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中國海軍有多少艦艇,2050中國海軍有多少艦艇

2021-03-17 18:58:16 字數 5689 閱讀 6747

1樓:匿名使用者

中國海軍將在2023年達到驚人的規模。目前中國有四個主要的艦型:052d型導彈驅逐艦,054a型護衛艦、056型護衛艦和071型船塢登陸艦。

這是四種已經成熟的艦型,所以它們會大規模生產。

預計到2023年,中國海軍將擁有99艘潛艇,4艘航空母艦、102艘驅逐艦和護衛艦,26艘巡洋艦,73艘登陸艦和111艘導彈艇,總計多達415艘,從數量上超過了美國海軍。這將使中國成為一個海軍大國。

中國將建成多個以001a型航母為主,以055型驅逐艦為輔的航母編隊。同時新型彈道導彈潛艇將最終取代094型晉級核潛艇。

2樓:

有可能不止四艘航空母艦,將會是更多

3樓:惠問楓

光力科技圖8句考慮考慮

海軍在國防安全上起到的的作用

4樓:g燦寶兒

1、維護國家主權安全和海洋權益。中國面臨著國家統一的歷史任務,與周邊國家存在島嶼主權爭端,還受到其他大國的海上圍堵,需要一支強大的軍事力量作為支撐。

2、維護中國的海外利益。近年來,中國在海外人員、投資等各方面的利益在不斷增長,尤其是非洲和中東地區,戰亂頻繁、自然災害頻發,需要軍事力量的保護。維護國家主權和國家利益的有力**,也是維護世界和平的堅定力量。

3、是「富國強軍」戰略的堅定擁護者和執行者。改革開放以來,人民海軍先後出動艦船30多萬艘次,完成了護漁護航、保護海上石油平臺、進行海洋測量和海洋大氣觀測、建設無線電導航系統、佈設航標、鋪設海底光纜等任務,為我國海洋利益的拓展提供了戰略支撐。

擴充套件資料

海軍的發展

核心軍事能力不斷提升。海軍一體化綜合作戰能力和戰略威懾能力得到明顯提高。2023年至2023年,海軍先後3次組織複雜電磁環境條件下的綜合演練。

完成了我國300萬平方公里海域和相關海區海洋基礎測量,填補了多項海洋環境資訊空白。

訓練改革成果豐碩。圍繞打贏目標,海軍加大了訓練改革的步伐和力度,積極推進軍事訓練由機械化向資訊化轉型。

遠洋綜合保障實現新的突破。建成了一批大型戰略母港、骨幹機場和後方戰略倉庫,建成了數十個艦船、飛機及裝備維修基地,後勤和裝備保障的規模、結構、功能逐步拓展,為實現海軍走向遠海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

軍事人才戰略工程成效顯著。每年從國家重點院校吸收引進各類專門人才近千人,高素質人才群體成為海軍現代化建設的棟樑。

5樓:噥呀噥

●海洋不僅是經濟大動脈,也是最方便快捷的軍事交通線和最廣闊的戰略機動空間

●誰能控制海洋,誰就掌握了巨大的政治和經濟權力

●以海軍為代表的海權工具是海權的核心要素,是整個海權體系的中樞

「誰控制了海洋,誰就控制了地球財富和地球本身」。全球化發軔於近代航海地理大發現,海權從一誕生就打上了全球化烙印。一個多世紀以前,美國海軍戰略家馬漢在創立海權論時就強調世界正處於今天我們稱之為「全球化」的時代,在全球化不斷深入的今天,我們更有必要審視海權對****和國家利益的深刻意義。

海權不單純是一個侷限於海洋空間內的事物,而是國家總體戰略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

海權的「權」並非「產權」、「人權」、「海洋權益」等所指的「權利」,也非簡單的軍事上「制海權」所指的「有利形勢」,而是社會和政治中更抽象的「權力」。海權就是一國使用軍事力量與非軍事力量從海上對海洋活動的主體和其他政治實體意志行為施加影響的能力。海權不單純是一個侷限於海洋空間內的事物,海權是一個國家總體戰略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

