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史官是怎麼詳細記錄歷史到當朝的每一件事情的

2021-03-19 04:16:14 字數 5774 閱讀 8520

1樓:匿名使用者

就比如。早年的歷史教材是由"郭沫若"主編.現在的歷史教材是由"翦伯贊"先生主編.不同的主編,歷史的觀點也是不同的.

歷史上一些事件的細節,就象夫妻吵架一樣,事後誰也說不清.我們知道事件結果就可以了,看史書,別叫真兒,太較真兒就是跟自己過不去.

我們知道《史記》是反映那一段歷史的最好的一部作品就足夠了.

祝你好運

2樓:匿名使用者

這跟漢語古文和現代語言的文體表現形式有關,"x曰"和譯成白話文後就給人的感覺不一樣了,x曰不僅僅是說,更重要表現的是形式或文體格式,譯成現代漢語

給人感覺寫得那麼詳細,直到每個人公開的和私下的話都出現,身臨其境一樣.

古代的史官是怎麼蒐集資料記錄歷史的?

3樓:五二一可新

根據記錄和從其他地方收集回來的資料

顧名思義一種是緊跟著皇帝或者是其他人身邊一直追隨的記錄,另一種就是通過收集各種資料來進行記錄。在歷史上每一個朝代都有獨特的史官體系,如果有一些歷史涉及到了祕密的事情。就會有一個「保密期」,這個保密期可能會經歷過一段時間之後祕密就會被公佈出來,當然有一些祕密可能永遠都不會說出來。

那些時光,每經歷過一段,時間都會把記錄的事情編輯成冊,儲存下來。

每當歷史上出現一個朝代改革換新的時候,下一個朝代就會保留下來上一個朝代所擁有的資料。而下一個朝代的史官們就會根據這些史料進行校對和篩選,之後再從一些其他地方收集起來資源慢慢的將其彙總成為史書。這就是我們看到的一些史料主要的**。

當然也不能說,史料上所有的記載都是客觀的。比如說下一個朝代的帝王認為上一個朝代,帝王留下的地方有待改正或者校檢,他們就會在史書上進行更改。這裡面的更改也有可能包括從民間故事傳說中搜集來的資料。

有一些比較種植中性的時光,即使遇到皇帝做的不對的事情,也會嚴格的進行記載。只不過那些史書資料,一般情況下都會經過皇帝過目之後才會被同意製成史書,所以即使那些政治的史官將真實的事情記錄下來之後,也不能保證可以被世人所看到。

所以如今很多研究歷史的人,不單單會從一些正規的史書上去研究當時所具有的事實。也會從一些其他方面進行研究。

4樓:一生一闕歌

史官,就是每個朝代設定用來專門記錄和編撰歷史的官職。但是各個朝代對於史官的稱呼與分類也是不相同的對於史官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起居注史官,就是跟隨在皇帝左右記錄皇帝的生活起居與政務得失;另一類是使館史官,這一類待在固定地方編纂前代王朝的歷史,這種編撰的書皇帝是隨時可以**的,但是前面那類史官記錄的內容皇帝不能進行閱讀。

對於歷史我們不可能回去自己觸控,我們所知道的歷史都是由古代每個朝代的史官所編輯的,至於真真假假我們也不好去辨別。那麼史官是怎樣收集資料來記錄歷史的,這很是讓人好奇。其實在古代史官並不是由皇帝任命而是採用世襲的制度,這樣就很好的保證史官不受皇帝的控制,比如司馬遷,他就是世襲他父親的官位,才做了史官寫下《史記》。

史官的權利不被皇帝掌握,他們查詢大量資料進行編輯史冊,他們的義務就是對歷史負責。

史官這一職位也不是一直安穩的,歷史上有不少的史官就以記錄事實剛正不阿而被殺害。比如說歷史上最有名的「崔柕弒其君」的故事,這就是講述以為史官不畏強權記錄事實,不斷被殺害也不改變記錄事實的事。史官這一職位並沒有長久的世襲下去,這與一位皇帝有關那就是李世民。

在他登基為帝后,一直對玄武門事件耿耿於懷,於是開始了對史官的**,最終導致之一制度破壞。

5樓:龍丘雪

一般帝王都有史官在側記錄起居,就是所謂的起居注。而朝代史都是後一朝替前朝修訂,因此都是有專門的史館,史官負責收集和編纂前朝的史料,最後修訂成正史。

6樓:匿名使用者

每一個朝代都設有「起居注官」,就是記錄當朝皇帝每天所做的所有事情的**。後面的人就可以根據前人的記載根據這些資料來進一步處理。

7樓:小小智慧

中國曆代均設定專門記錄和編撰歷史的官職,統稱史官。各朝對史官的稱謂與分類多不相同,但主要的可以分類記錄類和編纂類兩者。

8樓:晗兮汐

是人都有情感,我們不可能像冷冰冰的機器一樣完全摒棄情感去記錄歷史,所以我想像司馬遷那樣幾乎可以做到不悖離歷史的史官肯定不多,但是歷史上的史官都知道一個很重要的原則,記古難記今,因為他們作為後朝人可以論證的去看待上一朝的是是非非,記錄的時候也比較客觀,可是對當朝的對錯作為當局者的他們也許真的不能做到很客觀……也許也會有迫於統治者的壓力,出現留下錯誤的資訊,這也難免,畢竟作為皇帝,有至高無上的生殺大權麼!

