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金校尉是真的存在嗎摸金校尉真的存在嗎?他們真的是曹操建立的嗎?

2021-03-07 12:25:57 字數 6267 閱讀 1051

1樓:青春離線

歷史上確實有摸金校尉這一職務。摸金校尉是中國古代一個盜墓者的門派。據史書記載,摸金校尉起源於東漢末年三國時期,自於漢代陳琳所作《為袁紹檄豫州》。

在中國,盜墓的歷史源遠流長,史不絕書,但並非所有盜墓者都能被冠以「摸金校尉」之名。狹義的「摸金校尉」特指東漢時期曹操所設的一個專司盜墓取財的軍職,而廣義上則可指中國歷史上的官方(或軍閥)盜墓集團。

例如同為曹操所設的「發丘中郎將」、南宋時期偽齊政權設定的「淘沙官」等。當然,還有如五代時期的溫韜、**年間的孫殿英這樣的「盜墓名人」,雖未設專司盜墓的官職,也可包括其中。總而言之,「摸金校尉」至少應是「官盜」才適用的詞。

2樓:匿名使用者

詞 目 摸金校尉

發 音 mō jīn xiào wèi

釋 義 校尉:古代軍官職稱,最早為三國曹操所設,通俗地說,就是國家盜墓辦公室主任。專門發掘墳墓盜取財物以充軍餉。後多指盜墓者。

出 處 漢·陳琳《為袁紹檄豫州》:「操又特置發丘中郎將,摸金校尉,所過隳突,無骸不露。」

示 例 不啻~,何殊發丘中郎。括盡前朝翰墨,搜窮歷代彝章。(明·東魯古狂生《醉醒石》第八回)

摸金校尉們幹活,凡是掘開大墓,在墓室地宮裡都要點上一隻蠟燭,放在東南角方位。然後開棺摸金,死者最值錢的東西,往往都在身上帶著,一些王侯以上的墓主,都是口中含珠,身覆金玉,胸前還有護心玉,手中抓有玉如意,甚至連**裡都塞著寶石。這時候動手,不能損壞死者的遺骸,輕手輕腳的從頭頂摸至腳底,最後必給死者留下一兩樣寶物,在此之間,如果東南角的蠟燭熄滅了,就必須把拿到手的財物原樣放回,恭恭敬敬的磕三個頭,按原路退回去。

這樣做的科學道理是防止墓裡空氣不好,蠟燭熄滅後退出墓穴,則保證人不為空氣不好而中毒。   因為傳說有些墓裡是有鬼的,至於這些鬼為什麼不入輪迴,千百年中一直留在墓穴內,那就不好說了,很可能是他們捨不得生前的榮華富貴,死後還天天盯著自己的財寶,碰上這樣捨命不捨財的主兒,也就別硬搶他的東西了。

發丘印,摸金符,護身不護鬼吹燈;

窨子棺,青銅槨,八字不硬勿近前;

豎葬坑,匣子墳,搬山卸嶺繞著走;

赤衣凶,笑面屍,鬼笑莫如聽鬼哭。

"發丘中郎將」和「摸金校尉」

魯迅曾經說,「曹操設了『摸金校尉』之類的職員,專門盜墓」。這是根據袁紹攻伐曹操時釋出的檄文中的說法:「特置發丘中郎將、摸金校尉,所過隳突,無骸不露。

」檄文又具體指出曹操曾經親自組織和指揮盜發樑孝王陵墓:「(曹)操帥將吏士,親臨發掘,破棺裸屍。」這篇文字成為古來檄文的名篇,起草者是大名士,列為「建安七子」之一的陳琳。

陳琳在袁紹失敗後,歸附曹操集團。曹操曾經對陳琳此文中對於他祖上行為的揭露表示不滿,對盜掘陵墓的批評卻似乎取預設態度。所謂「發丘中郎將」和「摸金校尉」的設定,或許確是事實。

當前很多**、散文都說曹操設定過「發丘中郎將」、「摸金校尉」。尤其是暢銷**《鬼吹燈》系列,其中關於盜墓門派尤其是「摸金校尉」描寫得神乎其神。那歷史上草草是否設定過「發丘中郎將」、「摸金校尉」呢?

