有入朝做官,所以他的名氣並不是很大。

4樓:花降如雪秋風錘

這是因為白居易的詩歌沒有李白、杜甫、蘇軾的多,沒有他們的質量高,所以白居易的名氣不大。

蘇軾,李清照,辛棄疾三大詞人vs李白,杜甫,白居易三大詩人。

5樓:水美丁

按最簡單的邏輯。越出名實力越雄厚(當然是出的好名,不是frjj之類。)

李杜白中

內國人皆知。容婦幼皆知。而且唐代文明常被外國人代指中國古文明。可見其影響之深遠。

李杜有詩仙詩聖之稱。蘇李辛卻沒有詞仙詞聖之稱、不過李白那個時代是最繁華的時代。他可以一門心思寫詩。(雖然他官場不如意)。而辛棄疾,李清照。詞中多了很多國恨家仇之情。

當然也要看問誰。如果你問一個軍人哪個雄厚。他肯定喜歡宋詞。比如辛棄疾的《破陣子》。蘇軾的「大江東去」。

但從文學成就而言。還是你說的唐派比較牛。

6樓:蝶z紫

我覺得還是宋派比較好,他們的宋詞寫的簡直是天下一絕,雖然唐詩也有很高的文學成就,但宋詞的豪爽和婉約,都比唐詩更加有感染力,使人更容易身臨其境,感受詩人的情感,與他們產生共鳴!

7樓:

這是什麼派啊?從來也沒有聽說過這樣的分法?要是指的是唐詩和宋詞的成就的話,在中國文學上它們是各有千秋的

8樓:匿名使用者

李清照怎麼跟蘇軾和辛棄疾放到一派了?或者他們可以代表宋朝。

你所謂兩派不屬於一個朝代,根本沒法比,就像相聲中的關公戰秦瓊。

9樓:匿名使用者

李白,杜甫,白居易最為雄厚.因為他們比蘇軾,李清照,辛棄疾跟有名氣

10樓:匿名使用者

秦瓊戰關羽!!

無法比較,沒有可比的

因為側重點不同......

11樓:匿名使用者

我覺得李白和杜甫比較有名,他們還被稱為大李杜.

有大李杜也有小李杜,他們是李商隱和杜牧

12樓:匿名使用者

驢脣不對馬嘴!!!這個派是你自己分的嗎!!如果是別人這麼教你的,是誰教的找誰問去!!這個問題太有學問,回答不了!!!

13樓:

哪一派?這個「派」是你幫他們分的吧 你這傢伙真搞笑

14樓:

唐詩抄和宋詞都是中國的文字發襲展到頂端所表現出bai的文學du形式,他們二者沒有孰高zhi孰低之分dao

。你所舉的那幾個人又分別代表了這兩種文學形式的最高水平。二者根本沒有可比性。

但是,在詩史上,唐詩的成就要高於宋詩,這是因為唐朝已經達到了詩的頂峰,宋人已經無從超越,所以才慢慢發展出來詞,這麼一種文學形式。

詞,剛開始被稱為「詩餘」,它的地位可見一斑。但是經過文人們一代一代的努力,慢慢地擴大的詞的描寫範圍,不再為豔科,這方面蘇軾的貢獻非常大。還有一個很有意思的事,很多研究詞的人都把李白寫的三首詞奉為詞祖。

15樓:匿名使用者

你分的是哪一派?復不懂!李清照制

是婉約派詞人,蘇軾、辛棄疾是豪放派詞人。

而李白是浪漫主義詩人,杜甫是現實主義詩人,白居易也屬現實主義。

唐詩宋詞各有千秋,我喜歡李白的詩蘇軾的詞豪邁奔放,李清照的詞多是些溫婉的兒女情長,「 剪不斷理還亂,才下心頭卻上眉頭」「綠肥紅瘦」「人比黃花瘦」但也不乏「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的詩句。哈哈,喜好不同!

