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兒童表現出聰明的故事左右古代兒童表現出聰明的故事50字左右

2021-03-08 15:07:16 字數 5977 閱讀 9108

1樓:佘琇逯儂

曹衝:一次曹操的馬鞍在倉庫被老鼠咬了,守衛倉庫的官吏們認為這下必死無疑,商議著要把自己綁了去自首,但還是很害怕免不了死罪。曹衝為人仁厚,通情達理,知道了這件事後,就讓他們先等幾天。曹衝拿刀弄破自己的衣服,看起來像是被老鼠咬破的,又假裝很失意,臉上顯現出發愁的樣子。

曹操見了問他,他就說:「世俗的人認為衣服被老鼠咬破,對衣服的主人不吉利,現在我的衣服也被咬了,所以發愁。」曹操說:

「這是胡說,不要擔心。」不久曹操聽說了馬鞍被咬的事,就笑著說:「我兒子的衣服就放在身邊都被咬了,何況是掛在柱子上的馬鞍。

」於是沒有追究這件事。還有很多犯下罪過的人,按照刑法應該被處死,都依靠曹衝的辯解得到了寬大處理。

孔融:孔融十歲那年隨父親到達京城洛陽。當時,著名的士大夫李膺也在京城,如果不是名士或他的親戚,守門的人一般是不通報的。

孔融只有十歲,想看看李膺是個什麼樣的人,就登門拜訪。他對守門人說:

「我是李膺的親戚。」

守門人通報後,李膺接見了他。李膺問他說:「請問你和我有什麼親戚關係呢?」

孔融回答道:「從前我的祖先孔子和你家的祖先老子有師資之尊(孔子曾向老子請教過關於周禮的問題),因此,我和你也是世交呀!」當時很多賓客都在場,對孔融的回答十分驚奇。

後來中大夫陳韙來到李膺府第,賓客把這件事情告訴他,他卻不以為然地說:「小時了了,大未必佳。」(小時候聰明長大後就不一定聰明瞭)孔融立即反駁道:

「想君小時,必當了了。」(那麼您小時候一定很聰明吧)陳韙無話可說。李膺大笑,說:

「高明必為偉器。」(你這麼聰明將來肯定能成大器)

司馬遹:

司馬遹五歲時,傍晚皇宮失火,司馬炎登樓瞭望,小司馬遹拖著爺爺的衣裾來到暗處。司馬炎不解,問何以如此,司馬遹答道:「暮色倉猝,宜備非常,不宜令照見人君也。

」他的回答令爺爺稱奇。此後,司馬炎在公開場合讚許孫子頗似先祖司馬懿,並強調說:「此兒當興我家。

」於是,司馬遹的美名在國家傳播開來。

希望對你有幫助

2樓:匿名使用者

一、傷仲永

金溪民方仲永,世隸耕。仲永生五年,未嘗識書具,忽啼求之。父異焉,借旁近與之,即書詩四句,並自為其名。

其詩以養父母、收族為意,傳一鄉秀才觀之。自是指物作詩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觀者。邑人奇之,稍稍賓客其父,或以錢幣乞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環謁於邑人,不使學。

餘聞之也久。明道中,從先人還家,於舅家見之,十二三矣。令作詩,不能稱前時之聞。又七年,還自揚州,復到舅家問焉。曰:「泯然眾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賢於材人遠矣。

卒之為眾人,則其受於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賢也,不受之人,且為眾人;今夫不受之天,固眾人,又不受之人,得為眾人而已耶?

翻譯:金溪有個叫方仲永的百姓,家中世代以耕田為業。仲永長到5歲時,不曾認識書寫工具。

忽然有一天仲永哭著索要這些東西。他的父親對此感到詫異,就向鄰居那裡把那些東西借來給他。仲永立刻寫下了四句,並自己題上自己的名字。

這首詩以贍養父母和團結同宗族的人為主旨, 給全鄉的秀才觀賞。從此,指定事物讓他作詩,方仲永立刻就能完成,並且詩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欣賞的地方。同縣的人們對此都感到非常驚奇,漸漸地都以賓客之禮對待他的父親,有的人花錢求取仲永的詩。

