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南針為什麼不叫指北針

2021-03-07 20:02:10 字數 6138 閱讀 8353

1樓:青春

眾所周知,指南針是我國著名的古代四大發明之一。在我國戰國時期,古人就已經開始利用天然磁鐵礦石加工成指南針使用了,古代把它稱為「司南」。不過大家都知道「司南」的樣子想一個勺子,但是勺子柄指的並不是南方,而是北方。

咱們的先人為什麼不把它叫做「司北」或「指北針」呢。

這就與我國傳統文化對方位的認識有關。在我國古代的思想裡,南方為陽,北方為陰,人都以陽為尊。我國古代一直以「南」方位之主,面向南方為尊位,所以你看皇帝的龍椅,都是坐北朝南的。

因為有「南面為王,北面而朝」之說,就是說面朝南方位的稱帝王,面對北方的是朝拜君王的臣子,帝王議事都是面向南方。

再看所有正經的古宅,正屋的門窗都開向南。一是原來的百姓也模仿皇家的做法,再一個也是風水學的原因。我們現在叫它叫指南針其實也是習慣叫法,當然也可以叫指北針,只是大家還在沿用老祖宗的文化。

在其它很多國家和軍事領域一般都叫指北針。

當然,隨著地球村的建設,中西方文化的互相滲透,還有就是現在"一帶一路"的快速發展。大家對原來的稱謂也在慢慢的改變。我前兩天逛**、京東的戶外用品店的時候,看到很多賣家也都把它稱為"指北針"

2樓:姚詩邰書桃

為什麼叫指南針呢?就是因為這東西用來指南的。況且,最早在戰國時期《韓非子》一書中,就記載了現在稱為指南針的原型——司南,「先王立司南以端朝夕」;並在東漢王充《論衡》中便記述了司南的具體形制,「司南之杓,投之於地,其柢指南」。

且,指南針不但最早為中國發明,並隨後演變成羅盤並應用於航海事業上。北宋朱彧所著《坪洲可談》一書中,最早記載了航海中使用指南針的情況,「舟師識地理,夜則觀星,晝則觀日,隱晦觀指南針」。其後,南宋福建路市舶司(當時管理對外**的**機關)提舉趙汝適在所著《諸蕃志》中提到,「舟舶來往,惟以指南針為則,晝夜守視惟謹,毫釐之差,勝似系焉」。

就在這一時期(北宋末南宋初,約為2023年左右),中國的指南針(或者說羅盤)通過阿拉伯商人傳入歐洲。此後,羅盤在世界航海事業上被廣泛應用,因此才有15世紀-16世紀歐洲人的世界地理大發現。這一切,按照中國官方的歷史教科書來看,由於這一淵源關係,歐洲人的指南針亦是應來「指南」。

指南針為什麼不叫指北針

3樓:wuli小亮仔

因為磁針在天然地磁場的作用下可以自由轉動並保持在磁子午線的切線方向上,磁針的南極指向地理南極(磁場北極),利用這一效能可以辨別方向。

常用於航海、大地測量、旅行及軍事等方面。物理上指示方向的指南針的發明有三類部件,分別是司南、羅盤和磁針,均屬於中國的發明。在中國的方位文化中經歷了從天文學方法定位再以磁學方法制成司南,最後由司南演變成指南針的三個階段,隨之而來的是測定方位技術的不斷完善。

擴充套件資料

指南針的意義:

指南針在航海上的應用對地理大發現和海上**有極大的促進作用。 指南針的發明源於中國古人如何定向問題的研究,也表明古人對如何定向問題的重視,為此,指南針被譽為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

古代中國人將指南針用於軍事和航海的活動,也被用於堪輿術,後來還輾轉傳入歐洲,在歐洲的航海活動和地理大發現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航海技術發明中,指南針也是最重要的單項發明。

4樓:夢中起緣

指南針叫法源於司南。

在中國的方位文化中經歷了從天文學方法定位再以磁學方法制成司南,最後由司南演變成指南針的三個階段,隨之而來的是測定方位技術的不斷完善。

司南是最早的磁性指向器。「司南」之稱,始於戰國(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終止於唐代(公元618年—公元907年)。因為司南古義不斷演化,使它與一系列的古代發明結下了不解之緣。

