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團清明果是用什麼做的?艾草還是青蒿?還是兩者都可以

2021-05-18 05:41:25 字數 5175 閱讀 3145

1樓:蒽奘

清明草或艾草

清明草:一種清明節可以採摘來做粑粑吃的野生小草。草上有一層白毛,摸起來綿綿的。把草尖採摘回來洗乾淨,也可以弄碎,然後和上湯圓粉,也就是糯米粉,就可以做成粑粑了。

清明草 其學名為鼠鞠草, 也有叫鼠麴草、鼠麴草的,音都相同,只是「鞠」字寫法各異。鼠鞠草,俗稱清明草,又名佛耳草、清明菜、寒食菜、 綿菜、米菜、薺菜、地菜、香芹娘。全株有白色綿毛,葉如菊葉而小,開絮狀小黃花,一年生草木,清明時節,萌生綿綿白毛細葉。

性平和,有化痰、止咳、降壓、去風功效。《本草綱目》中有段記載的文字:「麴,言其花黃如麴色,又可和米粉食也。

鼠耳,言其葉型如鼠身,又有白毛蒙茸似玉……。」該草遍佈我國各地,先人歷來有摘其嫩苗食用或加入米粉做糕團的記錄。特別在四川都江堰等地,叫這種糕團叫做緬懷草(棉花草)饃饃,以紀念李冰父子為川西平原所做的貢獻。

在三明,人們把清明果又叫成青青果,選取的野草主要也是 鼠鞠草 和 艾草 兩種。

用 鼠鞠草 做的為淡綠色,隱隱有股子清香氣,用 艾草 做的清明果為深綠色,有股濃郁的艾香味。艾草同樣是我國廣泛用於製作清明果的原料。艾草,又名香艾、蘄艾、艾蒿,為多年生草本,葉互生,羽狀深裂,表面是綠色,葉背則密生白色毛;莖葉均有特殊香氣。

辨認艾草的方法有兩個,一是艾草葉子的兩面顏色明顯不同,還有就是它特殊的香味。這特殊的香味具有驅蚊蟲的功效,所以,古人常在門前掛艾草,一來用於避邪,二來用於趕走蚊蟲。艾草性味苦、辛、溫,入脾、肝、腎。

【本草綱目】記載:艾以葉入藥,性溫、味苦、無毒、純陽之性、通十二經、具回陽、理氣血、逐溼寒、止血安胎等功效,亦常用於鍼灸。故又被稱為「醫草」,現在臺灣正流行的「藥草浴」,大多就是選用艾草。

清明果做法分甜、鹹兩種。用清明草和適量糯米粉、大米粉加入白糖水和好捏成糕點或加工成皮子,包入芝麻、桂花糖、豆沙餡,壓成圓模蒸熟則為甜清明果;包入臘肉丁、冬筍丁、香菇丁、紅椒丁、豆腐乾、醃菜、豆芽餡等,做成餃子形的為鹹清明果。

2樓:汪雲娣

上饒的?做清明果的確實不是艾草。你的解釋是對的,是qingbong.

3樓:匿名使用者

清明是我國的二十四節氣之一。由於二十四節氣比較客觀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氣溫、降雨、物候等方面的變化,所以古代勞動人民用它安排農事活動。《淮南子?

天文訓》雲:「春分後十五日,鬥指乙,則清明風至。」按《歲時百問》的說法:

「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淨。故謂之清明。」清明一到,氣溫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

故有「清明前後,點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農諺。可見這個節氣與農業生產有著密切的關係。

但是,清明作為節日,與純粹的節氣又有所不同。節氣是我國物候變化、時令順序的標誌,而節日則包含著一定的風俗活動和某種紀念意義。

清明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掃墓俗稱上墳,祭祀死者的一種活動。漢族和一些少數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節掃墓。

按照舊的習俗,掃墓時,人們要攜帶酒食果品、紙錢等物品到墓地,將食物供祭在親人墓前,再將紙錢焚化,為墳墓培上新土,折幾枝嫩綠的新枝插在墳上,然後叩頭行禮祭拜,最後吃掉酒食回家。唐代詩人杜牧的詩《清明》:「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寫出了清明節的特殊氣氛。

4樓:手機使用者

兩個其實都差不多所以兩個都可以,我奶奶用艾草

5樓:匿名使用者

我們這裡用的是清明前的嫩艾草,所以可能是不同地方不同做法吧,不過艾草和青蒿的功效差不多

6樓:主°旋律

艾草。我奶奶就是用這個做的。不騙你

7樓:一條馬路修到的

上饒人就這麼叫的qingbong

8樓:灰色藝人

做清明團用的是青蒿;艾草太苦

9樓:匿名使用者

我也是衢州的誒,你們是衢州**的?衢州的清明果好像有白的小小的,還有白的餅狀的。

10樓:八仙各顯神通

是用新鮮的艾草 俗稱綿菜 要說好找一點 那就是艾草了 還有一種青蒿

11樓:匿名使用者

學名鼠麴草

清明為什麼要吃清明果

12樓:匿名使用者

清明果又名青團、「清明粑」(江西)、「清明饃饃」,「清明蒿子粑」等,是中國南部、中東部漢族特色食品之一

清明時節有吃青團的風俗習慣。青團在各地有不同的叫法。上海、寧波叫青團,蘇州叫青糰子,杭州叫青糰子或清明糰子,南京稱清明團或春團,溫州叫清明餅兒,金華叫清明果兒(月牙形的叫清明餃兒)。

