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真確認識資本主義的歷史過渡性

2021-05-18 21:14:56 字數 5883 閱讀 4278

1樓:不做孤單水瓶座

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實質和根源 自2023年英國爆發第一次資本

主義經濟危機以來,資本主義經濟從來沒能擺脫過週期爆發的經濟危機

的衝擊。資本主義經濟危機主要表現為:大量商品過剩,銷售停滯;生產大

幅度下降,****,企業開工不足甚至倒閉,失業工人劇增;企業資金周

轉不靈,銀根緊缺,信用制度嚴重破壞,許多銀行紛紛宣佈破產,等等。在

經濟危機中呈現的各種複雜現象中,生產過剩是最基本的現象。因此,資

本主義經濟危機是生產過剩的危機。但是,資本主義經濟危機所表現出來

的生產過剩,不是生產的絕對過剩,而是一種相對的過剩,即相對於勞動

群眾有支付能力的需求表現為過剩的經濟危機。因此,在資本主義經濟危

機爆發時,一方面資本家的貨物堆積如山,賣不出去;另一方面,廣大勞動

群眾卻處於失業或半失業狀態,因購買力下降而得不到必需的生活資料。

資本主義生產相對過剩的經濟危機,最顯著地表現了資本主義制度的歷

史侷限性。

經濟危機是資本主義制度的必然產物。在資本主義以前的商品生產

和商品流通中,雖然已包含了危機的可能性,並不包含危機的現實性。資

本主義經濟危機是由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基本矛盾,即生產的社會化和

生產資料的資本主義私人佔有之間的矛盾發展到一定程度而引起的。在

資本主義制度下,隨著機器大工業的發展,生產的社會化達到了很高的程

度。在企業內部,生產的社會化表現為大機器代替了手工工具,大批人共

同使用社會化的生產資料;產品生產過程變為由許多人協同進行的社會

化大生產;產品也由許多人共同生產。在整個社會內部,生產的社會化表

現為社會分工和專業化的廣泛發展,企業之間和部門之間的相互聯絡、相

互依賴程度大大加強,整個社會生產已經聯結成一個統一的整體。隨著資

本主義世界市場的形成,生產的社會化還從一國範圍擴大到世界範圍。社

會化大生產的發展,客觀上要求部門之間和企業之間以及生產和消費之

間保持一定的比例;但是,資本主義生產資料私有制和社會生產的無**

狀態,卻使國民經濟各部門和各企業之間以及生產和消費之間,不可能建

立起與社會化大生產相適應的比例關係。生產的社會化和生產資料資本

主義私人佔有制之間必然產生尖銳的矛盾。這一矛盾反映了資本主義生

產關係和生產力之間的矛盾,它是產生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根本原因。

在資本主義經濟執行中,資本主義的基本矛盾具體表現為以下兩個

方面:第一,個別企業內部生產的有組織性和整個社會生產無**狀態之

間的矛盾。在資本主義經濟執行中,個別企業內部的生產具有嚴密的組織

性和紀律性。資本家為了在激烈的競爭中取勝,盡力改進生產技術和完善

勞動組織及經營管理。但是,由於生產資料被資本傢俬人佔有,個別企業

生產什麼,生產多少,完全由個別資本家自己決定,整個社會生產處於無

**狀態之中。即如恩格斯所指出的:「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用來加劇社會

生產中的這種無**狀態的主要工具正是無**狀態的直接對立物:每

一個別生產企業中的社會化生產所具有的日益加強的組織性。」(《馬克思

恩格斯選集》第3卷第313頁)這一矛盾發展到一定程度,就會導致社會

再生產比例關係的破壞。當這種比例失調發展到十分嚴重的程度,引起大

量商品過剩時,就會引致經濟危機的爆發。第二,資本主義生產無限擴大

的趨勢同勞動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對縮小之間的矛盾。受剩餘價值

絕對規律和資本主義競爭規律的支配,資本主義生產具有無限擴大的趨

勢,因而要求市場也相應擴大。但是,資本積累的增長和資本有機構成的

提高,造成了相對過剩人口的形成,使廣大勞動者陷入失業和半失業的貧

困狀態中。與社會生產擴大的趨勢相比,勞動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對

萎縮,從而導致資本主義生產和消費之間的嚴重對立。當資本主義生產無

限擴大的趨勢和勞動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對縮小之間的矛盾達到一

定程度時,市場上的大量商品就找不到銷路,就會出現生產的相對過剩,

從而引致經濟危機的爆發。因此,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根源在於資本主義

的基本矛盾,它是生產的社會化和生產資料資本傢俬人佔有之間矛盾尖

銳化的必然結果。經濟危機是資本主義制度的必然伴侶。

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週期性及其階段 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週期爆