李白,杜甫,白居易,蘇軾,王維哪個不是同

16樓:匿名使用者

蘇軾 寫詞的,宋代的來

其他自都是唐**詩的

蘇軾(2023年1月bai8日-2023年8月24日),字子瞻du,又字和仲,號東zhi

坡居士,自號道人,世dao稱蘇仙 。漢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屬四川省眉山市)人。宋代重要的文學家,宋代文學最高成就的代表。

宋仁宗嘉佑(1056-1063)年間進士。其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獨具風格,與黃庭堅並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同是豪放派代表,並稱"蘇辛"。

又工書畫。有《東坡七集》、《東坡易傳》、《東坡樂府》等,他與中國唐代韓愈、柳宗元和宋代歐陽修、蘇洵、蘇轍、王安石、曾鞏七位散文家併成為「唐宋八大家」

李白、蘇軾、杜甫、王維、白居易的詩(各5首)

17樓:詩緣雅韻

李白《夜宿山寺》

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

《望廬山瀑布》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望天門山》

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

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

《春夜洛城聞笛》

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

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登金陵鳳凰臺》

鳳凰臺上鳳凰遊,鳳去臺空江自流。

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鷺洲。

總為浮雲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

李白簡介

李白(701年2月8日—762年12月)[1] ,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漢族。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與杜甫並稱為「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

其人爽朗大方,愛飲酒作詩,喜交友。

李白深受黃老列莊思想影響,有《李太白集》傳世,詩作中多以醉時寫的,代表作有《望廬山瀑布》、《行路難》、《蜀道難》、《將進酒》、《樑甫吟》、《早發白帝城》等多首。

李白所作詞賦,宋人已有傳記(如文瑩《湘山野錄》捲上),就其開創意義及藝術成就而言,「李白詞」享有極為崇高的地位。

蘇軾《浣溪沙》

照日深紅暖見魚,

連村綠暗晚藏烏。

黃童白叟聚瞧盱。

麋鹿逢人雖未慣,

猿猱聞鼓不須呼。

歸家說與採桑姑。

《阮郎歸》

綠槐高柳咽新蟬。

薰風初入弦。

碧紗窗下水沈煙。

棋聲驚晝眠。

微雨過,小荷翻。

榴花開欲然。

玉盆纖手弄清泉。

瓊珠碎卻圓。

《行香子》

一葉舟輕,雙槳鴻驚。

水天清、影湛波平。

魚翻藻鑑,鷺點菸汀。

過沙溪急,霜溪冷,月溪明。

重重似畫,曲曲如屏。

算當年、虛老嚴陵。

君臣一夢,今古空名。

但遠山長,雲山亂,曉山青。

《臨江仙》

夜飲東坡醒復醉,

歸來彷彿已三更。

家童鼻息已雷鳴,

敲門都不應,

倚帳聽江聲。

長恨此身非我有,

何時忘卻營營。

夜闌風靜縠紋平,

小舟從此逝,

江海寄餘生。

《卜運算元》

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

誰見幽人獨往來,縹緲孤鴻影。

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

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

蘇軾簡介

蘇軾(2023年1月8日—2023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號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1-3] 。漢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屬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欒城,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畫家。

嘉祐二年(2023年),蘇軾進士及第。宋神宗時曾在鳳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職。元豐三年(2023年),因「烏臺詩案」受誣陷被貶黃州任團練副使。

宋哲宗即位後,曾任翰林學士、侍讀學士、禮部尚書等職,並出知杭州、潁州、揚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黨執政被貶惠州、儋州。宋徽宗時獲大赦北還,途中於常州病逝。宋高宗時追贈太師,諡號「文忠」。

蘇軾是宋代文學最高成就的代表,並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獨具風格,與黃庭堅並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同是豪放派代表,並稱「蘇辛」;其散文著述巨集富,豪放自如,與歐陽修並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蘇軾亦善書,為「宋四家」之一;工於畫,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

有《東坡七集》、《東坡易傳》、《東坡樂府》等傳世。

杜甫《春望》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絕句》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月夜憶舍弟》

戍鼓斷人行,邊秋一雁聲。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

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

《望嶽》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

造化鍾神秀,陰陽割昏曉。

蕩胸生曾雲,決眥入歸鳥。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登岳陽樓》

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

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

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

杜甫簡介

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漢族,河南鞏縣(今河南鞏義)人,杜甫曾祖父杜依藝由湖北襄陽赴任鞏縣縣令,舉家遷入鞏縣。歷祖父杜審言、父親杜閒,再到杜甫,杜家在鞏縣已是四代85年。京兆杜氏分支之一的襄陽杜氏,後徙河南鞏縣。

