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復國詩要古詩

2021-03-11 21:36:59 字數 4625 閱讀 1196

1樓:匿名使用者

算,再推薦兩個

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

【宋】陸游

三萬裡河東入海,

五千仞嶽專上摩天。屬

遺民淚盡胡塵裡,

南望王師又一年。

過零丁洋

【宋】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經,

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風飄絮,

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灘頭說惶恐,

零丁洋裡嘆零丁。

人生自古誰無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2樓:昊天哥哥

示兒 (南宋)陸游

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詩意 我本來知道,當我e68a8462616964757a686964616f31333238653839死後,人間的一切就都與我無關了。但是唯一是我痛心的,就是我沒能親眼看到祖國的統一。當大宋的軍隊收復中原失地的那一天,你們舉行家祭,千萬別忘記了把這個好訊息告訴了你們的父親。

簡析 陸游是南宋愛國詩人,畢生從事抗金和收復失地的正義事業。雖然屢遭投降派排擠、打擊,但愛國熱情始終沒有消減。《示兒》詩是詩人臨終寫給兒子的遺囑,表達了詩人至死念念不忘「北定中原」、統一祖國的深摯強烈的愛國激情。

首句「死去元知萬事空」。「元知」,本來就知道;「萬事空」,是說人死後萬事萬物都可無牽無掛了。但接著第二句意思一**

「但悲不見九州同」,唯獨一件事卻放不下,那就是淪喪的國土尚未收復,沒有親眼看見祖國的統一。詩的第三句「王師北定中原日」,表明詩人雖然沉痛,但並未絕望。他堅信總有一天宋朝的軍隊必定能平定中原,光復失地。

有了這一句,詩的情調便由悲痛轉化為激昂。結句「家祭無望告乃翁」,情緒又一轉,無奈自己活著的時候已看不到祖國統一的那一天,只好把希望寄託於後代子孫。於是深情地囑咐兒子,在家祭時千萬別忘記把「北定中原」的喜訊告訴他。

這首詩是陸游的絕筆。他在彌留之際,還是念念不忘被女真貴族霸佔著的中原領土和人民,熱切地盼望著祖國的重新統一,因此他特地寫這首詩作為遺囑,諄諄告誡自己的兒子。從這裡我們可以領會到詩人的愛國激情是何等的執著、深沉、熱烈、真摯!

無怪乎自南宋以來,凡是讀過這首詩的人無不為之感動,特別是當外敵入侵或祖國**的情況下,更引起了無數人的共鳴。

這首詩用筆曲折,情真意切地表達了詩人臨終時複雜的思想情緒,既有對抗金大業未就的無窮遺恨,也有對神聖事業必成的堅定信念。全詩有悲的成分,但基調是激昂的。詩的語言渾然天成,沒有絲毫雕琢,全是真情的自然流露,但比著意雕琢的詩更美,更感人。

陸游簡介

陸游(1125一2023年),字務觀,號放翁,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是我國傑出的愛國詩人。他始終堅持抗金,在仕途上不斷受到當權派的排斥打擊。中年入蜀抗金,軍事生活豐富了他的文學內容,作品吐露出萬丈光芒,成為傑出詩人。

詞作量不如詩篇巨大,但和詩同樣貫穿了愛國主義精神,「氣吞殘虜」。

在他的一生和他九千多首詩中,始終貫穿和洋溢著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從而形成了他詩歌創作的最顯著的特色,奠定了他在祖國詩壇上的崇高地位。 他的好多詩都是愛國詩。

陸游生活的時代,北方的少數民族政權金國頻頻向宋朝發動戰爭,積貧積弱的宋朝喪失了大量國土,被迫不斷向南遷移,人民生活在戰亂和動盪之中。少年時代的陸游就不得不隨著家人逃難,飽嘗流離失所的痛苦。 在十二世紀初,我國東北地區的女真族建立了金國。

在陸游出生後的第二年,金國佔領了北宋的都城汴京(今河南開封市);第三年把徽、欽二帝擄去,北宋亡國。而當欽宗之弟趙構逃到南方,在臨安(今浙江杭州市)建立了政權之後,不但不發憤圖強,收復失地,反而任命臭名昭著的漢奸秦檜做宰相,一意向金人屈膝求和。紹興十二年(2023年)和議告成,趙構競無恥到向金國皇帝自稱臣子,並答應每年獻銀二十五萬兩、絹二十五萬匹,跟金人劃淮水為界。

