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第一句選取了楊花與子規兩個意象

2021-03-19 11:54:00 字數 6033 閱讀 8580

1樓:猥瑣丶艹小白

首句寫李白得知訊息的時間是在暮春,「楊花」落盡,「子規」悲鳴,無不表達

一種哀傷,蕭瑟之情。柳絮飄散,杜鵑夜啼,是古詩人表達悲傷的一種常用詞語。

「明月」只有一個,不管遠隔千山萬水,同在月光之下。李白跟王昌齡隨隔著十萬八千里,但是我把「愁心」寄託給明月,明月瞬間就帶到了遙遠的老友王昌齡那裡。李白此時表達了對好友的勸勉和安慰之情,給好友以勇氣和信心。

人生得此知己,夫復何求?望採納!!!!!!!

聞王昌齡左 第一句選取了楊花和子規兩個意象,有何作用

2樓:tao睡不著

作用:取漂泊無定的楊花、叫著「不如歸去」的子規,即含有飄零之感、離別之恨在內,切合當時情事,也就融情入景。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唐代大詩人李白原文楊花落儘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

譯文在楊花落完子規啼鳴之時,我聽說您被貶為龍標尉,龍標地方偏遠要經過五溪。我把我憂愁的心思寄託給明暖的月亮,希望它能隨著風一直陪著您到夜郎以西。

3樓:玉潺宮主

[唐]李 白

楊花落儘子規啼,

聞道龍標過五溪。

我寄愁心與明月,

隨風直到夜郎西。

在楊花落盡、杜鵑啼鳴的時候,詩人驚聞自己的好朋友王昌齡被貶到湖南龍標。龍標在當時還很荒涼,詩人十分擔心.

他想把自己的思念託付明月,帶給遠方寂寞的朋友。

寫「楊花」且「落盡」是先點時令,這樣的「暮春」在古詩中是一個花與淚同落的季候,這就奠定了全詩傷感的基調。「楊花」漂泊無定,暗寫王昌齡被貶荒僻之地給人的飄零流落之感;「子規」即杜鵑,在我國古典詩詞中,它總悲哀悽慘地啼叫著。因此,可以說,詩中開頭一句的寫景,不著悲痛之語,而悲痛之意自現。

4樓:高小默

非楊花有作用,而是楊花在落起效果。

子規即杜鵑,有杜鵑啼血之說是說杜鵑的叫聲很淒涼。

用這兩者渲染一種淒涼的氛圍,也為全詩定下悲傷的感情基調,因為是送別詩嘛!

5樓:匿名使用者

表示哀傷哀怨!為下句做鋪墊!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裡用楊花與子規有什麼作用 10

6樓:匿名使用者

「楊花落儘子規啼 」,是寫李白「聞王昌齡左遷」時的暮春景象 。

這裡描寫了春天的兩種常見物象:楊花即柳絮,柳絮紛飛,既點出了時節特點,又渲染了一種淒涼的氛圍;而子規即是杜鵑,相傳為蜀帝杜宇死後精血所化,杜鵑啼血表達了一種悲傷的心境。

此處王昌齡左遷即貶官到龍標,地處荒涼,詩人用「楊花」、「子規」兩種意象意在表達對好友不幸遭遇的同情,也同時結合自身的壯志難酬,懷才不遇的際遇,體現了內心的哀傷。

{詳細解釋}

楊  花  yáng  huā

——在古文中指 柳絮。

【引證】:

北周·庾信 《春賦》:「新年鳥聲千種囀,二月楊花滿路飛。」

唐·李白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詩:「楊花落儘子規啼,聞道 龍標 過 五溪 。」

宋·陳偕 《滿庭芳·送春》詞:「榆莢拋錢,桃英胎子,楊花已送春歸。」

《西湖佳話·六橋才跡》:「楊花若不沾泥去,尚可隨花落繡裀。」

子  規    zǐ  guī

——杜鵑鳥

傳說杜鵑鳥為 蜀 帝 杜宇 的魂魄所化。常夜鳴,聲音悽切,故藉以抒悲苦哀怨之情。

【引證】:

《埤雅·釋鳥》:「杜鵑,一名子規。」

唐·杜甫 《子規》詩:「兩邊山木合,終日子規啼。」

宋·陳亮 《水龍吟》詞:「正銷魂又是,疏煙淡月,子規聲斷。」

7樓:cc果粒凍

楊花飄飛給人以漂泊之感,子規悲啼使人頓生離別之恨,通過特定景物為全詩渲染一種愁苦淒涼的氣氛。

8樓:匿名使用者

「楊花」是表明時間,且又是一種給人飄零之意。

「子規」即杜鵑。杜鵑的叫聲是極為淒涼的,可以渲染氣氛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的第一句寫景專取楊花,寓意為何?又言子規鳴叫,用意何在?這兩句表現了李