其實,在正史中並沒有關於曹操設定這一「官職」的記載,而是最早出自於袁紹討伐曹操的一篇著名的檄文裡面。該檄文有陳琳執筆,把曹操罵了個狗血淋頭。其中說到曹操設定了「發丘中郎將」、「摸金校尉」,討伐徐州陶謙時沿路掘人丘墓,先人屍骨散於道路,招致**人怨。

後來中國古典第一通俗**《三國演義》也說曹操設定了「發丘中郎將」、「摸金校尉」。

筆者研究了這一問題,發現古代一些專家就給出了明確的答案。清代歷史學家毛宗崗就評價《三國》的這一說法是「文人曲筆也」。筆者也同意這一看法。

睿智如曹操,不可能設定這麼一個違反中國倫理道德傳統的官職。如果說三國期間誰盜墓最厲害,那只有董卓。把洛陽地區的帝王陵墓挖了一遍。

曹操之所以會有此惡名,是因為其父曹嵩在途徑徐州時為陶謙部將所殺,因此大舉興師問罪。曹操部隊在進軍道路上大肆殺戮、發人丘墓,曹操也予默許,即「你殺我父親,我毀你先人墳墓」。當時的好事者予以諷喻,曹操就此被人戴上了高帽。

3樓:匿名使用者

有的,是暗地一職。曹操曾經就有當過

4樓:1兵痞

如同江湖一直存在一樣

《鬼吹燈》中的摸金校尉在現實中真實存在的嗎?

5樓:賺錢只為買可樂

摸金校尉應該是真實存在過的,俗話說得好,無風不起浪。在戰爭紛亂的年代人們為了錢財,出現一些大型的盜墓團體是極有可能的。但是如果是當時的王侯支援的盜墓團體,那這個摸金校尉之職應該就是他們的了。

據史書記載,摸金校尉起源於東漢末年三國時期,自於漢代陳琳所作《為袁紹檄豫州》。東漢末年,群雄並起,天下大亂。許多軍閥為了補充軍閥,常常盜墓獲取錢財,補貼軍餉,史書上也記載「漢墓十室九空」。

三國爭霸初期,曹操為了彌補軍餉的不足,設立發丘中郎將,摸金校尉等軍銜,專司盜墓取財,貼補軍餉。(「操又特置發丘中郎將,摸金校尉,所過隳突,無骸不露。」)

東漢末年,軍閥林立,長年混戰。百姓往往因戰亂而流離失所。漢朝社會經濟繁榮,國力昌盛。

各代帝王的陵墓修得豪華氣派,裡面的奇珍異寶數不勝數。由君王帶頭,漢朝厚葬成風。在這種情況下,為了彌補軍費的不足,許多軍閥把目光放在了盜墓這個古老的行當上,曹操也不例外。

按常理來說,這不是一個光彩的行當,但所謂「大行不顧細謹,大禮不辭小讓。」三國初期,以漢朝徵西將軍為志的曹操**會顧得上這些。只要軍隊能吃得飽飯,能打勝仗就行了。

為此,曹操也沒少揹負罵名。

曹操之時,摸金校尉乃從正規的軍事編制。曹操之後,盜墓者皆各自為政,同行之間並無師徒之分,凡以摸金之法盜墓,均為摸金校尉。摸金校尉精通「尋龍訣」和「分金定穴」,注重技術環節。

行事上往往單打獨鬥,不喜歡與人合作。除非遇到極大困難,才會組成五人以下的小團體。

雖然最早聽說摸金校尉是在曹操時期設立的,但是在正史中僅僅記載了南宋時期真的存在過這一職位。

6樓:匿名使用者

應該是真實存在的,要不然不可能寫出這樣的**。

7樓:抉擇誰吧

現實生活當中肯定不會存在的,那些都是憑空想象的。

8樓:匿名使用者

估計有這樣的人存在,因為以前的老人說過這樣的事情。

9樓:追風箏的人

我覺得現實中真實存在,就是盜墓賊,以前聽長輩們說過一點。

10樓:愛好是個悲催

現實生活中真的存在,但應該不是這種叫法,就是盜墓的唄。

11樓:來了大胸嘚

摸金校尉在現實中是真的存在的,只不過很少收到大家關注。

12樓:假蘇更生

應該是有存在的,之前有聽說過這類的職業。

13樓:你總是不懂我的

現實生活中應該是不存在的,存在那就真的是有意思了。

14樓:day小北瓜

現實生活中肯定是存在像這樣的盜墓賊的。

摸金校尉真的存在嗎?他們真的是曹操建立的嗎?