發,構成了資本主義再生產週期性的特殊性質。在資本主義經濟執行的整

個過程中,資本主義基本矛盾始終存在併發生作用。但是,資本主義經濟

並不總是處於危機之中,經濟危機只是週期地爆發。資本主義經濟危機周

期爆發的原因在於:當資本主義基本矛盾所引起的各種矛盾發展到特別

尖銳,國民經濟各部門之間,以及生產與消費之間的比例關係嚴重失調

時,才爆發經濟危機;而經濟危機的爆發,通過對現存社會生產力的破壞,

強制地使資本主義生產規模與有支付能力的購買力之間的比例得到暫時

平衡;資本主義再生產過程中的各種矛盾也由此而得到暫時的緩和,資本

主義生產經過停滯之後,又重新恢復和發展起來;但是,由於資本主義基

本矛盾並沒有根本解決,經濟危機的根源並沒有消除,因此,隨著資本主

義生產的重新高漲,各種矛盾又開始激化,在一定時期又引致下一次危機

的爆發。這就使資本主義經濟危機具有週期性爆發的特點。如恩格斯所指

出的:「市場的擴張趕不上生產的擴張。衝突成為不可避免的了,而且,因

為它在把資本主義生產方式本身炸燬以前不能使矛盾得到解決,所以它

就成為週期性的了。資本主義生產產生了新的『惡性迴圈』。」(《馬克思恩

格斯選集》第3卷第315頁)經濟危機的週期爆發,造成了資本主義再生

產的週期性。一般來說,資本主義再生產的週期包括四個階段:危機、蕭

條、復甦和高漲。危機往往在資本主義經濟發展最繁榮時爆發,資本主義

的各種矛盾這時達到最尖銳的程度。危機首先在商品流通的某一環節出

現,然後迅速波及各個部門,最後導致整個社會經濟生活的嚴重混亂。危

機是資本主義再生產週期的決定性階段,它是上一個週期的終點,又是下

一個週期的起點。危機之後是蕭條階段(也稱作停滯階段)。危機持續一個

階段後,生產力遭到破壞,商品供給超過有支付能力需求的現象有所緩

和,生產不再繼續下降,失業人數也不再增加,但過剩商品還未完全銷售

出去,社會購買力仍然十分低下,社會經濟呈停滯狀態。蕭條階段持續一

個時期後,市場情況漸有好轉,生產開始逐步回升,經濟逐漸擺脫停滯局

面,於是,蕭條階段過渡到復甦階段(也稱作恢復階段)。在復甦階段,由於

市場的擴大,**開始上升,利潤漸有回升,從而刺激著資本增加投資、擴

大生產。隨著生產的不斷擴大,資本主義經濟發展的逐漸加快,社會生產

超過危機前的最高點,進入再生產週期的高漲階段。在高漲階段,整個資

本主義經濟呈現出一片繁榮的景象。但是,資本主義經濟的繁榮只是暫時

的,新的繁榮包含了新的危機的先兆。隨著社會生產的不斷擴大,資本主

經濟的各種矛盾發展到尖銳程度時,危機必將再次爆發。資本主義再生

產進入下一個週期。在資本主義再生產從危機過渡到蕭條後,在經濟不景

氣的情況下,首先恢復生產的資本家,紛紛更新固定資本,以便採用新的

技術,在激烈的競爭中取得較多的利潤;固定資本的更新增大了對機器設

備等產品的需求,從而推動了生產資料生產的發展;生產資料生產的發

展,使就業人數逐漸增加,進而擴大了對消費資料的需求,推動了消費資

料生產的發展。因此,固定資本大規模的更新,不僅為暫時擺脫危機,促進

復甦和高漲的到來準備了物質條件,同時也為新的危機的到來奠定了物

質基礎。固定資本的更新是經濟危機週期性的物質基礎,但不是引起資本

主義經濟危機週期性的根源。

經濟危機暴露了資本主義制度的歷史過渡性 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

週期爆發,加劇了資本主義社會各種矛盾的深化,暴露了資本主義制度的

侷限性和歷史過渡性。首先,經濟危機造成了社會財富的巨大浪費,對資

本主義社會生產力造成嚴重的破壞。每次危機的爆發,都導致生產急劇下

降,工人大量失業,企業大批倒閉;大量的機器裝置和各種勞動資料閒置

起來,甚至遭受嚴重的破壞;大量已經生產出來的商品遭受人為的毀壞,

已經發展起來的生產力遭到極大破壞。斯大林指出:「如果一種經濟制度

竟不知道怎樣來處置自己生產出來的『多餘』產品,而在群眾普遍遭到貧

困、失業、飢餓和破產的時候都不得不把它們焚燬掉,那麼這種經濟制度

本身就會自己宣判了死刑。」(《斯大林全集》第12卷第282頁)其次,經濟

危機進一步加深了資本主義的基本矛盾,即生產的社會化和生產資料的

資本主義私人佔有之間的矛盾。經濟危機使大批中小資本破產,大大加速

了生產和資本的集中;從而在生產社會化發展的同時,使生產資料越來越

集中到少數人手中,使資本主義基本矛盾更加尖銳。再次,經濟危機進一

步激化了資本主義社會的階級矛盾。危機的爆發不僅使失業人數劇增,而

且也使在業工人生活狀況惡化。危機也給其他勞動人民帶來災難,從而使

國內的階級矛盾更尖銳地發展起來。最後,資本主義經濟危機加劇了發達

資本主義國家之間,發達資本主義國家與發展中國家之間的矛盾。發達資

本主義國家的資產階級,不僅把危機造成的損失轉嫁到本國勞動人民身