對海權的全面認識和完整運用應當有一個從陸地出發,通過海洋影響陸地的全球視野。海權學說一直是各國海軍戰略的理論基礎,指導海權的運用與發展是謀劃海上軍事鬥爭和海上力量運用的海軍戰略的核心任務。

海權作為一種舉足輕重的國家戰略手段,是多種形式的物質強制效力和心理效力的總和。海權具有三個要素,即:海上影響力、海權工具和海權資源。

海權的影響力包括強制性的與親和性的兩大類,具體有武力、威懾、抑制和誘導這幾種形式。武力是實際使用物質手段予以制裁,從而強迫他人屈服;威懾是威脅使用武力進行心理制裁的強迫;抑制是讓潛在的對手意識和預計到可能受制裁而放棄某些不利於權力主體的行為和意圖,從而被迫自我強制;誘導則是給予恩惠來贏得遵從。海權的各種影響形式往往互為補充,交替綜合運用。

行使海權時除了使用武力之外,應儘可能通過發揮威懾、抑制和誘導力量去達成既定目標。海權影響力的有形載體是行使海權的工具。海權工具包括海上武裝,民用船隊和戰略基地。

海軍是海上武裝最主要代表,是海權的最集中體現;民用船隊既是國家經濟實體的構成部分,又是重要的海權工具。民用船隊能夠在和平用途與軍事用途之間靈活轉換,沒有民用船隊的支援,海上遠距離大規模軍事行動幾乎不可能進行。民用船隊的雙重性和重要性,使其有國家「第二海軍」之稱;飛機和遠端導彈等**裝備的使用,使得位於戰略航道要衝的海上戰略據點成為「不沉的航空母艦」,因此在咽喉位置建立戰略基地就會對海洋擁有巨大的戰略控制能力,能夠產生巨大的影響力。

海權資源是能造就海權工具以及間接支援國家行使海權的各種有形與無形因素的總稱。從廣義理解的海權資源包括地理條件、海洋事業、社會總體經濟財富、科技與製造能力、人力資源和精神文化資源。海權資源雖不能直接用來行使海權,但海權資源是發展和行使海權的起點和基礎,要鞏固海權就必須不斷擴大海權資源的**。

以海軍為代表的海權工具是海權的核心要素,是整個海權體系的中樞,又是海權的物化形式和集中體現。對於國家來說,發展海權主要是獲取各類海權資源並進行有效整合,以建立強大的海軍。海軍可以藉助海洋這一公共通道和戰略空間合法地超出國家政治邊界行使多種職能,運用海軍維護國家利益的自主性受他國主權制約程度最小,海軍在維護****上具有高度的自主性,靈活性,時效性和可控性。

現代海軍的打擊力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距海岸線200公里範圍的沿海地帶內分佈著世界70%的人口和大中城市,是世界各國的政治經濟軍事重心,正處於海軍常規火力最有效打擊範圍內。海軍的運用因而具有得天獨厚的力量放大效應,可以產生遠遠超過同等規模的其他兵力的戰略影響力。

近些年來,各國紛紛加強了海軍建設力度。美國相繼提出了「從海上……」戰略、《前沿作戰……由海向陸———21世紀海軍戰略》等構想,大力建設以12個航母戰鬥群,12個遠征打擊群,9個導彈防禦水面戰鬥群,4個導彈打擊與特種作戰潛艇群為骨幹力量的資訊化、數字化艦隊。英國和法國也以資訊化為牽引,不遺餘力地建設航母、兩棲兵力和潛艇兵力,加強本國的海軍。

當前世界海軍掀起的新一輪以資訊化為特徵的軍備質量競賽,實質上就是融合航天技術和資訊科技,爭相打造以資訊化部隊、數字化艦隊為物質基礎的資訊時代海權工具。其目的完全在於進一步擴大本國的海權,延伸和拓展海權的影響輻射範圍,強化從海洋影響陸地、左右地區和全球政治格局的能力。 全球化時代對海洋的巨大依賴是國家必須發展海權的必然邏輯

