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人體溫度是37度而氣溫達到37度的時候卻會覺得很難受

2021-03-19 23:57:46 字數 5434 閱讀 1432

1樓:匿名使用者

這是錯誤的。人體的體表溫度只有27-28度,人體的體內溫度才是37度。感覺到熱是因為體表的溫度感受器和體內溫度感受器能耐受的溫度是不同的。

2樓:匿名使用者

人體每時每刻都在向外界散發熱量,一旦外界溫度超過或與人體溫度持平,根據熱力學第二定理(低溫物體不會自發的向高溫物體傳遞熱量)人體熱量散發慢,會引起人感覺不舒服!

3樓:匿名使用者

人體感到最舒適的溫度是26攝氏度

4樓:匿名使用者

那只是空氣的溫度,並不是地表溫度,地表溫度要比空氣溫度要高。

為什麼人體體溫37度,人不會感覺到熱?

5樓:山有橋鬆

呵呵,又是這樣一個問題,人的提問是指人體深部的溫度,以腋窩、口腔,直腸比較接近,所以用三個地方的溫度代替。

人的體表溫度當然達不到37℃。

我回答過

6樓:匿名使用者

37度是人體的正常體溫,當然不覺得熱了!

但是當外界氣溫達37度時會影響人體的散熱,人體必須以出汗、擴張**血管等

手段來散熱以保持體溫不會超過正常範圍,這時候人就會覺得不那麼舒服了。

人的體溫是37度,為什麼人感到舒適的溫度卻不是37度?

7樓:我考慮我的

人的體溫的正常值分別是:口腔舌下溫度36.3~37.

2攝氏度;直腸溫度37.5攝氏度左右;腋下溫度36.0~37.

0攝氏度。也就是說,粗略算起來人的正常體溫大約是37度,但是當氣溫到達30度我們就會感到不適,當氣溫到達37度的時候更是令我們感覺彷彿在蒸桑拿,這就令人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了,人的正常體溫大約37度,但讓人感到舒適的溫度卻不是37度,那麼這究竟是為什麼呢?

原因如下:人是恆溫動物,要將溫度保持在一個恆定的範圍之內,就必須要經歷各種產熱、散熱的途徑,而人體本身就是一個不斷產生熱量的機體,這跟人體內各組織器官的代謝相關,如果環境溫度過高的話,人體就必須要往外散熱才能維持恆定的體溫。

人體的散熱途徑著實不少,但主要還是由人體最大的器官**和外界環境進行熱量交換,方式主要有四種,分別是輻射、傳導、對流、蒸發,當外界環境溫度高達37度的時候,和人體的溫度類似,這就使得人體器官新陳代謝所產生的熱量積蓄在人體內,所以才會讓人感覺非常難受。再加上在37度的環境溫度下,輻射散熱也已經起不了什麼作用,主要就是靠對流和蒸發這兩種方式了,比如靠吹風扇、流汗等,而被動出汗的感覺當然不是人體的最佳狀態了,所以人在37度的環境溫度下並不會感到舒適。

據瞭解,人體感到最舒適的溫度,夏天是19~24度,冬天則是17~22度,原理就是上面所說的,人要保持體溫的恆定,或者說要將體內積蓄的熱量及時傳導給外界環境。另外,除了溫度,溼度也很重要,當溼度大於95%,人體會感覺非常悶熱,排汗受阻,散熱不佳,**感覺潮溼黏糊,同時呼吸困難,導致人不得不張嘴喘氣。研究發現最適宜人類生活的溼度是45%~65%。

8樓:誰選舉的說法

是當氣溫到達30度我們就會感到不適,當氣溫到達37度的時候更是令我們感覺彷彿在蒸桑拿

9樓:否羑澤丶亦良

37度是人體內的溫度,其實人感覺30度就很熱了。

10樓:譚凌旋

不到三十七度有點發冷的感覺下午五到六點重些

11樓:m老大

我覺得人體溫度是一個範圍跟外界的溫度是不一樣。

12樓:如來神掌

體溫每升高1℃,細菌的存活率就會下降6個百分點,繼發感染的機率也相應降低。

人體是37度,為什麼當氣溫達到36度的時候人就受不了了?