清明節為什麼要吃清明果 清明節的飲食習俗

青糰子是用一種名叫「漿麥草」的野生植物搗爛後擠壓出汁,接著取用這種汁同晾乾後的水磨純糯米粉拌勻揉和,然後開始製作糰子。糰子的餡心是用細膩的糖豆沙製成,在包餡時,另放入一小塊糖豬油。團坯制好後,將它們入籠蒸熟,出籠時用毛刷將熟菜油均勻地刷在糰子的表面,這便大功告成了。

青糰子油綠如玉,糯韌綿軟,清香撲鼻,吃起來甜而不膩,肥而不腴。青糰子還是江南一帶人用來祭祀祖先必備食品,正因為如此,青糰子在江南一帶的民間食俗中顯得格外重要。

清明為什麼要吃青團?這種風俗可追溯到兩千多年前的周朝。據《周禮》記載,當時有「仲春以木鐸循火禁於國中」的法規,於是百姓熄炊,「寒食三日」。在寒食期間,即渭明前

一、二日,還特定為「寒日節」。

古代寒食節的傳統食品有糯米酪、麥酪、杏仁酪揚,這些食品都可事前制就,供寒日節充飢,不必舉火為炊。現在,青團有的是採用青艾,有的以雀麥草汁和糯米粉搗制再以豆沙為餡而成,流傳百餘年,仍舊一隻老面孔。人們用它掃墓祭祖,但更多的是應令嘗新,青團作為祭祀的功能日益淡化。

清明節為什麼要吃清明果 清明節的飲食習俗

青團的傳說一:

傳說有一年清明節,太平天國李秀成得力大將陳太平被清兵追捕,附近耕田的一位農民上前幫忙,將陳太平化裝成農民模樣,與自己一起耕地。沒有抓到陳太平,清兵並未善罷甘休,於是在村裡添兵設崗,每一個出村人都要接受檢查,防止他們給陳太平帶吃的東西。

回家後,那位農民在思索帶什麼東西給陳太平吃時,走出門,一腳踩在一叢艾草上,滑了一跤,爬起來時只見手上、膝蓋上都染上了綠瑩瑩的顏色。他頓時計上心頭,連忙採了些艾草回家洗淨煮爛擠汁,揉進糯米粉內,做成一隻只米糰子。然後把青溜溜的糰子放在青草裡,混過村口的哨兵。

陳太平吃了青團,覺得又香又糯且不粘牙。天黑後,他繞過清兵哨卡安全返回大本營。後來,李秀成下令太平軍都要學會做青團以禦敵自保。吃青團的習俗就此流傳開。

另外,清明吃青團,還有一個傳說。

青團的傳說二:

關於清明節吃青?的習俗,《中國民間文學整合浙江省台州地區椒江市故事卷》裡記載著這樣一個傳說。

從前有個年輕人,名叫金蘭。父親亡故,靠母親在家紡紗織布度日。金蘭從小驕橫懶惰,還要打罵母親。但朝廷命令,田地拋荒要被處死,所以他只好硬著頭皮去自家祖田幹活。

清明節為什麼要吃清明果 清明節的飲食習俗

金蘭在野地裡無意中看到母羊給小羊餵奶的情景,幡然醒悟,決心要報答母親的養育之恩。母親提著竹籃來送飯時,他主動迎上前去。母親誤以為自己送飯遲了,又要遭兒子打罵,一時想不開,投進水塘自盡。

金蘭立刻跳進水塘,但只摸到一塊木板。他將木板拿回家中供奉在堂前。據說牌位就是這樣來的。

為了紀念母親,他將母親放飯籃的地方長出的野草綿青採回來,做成苦餅。故事還說,這一天是小夥子清醒明理的日子,所以就把這一天叫做清明。並且每年清明日都帶著苦餅到水塘附近的路邊祭拜。

