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毛蟲效應是什麼意思

2021-03-08 20:08:47 字數 1126 閱讀 5009

1樓:匿名使用者

科學家通過研究,把跟著前面的路線走的習慣稱之為「跟隨者」的習慣,把盲目跟從習慣和思維慣性而做出反應導致失敗結果的現象稱為」毛毛蟲效應「。

毛毛蟲習慣於固守原有的本能、習慣、先例和經驗,而無法破除尾隨習慣而轉向去覓食。後來,科學家把這種喜歡跟著前面的路線走的習慣稱之為「跟隨者」的習慣,把因跟隨而導致失敗的現象稱為「毛毛蟲效應」。

擴充套件資料;

毛毛蟲效應的例子

清朝著名書法家鄭板橋先生以自己雅俗共賞的「六分半體」而享有盛譽,被世人譽為「揚州八怪」之一。

其實他剛開始名氣很小,雖然能臨摹古代著名書法家的各種書體,甚至可以達到以假亂真的地步,但名聲依舊不為人所知。所以,他百思不得其解,但幸運的是,妻子非常偶然的一句話上他醍醐灌頂,豁然開朗。

在一個夏天的晚上,鄭板橋與妻子在院中乘涼。他習慣性地用手指在自己的大腿上寫起字來,不知不覺中,就寫到了妻子身上去。妻子有些生氣地說道:

「你有你的身體,我有我的身體,為何不寫自己的體,要寫他人的體?」

鄭板橋頓時猛然醒悟,心想:「是啊,任何人都有自己的身體,寫字也一樣,各有各的字型。為何我總學他人的字型,而不寫自己的字型呢?

就算寫得與他人相同,也只是他人的字型,根本沒有自己獨有的風格。」此後,他就開始吸取各家所長,融會貫通,最後形成了自己的風格,終成一代書畫大家。

2樓:

毛毛蟲效應法國心理學家約翰·法伯曾經做過一個著名的實驗,稱之為「毛毛蟲實驗」:把許多毛毛蟲放在一個花盆的邊緣上,使其首尾相接,圍成一圈,在花盆周圍不遠的地方,撒了一些毛毛蟲喜歡吃的松葉。 毛毛蟲開始一個跟著一個,繞著花盆的邊緣一圈一圈地走,一小時過去了,一天過去了,又一天過去了,這些毛毛蟲還是夜以繼日地繞著花盆的邊緣在轉圈,一連走了七天七夜,它們最終因為飢餓和精疲力竭而相繼死去。

約翰.法伯在做這個實驗前曾經設想:毛毛蟲會很快厭倦這種毫無意義的繞圈而轉向它們比較愛吃的食物,遺憾的是毛毛蟲並沒有這樣做。

後來,科學家把這種喜歡跟著前面的路線走的習慣稱之為「跟隨者」的習慣,把因跟隨而導致失敗的現象稱為「毛毛蟲效應」。

3樓:南空美子

毛毛蟲效應科學家通過研究,把跟著前面的路線走的習慣稱之為「跟隨者」的習慣,把因跟隨而導致失敗的現象稱為「毛毛蟲效應」。

毛毛蟲是什麼動物?為什麼叫毛毛蟲

毛毛蟲是無脊椎動物,毛毛蟲一般指鱗翅目 蛾類和蝶類 昆蟲的幼蟲。具3對胸足,腹足和尾足大多為5對。鱗翅目 lepidoptera 是昆蟲綱中最常見的一目。色彩美麗,成蟲體肢和翅滿被鱗片和毛,故2對翅為鱗翅,且前翅大於後翅 虹吸式口器 原始的小翅蛾類上顎發達,為咀嚼式 觸角絲狀 雙櫛狀 櫛狀 棍棒狀等...

這是什麼毛毛蟲,這麼毒這是什麼毛毛蟲,有毒?

這是洋辣子,身上的毛刺毒性很大,碰到就會很痛,一般藥物對它效果不大,用蠍子泡酒塗擦就很有效。人們在大風季節或樹林裡行走時容易粘到毛蟲,它的毒毛接觸 可引起刺激 過敏的症狀,通常表現為接觸部位的 出現水腫性紅斑,斑丘疹,可見毒毛刺入點,伴有劇癢,有的還有疼痛的感覺,即醫學上所謂的 毛蟲皮炎 毛毛蟲接觸...

蝴蝶和毛毛蟲的關係,蝴蝶和毛毛蟲是什麼關係

毛毛蟲是小蝴蝶的幼蟲,小蝴蝶是由毛毛蟲蛻變而成。成蟲是蝴蝶發育的最後階段。成蟲羽化初期,蛹殼於蛹翅之間,前中後三胸節的背中線以及頭 胸兩部分的連線線3處同時破裂。頭部附肢 觸角及喙管等 及前足先行伸出,中足 後足和翅隨即拽出。足攀著他物後,體軀隨即脫離蛹殼。柔軟皺縮的翅片,會在5 6分鐘內迅速伸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