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清明颳起墳頭土,農夫一年白受苦」,說的準確嗎

2021-03-19 18:54:33 字數 3682 閱讀 3837

1樓:小小時光

說的是清明時節,墳頭的土被颳走,說明這一年的收成不會很好,但是並不準確。

2樓:珺權

這種說法很對的,這說明天氣太乾燥了,不適宜種東西,可是清明前後又是種瓜種豆的時機。

3樓:1一目瞭然

應該說的是一種氣象方面的知識吧!自己不能準確理解。

4樓:把目光和紀念館

說明了天氣的變化對農夫很不利於種地的。

5樓:飛向遠方

其實這種現象就是不太吉利的現象,按照科學的精神來看是不準確的。

6樓:小叮噹答題

這個是不準確的,只要努力還是會有收穫的。

7樓:未醒的夢

這只是封建迷信,並沒有任何科學道理。

關於農業生產的俗語和諺語

8樓:我加

只要年成熟,麻雀吃得幾顆谷。

9樓:匿名使用者

處暑不出頭,割谷喂老牛。

求格言,名人名言,諺語,歇後語,成語,三字經,老話,古話,古語,俗語,俗話,

10樓:黃逸妃

擇善人而交, 擇善書而讀, 擇善言而聽, 擇善行而從

大自然的啟示順口溜

春節的時間和習俗是什麼?

11樓:困難解決局

春節的時間是農曆正月初一。但一般至少要到農曆正月十五才結束。春節是中國的民俗,是中國四大傳統節日之一。春節,又稱之為過年,意味著新的一年開始。春節有哪些習俗呢?

12樓:匿名使用者

春節,中國四大傳統節日之一,是傳統上的農曆新年。春節俗稱「年節」,傳統名稱為新年、大年、天臘、新歲,口頭上又稱度歲、慶新歲、過年。[1]中國人過春節至少已有2023年以上的歷史。

在民間,舊時傳統意義上的春節是指從臘月的臘祭或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九日。在現代,人們把春節定於農曆正月初一,但一般至少要到農曆正月十五(上元節)新年才算結束。

13樓:匿名使用者

春節可以吃瓜子、花生、餃子和大肉丸,時間是初一至初十五。

作文「清明秋思」

農諺及其物候知識

14樓:匿名使用者

大寒不寒,春分不暖。雨打清明節,幹到夏至節。

螞蟻搬家,大雨嘩嘩。天上魚鱗斑,晒穀不用翻。

麻雀囤食要落雪,螞蟻壘窩要落雨。清明颳了墳頭土,瀝瀝拉拉四十五。

立夏東風到,麥子水裡撈。立夏刮陣風,小麥一場空。

農諺是有關農業生產的諺語,是農民在長期生產實踐裡總結出來的經驗。農業諺語是廣大農民在長期的農業生產實踐中,對天時氣象與農業生產關係的認識,不斷深化和昇華的基礎上,產生出來的。可謂道理深刻。

它產生於農業生產實踐,又指導和服務於農業生產實踐,足以證明農諺對指導農業生產起著很大的作用。

利用物候知識來指導農業生產的研究,在世界各國已經發展成為一門科學,物候學是記錄植物的生長榮枯,動物的往來、養育,例如楊柳綠、桃花開、燕子始來等自然現象,從而瞭解氣候變化及其對動植物的影響。物候知識的起源,在世界上以中國為最早。從古代流傳下來的許多關於物候方面的農諺,就是勞動人民實踐經驗的總結。

15樓:尛嫋飛飛

農諺是勞動人民長期生產實踐中積累起來的經驗結晶,它對於農業生產必然起著一定的指導作用。特別是在封建社會中,勞動人民被剝奪了讀書識字的權利,他們的經驗主要靠「父詔其子,兄詔其弟」的口頭相傳方式流傳和繼承下來,農諺就是其中的一個方面。例如,在封建社會時期,還沒有同代的溫度計、溼度計等儀器,農民就拿多年生樹木的生長狀態作為預告農事季節的依據,因為多年生樹木的生長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定的客觀氣候條件,於是產生了「要知五穀,先看五木」的農諺。

在指導播種期方面,有許多反映物候學的諺語,如「梨花白,種大豆」;「樟樹落葉桃花紅,白豆種子好出甕」;以及「青蛙叫,落穀子」等等。更多的是根據二十四節氣指出各種作物的適宜播種時期:如「白露早,寒露遲,秋分草子正當時」;「白露白,正好種蕎麥」等。

農民有了這些農諺就能掌握適時播種。另外如「立冬蠶豆小雪麥,一生一世趕勿著」;「十月種油,不夠老婆搽頭」等諺語,卻是失敗教訓的總結,提醒人們要抓緊季節,不誤農時。

如果我們把作物生產的全部過程分成幾個環節,幾乎每個環節都有一定的農諺。例如水稻從播種起,選用良種有「種好稻好,娘好囡好」等;培育壯秧有「秧好半年稻」等;插秧技術有「會插不會插,看你兩隻腳」,「早稻水上飄,晚稻插齊腰」等,施肥有「早稻泥下送,晚稻三遍壅」,「中間輕,兩頭重」等;田間管理有「處暑根頭摸,一把爛泥一把谷」等等。拿水稻一項來說,浙江就有500條左右農諺。