從此北方的大好河山淪為金人的領土,北方的廣大人民橫被金人奴役,而南宋小朝廷也只是偏安一隅,在敵人的威脅壓榨下苟延歲月。後來宋孝宗趙眘與金簽訂的「隆興和議」及寧宗趙擴與金簽訂的「開禧和議」,照舊屈辱求和。這種局面,當然是一向反對民族壓迫的廣大漢族人民所不能容忍的。

因此在這一歷史時代,不知有多少中華民族的優秀兒女挺身而出,了不屈不撓的鬥爭,而陸游則是他們在文學戰線上的傑出代表。

《示兒》這首詩是陸游的絕筆。他在彌留之際,還是念念不忘被女真貴族霸佔著的中原領土和人民,熱切地盼望著祖國的重新統一,因此他特地寫這首詩作為遺囑,諄諄告誡自己的兒子。從這裡我們可以領會到詩人的愛國激情是何等的執著、深沉、熱烈、真摯!

無怪乎自南宋以來,凡是讀過這首詩的人無不為之感動,特別是當外敵入侵或祖國**的情況下,更引起了無數人的共鳴。 這首詩也是陸游對兒子的臨終遺囑。詩中表達了一個行將去逝的老人至死都不忘因為外族的入侵而山河破碎的祖國,他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在祖國光復的那一天,告訴他勝利的訊息。

從這首詩中,人們可以感覺到一位老詩人在人生的彌留之際強烈的愛國之心。可憐天下父母心啊!當然,這裡所謂「十之五六」,「十之三四」,只是粗略的統計,而且只是從數量上、表面上來看的;然而即此也可見陸游的「素質」是一貫的,是自少至老歷久不渝的。

這首《示兒》詩是他生命終點所爆發出的愛國火花,也可看做他一生愛國思想及詩作的總結。

歷代文人,凡是讀過《示兒》詩的無不為之感動。早在南宋當時,劉克莊就有一首絕句說:

不及生前見虜亡,放翁易簀憤堂堂。遙知小陸羞時薦,定告王師入洛陽!

其他評述陸詩而特別提到《示兒》這首的,就我所見,不下三十餘家(請參看我與孔繁禮同志同纂的《陸游研究資料彙編》),或者說它有宗譯「三呼渡河」之意,或者說它與杜甫「一飯不忘」的忠君愛國相同,也有讀後嘆息泣下的,也有作詩同情寄慨的。足見這首詩情真語摯,感人之深!

《示兒》是中華民族寶貴的文化遺產。如今,距陸游寫出他的《示兒》雖已過去

七、八百年,但詩中所表現的愛國熱誠,仍然催人淚下,發人深省。「鳥之將死,其鳴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這首詩裡「但悲不見九州同」的哀音,對祖國統一,認同迴歸,仍然是一個有力的呼喚!

陸游一生經歷了北宋的末年和南宋的前半期。由於幼年在敵人入侵下倉皇逃難,以及家庭和親友的愛國言論的啟發教育,陸游對當時的嚴重民族災難有著極其深刻的感受,因而早在青少年時期,就在心靈深處埋下了愛國復仇的種子。此後無論在朝廷和地方做官,到川、陝前線從軍,直至晚年在紹興老家閒居,這顆種子生根、發芽、挺幹、開花,雖然不斷遭到風雨的摧殘,卻也不斷地成長壯大,並且終於結滿豐碩的果實。

清朝詩人趙翼的《甌北詩話》中有一段話,說得十分概括,他說:

放翁十餘歲時,早已習聞先正之緒言,遂如冰寒火熱之不可改易;且以《春秋》大義而論,亦莫有過於是者,故終身守之不變。入蜀後在宣撫使王炎幕下,經臨南鄭,瞻望鄠、杜,志盛氣銳,真有唾手燕、雲之意,其詩之言恢復者十之五六。出蜀以後,猶十之三四。

至七十以後,……是固無復有功名之志矣,然其《感中原舊事》雲:「乞傾東海洗胡沙」,《老馬行》雲:「中原旱蝗胡運衰,王師北伐方傳詔,一聞戰鼓意氣生,猶能為國平燕趙」,則此心猶耿耿不忘也。