13樓:就是程紫薇

一個

人的體溫不是體表溫度。一個人的體表溫度只有15度左右,不同部位有差異。當環境溫度達到37度時,自然會感覺到明顯的溫差。

當溫度達到37度時,人體很難散熱,人們會感到非常熱。正常情況下,人體溫度保持在36.5℃至37℃之間,而外界溫度通常高於或低於這個溫度

人體能始終保持恆溫的原因是它有一個恆溫機制,可以調節或與外界交換體溫。有幾種方法,一種是傳導,它需要某種介質,如空氣、水、金屬等。但是空氣不是主要的散熱方法,因為它的導電性差。

第二種是熱輻射,主要通過**直接散熱。當體溫高於外界溫度時,它能更好地發揮作用。第三是蒸發,包括出汗和呼吸。

當然排便也會釋放一些熱量。

然而,在高溫天氣下,只有蒸發的散熱方法才能發揮更好的作用,所以我們經常大量出汗,熱量是通過大量出汗來實現的。同時,人體肌肉將處於放鬆狀態,減少熱量積聚,從而將體溫保持在正常範圍內。

這些生理反應實際上是由下丘腦的所謂「體溫中心」控制的,它通過全身的神經控制身體如何隨著外部溫度的變化調節體溫。當超過人體能夠調節的極限時,人們會中暑或體溫下降,器官功能下降,甚至死亡。

然而,就耐高溫性而言,已經進行了實驗。在相當乾燥的空氣中,健康的人可以在50℃下呆兩個小時,70℃下呆15分鐘,100℃下呆1分鐘,沒有任何損傷。然而,如果你在45℃的潮溼空氣中停留1小時,你會中暑昏迷。

因此,可以確定人體的耐高溫極限受到溼度的影響。在一定溫度下,空氣中的相對溼度越低,水蒸發得越快,反之亦然。當溫度和溼度達到一定限度時,人體的熱量無法消散,體溫會上升,超過人體的耐受極限,導致死亡。

14樓:風蜂蜜柚子茶

因為這是我們體內的適宜溫度,但是對於外界的溫度遠遠低於這個。

15樓:wybzd哈哈哈

可能是因為人的體感溫度比較低,所以達到36度的時候就受不了了。

16樓:一個酸的檸檬

人體的溫度是37度,並不代表是體表溫度,所以說氣溫達到36度的時候,人感受到的溫度已經很高了。

17樓:瓶蓋缺塞兒

這個是因為36度的時候人會感覺到很熱。

為什麼人體溫度37℃卻受不了室外溫度37℃?

為什麼人的體溫是37度,但是氣溫變成37度後就覺得酷熱了呢?

18樓:匿名使用者

當外界溫度等於或大於人體的溫度時,理論上人體是不能將體溫向外散發的,因為溫度是由高的一方向低的一方傳導的。但實際上人體的體溫調節中樞會發揮作用的,當遇到高溫時人體會自動調節使心跳加快,血液執行加速,表皮血管擴張,汗孔開發排除大量汗液而散發熱量。然而由於外部的溫度較高刺激人體的溫度感受器,因此人們還是感覺很酷熱。

19樓:xzs智力超

其實氣溫達到35攝氏度就要釋出高溫預告,這是因為人的額部表面溫度正常是34.5攝氏度,所以氣溫超過這個溫度人的散熱就會"費勁",甚至需要大量出汗才能達到體溫平衡,由於環境相對溼度對人體表面水分散發影響很大,所以高溫天時環境相對溼度越高,越感到悶熱。

20樓:浮雲疑團

熱運動的方向是由高向低的,當氣溫低時,體溫可以向外散發,從而不再升高;相反就辦不到了,所以體溫降不下來當然就會覺得酷熱了 。

誰來說說為什麼人在37度的氣溫下待著很難受,在37度的水裡卻很愜意

21樓:匿名使用者

與人的體溫

及毛孔在一定溫度下開啟而流失水份等有關,

在水中37度,與人體體溫接近,毛孔漲開而不失水份;同懷孕的環境相似,同時毛孔排洩物及時衝入水中因而感到很愜意;

在空氣中37度,漢流夾背,不一會因體內少水而口乾,時間長了還會中暑,並且大量出乾燥後,留在體白色的鹽,及體內由毛孔的排洩物在體表,讓你周身不自在;

22樓:匿名使用者

在水裡阻止了紫外線的照射,相當於在人體外表形成一層保護膜

氣溫37度,人體也是體溫37度.為什麼人會覺得熱呢

23樓:澤愛之箭

因為人的體溫是指內部溫度,不是**表面溫度,**表面溫度要低於37度,所以遇到37的氣溫會覺得熱!

