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晉到五代訓詁具體方面

2021-05-19 23:05:05 字數 969 閱讀 7933

1樓:蕭嶢

在產生於秦漢之際的《爾雅》中,第一篇與第三篇分別以「釋詁」「釋訓」命名。在這裡,「詁」與「訓」分立,這表明,在作者心目中,「詁」與「訓」是「釋」的物件,是作為兩個實在物件出現的,並非構成一個術語。這從《爾雅》十九篇均以「釋×」為命名方式也可以得到證明。

西漢《詩詁訓傳》中,「詁」「訓」「傳」三字並立,這是漢代毛亨在繼承前人及《爾雅》的基礎上所創立的三種訓釋方式。「詁」大致為訓解古詞古義及其他基本詞,「訓」大致是訓釋連綿詞及重言詞,「傳 」是在「詁」與「訓」的基礎上闡釋詩的內在涵義等。毛亨的「詁」「訓」「傳」有兩個特點,一是「詁」「訓」「傳」的含義及使用,仍具有詞源的特徵,二是《周南·關瞍詁訓傳第一》之類名稱表明毛亨並未將「詁」「訓」及「傳」作為一個術語來使用,因此,毛詩中「詁訓」並非連用,而是分用。

東晉,郭璞在《爾雅·序》中說:「夫《爾雅》者,所以通詁訓之指歸。」郭璞又在《爾雅·釋詁第一》中第一條下說:

「此所以釋古今之異言,通方俗之殊語。」唐代,孔穎達在《毛詩正義》中說:「詁訓傳者,註解之別名。

毛以《爾雅》之作,多為釋詩,而篇 有《釋詁》、《釋訓》,故依《爾雅》訓而為《詩》立傳。傳者,傳通其義也。《爾雅》所釋,十有九篇,猶 雲詁訓者。

詁者,古也,古今異言,通之使人知也。訓者,道也,道物之貌,以告人也。《釋言》則《釋詁》 之別。

故《爾雅·序》篇雲:『《釋詁》、《釋言》,通古今之字,古與今異言也。《釋訓》,言形貌也。

』然則詁訓學,通古今之異辭,辨物之形貌,則解釋之義,盡歸於此。《釋親》已下,皆指體而釋其別,亦是詁 訓之義,故唯言詁訓,足總眾篇之目。」在這段話中,孔穎達展示了他的概括歷程:

由「詁訓傳」概括為別名「註解」構成了一個術語,這是一次對學科認識的質的飛躍。又由「詁訓」總括其物件:「通古今之異辭,辨物之形貌。

」最後又加以補充道:「故唯言詁訓,足總眾篇之目。」孔穎達在訓詁領域中已初步進入了術語的確定及物件的劃分領域中,已由具體的物件初步上升為抽象的概括了。

至此,傳統的訓詁學觀念已形成。

五代十國 中的 五代 指的是哪五代

分別是後梁 後唐 後晉 後漢 後周。這五朝統治著現在的北起燕代南至淮河西到隴西東達大海的廣大地區 山西除外 按政治經濟實力控制著大半個中國,因此被算作五代。而十國不論從哪一方面比,都趕不上五代。後梁 907 923 後唐 923 936 後晉 936 946 後漢 947 950 後周 951 96...

五代指哪個時候,「隋唐五代」時期的那個「五代」具體指?

五代是指907年唐朝滅亡後依次更替的位於中原地區的五個政權,即後梁 後唐 後晉 後漢與後周。公元960年,趙匡胤篡後周建立北宋,五代結束。五代十國 907年 960年 這一稱謂出自 新五代史 是對五代 907年 960年 與十國 891年 979年 的合稱,也指唐朝滅亡到宋朝建立之間的歷史時期。而在...

關於《舊五代史》和《新五代史》,哪個客觀

先看新五代史,文筆較好,也簡練些。如果很感興趣,再看舊五代史,史料更豐富些。哪個客觀這個不好說,畢竟史書都是有著個人的見解和喜好在裡面 不過新五代史是歐陽修編纂,歐陽修的名聲要比薛居正大多了 比較新舊五代史的區別!新五代史 新五代史 原名 五代史記 是唐代設館修史以後唯一的私修正史。撰者歐陽修 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