15樓:__yin為有你

摸金校尉是真實存在過的,但不是曹操建立。

正史只記載在南朝宋前廢帝劉子業時設立過摸金校尉一職,其實發丘中郎將與摸金校尉只見於袁紹南攻曹操時,陳琳的討曹檄文。當時獻帝遭難逃回洛陽。曹操奉天子討不臣,袁紹舉兵向帝都,出師無名。

所以這些曹操罪狀裡的官職不足採信。

中郎是皇帝身邊的人,哪有挖墳盜墓的再說挖誰的,漢朝皇帝的墳都被董卓給挖了。漢朝是最講賢良中正的時代,當官都是以舉薦,就是有這些事也是挖了就挖了,不會明目張膽設官職的。而陳琳後來也表示了這篇檄文是被袁紹所迫而寫的。

擴充套件資料

曹操派兵首盜樑王墓葬

在三國爭霸初期,曹操的勢力範圍仍然很小。有些時候,打下的城池往往還沒來得及休整,就已經換了新的主人。地盤「朝秦暮楚」已不是什麼新鮮事。

誰都不知道自己能在佔領的地盤上盤踞多久。於是,打下的城池經常被洗劫一空。在這種情況下,軍隊很難實現休養生息的目的。

軍閥混戰使曹操的大軍無法長時間休整,也使流離失所的農民看到春種卻等不到秋收。這好比剛剛做好的一鍋飯,轉眼間卻變成了別人的盤中餐。於是,在短時間內籌到軍餉成了諸侯們四處殺伐攻戰的先決條件。

為了解決自己的糧餉問題,曹操把目光放在了盜墓這個古老的行當上。眾所周知,西漢中期,經歷文景之治的太平盛世之後,社會生產力得到充分發揮,經濟的繁榮使得當時厚葬成風。這也就為曹操偷墳掘墓,盜取金銀財寶以充軍餉提供了條件。

「發丘中郎將」和「摸金校尉」這類專司盜墓的官職在曹操的軍隊裡便應運而生。

按常理來說,這不是一個光彩的行當,但所謂「大行不顧細謹,大禮不辭小讓。」胸懷天下的曹孟德,只要軍隊能吃上飯、打勝仗,**還在乎背上罵名。

時袁紹手下的名士、列為「建安七子」之一的陳琳,在為袁紹攻伐曹操前釋出的檄文中說:「特置發丘中郎將、摸金校尉,所過隳突,無骸不露。」這篇文字成為古今檄文的名篇。

據說正犯頭風病的曹操看後,驚出了一身冷汗,頭立刻就不疼了。

根據陳琳的這篇檄文,曹操盜的應該是位於永城芒碭山的漢樑孝王墓群。

16樓:要當技術宅

摸金校尉是中國古代一個盜墓者的門派。據史書記載,摸金校尉起源於東漢末年三國時期,自於漢代陳琳所作《為袁紹檄豫州》。曹操為了彌補軍餉的不足,設立發丘中郎將,摸金校尉等軍銜,專司盜墓取財,貼補軍餉。

這也就應該能夠理解考古界人士常稱的「漢墓十室九空」的道理,也能體味出他們「漢墓考古靠運氣」話語中的無奈。

然而,有一些爭議指出:《為袁紹檄豫州》的背景是袁紹率軍與曹操開戰,為使師出有名,袁紹命陳琳寫此檄文,目的就是要給曹操扣鍋。雖然曹操並未堅決否認過自己派人掘墓充實軍餉一事,但公然為此設定官職,大張旗鼓的去刨墳的說法,歷史學家往往是不認可的。

17樓:匿名使用者

詞 目 摸金校尉

發 音 mō jīn xiào wèi

釋 義 校尉:古代軍官職稱,最早為三國曹操所設,通俗地說,就是國家盜墓辦公室主任。專門發掘墳墓盜取財物以充軍餉。後多指盜墓者。

出 處 漢·陳琳《為袁紹檄豫州》:「操又特置發丘中郎將,摸金校尉,所過隳突,無骸不露。」

示 例 不啻~,何殊發丘中郎。括盡前朝翰墨,搜窮歷代彝章。(明·東魯古狂生《醉醒石》第八回)

摸金校尉們幹活,凡是掘開大墓,在墓室地宮裡都要點上一隻蠟燭,放在東南角方位。然後開棺摸金,死者最值錢的東西,往往都在身上帶著,一些王侯以上的墓主,都是口中含珠,身覆金玉,胸前還有護心玉,手中抓有玉如意,甚至連**裡都塞著寶石。這時候動手,不能損壞死者的遺骸,輕手輕腳的從頭頂摸至腳底,最後必給死者留下一兩樣寶物,在此之間,如果東南角的蠟燭熄滅了,就必須把拿到手的財物原樣放回,恭恭敬敬的磕三個頭,按原路退回去。