9樓:匿名使用者

首句寫李白得知訊息的時間是在暮春,「楊花」落盡,「子規」悲鳴,無不表達一種哀傷,蕭瑟之情。柳絮飄散,杜鵑夜啼,是古詩人表達悲傷的一種常用詞語。

10樓:匿名使用者

暮春時節,楊花漫天飛舞,飄泊無定;杜鵑在枝頭啼叫像極了在說著一聲聲「不如歸去」,鳴聲淒厲。景物的描寫,渲染並烘托了暮春的特定節令和環境,也象徵著飄零之感和離別之痛。作用:融情入景

李白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首句中有哪兩種意象

11樓:暴走少女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首句中有楊花和子規兩種意象。

楊花即柳絮,柳絮紛飛,既點出了時節特點,又渲染了一種淒涼的氛圍,而子規即是杜鵑,相傳為蜀帝杜宇死後精血所化,杜鵑啼血表達了一種悲傷的心境。

此處王昌齡左遷即貶官到龍標,地處荒涼,詩人用「楊花」、「子規」兩種意象意在表達對好友不幸遭遇的同情,也同時結合自身的壯志難酬,懷才不遇的際遇,體現了內心的哀傷。

「楊花」是表明時間,且又是一種給人飄零之意。「子規」即杜鵑。杜鵑的叫聲是極為淒涼的,可以渲染氣氛。

「楊花」離別之意,「子規」杜鵑鳥,蜀帝魂魄所化。杜娟鳥叫聲淒涼。兩物道出了離別的淒涼,羈仇別恨的惆悵。

全詩:楊花落儘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

譯文:在楊花落完子規啼鳴之時,我聽說您被貶為龍標尉,龍標地方偏遠要經過五溪。

我把我憂愁的心思寄託給明暖的月亮,希望它能隨著風一直陪著您到夜郎以西。

擴充套件資料:

一、創作背景

此詩一說約作於唐玄宗天寶八載(749年),一說約作於唐玄宗天寶十二載(753年)。當時王昌齡從江寧丞被貶為龍標縣(今湖南懷化黔陽縣)尉,李白在揚州聽到好友被貶後寫下了這首詩。

《新唐書·文藝傳》載王昌齡左遷龍標尉(古人尚右,故稱貶官為左遷),是因為「不護細行」,也就是說,他的得罪貶官,並不是由於什麼重大問題,而只是由於生活小節不夠檢點。

在《芙蓉樓送辛漸》中,王昌齡也對他的好友說:「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即沿用鮑照《白頭吟》中「清如玉壺冰」的比喻,來表明自己的純潔無辜。

李白在聽到他的不幸遭遇以後,寫了這一首充滿同情和關切的詩篇,從遠道寄給他。

二、賞析

此詩首句用比興手法,寫景兼點時令,渲染淒涼哀愁的氣氛。於景物獨取漂泊無定的楊花、叫著「不如歸去」的子規,即含有飄零之感、離別之恨在內,切合當時情事,也就融情入景。

因首句已於景中見情,所以次句便直敘其事,點明愁的由來。「聞道」,表示驚惜。「過五溪」,見遷謫之荒遠,道路之艱難。不著悲痛之語,而悲痛之意自見。

後兩句抒情,點出詩歌主旨。人隔兩地,難以相從,而月照中天,千里可共,所以要將自己的愁心寄與明月,隨風飄到夜郎西。這兩句詩所表現的意境,已見於前此的一些名作中。

如謝莊《月賦》:「美人邁兮音塵缺,隔千里兮共明月。臨風嘆兮將焉歇,川路長兮不可越。」曹植《雜詩》:「願為南流景,馳光見我君。」

張若虛《春江花月夜》:「此時相望不相聞,願逐月華流照君。」都與之相近。這兩句詩又有三層意思,一是說,自己心中充滿了愁思,無可告訴,無人理解,只有將這種愁心託之於明月。

二是說,惟有明月分照兩地,自己和朋友都能看見她;三是說,因此,也只有依靠她才能將愁心寄與,別無它法。

12樓:阿沾

楊花、子規等意象。

「楊花落盡」寫出了春光消逝時的蕭條景況,杜鵑泣血悲鳴,進一步渲染環境氣氛的黯淡,悽楚。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是唐代大詩人李白創作的一首七絕。

原文:楊花落儘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

譯文:在楊花落完,子規啼鳴的時候,我聽說您被貶為龍標尉,龍標地方偏遠要經過五溪。我把我憂愁的心思寄託給明月,希望能一直陪著你到夜郎以西。

作者簡介: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與杜甫並稱為「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

據《新唐書》記載,李白為興聖皇帝(涼武昭王李暠)九世孫,與李唐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愛飲酒作詩,喜交友。

此詩首句用比興手法,寫景兼點時令,渲染淒涼哀愁的氣氛。於景物獨取漂泊無定的楊花、叫著「不如歸去」的子規,即含有飄零之感、離別之恨在內,切合當時情事,也就融情入景。

因首句已於景中見情,所以次句便直敘其事,點明愁的由來。「聞道」,表示驚惜。「過五溪」,見遷謫之荒遠,道路之艱難。不著悲痛之語,而悲痛之意自見。

後兩句抒情,點出詩歌主旨。人隔兩地,難以相從,而月照中天,千里可共,所以要將自己的愁心寄與明月,隨風飄到夜郎西。這兩句詩所表現的意境,已見於前此的一些名作中。

這兩句詩又有三層意思,一是說,自己心中充滿了愁思,無可告訴,無人理解,只有將這種愁心託之於明月;二是說,惟有明月分照兩地,自己和朋友都能看見她;三是說,因此,也只有依靠她才能將愁心寄與,別無它法。