上,而且還互相轉嫁危機,加劇了發達資本主義國家之間的矛盾;發達資

本主義國家還通過傾銷過剩商品,輸出過剩資本等方式,向發展中國家轉

嫁危機,使發達資本主義國家與發展中國家之間的矛盾更加激化。資本主

義經濟危機表明,資本主義社會生產力和生產關係之間存在著不可克服

的矛盾,從而暴露了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歷史過渡性。只有按照社會化大

生產發展的要求,變資本主義私有制為社會主義公有制,才能從根本上消

除資本主義的基本矛盾,也才能從根本上消滅資本主義經濟危機。

戰後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新特點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西方主要

資本主義國家中生產的社會化與生產資料的資本主義私人佔有之間的矛

盾進一步加深。隨著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發展,戰後的經濟危機出現了以

下一些新的特點:第一,資本主義再生產週期縮短,危機更加頻繁。自

2023年資本主義第一次經濟危機爆發以後,在整個19世紀,大約每隔10

年週期地爆發一次經濟危機。在19世紀70年代初,馬克思在闡述資本主

義積累的一般規律問題時曾指出:「直到現在,這種週期的延續時間是十

年或十一年,但絕不應該把這個數字看作是固定不變的。相反,根據我們

以上闡述的資本主義生產的各個規律,必須得出這樣的結論:這個數字是

可變的,而且週期的時間將逐漸縮短。」(《資本論》(根據作者修訂的法文

版第一卷翻譯)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23年版,第675—676頁)進入20

世紀以後,經濟危機縮短到大約每隔7—8年爆發一次;第二次世界大戰

後,一些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經濟危機的週期時間已縮短到大約每隔5年

左右爆發一次。例如,美國從2023年—2023年的34年間,共爆發了7次

經濟危機。第二,再生產週期的四個階段的交替界限不清,每一階段的特

徵也不明顯。和戰前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相比,戰後經濟危機中生產下降的

幅度有所減弱,危機的持續時間也趨縮短。因此,每次引致危機的矛盾沒

有得到較充分的緩解,蕭條階段和復甦階段的界限也不清楚,經濟回升也

欠有力。第三,危機期間,通貨膨脹、物價**仍然嚴重。戰前資本主義經

濟危機期間,一般都出現商品滯銷和物價**的現象。但在戰後,危機期

間,資本主義國家的物價仍然**。這是由於資產階級國家採取了經濟幹

預措施,使物價始終保持在一個相當高的水平上。70年代以來,更進一步

出現了「停滯膨脹」局面,即生產停滯和物價**現象同時並存的局面。戰

後資本主義經濟危機新特點的出現,和國家壟斷資本主義採取的一系列

「反危機」措施有關。這一切無非表明,戰後資本主義基本矛盾發展的尖銳

化,進一步加劇了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嚴重性和複雜性

怎樣理解「資本主義」

然而,上世紀70年代,法國著名歷史學家布羅代爾卻提出了一個驚人的論斷 馬克思本人從未使用過 資本主義 這一名詞,而人們卻以為 資本主義 是馬克思主義的批判物件 一石激起千層浪,一些中國學者也開始對此研究和爭論。經考證,馬克思果真極少地在術語的意義上使用 資本主義 這一名詞 這無疑動搖了人們的既有認知...

如何正確認識中國八次資本主義嘗試的失敗

1 知識方面 瞭解或掌握清朝皇帝被迫退位 袁世凱篡奪辛亥革命的果實 辛亥革命的歷史功績 失敗原因和教訓。2 能力方面 1 通過分析辛亥革命中資產階級的革命性和軟弱性,分析的方法觀察和分析問題。2 通過分析辛亥革命的歷史功績和失敗原因的教學,培養學生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分析 評價歷史事...

美國由奴隸制向資本主義的過渡戰爭

美國內戰 civil war,u.s.1861年4月12日至1865年4月,美國南方與北方之間進行的戰爭,又稱美國內戰。北方領導戰爭的是資產階級,戰鬥力量是廣大工人 農民和黑人。在南方,堅持戰爭的只是種植場奴隸主,他們進行戰爭的目的是要保衛奴隸制度,脫離聯邦,建立邦聯,體現了這個國家從建立的那一刻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