5樓:匿名使用者

嚴重bs樓上兩個ctrl+c ctrl+v

指南針只是一個叫法,紅的指南,藍的指北。其實完全可以叫指北針的~~~只是那個一開始叫司南,所以演變下來就成了指南針~

6樓:匿名使用者

為什麼叫指南針呢?就是因為這東西用來指南的。況且,最早在戰國時期《韓非子》一書中,就記載了現在稱為指南針的原型——司南,「先王立司南以端朝夕」;並在東漢王充《論衡》中便記述了司南的具體形制,「司南之杓,投之於地,其柢指南」。

且,指南針不但最早為中國發明,並隨後演變成羅盤並應用於航海事業上。北宋朱彧所著《坪洲可談》一書中,最早記載了航海中使用指南針的情況,「舟師識地理,夜則觀星,晝則觀日,隱晦觀指南針」。其後,南宋福建路市舶司(當時管理對外**的**機關)提舉趙汝適在所著《諸蕃志》中提到,「舟舶來往,惟以指南針為則,晝夜守視惟謹,毫釐之差,勝似系焉」。

就在這一時期(北宋末南宋初,約為2023年左右),中國的指南針(或者說羅盤)通過阿拉伯商人傳入歐洲。此後,羅盤在世界航海事業上被廣泛應用,因此才有15世紀-16世紀歐洲人的世界地理大發現。這一切,按照中國官方的歷史教科書來看,由於這一淵源關係,歐洲人的指南針亦是應來「指南」。

後來查了一下大英百科全書和中國大百科全書中的指南針詞條,才發現事情遠非「指南」一說這麼簡單。

在大英百科全書中,有兩個不同的詞條來解釋:

第一個詞條為「direction determinants」,即方向指定儀器,解釋如下:「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有磁指南和機械指南兩種,磁指南發明於公元前3世紀,稱為『司南』……機械指南儀器為指南車,約在3世紀發明……」

第二個詞條為「***pass」,譯為「羅盤」,即通常意義上用於航海的指南針。解釋如下:「航海或勘測時在地球上使用的基本測向儀器,……最老、最常用的羅盤為磁羅盤,……12世紀,顯然中國和歐洲的航海家都各自發現,一塊天然磁石,一種自然界存在的磁性礦石,漂在水中木棒上時總是指向北極星方向……」

兩個詞條其實是對指南針作了區分。一種是在陸地上、較簡單的指南儀器,源於中國司南(也應該僅僅使用於出產在中國的指南針),另一種是用於航海和勘測上、較專業的指北儀器,歐洲和中國同時出現,無先後之分。

分歧就這麼出來了,對比這兩個詞條,發現大英百科全書似乎把「中國是最早發明指南針」這一說法完全給推倒了,因為在歐洲歷史上,羅盤才是真正的「指南針」,並在歐洲人發現新大陸、爭霸海權和開拓殖民地等近現代歷史的決定性事件中,與火炮和航海術一樣扮演了功不可沒的角色。對「中國古老的指南針」不但否定,而且用了兩個不同的詞條加以區分。

在中國大百科全書中,也有指南針和羅盤(磁羅盤)兩個詞條,但不論是對指南針的解釋,還是對羅盤的解釋,都最終追溯了到戰國的「司南」,這兩種不同的指向儀器是同源關係,而沒有像歐洲觀念中區分的如此涇渭分明。

因此,康熙的說法和佩雷菲特對其的嘲笑便有了答案——顯然,康熙認同指南針和羅盤同出一源,用來指南,而作者佩雷菲特則按西方人的觀念,認為指南針顯然應該是羅盤;佩雷菲特則認為,羅盤是歐洲人自己發明的,與中國的「司南」沒有必然聯絡,羅盤用來指北,而中國的司南則用來指南。這似乎是一種不同文化背景上的誤解。當然,羅盤和「司南」到底什麼關係,現在還是各有各的說法。

此外,佩雷菲特對康熙固執地認為指南針用來指南作了解釋。他認為,康熙之所以認為指南針用來指南,是因為在中國古代文化中,南是四個方位中最尊貴的方位,皇帝的御座、宮殿、陵墓,寺廟,甚至紫禁城,一切尊貴的建築物都朝向南方。他繼續寫道,「雖然皇帝是來自北方的滿人,他的論據卻是始料不及的:

『在北方,一切活動在凋萎,在衰亡。吸引磁針的力量怎麼可能來自北方呢?』……『力量、精氣和繁榮都在南方』」。

聽佩雷菲特一說,似乎也不無道理。但,中國史書上對司南的記述確實為「其柢指南」,並沒有因為後來「南」變成了一種皇帝尊貴的象徵才改的方向。這位曾先後六次訪問中國的法蘭西學院院士,用這種說法來解釋康熙認為指南針指南是合理的這一固執的想法,到底算是對中國文化的理解,還是誤解呢?

到現在來說,中國人認為指南針指南,歐洲人認為指南針指北,皆合理。因為現在的指南針為稜形,指標兩頭均衡,並非如「司南」只有一個杓柄,指南指北之爭,似乎徒費口舌。

指南針為什麼不叫指北針?

7樓:__yin為有你

「指南」的詞義有指導或準則之意,而「指南」**於「司南」,兩者僅一音之轉。在漢至唐的文獻中,讀者可讀到諸如「事之司南」、「文之司南」以及人之司南等詞語。唐代以後,在社會科學中,「司南」一詞完全為「指南」所取代。

唐代以後,「司南」(磁勺)奇蹟般地銷聲匿跡,因是磁針已經問世。

擴充套件資料

指南針也叫羅盤針,是我國古代發明的利用磁石指極性製成的指南儀器。因此,介紹司南必須從磁石說起。

磁石通常稱為「吸鐵石」,它把許多鐵屑緊緊吸在一起,就象一個慈祥的母親吸引自己的孩子,所以人們稱它為「慈石」。

磁石吸鐵是因為每塊磁石兩頭都有不同的磁極,一頭叫正極,另一頭叫負極。人類居住的地球也是一塊天然大磁鐵,地球的南北兩頭也有不同的磁極,地球的北極是負磁極,地球南極為正磁極。根據同性磁極相排斥,異性磁極相吸引的原理,拿一根可以自由轉動的磁針,無論站在地球的什麼地方,它的正極總是指北,負極總是指南。

8樓:唐子畏

為什麼叫指南針呢?就是因為這東西用來指南的。況且,最早在戰國時期《韓非子》一書中,就記載了現在稱為指南針的原型——司南,「先王立司南以端朝夕」;並在東漢王充《論衡》中便記述了司南的具體形制,「司南之杓,投之於地,其柢指南」。

且,指南針不但最早為中國發明,並隨後演變成羅盤並應用於航海事業上。北宋朱彧所著《坪洲可談》一書中,最早記載了航海中使用指南針的情況,「舟師識地理,夜則觀星,晝則觀日,隱晦觀指南針」。其後,南宋福建路市舶司(當時管理對外**的**機關)提舉趙汝適在所著《諸蕃志》中提到,「舟舶來往,惟以指南針為則,晝夜守視惟謹,毫釐之差,勝似系焉」。

就在這一時期(北宋末南宋初,約為2023年左右),中國的指南針(或者說羅盤)通過阿拉伯商人傳入歐洲。此後,羅盤在世界航海事業上被廣泛應用,因此才有15世紀-16世紀歐洲人的世界地理大發現。這一切,按照中國官方的歷史教科書來看,由於這一淵源關係,歐洲人的指南針亦是應來「指南」。

後來查了一下大英百科全書和中國大百科全書中的指南針詞條,才發現事情遠非「指南」一說這麼簡單。

在大英百科全書中,有兩個不同的詞條來解釋:

第一個詞條為「direction determinants」,即方向指定儀器,解釋如下:「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有磁指南和機械指南兩種,磁指南發明於公元前3世紀,稱為『司南』……機械指南儀器為指南車,約在3世紀發明……」

第二個詞條為「***pass」,譯為「羅盤」,即通常意義上用於航海的指南針。解釋如下:「航海或勘測時在地球上使用的基本測向儀器,……最老、最常用的羅盤為磁羅盤,……12世紀,顯然中國和歐洲的航海家都各自發現,一塊天然磁石,一種自然界存在的磁性礦石,漂在水中木棒上時總是指向北極星方向……」