今天世界最矚目的特徵是全球化。全球化表現為商品、資本、技術、人員、資訊、觀念文化等社會要素全球流動以及各種事物相互影響的全球關聯性。全球化顯著改變著人類社會的總體面貌,****也同樣因全球化的影響而改變。

生存安全和發展安全是****需要的兩個基本方面。當代國家的安全突出表現為發展安全。全球化大大加深了各國的對外開放度和依賴性,進一步增大了生存發展的風險和不確定性。

這種開放的政治經濟體系既可獲得更多的發展機遇,也更易受外部環境衝擊**的影響,有著與生俱來的敏感和脆弱。

全球化蘊含著對海洋的巨大依賴。海洋作為巨大的天然通道在全球化中充當著各國經濟聯絡紐帶和運輸大動脈的角色,對現代國際社會和各國的經濟、政治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雖然人類正進入資訊化的社會,但全球化的人員流動、資本流動和資訊流動是建立在巨大的物質流動基礎之上。

沒有依賴于海洋運輸的全球物質流動,現有的世界經濟秩序就將陷入混亂與崩潰。據統計,2023年,世界海上運輸的貨物總噸位達55億噸,按重量計算佔世界**的比重為95%。在海上運輸貨物的構成中,大宗戰略物資的運輸佔首要地位,其中能源運輸的比重就佔了運輸總量的50%。

以石油為例,2023年,世界海上運輸的**總計為17.628億噸,佔總貨運量的30%,通過海上運輸的石油佔世界石油消費總量的50%左右,僅通過霍爾木茲海峽的石油運輸量就佔世界石油消費總量的25%。石油是經濟的血液,經濟對於能源安全具有高度敏感性,石油在能源消費中又有不可替代性和資源分佈的嚴重不均衡性,因此海上能源運輸就構成了當代世界政治經濟中最引人注目的戰略問題之一。

社會經濟對某一事物的依賴越大,這一方面面臨的潛在風險和威脅也越大。要保證當代社會賴以生存的海外**和海上運輸的安全,必須發展強大的海上武力,這就是國家必須發展海權的經濟邏輯。

全球化條件下,國家不能無視本國政治邊界之外的安全隱患,不能侷限於政治邊界內採取安全措施和行動,****空間必須超越領土空間。全球化客觀上必定會要求國家的權力更多的體現為國際性的權力。通過海洋投送權力是實現權力國際化的重要途徑,海權在相當程度上代表著國際化的國家權力。

全球化時代維護****的力量必須能向本土之外進行投射,海洋是投送權力的首要渠道,海權在相當程度上代表著國家在本國之外行動的能力。全球化蘊含著對海洋的巨大依賴,這是國家必須發展海權的必然邏輯。社會歷史進入全球化深入發展階段後,運用海權保護****利益和經濟利益就不再是個別大國的專利,而成為與世界緊密聯絡在一起的各國的普遍要求。

經濟全球化對軍事力量建設的要求首先是對海軍建設的要求

海洋不僅是經濟大動脈,也是延伸距離最長、最方便快捷的軍事交通線和最廣闊的戰略機動空間,海軍可以藉助海洋這一公共通道和戰略空間合法地超出國家政治邊界行使強制力。在連通的海洋環境中部署投送軍事力量,具有在任何地理環境中所不能比擬的機動性、隱蔽性和生存力。所以誰能控制海洋,誰就能夠影響調控國際體系力量天平的平衡,誰就掌握了巨大的政治和經濟權力。

經濟全球化對軍事力量建設的要求首先是對海軍建設的要求,當代各國海軍建設運用方式無不鮮明體現出各自行使海權的途徑和重要特徵:

目前,美國在全球海權方面無人能夠匹敵,因此其海軍戰略運用的重點全部放到「力量投送,由海制陸」上。美國海軍目前服役的核攻擊潛艇有54艘,計劃每3年建造兩艘新的「弗吉尼亞」級核攻擊潛艇。美國海軍有12艘現役的大型航空母艦(其中9艘為「尼米茲」級核動力航母),除了法國以外,沒有任何其它國家擁有核動力航空母艦。