後世稱之為上墳。

因為糕餅一類的食物古時也叫「?」,所以後人就把金蘭用「青」做的這種餅叫青?。後來清明上墳吃青?變成了風俗,一直流傳至今。

吃青團時四注重

清明節為什麼要吃清明果 清明節的飲食習俗

1、務必先加熱後食用。因為青團中的糯米冷卻後輕易反生,極不利於消化,而且其中的營養結構也會被破壞。

2、最好與竹筍或馬蘭頭一起吃,這些食物在一起吃可以加快青團的消化和營養的吸收。

3、絕對不要和肥肉混吃,糯米這樣的難消化食品假如與油脂混雜在一起則會加重腸胃負擔,極輕易引起消化不良。

4、最好食用一些有助於消化的食品,如山楂等。因為這些食品可以減少腸胃道消化青團等糯米食品的消化負擔,有利於青團在體內的吸收

13樓:愛國者搗個蛋

清明果在各地有不同的叫法,最常見的名字叫「青團」。

在上海、寧波一般叫青團,蘇州叫青糰子,杭州叫青糰子或清明糰子,南京稱清明團或春團,溫州叫清明餅兒,金華叫清明果兒(月牙形的叫清明餃兒)。

清明吃青團的風俗可追溯到兩千多年前的周朝。據《周禮》記載,當時有「仲春以木鐸循火禁於國中」的法規,於是百姓熄炊,「寒食三日」。在寒食期間,即渭明前

一、二日,還特定為「寒日節」。

古代寒食節的傳統食品有糯米酪、麥酪、杏仁酪揚,這些食品都可事前制就,供寒日節充飢,不必舉火為炊。現在,青團有的是採用青艾,有的以雀麥草汁和糯米粉搗制再以豆沙為餡而成,流傳百餘年,仍舊一隻老面孔。人們用它掃墓祭祖,但更多的是應令嘗新,青團作為祭祀的功能日益淡化。

清明果的傳說:

傳說有一年清明節,太平天國「忠王」李秀成得力大將陳太平被清兵追捕,附近耕田的一位農民上前幫忙,將陳太平化裝成農民模樣,與自己一起耕地。沒有抓到陳太平,清兵並未善罷甘休,於是在村裡添兵設崗,每一個出村人都要接受檢查,防止他們給陳太平帶吃的東西。

回家後,那位農民在思索帶什麼東西給陳太平吃時,走出門,一腳踩在一叢艾草上,滑了一跤,爬起來時只見手上、膝蓋上都染上了綠瑩瑩的顏色。他頓時計上心頭,連忙採了些艾草回家洗淨煮爛擠汁,揉進糯米粉內,做成一隻只米糰子。然後把青溜溜的糰子放在青草裡,混過村口的哨兵。

陳太平吃了青團,覺得又香又糯且不粘牙。天黑後,他繞過清兵哨卡安全返回大本營。後來,李秀成下令太平軍都要學會做青團以禦敵自保。

吃青團的習俗就此流傳開。

清明果多用艾草或鼠麴草和米粉作為原料,目的是「以壓時氣」,艾草性味苦、辛、溫,入脾、肝、腎。艾草特殊的氣味同時也具有一定的作用。李時珍《本草綱目》記載:

艾以葉入藥,性溫、味苦、無毒、純陽之性、通十二經、具回陽、理氣血、逐溼寒、止血安胎等功效,亦常用於鍼灸。鼠麴草性平和,有化痰、止咳、降壓、去風功效。後因清明節與寒食節的發展,被賦予了清明節。

從文獻資料記載來看,最初的寒食節食俗只是最普通的麥粥,後來才慢慢多樣化,青團的歷史記載僅以現有材料來看,可以追溯南朝梁代。到了明清開始流行於江浙和上海,也是安徽、福建、廣東及其他部分地區的傳統小吃,一般在清明前後製作食用。現代更多的是應令嚐鮮,清明果的祭祖功能逐漸的淡薄,而更多的被人們用來當春天的時令點心來食用,也可以饋贈或款待親友。

清明果的含義,清明果的來歷是什麼?

平安 健康。中國較重要的傳統節日包括上巳節 清明節等,由於農業社會物質匱乏的特性,傳統節日強調 吃 的文化,清明果之於清明 後逐漸覆蓋了上巳 寒食兩個節日 具有飲食豐富性 禮儀儀式性 家庭參與性。閩臺民俗是中華文化一體,例如在閩臺將清明節祭祀祖先 吃清明果等民俗作為主要活動,亦很盛行於古代中原清明踏...

清明果長什麼樣?圖清明果是長什麼樣的,有圖片最好

清明果是在清明前後製作的一種食物,據說是用來祭奠先人的。清明前後是採摘清明草的好季節。綿軟的淡粉團在手裡捏揉,隱隱有股子清香氣。那氣味是春天的甜腥氣。清明草其學名為鼠鞠草,也有叫鼠麴草 鼠麴草的,音都相同,只是 鞠 字寫法各異。鼠鞠草,俗稱清明草,又名佛耳草 清明菜 寒食菜 綿菜 米菜 薺菜 地菜 ...

清明稞的材料是什么,清明稞的材料是什麼?

清明即將來臨,從山上摘了些鼠麴草,也稱清明草,來做了些清明粿,非常好吃,如果你們那邊沒有清明草,也可以用艾草,或者菠菜都可以,做法也非常的簡單。清明果 清明稞 浙江南部各地採摘田野裡的棉菜 又稱鼠麴草 中草藥書上稱 佛耳草 有止咳化痰的作用,拌以糯米粉搗柔,餡以糖豆沙或白蘿蔔絲與春筍,製成清明果蒸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