但是我相信絕大多數史官都還是站在真實這一方的,因為他們被賦予了歷史的使命,這是他們存在的最基本的原則和理由。

9樓:夢醒淺淺

每個朝代都有專門編纂前代王朝的歷史的和記錄皇帝言行與政務得失的史官。設立史官,記錄國家大政和帝王言行,是一種由來已久的制度和傳統。

10樓:嫣然

以前有專門的史官來專門記錄皇帝的一天的衣食住行的,所有有的皇帝是比較害怕這些史官記錄一些不好的事情給自己留下罵名的。

11樓:sunnya莫

有專門的一個部門書寫儲存這些歷史的,比如史官記錄下來,有專人放好,如果有用到,就派人把需要的東西找出來。

12樓:匿名使用者

朝代史都是後一朝替前朝修訂,因此都是有專門的史館,史官負責收集和編纂前朝的史料,最後修訂成正史。

13樓:懶小膽

每個朝廷均設有專門的史官,其資料蒐集可分成地方採集、日常記錄兩種,前者通常由使館史官編纂,而後者通常記錄的是皇帝的生活、政務情況。

14樓:葫蘆娃兒啦啦

朝廷設定的有專門的一個部分,用來記錄國家大小事,和皇帝的衣食住行,並且還會做出一些評價。

古代的史官所記錄歷史,是真實發生過得的歷史嗎?

15樓:陝西的男孩

如果是二十四史的話,那麼大部分記載是比較靠譜的,或者說是基本可信的。當然也有相對不那麼靠譜也就是說整體編纂質量就比較差的,但都有途徑鑑別或校正。

中國的歷史傳統中,無論實踐中還是道德要求上,都不認為史官應該拿誰家的錢就替誰擦粉洗地;很多有操守的史學家也不這麼認為,比如司馬遷。同時具體制度上也有一些約束,比如當朝皇帝不得看當前的起居注等等;

以二十四史來說的話,裡面有相當一部分都是後人修前朝史,目的一在給本朝正名位明統緒,二在為本朝的實踐總結可資借鑑的經驗教訓。而既然要總結經驗教訓,那麼寫的太離譜是不行的,容易坑到自己。所以很多可能涉及新舊朝立場分歧的政治問題,可以爭論和適當存疑的是對人和事的評價或一些事件細節,而不是說整個過程的描述都必然不可信。

這點其實在現在也還是這樣,而且不分中外——譬如戰爭史,對一場戰爭或戰役最靠譜、廢話也最少的記載,往往是針對部隊內部或者體制內部讀者寫的那些總結匯報,所謂內部資料。這種給自己看的東西,注水注多了或者寫的太花哨既無必要也沒意思~

還是以二十四史為例,其實其中大部分史書所用的材料,並不全是官方欽定記敘,而是或有意或無意的蒐集了多方資料考訂彙集而成的。有意主動多方採信的,典型如司馬遷,官方圖書檔案和非官方、私家著述甚至訪談和實地考察都用上了才寫出來一部史記;無意中多方採信了的如元人修的《宋史》,其實是把北宋南宋時期各種歷史資料(絕大部分是私家著述)東抄抄西抄抄抄到了一塊兒。

最後稍微發散一下,絕對客觀的歷史記載,無論過去還是現在都是不存在,將來也不可能存在的。因為人本身不可能沒有自己的情緒、立場和價值判斷。很多時候有些記敘者說自己沒有立場,僅僅是為了表示反對或不屑另一種立場罷了。

甚至可能更糟糕——比如記敘者為了某種不可告人的目的要撒謊忽悠人,故而宣告自己「沒有立場」「我是客觀中立的」。

16樓:匿名使用者

一般來說的話,史官所記錄的大部分都應該是真實的,其主體的方向還是比較可信的。

有一個比較現實的問題就是,皇帝是大權獨攬的。涉及到皇帝人為干預的一些事情的時候,並不是每一個史官都能做到尊重歷史,畢竟能夠像司馬遷一樣無畏皇權的人還是少數。

往往有個很傳統說法就是,歷史是由成功者所書寫的。像秦始皇的焚焚書坑儒,清朝的***都是一個典型的證據。

17樓:匿名使用者

古代的史官他們的職責就是記錄本朝本代發生的事件,多數是真實的歷史事件,但記錄的人物有虛誇張的成份,有的不嚴肅的事有杜撰的成份。歷史上的大事件決對是真實的

18樓:匿名使用者

古代的史官所記錄歷史,應該是真實發生過的歷史,因為史官的職責就是記錄真實發生的事件,存檔以備後人查閱,只有在記載皇家所發生的事件上會有所改動,但大方向上是對的噢。

19樓:卿可緩緩歸矣

不全是,人都是有主觀能動性的,很難客觀的去看待一件事情,只要是人記錄,總會新增自己的主觀情緒,人非草木。另外所有的事情都是能被記錄的嗎?帝王家是否允許所有的事情被記錄嗎?