[1-2] 自號少陵野老,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稱為「老杜」。

杜甫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被後人稱為「詩聖」,他的詩被稱為「詩史」。後世稱其杜拾遺、杜工部,也稱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創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別》等名作。759年杜甫棄官入川,雖然躲避了戰亂,生活相對安定,但仍然心繫蒼生,胸懷國事。雖然杜甫是個現實主義詩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羈的一面,從其名作《飲中八仙歌》不難看出杜甫的豪氣干雲。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巨集偉抱負。杜甫雖然在世時名聲並不顯赫,但後來聲名遠播,對中國文學和日本文學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杜甫共有約1500首詩歌被保留了下來,大多集於《杜工部集》。

王維《山中》

荊溪白石出,天寒紅葉稀。

山路元無雨,空翠溼人衣。

《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

明月鬆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鳥鳴澗》

人閒桂花落,夜靜春山空。

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使至塞上》

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

徵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蕭關逢候騎,都護在燕然。

《相思》

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

願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

王維簡介

王維(701年-761年,一說699年—761年),唐朝河東蒲州(今山西運城)人,祖籍山西祁縣,唐朝著名詩人、畫家,字摩詰,號摩詰居士。開元十九年(731年),王維狀元及第。歷官右拾遺、監察御史、河西節度使。

唐玄宗天寶年間,王維拜吏部郎中、給事中。安祿山攻陷長安時,王維被迫受偽職。長安收復後,被責授太子中允。

唐肅宗乾元年間任尚書右丞,故世稱「王右丞」。

王維參禪悟理,學莊通道,精通詩、書、畫、**等,以詩名盛於開元、天寶間,尤長五言,多詠山水田園,與孟浩然合稱「王孟」。書畫特臻其妙,後人推其為南宗山水畫之祖。蘇軾評價其:

「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1] 存詩400餘首,代表詩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著作有《王右丞集》、《畫學祕訣》。

白居易《暮江吟》

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

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望驛臺》

靖安宅裡當窗柳,望驛臺前撲地花。

兩處春光同日盡,居人思客客思家。

《雪夜》

已訝衾枕冷,復見窗戶明。

夜深知雪重,時聞折竹聲。

《錢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雲腳低。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裡白沙堤。

《垂釣》

臨水一長嘯,忽思十年初。三登甲乙第,一入承明廬。

浮生多變化,外事有盈虛。今來伴江叟,沙頭坐釣魚。

白居易簡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於河南新鄭。[1] 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並稱「劉白」。

[2]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於香山。

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李白 白居易,李白,杜甫,白居易哪個年代更早

李白和白居易都是唐朝詩人。李白被稱為詩仙,白居易是詩魔 白居易 772 846 字樂天,自號香山居士,是杜甫之後,唐朝的又一傑出的現實主義詩人。太原人,出身於仕宦之家,高祖 曾祖 祖父俱為官,父親為朝奉大夫 襄州別駕 大理少卿,累贈刑部尚書右僕射。因其祖 父俱在河南作官,所以居家河南。白居易於唐代宗...

李白杜甫白居易的詩歌代表作是什麼

李白 靜夜思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宣州謝眺樓餞別校叔書雲 蜀道難 將進酒 杜甫 新婚別 垂老別 無家別 潼關吏 新安吏 石壕吏 白居易 賦得古草原送別 賣炭翁 李白是盛唐詩人,當時國力強盛,文人十分熱衷於功利,渴望建功立業,有遠大的抱負 高 專度的自信 屬代表作 早發白帝城 白居易是中唐詩人,國力...

幫我寫,評論李白,杜甫,白居易的詩!!作文

這是一首著名的杭州西湖春景詩。作者於唐穆宗李恆長慶二年 822 七月,除杭州刺史,十月到任,至長慶四年五月底離杭赴洛陽任所。此詩即作於作者卸杭州刺史任之前夕。詩的前三聯繪景,尾聯抒情,全詩則情景交融,物我劃一。首句鳥瞰西湖春日景色,謂其 似畫圖 作者以具有如此濃重感 彩的字眼兒入詩,並非偶然。在孩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