李白通過豐富的想象,用男女情愛的方式以抒寫志同道合的友情,給予抽象的「愁心」以物的屬性,它竟會隨風逐月到夜郎西。本來無知無情的明月,竟變成了一個瞭解自己,富於同情的知心人,她能夠而且願意接受自己的要求,將自己對朋友的懷念和同情帶到遼遠的夜郎之西,交給那不幸的遷謫者。

明月象徵著純潔、高尚,詩人在許多詩中把明月看作通人心的多情物,也只有明月才能同時照亮詩人和友人。這種將自己的感情賦予客觀事物,使之同樣具有感情,也就是使之人格化,乃是形象思維所形成的巨大的特點之一和優點之一。

當詩人們需要表現強烈或深厚的情感時,常常用這樣一種手段來獲得預期的效果。

13樓:

找到了好幾種回答:

楊花即柳絮,柳絮紛飛,既點出了時節特點,又渲染了一種淒涼的氛圍,而子規即是杜鵑,相傳為蜀帝杜宇死後精血所化,杜鵑啼血表達了一種悲傷的心境。此處王昌齡左遷即貶官到龍標,地處荒涼,詩人用「楊花」、「子規」兩種意象意在表達對好友不幸遭遇的同情,也同時結合自身的壯志難酬,懷才不遇的際遇,體現了內心的哀傷。

楊花漂泊不定給人飄零流落之感,子規啼鳴暗含悲痛之情。詩人選取暮春時節的這兩種景物,渲染了悲傷的氣氛,融情入景。

楊花指柳絮,子規又名杜鵑,在柳絮飄浮無根背景下和杜鵑悽切哀鳴的啼聲中,更能表現對朋友的思念和撩人的愁思。

「楊花」是表明時間,且又是一種給人飄零之意。

「子規」即杜鵑。杜鵑的叫聲是極為淒涼的,可以渲染氣氛。

「楊花」離別之意,「子規」杜鵑鳥,蜀帝魂魄所化。杜娟鳥叫聲淒涼。兩物道出了離別的淒涼,羈仇別恨的惆悵。

14樓:魏瑋木子白

第一句意象是:楊花和子規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中作者為什麼要寫「楊花」「子規」

15樓:匿名使用者

寫「楊花」且「落盡」是先點時令,這樣的「暮春」在古詩中是一個花與淚同落的季候,這就奠定了全詩傷感的基調。「楊花」漂泊無定,暗寫王昌齡被貶荒僻之地給人的飄零流落之感;「子規」即杜鵑,在我國古典詩詞中,它總悲哀悽慘地啼叫著。因此,可以說,詩中開頭一句的寫景,不著悲痛之語,而悲痛之意自現。

由於詩人李白,在揚州聽說王昌齡被貶的訊息,不禁感同身受,選用了當地的兩種景物,來烘托悲涼氣氛,一個是楊花,一個就是子規,楊花如今叫柳絮,子規則是杜鵑鳥,因它的叫聲總是像是在說」不如歸去,不如歸去。「當時的李白看著飄搖的柳絮,悲鳴著的子規,又擔憂遠方的友人,心裡很是悲痛。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第一句楊花落儘子規啼,是採用敘述

算是吧,是寫景句,渲染了全詩淒涼憂傷的氛圍 楊花落儘子規啼 起句用筆奇巧,寫景中暗寓節令。楊花漫天飛舞,飄泊無定 子規 杜鵑鳥 一聲聲 不如歸去 鳴聲淒厲。景物的描寫,渲染並烘托了暮春的特定節令和環境,也象徵著飄零之感和離別之痛。融情入景,天衣無縫!採用了融情入景手法,抒發了作者對王昌齡懷才不遇的一...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的第一句寫景專取楊花,寓意為何

首句寫李白得知訊息的時間是在暮春,楊花 落盡,子規 悲鳴,無不表達一種哀傷,蕭瑟之情。柳絮飄散,杜鵑夜啼,是古詩人表達悲傷的一種常用詞語。暮春時節,楊花漫天飛舞,飄泊無定 杜鵑在枝頭啼叫像極了在說著一聲聲 不如歸去 鳴聲淒厲。景物的描寫,渲染並烘托了暮春的特定節令和環境,也象徵著飄零之感和離別之痛。...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第一句描繪了一幅怎樣的景象

這首七絕,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是李白為好友王昌齡貶官而作的抒發感憤 寄以慰藉的好詩。在盛唐詩壇上,王昌齡也是璀璨的群星之一,以寫邊塞題材著稱,特別擅長七絕。天寶初年,李白在長安供奉翰林時,與他便有密切的交往。王昌齡一生遭遇坎坷,他的性格與李白的傲岸不羈有著相似之處。王昌齡貶龍標尉的時間不可確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