答案可想而知。畢竟大家都想名留青史而非遺臭萬年!只能說正史裡面絕大部分是真實的,野史就不必說了

20樓:匿名使用者

每個朝代都有專門負責記錄的**,第一是記錄本朝一些重要事件,第二是研究古代一些歷史事件,估計皇帝會要求**只能記載好的事情,而影響本朝評價的事件只能他們悄悄記錄

21樓:回憶壁虎

有些是真實的但是有些是經過皇家粉飾過後的。真實的歷史到底是什麼樣子的,未知……

22樓:留下一路光

估計都經過一些加工的,執筆記錄的是人,

23樓:

嗯嗯,大多數都是發生過的。

24樓:匿名使用者

一般都是真實的,除了部分特別違背常理的,古代的史官是不受皇帝直接管控的,一般都會按照真實的情況記錄的

25樓:魔之幻想念

史官記錄的大多真實不過不排除有遮蓋的地方

26樓:釋元偉

歷史是統治者決定的,他不會讓和他們發生衝突的東西傳下來,或者範圍擴大。會有選擇地讓民眾遺忘

27樓:妙妙

是的,即使史官是冒著殺頭的危險,也要記錄事實為後人存留當時帝王真實的狀態總之是好的壞的都得按事實寫出來。

28樓:涼鞋男孩

應該是真的吧,個人感覺

29樓:匿名使用者

是人都有情感,我們不可能像冷冰冰的機器一樣完全摒棄情感去記錄歷史,所以我想像司馬遷那樣幾乎可以做到不悖離歷史的史官肯定不多,但是歷史上的史官都知道一個很重要的原則,記古難記今,因為他們作為後朝人可以論證的去看待上一朝的是是非非,記錄的時候也比較客觀,可是對當朝的對錯作為當局者的他們也許真的不能做到很客觀……也許也會有迫於統治者的壓力,出現留下錯誤的資訊,這也難免,畢竟作為皇帝,有至高無上的生殺大權麼!

但是我相信絕大多數史官都還是站在真實這一方的,因為他們被賦予了歷史的使命,這是他們存在的最基本的原則和理由。

以上僅為個人觀點……

古代記錄當朝歷史的官叫什麼

30樓:荒原子寒

中國古代的史官制度,一般以為至唐方始定型。其制大抵以起居郎隸門下省,專記帝王與大臣議政情況;又別置史館于禁中,掌編國史,以他官兼領,命宰臣監修。在史官的職能上,一是明確了史官與曆法官的分途。

二是強調了記注與撰述分工,一般著作郎、佐郎等主撰述,起居舍人、起居郎等掌起居注。

至宋代,更建立起了包括起居院、日曆所、實錄院、國史院、玉牒所、會要所等在內的龐大修史機構,分別修纂起居注、時政記、日曆、實錄、會要、國史等。

宋以後,遼、金、元三代史官制度大體與之相同,但不如它那樣繁瑣,一般分國史院和起居注兩個系統,國史院設監修國史、史館學士、史館修撰、修國史等官;起居注則屬起居郎和起居舍人左右兩史職掌。元代並集賢院為翰林國史集賢院,置有修撰、編修、檢閱等官,其制已開明清翰林院制度之先

古代沒有攝像頭記錄人的一言一行,史官是通過什麼方式記錄歷史的

每個朝代都設有起居注官,他們的職責就是記錄當朝皇帝每天所做的事情,這樣一朝一代的事就會被記載的很清楚。肯定是根據史冊來記載的,而且現在很多書都是關於古代的,所以,也可以通過一些書籍的記載。有專門的史官緊跟著當朝大員來記錄當下發生的事情,還有人將其他事情進行彙總和甄別。一般都是通過書寫的方式去記載這個...

是歷史專業,古代史和近代史哪個更好考啊

個人認為,學歷史就得學中國古代史。由於政治等因素,近代史有很多資料你拿不到,即使看到了,明白了,你也不能說。而如果想深入瞭解外國的歷史,就必須精通這個國家的語言,否則你無法看到一手資料。但是外國人畢竟和中國人不一樣,在思維方式和地方語言兩個方面,都是研究外國史很難攻克的難題。比如張儀 二聲 村 十里...

古代的史官是怎麼工作的?為什麼他們皇上的一言一行都知道

中國曆代均設定專門記錄和編撰歷史的官職,統稱史官。各朝對史官的稱謂與分類多不相同,但主要的可以分類記錄類和編纂類兩者。史官剛剛出現的時候以及發展過程中的很長時間,這兩者是不大分別的,後來演化出專門負責記錄的起居注史官和史館史官,前者隨侍皇帝左右,記錄皇帝的言行與政務得失,皇帝不能閱讀這些記錄內容,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