臨歿猶有「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之句,則放翁之素志可見矣。

2023年金朝被蒙古族滅亡之後,南宋**從淮西調兵進駐開封城內,並從開封分兵收復了洛陽之後,劉氏在興奮之際,想到陸游的子孫一定會遵從他的遺囑,把這個好訊息祭告「乃翁」的。但是好景不長,那個歌舞湖山、奸臣當道的南宋小朝廷連暮氣已深的金兵尚且不能抵抗,更何況這「方張之寇」的蒙古大軍呢?多虧廣大愛**民奮起阻擊,才使得這個風雨飄搖的政權又延續了四十多年。

這時南宋遺民林景熙寫了一首《讀陸放翁詩卷後》,詞意極為沉痛,其末四句雲:

「青山一髮愁濛濛,干戈況滿天南東。但悲不見九州同,家祭如何告乃翁!」

這是說,陸游臨終時以不見「九州同」為憾事,現在他的孫子們卻看到了種這局面,但是統一中國的不是宋王朝,而是新興的元帝國,這樣的訊息在家祭時怎樣告訴他老人家呢?以上所舉兩首詩,前一首洋溢著「漫卷詩書喜欲狂」的激情,後一首抒發了「亡國之音哀以思」的悲痛,一喜一悲,都是由《示兒》詩引發的。他們的愛國熱情與陸游息息相通。

他們都是我國愛國主義詩人的典範,即使至今也令後人難以忘懷.

但是以上諸人,大都是受了此詩的感染而引起共鳴,卻未暇對它的內容作細緻的分析。值得參考和向讀者推薦的,要數當代朱自清先生的《愛國詩》一文。在這篇文章裡,他把我國古典詩歌中的愛國詩分為三個專案:

一是忠於一朝,也就是忠於一姓;其次是歌詠那勇敢殺敵的將士;再其次是對異族的同仇。並指出第三項以民族為立場,範圍更為廣大。他認為陸游「雖做過官,他的愛國熱誠卻不僅為了趙家一姓。

他曾在西北從軍,加強了他的敵愾。為了民族,為了社稷,他永懷著恢復中原的壯志。」因此在歷代愛國詩中,他特別推崇這首《示兒》詩,並對它做了具體的分析:

作為一名傑出的詩人,陸游一生創作詩歌9300餘首。這些詩中大多數都是與抗擊侵略者的有關的。或者描寫火熱的軍中生活,"失衣臥枕戈,睡覺身滿霜",或者寄託自己對祖國前途命運的深切憂慮和自己空抱一腔報國熱情的愁悶心情。

1、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 (譯文:本來就知道人死去了就什麼也沒有了。只是為沒有親眼看到中國的統一而感到悲傷。)

2、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譯文:朝廷的軍隊收復北方領土的那一天,在家裡祭祀祖先的時候,不要忘記告訴你們的父親。)

中國古代最偉大的愛國詩人陸游

譯成現代漢語就是:

我本來知道,當我死後,人間的一切就都和我無關了;但唯一使我痛心的,就是我沒能親眼看到祖國的統一。

因此,當大宋軍隊收復了中原失地的那一天到來之時,你們舉行家祭,千萬別忘把這好訊息告訴你們的父親!

3樓:匿名使用者

推翻夏桀與商紂

翻雲覆雨革命起

中原自古多戰爭

共和行政滅帝制

恢復漢室與明清

復漢就有劉備光

帝史見沒朱氏復

制度歷史沒亡清

送別詩,要原創!要古詩。謝謝送別詩王維的古詩要帶拼音的

1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唐.李白.贈汪倫 2 仍憐故鄉水,萬里送行舟。唐專.李白.渡荊門送別 屬 3 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唐.李白.送友人 4 明年春草綠,王孫歸不歸?唐.王維.山中送別 5 但去莫復問,白雲無盡時。唐.王維.送別 6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唐.高適.別董大...

求古詩要(4句5言詩)要10首。謝謝各位了

1.李白 靜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2.尋隱者不遇 唐 賈島 松下問童子,言師採藥去。只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3.登顴雀樓 唐 王之渙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4.鳥鳴澗 唐 王維 人閒桂花落,夜靜春山空。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5.逢雪宿芙蓉山...

文種幫助勾踐復國,勾踐為什麼要賜死他

我們應該都對 臥薪嚐膽 這個故事不陌生,越王勾踐曾經敗給了吳王夫差,他被俘後受盡了吳王夫差的侮辱,可他從來沒放棄東山再起的希望,後來果真打敗了夫差。其實勾踐能反敗為勝不只是因為自己能忍耐還是因為他有文種這個好幫手。當初夫差攻打越國,可是當時越國實力不太強,可勾踐非要率先出戰,范蠡苦口婆心勸說也不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