這樣做的科學道理是防止墓裡空氣不好,蠟燭熄滅後退出墓穴,則保證人不為空氣不好而中毒。   因為傳說有些墓裡是有鬼的,至於這些鬼為什麼不入輪迴,千百年中一直留在墓穴內,那就不好說了,很可能是他們捨不得生前的榮華富貴,死後還天天盯著自己的財寶,碰上這樣捨命不捨財的主兒,也就別硬搶他的東西了。

發丘印,摸金符,護身不護鬼吹燈;

窨子棺,青銅槨,八字不硬勿近前;

豎葬坑,匣子墳,搬山卸嶺繞著走;

赤衣凶,笑面屍,鬼笑莫如聽鬼哭。

"發丘中郎將」和「摸金校尉」

魯迅曾經說,「曹操設了『摸金校尉』之類的職員,專門盜墓」。這是根據袁紹攻伐曹操時釋出的檄文中的說法:「特置發丘中郎將、摸金校尉,所過隳突,無骸不露。

」檄文又具體指出曹操曾經親自組織和指揮盜發樑孝王陵墓:「(曹)操帥將吏士,親臨發掘,破棺裸屍。」這篇文字成為古來檄文的名篇,起草者是大名士,列為「建安七子」之一的陳琳。

陳琳在袁紹失敗後,歸附曹操集團。曹操曾經對陳琳此文中對於他祖上行為的揭露表示不滿,對盜掘陵墓的批評卻似乎取預設態度。所謂「發丘中郎將」和「摸金校尉」的設定,或許確是事實。

當前很多**、散文都說曹操設定過「發丘中郎將」、「摸金校尉」。尤其是暢銷**《鬼吹燈》系列,其中關於盜墓門派尤其是「摸金校尉」描寫得神乎其神。那歷史上草草是否設定過「發丘中郎將」、「摸金校尉」呢?

其實,在正史中並沒有關於曹操設定這一「官職」的記載,而是最早出自於袁紹討伐曹操的一篇著名的檄文裡面。該檄文有陳琳執筆,把曹操罵了個狗血淋頭。其中說到曹操設定了「發丘中郎將」、「摸金校尉」,討伐徐州陶謙時沿路掘人丘墓,先人屍骨散於道路,招致**人怨。

後來中國古典第一通俗**《三國演義》也說曹操設定了「發丘中郎將」、「摸金校尉」。

筆者研究了這一問題,發現古代一些專家就給出了明確的答案。清代歷史學家毛宗崗就評價《三國》的這一說法是「文人曲筆也」。筆者也同意這一看法。

睿智如曹操,不可能設定這麼一個違反中國倫理道德傳統的官職。如果說三國期間誰盜墓最厲害,那只有董卓。把洛陽地區的帝王陵墓挖了一遍。

曹操之所以會有此惡名,是因為其父曹嵩在途徑徐州時為陶謙部將所殺,因此大舉興師問罪。曹操部隊在進軍道路上大肆殺戮、發人丘墓,曹操也予默許,即「你殺我父親,我毀你先人墳墓」。當時的好事者予以諷喻,曹操就此被人戴上了高帽。

摸金校尉的暗語是什麼

發丘印,摸金符,搬山卸嶺尋龍訣 這句是說盜墓的主要派別的 身份證 人點燭,鬼吹燈,勘輿倒鬥覓星峰 這句是說盜墓的時候的典故,倒鬥就是盜墓,星峰就是龍樓寶殿也就是古墓。水銀斑,養明器,龍樓寶殿去無數 水銀斑就是古代的文物到了現代,人們為了儲存它,用水銀把它泡起來,年代久了就會長出水銀斑,所以叫水銀斑,...

摸金校尉到底是什麼組織他們還存在麼

沒有 鬼吹燈的作者天下霸唱已經說了,當中很多東西都是自己編出來的。摸金,發丘版,搬山,權御嶺都是編的。既然是作者編的就不可能存在。雖然不存在摸金,但是作者編出來,肯定是有一定的事實根據。裡說摸金最早是出現在曹操那時候,曹操手下有一隻專門盜斗的能人,這些人就是摸金校尉。史書上也確實有記載,曹操手下有過...

苗族蠱術真存在嗎,傳說中的蠱術世上真的存在嗎

假的。我們首先,要區分巫和蠱。巫術是一種異教的 泛神的 充滿神祕色彩的一種原始宗教。苗族的祖先在面對大自然的極端天氣,例如暴風驟雨 乾旱 洪水等自然災害的威脅時,根據萬物有靈的觀念,認為是自己的行為觸犯了天地間的精靈。他們企圖通過類似的模仿活動與超自然力量 進行虛幻的 交流 這種祈求演變成了巫術。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