方仲永父親認為這樣有利可圖,就每天帶領著仲永四處拜訪同縣的人,不讓他學習。

我聽到這件事很久了。明道年間,我跟隨先父(亡父)回到家鄉,在舅舅家見到方仲永,他已經十二三歲了。我叫他作詩,寫出來的詩已經不能與從前的名聲相稱。

又過了7年,我從揚州回來,再次到舅舅家去,問起方仲永的情況,回答說:「他的才能消失了,和普通人沒有什麼區別了。」

王安石說:方仲永的通達聰慧,是先天得到的。他的天賦,比一般有才能的人要優秀得多;但最終成為一個平凡的人,是因為他後天所受的教育還沒有達到要求。

他得到的天資是那樣的好,沒有受到正常的後天教育,尚且成為平凡的人;那麼,現在那些本來就不天生聰明,本來就是平凡的人,又不接受後天的教育,難道成為普通人就為止了嗎?

二、小時了了,大未必佳

漢朝末年(東漢),北海地方出了一個很博學的人,名叫孔融,字文舉,是孔子的二十世孫。他從小就很聰明,尤其長於辭令,小小年紀,已是在社會上享有盛名。他十歲時,跟他父親到洛陽(今河南洛陽縣。

洛陽是歷代帝王的陪都,因位於長安之東,稱為東都),當時在洛陽的河南太守,是很負盛名的李元禮,由於李氏的才名很重,因此在太守府中往來的人除了他的親戚,其餘都是當時有才名的人。如果不是名人去訪,守門的人照例是不通報的。 年僅十歲的孔融,卻大膽地去訪問這位太守。

他到府門前,對守門人說: 「我是李太守的親戚,給我通報一下。」 守門人通報後,李太守接見了他。

李元禮問他說:「請問你和我有什麼親戚關係呢?」 孔融回答道:

「從前我的祖先仲尼(即孔子)和你家的祖先伯陽(指老子,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陽)也是師生關係(孔子曾向老子請教過關於禮節的問題) ,那麼,我和你也是必定世交呀!」當時有很多賀客在座,李氏和他的賓客對孔融的這一番話都很驚奇。 其中有一箇中大夫陳韙,恰恰後到,在座的賓客將孔融的話告訴他後,他不假思索地說道:

「小的時候很聰明,長大了未必很有才華。」聰明的孔融立即反駁地道:「我想陳大夫小的時候,一定是很聰明的。

」陳韙給孔融一句話難住了,半天說不出話來。

3樓:翩翩君子

金溪平民方仲永,世代以種田為業。仲永長到五歲,不曾認識筆、墨、紙、硯,(有一天)忽然放聲哭著要這些東西。父親對此感到驚異,從鄰近人家借來給他,

(仲永)當即寫了四句詩,並且題上自己的名字。這首詩以贍養父母、團結同宗族的人為內容,傳送給全鄉(的秀才)觀賞。從此,指定物品讓他作詩,(他能)立即寫好,詩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看的地方。

同縣的人對他感到驚奇,漸漸地把他的父親當作賓客一樣招待,有的人還花錢求仲永題詩。他的父親認為這樣有利可圖,每天拉著仲永四處拜訪同縣的人,不讓(他)學習。

古代兒童聰慧的故事

4樓:晨晨沉

曹衝稱象

有一次,吳國孫權送給曹操一隻大象,曹操十分高興。大象運到許昌那天,曹操帶領文武百官和小兒子曹衝,一同去看。

曹操的人都沒有見過大象。這大象又高又大,光說腿就有大殿的柱子那麼粗,人走近去比一比,還夠不到它的肚子。

曹操對大家說:「這隻大象真是大,可是到底有多重呢?你們哪個有辦法稱它一稱?」 嘿!這麼大個傢伙,可怎麼稱呢!大臣們紛紛議論開了。

一個說:「只有造一杆頂大頂大的秤來稱。」

另一個說:「這可要造多大的一杆秤呀!再說,大象是活的,也沒辦法稱呀!我看只有把它宰了,切成塊兒稱。」

他的話剛說完,所有的人都哈哈大笑起來。大家說:「你這個辦法呀,真叫笨極啦!為了稱稱重量,就把大象活活地宰了,不可惜嗎?」

大臣們想了許多辦法,一個個都行不通。真叫人為難了。

這時,從人群裡走出一個小孩,對曹操說:「爸爸,我有個法兒,可以稱大象。」

曹操一看,正是他最心愛的兒子曹衝,就笑著說:「你小小年紀,有什麼法子?你倒說說,看有沒有道理。」

曹衝把辦法說了。曹操一聽連連叫好,吩咐左右立刻準備稱象,然後對大臣們說:「走!咱們到河邊看稱象去!」

眾大臣跟隨曹操來到河邊。河裡停著一隻大船,曹衝叫人把象牽到船上,等船身穩定了,在船舷上齊水面的地方,刻了一條道道。再叫人把象牽到岸上來,把大大小小的石頭,一塊一塊地往船上裝,船身就一點兒一點兒往下沉。