美國海軍還擁有12艘大型***/垂直及短距離起落飛機的兩棲攻擊艦,每艘的大小都為英國海軍「無敵」級母艦的兩倍。從2023年以來,美國海軍已經建造了37艘造價為10億美元的「阿利·伯克」級驅逐艦。美國還在研製下一代更為先進的dd—21驅逐艦。

超強的海權為美國提供的軍事潛能,使其超過其它任何海洋大國而制定出一項霸權主義對外政策。美國海軍的超強實力,使美國****態勢也與其他國家不同。美國東西海岸瀕臨大西洋和太平洋,本身就是天然的海上安全屏障,美國在東亞的日本、韓國都有駐軍和軍事基地,在歐洲也有大量駐軍和軍事基地,這就使美國的安全縱深一下子向東西方向延伸出數千公里,而不是在本土的海岸線。

這樣的海權對美國****具有重要的意義。

蘇聯海軍曾是美國海權的惟一威脅,它高效能的「颱風」級、「阿庫拉」級、「奧斯卡」級核潛艇的遠洋進攻威力令人印象深刻。今日的俄羅斯海軍風光不再,海軍戰略運用範圍全面收縮。但為了保全超級大國時期遺留下來的一些全球戰略資產,也為了日後的再度崛起,仍竭力維持在國際水域的海上軍事活動。

冷戰結束後,英法海軍規模有所削減。但是,它們全力建造「戴高樂」級和cvf航母,「前衛」級、「凱旋」級戰略導彈核潛艇,45型防空與對陸打擊驅逐艦以及兩棲輸送力量,實行區域性海權戰略的勢頭有增無減。印度、澳大利亞、日本等地區強國的海軍戰略也在向這一目標靠攏。

許多第三世界沿海國家在發展本國經濟的過程中切身體會到海洋的重要性,為維護本國經濟利益和國家海域的主權而大力發展海軍,不斷裝備高精度的遠端**和先進的空中、水下平臺,提高「反進入」能力。

從以上事實不難看出,海權在維護全球化時代****方面發揮著極其重要作用,強大可靠的軍事實力是平等參與經濟全球化程序的根本保證,海軍應成為****的重要基石。經濟全球化的加速發展及國際軍事格局的變遷,國家利益從未像今天這樣超越有形的領土邊界,對資源和國家海上安全邊界的保障需求也從未像今天這樣顯得如此迫切,要參與經濟全球化,必須以武備為保障和平的基礎,確保儘可能平等地參與這一過程。

中國海軍有多少人

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現役軍人約24萬人,艦船300餘艘,飛機600餘架,現役艦艇總噸位僅次於美國,是西太平洋地區最大規模的海上武裝力量。解放軍目前總兵力約為230萬人,其中海軍現役兵力共25萬餘人,佔解放軍總人數的10 其中包括海軍航空兵2.5萬人,海軍岸防部隊2.5萬人,海軍陸戰隊4萬人。部署在中國...

我們知道中國已經有航母了那麼現在中國海軍的軍事實力在全球排第幾?請詳細分析比如對比日本海軍我

用10級分類法中國在第七左右,但是我個人觀點以中國現在的海軍建設速度來說,單回從艦艇數量 型別來答說中國海軍正在高速發展,據說中國自己造的第二艘航母已經在造船廠裡了,所以說中國海 艇實力還是不容小覷的,但是中國海軍在作戰上經驗不如日本強,畢竟人家日本從戰國時代就有了專門的水上部隊 類似僱傭兵 加上中...

2023年中國22 45歲的人群有多少

2019年中國22 45歲的人群數目並未公佈。2019年末全國大陸總人口140005萬人,16 59歲人口為89640萬人,全年出生人口1465萬人,出生率為10.48 死亡人口998萬人,死亡率為7.14 自然增長率為3.34 全國人戶分離的人口2.80億人,其中流動人口2.36億人。2020年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