農民有了這些農諺,就好像現在有了技術指導手冊一樣,曾經起過很大的指導作用。特別是在一些老農民中都還保留有這種習慣。2023年我們在麗水縣向一位老農瞭解當地播種粟的經驗,他就舉出「紅粟頭上一枚針,只怕淺來不怕深」的農諺,並且拿粟和芝麻相比,說:

「芝麻頭上兩瓣葉,只怕深來不怕淺」的農諺,生動地說明了單子葉植物(如粟)和雙子葉植物(如芝麻)對播種深度的不同要求。我們在平陽縣總結當地種植龍爪稷(當地稱粟)的經驗時,農民又舉出「稻倒收一半,麥倒沒得看,粟倒一籮收籮半」的農諺,說明龍爪稷的特點是不怕倒伏。諸如此類的例子是不勝列舉的,足以證明農諺對指導農業生產起著很大的作用。

16樓:皋渺尉慈心

立冬蠶豆小雪麥,一生一世趕勿著」;「十月種油,不夠老婆搽頭」,是失敗教訓的總結,提醒人們要抓緊季節,不誤農時。

「芝麻頭上兩瓣葉,只怕深來不怕淺」的農諺,生動地說明了單子葉植物(如粟)和雙子葉植物(如芝麻)對播種深度的不同要求。

「秧苗起身,還要點心」,以「點心」來比喻起身肥的作用和分量,恰到好處。冬季種麥子沒有灰肥是很大的問題,農諺用「無灰不種麥,無酒不請客」來強調說明灰肥的重要性。稻缺氮肥,葉片發黃,亟需增施肥料,農諺用「稻子黃懨懨,主人欠它豆餅錢」來諷喻。

玉米打頂後可以促使植株生長有力,結棒子粗壯,農諺就用「玉米去了頭,力氣大如牛」來比喻,其他如「番薯不怕羞,一直栽到秋」,「種田草子河泥,小孩糖梗荸薺」,「秀稻黃,吃塊糖;秀稻黑,沒得吃」等都是生動活潑而又含意深刻的好農諺。

「削斷麥根,牽斷磨心」,是說麥子需要勤中耕,中耕後可以增產,但他不用增產等明字眼,而說麥子加工,磨大量的麥粉時可能會把磨心都牽斷了,這樣烘托來說,以鼓勵人們作好田間中耕工作

17樓:邰懌何瑩然

春不種,秋無收。

棗芽發,種棉花。

立夏勿下雨,犁耙倒掛起。

五月端午晴,爛稻刮田膛。

寒露無青稻,霜降一齊老。

有水才有谷,無水守著哭。

水庫是個寶,防旱又防澇。

稻田水多是糖漿,麥田水多是砒霜。

人靠飯養,稻靠肥長。

肥田長稻,瘦田長草。

土肥長谷,豬肥長肉。

萬物土裡生,全靠兩手勤。

只要功夫深,土裡出**。

好種長好稻,壞種長稗草。

三年不選種,增產要落空。

好兒要好娘,種田要好秧。

作物不好胡搭配,亂點鴛鴦要吃虧。

清明前後,種瓜點豆。

麥秀寒,凍煞看牛囝。

清明斷雪,穀雨斷霜。

桃花落在塵土裡,打麥打在泥漿裡;桃花落在泥漿裡,打麥打在塵土裡。

農業諺語大全

《當風颳起的時候》作文,《當風颳起的時候》作文400字!!!!!

風家族四兄妹 風,是個大家庭。有微風,大風,暖風,冷風,暴風,颱風 不同的風,有不同的性格。微風,是風家族的小不點。他是個兩三歲的小孩子。他很稚嫩,不大會跑,只能小步小步地走。當他經過你身邊時,你會覺得輕輕的,很舒服。暖風是個小姑娘。她很溫和,常常在春天出現。她輕撫萬物,給大地換上新裝。她的到來,使...

母愛的俗語,關於母愛的俗語

從母親那裡,我得到的是幸福和講故事的快樂。歌德 關於母愛的俗語 養兒方知父母恩 兒行千里母擔憂 娘想兒,長江長 兒思娘,扁擔長。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關於母愛的格言 1岡察爾的名言 母親的愛是永遠不會枯竭的。這說明母愛是非常偉大的,是永遠伴隨在我們身邊的。2老舍說的 失去了...

關於父親的俗語,關於父母的俗語

1 慈父之愛子,非為報也.淮南子 2 父愛可以犧牲自己的一切,包括自己的的生命.達芬奇3 父親的德行是兒子最好的遺產.塞萬提斯父愛如傘,為你遮風擋雨 父愛如雨,為你濯洗心靈 父愛如路,伴你走完人生.恐懼時,父愛是一塊踏腳的石 黑暗時,父愛是一盞照明的燈 枯竭時,父愛是一灣生命之水 努力時,父愛是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