等船身沉到剛才刻的那條道道和水面一樣齊了,曹衝就叫人停止裝石頭。

大臣們睜大了眼睛,起先還摸不清是怎麼回事,看到這裡不由得連聲稱讚:「好辦法!好辦法!」現在誰都明白,只要把船裡的石頭都稱一下,把重量加起來,就知道象有多重了。

曹操自然更加高興了。他眯起眼睛看著兒子,又得意洋洋地望望大臣們,好像心裡在說:「你們還不如我的這個小兒子聰明呢!」

孔融讓梨

孔融小時候聰明好學,才思敏捷,巧言妙答,大家都誇他是奇童。4歲時,他已能背誦許多詩賦,並且懂得禮節,父母親非常喜愛他。

一日,父親的朋友帶了一盤梨子,父親叫孔融他們七兄弟從最小的小弟開始自己挑,小弟首先挑走了一個最大的,而孔融揀了一個最小的梨子說:「我年紀小,應該吃小的梨,剩下的大梨就給哥哥們吧。」父親聽後十分驚喜,又問:

「那弟弟也比你小啊?」孔融說:「因為我是哥哥,弟弟比我小,所以我也應該讓著他。

」孔融讓梨的故事,很快傳遍了曲阜,並且一直流傳下來,成了許多父母教育子女的好例子。

三字經中的「融四歲,能讓梨。」就是出自這個典故。

孔融小時候,不僅學習勤奮,而且善於思考。父親外出拜客總是帶著他去。10歲那年,他隨父親來到洛陽。

正逢洛陽太守李膺在任,孔融徑直往大府內走。這時守門人忙把他拉住,問道:「你是哪家小孩,到一邊玩去!

」孔融嚴肅地回答說:「請你們進去通報,山東孔融來訪。」守門人見他一本正經,也不知是什麼來頭?

笑著問:「小公子,可有紅貼?」孔融說:

「我家和你家主人世代交往,又有師生之誼,無需紅貼,只管通報。」守門人怕慢待貴客,只好進去通報。這時李膺正和許多文人雅士交談,聽了通報,一時想不起這位孔融和自己家庭是什麼關係,只好哈哈:

「請進!」小孔融興沖沖走進大廳,一邊向主人問候,一邊拱手招呼各位來賓,態度不亢不卑。李膺一邊讓座,一邊打量著這位俊才少年,心裡好生奇怪:

這小孩從未見過面,而他為何自稱通家呢?於是,李膺問道:「小公子,你說我們兩家世代交情,我怎麼想不起來啊!

」孔融微笑著說:「500年前孔子曾經問禮於老子,孔子姓孔,老子姓李,說明孔、李兩家500年就有師生之誼。今你姓李,我姓孔,也是師生關係,我們兩家不是累世通家嗎!

」孔融語出驚人,在座客人無不暗暗稱奇。太守李膺不禁哈哈大笑起來:「小公子真神童也。

」唯有太中大夫陳韙不以為然,冷冷地說:「小時候聰明的人,長大後未必有作為。」面對挑戰,孔融笑著說:

「這樣說來,想必先生小時候一定很聰明。」這一巧妙對答,弄得陳韙面紅耳赤無言回對,暗暗坐在一旁生氣。孔融則目不斜視,裝著大人模樣,一本正經地喝著茶,引得眾人哈哈大笑。

司馬光砸缸的故事

有一次,他跟小夥伴們在後院裡玩耍。院子裡有一口大水缸,有個小孩爬到缸沿上玩,一不小心,掉到缸廠裡。缸大水深,眼看那孩子快要沒頂了。

別的孩子們一見出了事,嚇得邊哭邊喊,跑到外面向大人求救。司馬光卻急中生智,從地上撿起一塊大石頭,使勁向水缸砸去,"砰!"水缸破了,缸裡的水流了出來,被淹在水裡的小孩也得救了。

