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的詩草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感情

2021-03-09 14:27:27 字數 6122 閱讀 4865

1樓:瘋狂的王老闆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e69da5e6ba9062616964757a686964616f31333339656531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

這是詠物,也可作為寓言詩看。有人認為是譏刺小人的。從全詩看,原上草雖有所指,但喻意並無確定。「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卻作為一種「韌勁」而有口皆碑,成為傳之千古的絕唱。

離離原上草

「離離」當以《易經》之離卦象之也,曰火,曰麗,曰離。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以此喻草之生命力也。麗者,絢麗也,言其繁盛足以自賞也。

離者,依卦象乃上不著天,下不著地,行於中道,是遠離世俗塵囂也。離離,離之再離,言其絕世之甚也,自清故得其成也。

「原上」,草原平坦、土壤肥沃之謂也。於此乃喻本源,離於世俗塵囂,深深紮根於大地也,是以有其生命力與繁榮!欲修無上道,必當離塵絕俗,深達本源,方得自在神通也!

今眾學人逐於知欲,是離源之行也,南轅北轍!故曰「其出彌遠,其知彌少」——《老子》。

「草」,於此當訓為「早」(略去表象本意)。於本源上早,是謂深達本源法,善行本源行,是為眾生之早(先)也。是以「粵若稽古,聖人之在天地間也,為眾生之先。

——《鬼谷子》」,本源於古!故孔夫子有「述而不作,信而好古」之自謂也。

一歲一枯榮

「一歲一」,此言其不易之恆常也。恆常之道乃常道,常道乃必歷之途也,是以無喜怒掛懷於斯。一切簡簡單單,夫又何求?其有何欲?!自然之道也哉。

「枯榮」,枯則同古以察稽之,榮則同容以納祥之,是行素樸之道也(可於《中庸》參之)。素樸之道乃合於大道也。

野火燒不盡

前有其火德之贊,於此用火攻之,乃明於其與火之異同也。火,釜底抽薪,則自息矣!草之勝火,乃其深根固砥於原上,是深達本源也!

土上可生木,木可當柴火非土無木,非木無火!此以明本也,得此方不妄作勞,禍害一方也!夫炎帝之受垢,其於此乎?!

「野火」,謂於無常。「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 ……」,皆必為無常所奪也。然無常奪去者何?!

真如自性,眾生之本如也!故修於大道,當絕離塵囂,深達法源法,斯為至實之相也!

眾人可自省今日之自我所擁有之一切,何者懼乎無常?何者終歸變滅?何者是常?依此了了,明而行於聖道「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論語》

春風吹又生

「春」,乃四時之一也,於此謂行乎正道應機接物,無所執止也,是為順應自然,不逆天行事也。

「風」,風助火勢,火借風威。此謂得此道之人,能得眾之響應也,非唯得眾之響應,亦得天地自然之助也,是謂天人合一。亦謂得此道之人,其造化之無盡善也。

「吹又生』,此當謂其生生不息,生生不息者自然之道也!

2樓:匿名使用者

那當然是想當一介草民咯,沒有煩惱沒有憂愁

白居易的《草》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3樓:可愛的康康哥

此詩通過對古原上野草的描繪,抒傳送別友人時的依依惜別之情。白居易的《草》,全詩名為《賦得古原草送別》。

《賦得古原草送別》是唐代詩人白居易的成名作。全詩看,原上草雖有所指,但喻意並無確定。「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卻作為一種「韌勁」而有口皆碑,成為傳之千古的絕唱。

原文如下: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

譯文如下:

原野上長滿茂盛的青草,年年歲歲枯萎了又蒼翠。

原野上的大火無法燒盡,春風一吹它又生機勃發。

芳草的馨香瀰漫著古道,陽光照耀下碧綠連荒城。

又送遊子遠行踏上古道,滿懷離情望著萋萋芳草。

詞語註釋如下:

賦得:借古人詩句或成語命題作詩。詩題前一般都冠以「賦得」二字。這是古代人學習作詩或文人聚會分題作詩或科舉考試時命題作詩的一種方式,稱為"賦得體"。

離離:青草茂盛的樣子。

一歲一枯榮:枯,枯萎。榮,茂盛。野草每年都會茂盛一次,枯萎一次。

遠芳侵古道:芳,指野草那濃郁的香氣。遠芳:草香遠播。侵,侵佔,長滿。遠處芬芳的野草一直長到古老的驛道上。

晴翠:草原明麗翠綠。

4樓:皓凌

白居易的《草》,全詩名為《賦得古原草送別》作於公元788年(唐德宗貞元三年),作者當時實齡十六歲。此詩是應考習作,按科考規矩,凡限定的詩題,題目前必須加「賦得」二字,作法與詠物詩相似。全詩結構嚴緊,格調清新,通過對荒原野草的讚頌,反映了作者積極進取的精神。