兩個詞條其實是對指南針作了區分。一種是在陸地上、較簡單的指南儀器,源於中國司南(也應該僅僅使用於出產在中國的指南針),另一種是用於航海和勘測上、較專業的指北儀器,歐洲和中國同時出現,無先後之分。

分歧就這麼出來了,對比這兩個詞條,發現大英百科全書似乎把「中國是最早發明指南針」這一說法完全給推倒了,因為在歐洲歷史上,羅盤才是真正的「指南針」,並在歐洲人發現新大陸、爭霸海權和開拓殖民地等近現代歷史的決定性事件中,與火炮和航海術一樣扮演了功不可沒的角色。對「中國古老的指南針」不但否定,而且用了兩個不同的詞條加以區分。

在中國大百科全書中,也有指南針和羅盤(磁羅盤)兩個詞條,但不論是對指南針的解釋,還是對羅盤的解釋,都最終追溯了到戰國的「司南」,這兩種不同的指向儀器是同源關係,而沒有像歐洲觀念中區分的如此涇渭分明。

因此,康熙的說法和佩雷菲特對其的嘲笑便有了答案——顯然,康熙認同指南針和羅盤同出一源,用來指南,而作者佩雷菲特則按西方人的觀念,認為指南針顯然應該是羅盤;佩雷菲特則認為,羅盤是歐洲人自己發明的,與中國的「司南」沒有必然聯絡,羅盤用來指北,而中國的司南則用來指南。這似乎是一種不同文化背景上的誤解。當然,羅盤和「司南」到底什麼關係,現在還是各有各的說法。

此外,佩雷菲特對康熙固執地認為指南針用來指南作了解釋。他認為,康熙之所以認為指南針用來指南,是因為在中國古代文化中,南是四個方位中最尊貴的方位,皇帝的御座、宮殿、陵墓,寺廟,甚至紫禁城,一切尊貴的建築物都朝向南方。他繼續寫道,「雖然皇帝是來自北方的滿人,他的論據卻是始料不及的:

『在北方,一切活動在凋萎,在衰亡。吸引磁針的力量怎麼可能來自北方呢?』……『力量、精氣和繁榮都在南方』」。

聽佩雷菲特一說,似乎也不無道理。但,中國史書上對司南的記述確實為「其柢指南」,並沒有因為後來「南」變成了一種皇帝尊貴的象徵才改的方向。這位曾先後六次訪問中國的法蘭西學院院士,用這種說法來解釋康熙認為指南針指南是合理的這一固執的想法,到底算是對中國文化的理解,還是誤解呢?

到現在來說,中國人認為指南針指南,歐洲人認為指南針指北,皆合理。因為現在的指南針為稜形,指標兩頭均衡,並非如「司南」只有一個杓柄,指南指北之爭,似乎徒費口舌。

回答者: 亂線 - 副總裁 十級

為什麼針指向北方,卻叫指南針,不叫指北針

指南針 歷史上人們關注太陽的活動,有這個稱呼 指北針 北半球地區距離磁北極比較近,而且專業製圖需要考慮地理北極與磁北極的偏角 磁偏角 所以現在大多稱呼指北針。二者是一個東西。你那個就是指北針。有指南針和指北針兩種。這兩個方向反正也是相反的,知道一個就可以知道另一個了。指南針為什麼不叫指北針?它是中國...

指南針與指北針有什麼區別

指南針與指北針的區別如下 1 指向不同 靜止時首尾分別指向南北,兩個不同的方向。2 用的場合不同 指南針磁針的北極指向地理的南極,利用這一效能可以辨別方向。常用於航海 大地測量 旅行及軍事等方面。指北針是登山健行不可或缺的工具,它的基本功能是利用地球磁場作用,指示北方方位,它必須配合地圖尋球相對位置...

指南針為什麼叫指南針而不叫指北到

這個說法是從古代傳過來的.按現在的說法是南北都可.但古時面南為尊,面北為卑,綜合一下 1 南為陽,北為陰,指向陽向 2 皇帝都是面南背北而坐,所以得順著皇帝的視線指呀 所以是指南針 指南針明明指北可為什麼叫 指南 針?原因在於,古代中國人指北不用指南針,而用北極星。中國是個天文學發達的國家,而且位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