小小的司馬光遇事沉著冷靜,從小就是一副小大人模樣。這就是流傳至今"司馬光砸缸"的故事。這件偶然的事件使小司馬光出了名,東京和洛陽有人把這件事畫成圖畫,廣泛流傳。

王獻之習書法

王獻之是王羲之的第七個兒子,自幼聰明好學,在書法上專工草書隸書,也善畫畫兒。他七八歲時始學書法,師承父親。有一次,王羲之看獻之正聚精會神地練習書法,便悄悄走到背後,突然伸手去抽獻之手中的毛筆,獻之握筆很牢,沒被抽掉。

父親很高興,誇讚道:「此兒後當復有大名。」小獻之聽後心中沾沾自喜。

還有一次,羲之的一位朋友讓獻之在扇子上寫字,獻之揮筆便寫,突然筆落扇上,把字汙染了,小獻之靈機一動,一隻小牛栩栩如生於扇面上。再加上眾人對獻之書法繪畫讚不絕口,小獻之滋長了驕傲情緒。獻之的父母看此情景,若有所思……

一天,小獻之問母親郗氏:「我只要再寫上三年就行了吧?」媽媽搖搖頭。

「五年總行了吧?」媽媽又搖搖頭。獻之急了,衝著媽媽說:

「那您說究竟要多長時間?」「你要記住,寫完院裡這18缸水,你的字才會有筋有骨,有血有肉,才會站得直立得穩。」獻之一回頭,原來父親站在了他的背後 。

王獻之心中不服,啥都沒說,一咬牙又練了5年,把一大堆寫好的字給父親看,希望聽到幾句表揚的話。誰知,王羲之一張張掀過,一個勁地搖頭。掀到一個「大」字,父親現出了較滿意的表情,隨手在「大」字下填了一個點,然後把字稿全部退還給獻之。

小獻之心中仍然不服,又將全部習字抱給母親看,並說:「我又練了5 年,並且是完全按照父親的字樣練的。您仔細看看,我和父親的字還有什麼不同?

」母親果然認真地看了3天,最後指著王羲之在「大」字下加的那個點兒,嘆了口氣說:「吾兒磨盡三缸水,惟有一點似羲之。」

獻之聽後洩氣了,有氣無力地說:「難啊!這樣下去,啥時候才能有好結果呢?

」母親見他的驕氣已經消盡了,就鼓勵他說:「孩子,只要功夫深,就沒有過不去的河、翻不過的山。你只要像這幾年一樣堅持不懈地練下去,就一定會達到目的的!

」獻之聽完後深受感動,又鍥而不捨地練下去。功夫不負有心人,獻之練字用盡了18大缸水,在書法上突飛猛進。後來,王獻之的字也到了力透紙背、爐火純青的程度,他的字和王羲之的字並列,被人們稱為「二王」。

遇到女人,喜歡處處表現出她比我聰明多倍,處處耍心機,設計讓我非常難堪,每次在很多人面前就喜歡裝

遠離無視是最好的辦法。不要試圖報復,讓她這樣下去就是最好的報復了。這種人,你幹嘛還要理啊,一點素質都沒有。我在懷疑你看女生的眼光哎,趁早散了 以後不理他他要是來找你說話你就說我認識你嗎大媽 下次她再找你,你就當著所有人面前大聲說 i no bird you 這種女的一個人的時候往往很苦逼。別鳥他了 ...

找字,表現出公司的精神,找八個字,表現出公司的精神

自強不息,永垂不朽。用心做人,用行做事。團結進取,互助互贏。誠信務實,信譽為本。矢志不移,天道酬勤。體現企業文化的八個字 我們的企業理念bai 創新 執行 細節du 檢查zhi我們的奮鬥目標 dao 打造最專業的經營新模式,內 創造最標準的服務新水容平 我們的管理要求 不找理由 只找方法,關注細節 ...

表現出寧死不屈的古詩

過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經,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裡嘆零丁。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這是一首永垂千古的述志詩。詩的開頭,回顧身世。意在暗示自己是久經磨鍊,無論什麼艱難困苦都無所畏懼。接著追述戰鬥生涯 在荒涼冷落的戰爭環境裡,我度過了四年。把個人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