《草》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此二句不但寫出「原上草」的性格,而且寫出一種從烈火中再生的理想的典型,一句寫枯,一句寫榮,「燒不盡」與「吹又生」是何等唱嘆有味,對仗亦工緻天然,故卓絕千古。作為一種「韌勁」而有口皆碑,成為傳之千古的絕唱。

5樓:熱心網友

這是一曲野草頌,更是一曲生命頌。「草」,作為中心詞,構成全詩意境的主體意象。全詩借景寫情,蘊含深刻,刻畫形象生動,用語自然流暢,意境渾然完整。

雖是命題作詩,卻能融入一定的生活感受,故字字含情,語語有味,不但得體,而且別具一格,在「賦得體」中,為千古絕唱。按「賦得體」的標準,此詩的結構也堪稱嚴謹妥當:前四句寫「原上草」,後四句寫「古道送別」。

然而,此詩佳處,遠不止於此。其為名作,實因意勝,即讚美一種頑強向上的生命精神。

有人說此詩別有寓意,是喻小人去之不盡,或者是喻世道治亂迴圈等。這完全是一廂情願的附會。這首詩正如清代屈復編選的《唐詩成法》所云:

「不必定有深意,一種寬然有餘地氣象,便不同啾啾細聲,此大小家之別。」(陳才智)

6樓:匿名使用者

賦得古原草送別 朝代:唐代 作者:白居易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

作者並非為寫「古原」而寫古原,同時又安排一個送別的典型環境:大地春回,芳草芊芊的古原景象如此迷人,而送別在這樣的背景上發生,該是多麼令人惆悵,同時又是多麼富於意呵。「王孫」二字借自楚辭成句,泛指行者。

「王孫遊兮不歸,春草生兮萋萋」說的是看見萋萋芳草而懷思行遊未歸的人。而這裡卻變其意而用之,寫的是看見萋萋芳草而增送別的愁情,似乎每一片草葉都飽含別情。這是多麼意味深長的結尾啊!

詩到此點明「送別」,結清題意,關合全篇,「古原」、「草」、「送別」打成一片,意境極渾成。

這首詩通過對荒原野草的讚頌,反映了作者積極進取的思想感情

7樓:白銫黃昏

這是詠物詩,也可作為寓言詩看。有人認為是譏刺小人的。從全詩看,原上草雖有所指,但喻意並無確定。「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卻作為一種「韌勁」而有口皆碑,成為傳之千古的絕唱。

8樓:我的佳佳家家

借頑強抗爭的「原上草」,盡情抒發了抗爭命運的強音

9樓:十月寒風骨

草 白居易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

【韻譯】:

古原上的野草亂生亂長,

每年春來茂盛秋來枯黃。

任憑野火焚燒不盡不滅,

春風一吹依舊蓬勃生長。

遠處芳草掩沒古老驛道,

延至荒城一片翠綠清朗。

春綠草長又送遊子遠去,

萋萋亂草可比滿腹離傷。

評解這是一曲野草頌,更是一曲生命頌。「草」,作為中心詞,構成全詩意境的主體意象。全詩借景寫情,蘊含深刻,刻畫形象生動,用語自然流暢,意境渾然完整。

雖是命題作詩,卻能融入一定的生活感受,故字字含情,語語有味,不但得體,而且別具一格,在「賦得體」中,為千古絕唱。按「賦得體」的標準,此詩的結構也堪稱嚴謹妥當:前四句寫「原上草」,後四句寫「古道送別」。

然而,此詩佳處,遠不止於此。其為名作,實因意勝,即讚美一種頑強向上的生命精神。

有人說此詩別有寓意,是喻小人去之不盡,或者是喻世道治亂迴圈等。這完全是一廂情願的附會。這首詩正如清代屈復編選的《唐詩成法》所云:

「不必定有深意,一種寬然有餘地氣象,便不同啾啾細聲,此大小家之別。」(陳才智)

【作者介紹】

白居易(772年~846年),漢族,字樂天,號香山居士、醉吟先生。他生於「世敦儒業」的中小官僚家庭。生地鄭州新鄭(今河南新鄭縣)。11歲起,因戰亂顛沛流離

五、六年。我國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中國文學史上負有盛名且影響深遠的詩人和文學家。白居易故居紀念館坐落於洛陽市郊。白園(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陽城南香山的琵琶峰。

白居易的思想,綜合儒、佛、道三家。立身行事,以儒家「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其「兼濟」之志,以儒家仁政為主,也包括黃老之說、管蕭之術和申韓之法;其「獨善」之心,則吸取了老莊的知足、齊物、逍遙觀念和佛家的「解脫」思想。

二者大致以白氏被貶江州司馬為界。白居易不僅留下近三千首詩,還提出一整套詩歌理論。他把詩比作果樹,提出「根情、苗言、華聲、實義」(《與元九書》)的觀點,他認為「情」是詩歌的根本條件,「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與元九書》),而情感的產生又是有感於事而繫於時政。

因此,詩歌創作不能離開現實,必須取材於現實生活中的各種事件,反映一個時代的社會政治狀況。他繼承了《詩經》以來的比興美刺傳統,重視詩歌的現實內容和社會作用。強調詩歌揭露、批評政治弊端的功能。

他在詩歌表現方法上提出一系列原則。他的這種詩歌理論對於促使詩人正視現實,關心民生疾苦,是有進步意義的。對大曆(766~779)以來逐漸偏重形式的詩風,亦有鍼砭作用。

但過分強調詩歌創作服從於現實政治的需要,則勢必束縛詩歌的藝術創造和風格的多樣化。

10樓:村田的故事

問當事人!他最清楚!

《示兒》一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11樓:匿名使用者

表達了作者壯志未酬的遺憾和強烈的愛國之情.

草這首詩表現了白居易什麼精神

12樓:匿名使用者

草這首詩表現了白居易(堅持不懈、積極進取、頑強拼搏)的精神 。

13樓:匿名使用者

表現了作者堅持不懈,頑強拼搏的精神。

白居易的《草》

14樓:匿名使用者

賦得古原草送別

唐-白居易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

[註釋]

1. 離離:繁盛的樣子。

2. 原:原野。

3. 榮:繁盛。

4. 遠芳侵古道:伸向遠方的一片野草,侵佔了古老的道路。遠芳:牽連一片的草。

5. 晴翠接荒城:在晴天,一片綠色連線著荒城。

6. 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這兩句借用《楚辭》「王孫遊兮不歸,春草生兮萋萋」的典故。王孫:貴族。這裡指的是自己的朋友。萋萋:草盛的樣子。

[簡析]

這是一首應考習作,相傳白居易十六歲時作。按科舉考試規定,凡指定的試題,題目前須加「賦得」二字,作法與詠物詩相類似。《賦得古原草送別》即是通過對古原上野草的描繪,抒傳送別友人時的依依惜別之情。

詩的首句「離離原上草」,緊緊扣住題目「古原草」三字,並用疊字「離離」描寫春草的茂盛。第二句「一歲一枯榮」,進而寫出原上野草秋枯春榮,歲歲迴圈,生生不已的規律。第

三、四句「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一句寫「枯」,一句寫「榮」,是「枯榮」二字意思的發揮。不管烈火怎樣無情地焚燒,只要春風一吹,又是遍地青青的野草,極為形象生動地表現了野草頑強的生命力。第

五、六句「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用「侵」和「接」刻畫春草蔓延,綠野廣闊的景象,「古道」「荒城」又點出友人即將經歷的處所。最後兩句「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點明送別的本意。用綿綿不盡的萋萋春草比喻充塞胸臆、瀰漫原野的惜別之情,真正達到了情景交融,韻味無窮。

全詩章法謹嚴,用語自然流暢而又工整,寫景抒情水**融,意境渾成,在「賦得體」中堪稱絕唱。

據宋人尤袤《全唐詩話》記載:白居易十六歲時從江南到長安,帶了詩文謁見當時的大名士顧況。顧況看了名字,開玩笑說:

「長安米貴,居大不易。」但當翻開詩卷,讀到這首詩中「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兩句時,不禁連聲讚賞說:「有才如此,居亦何難!

」連詩壇老前輩也被折服了,可見此詩藝術造詣之高

唐朝詩人李嶠的詩《風》賞析,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感情

不願隨波逐流.對自然的讚美.感嘆風的力量帶來的神奇變化.這首詩能讓人看到風的力量.風,能使晚秋的樹葉脫落,能催開 的鮮花,它經過江河時能掀起千尺專 刮進屬 竹林時可把萬棵 吹得歪歪斜斜.寄情與風.風與水之意義差不多.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水能靜能動,能急能緩,能柔能剛,能進能退 風 來唐 李嶠 解落三秋...

1此詩描繪了怎樣的景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感情?請簡要分析。出

絕句二首 其一 描繪了是一個春暖花開,鳥語花香的春天美景。表達了詩人對初春時節自然界欣欣向榮景象的歡悅情懷的表露。絕句其一 唐 杜甫 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譯文江山沐浴著春光,多麼秀麗,春風送來花草的芳香。燕子銜著溼泥忙著築巢,暖和的沙子上睡著成雙成對的鴛鴦。絕句二首其一杜...

白居易《採蓮曲》表達了詩人什麼樣的感情

白居易的 採蓮曲 借荷寫情 菱葉縈波 荷芰風,荷花深處小船通。逢郎欲語低頭笑,碧專玉搔頭落水中屬。詩中的重點已經不是豔麗的荷花,而是採蓮女遇到心上人,想說又不好意思說,只能用碧玉簪搔頭的動作來掩飾自己紛亂的心情。仔細吟誦,真彷彿在密密匝匝的荷花叢中,聽到了碧玉髮簪的落水聲。寫出了微風蕩荷,採蓮船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