24樓:匿名使用者

樓上說的對,再補充一下,而且空氣溫度和物體溫度感覺起來也是有很大差別的,比如你喝37度的水,肯定不是沒有感覺

25樓:匿名使用者

我門要散熱才能涼快,37度,人體和周圍環境都一樣了,還散什麼熱,體內溫度就會上升.

26樓:匿名使用者

好問題!~可是!我也不知道!~就跟一個電光泡,同樣能塞進嘴裡,但就拿不出來!

27樓:匿名使用者

研究表明,溼度過大時,人體中一種叫松果腺體分泌出的松果激素量也較大,使得體內甲狀腺素及腎上腺素的濃度就相對降低,細胞就會「偷懶」,人就會無精打采,萎靡不振。長時間在溼度較大的地方工作、生活,還容易患溼痺症;溼度過小時,蒸發加快,乾燥的空氣容易奪走人體的水分,使**乾燥、鼻腔粘膜受到刺激,所以在秋冬季乾冷空氣侵入時,極易誘發呼吸系統病症。此外,空氣溼度過大或過小時,都有利於一些細菌和病毒的繁殖和傳播。

科學測定,當空氣溼度高於65%或低於38%時,病菌繁殖滋生最快,當相對溼度在45%—55%時,病菌死亡較快。

相對溼度通常與氣溫、氣壓共同作用於人體。現代醫療氣象研究表明,對人體比較適宜的相對溼度為:夏季室溫25℃時,相對溼度控制在40%—50%比較舒適;冬季室溫18℃時,相對溼度控制在60%—70%。

夏季三伏時節,由於高溫、低壓、高溼度的作用,人體汗液不易排出,出汗後不易被蒸發掉,因而會使人煩躁、疲倦、食慾不振;冬季溼度有時太小,空氣過於乾燥,易引起上呼吸道粘膜感染,患上感冒。據科學試驗,在氣溫日際變化大於3℃、氣壓日際變化大於10百帕,相對溼度日際變化大於10%時,關節炎的發病率會顯著增加。

人體致死的高溫指標與空氣溼度也有很大關係。當氣溫和溼度高達某一極限時,人體的熱量散發不出去,體溫就要升高,以致超過人體的耐熱極限,人即會死亡。因此,我國規定災害性天氣標準為,長江以南最高氣溫高於38℃,或者最高氣溫達35℃,同時相對溼度高於61%;長江以北地區最高氣溫達35℃,或者最高氣溫達30℃,同時相對溼度高於64%。

夏季,溼度增大,水汽趨於飽和時,會抑制人體散熱功能的發揮,使人感到十分悶熱和煩躁。冬天,溼度增大時,則會使熱傳導加快約20倍,使人覺得更加陰冷、抑鬱。關節炎患者由於患病部位關節滑膜及周圍組織損傷,抵抗外部刺激的能力減弱,無法適應激烈的降溫,使病情加重或痠痛加劇。

如果溼度過小時,因上呼吸道粘膜的水分大量喪失,人感覺口乾舌燥,甚至出現咽喉腫痛、聲音嘶啞和鼻出血,並誘發感冒。調查研究還表明,當相對溼度達90%以上,26℃會讓人感覺31℃似的。乾燥的空氣能以與人體汗腺製造汗液的相等速度將汗液吸收,使我們感覺涼快。

可是溼度大的空氣卻由於早已充滿水分,因而無力再吸收水分,於是汗液只得積聚在我們的**上,使我們的體溫不斷上升,同時心力不勝負荷。

人體溫度是37度,為什麼空氣溫度30多度會感到不舒服

這是錯誤的。人體的體表溫度只有27 28度,人體的體內溫度才是37度。感覺到熱是因為體表的溫度感受器和體內溫度感受器能耐受的溫度是不同的。人體每時每刻都在向外界散發熱量,一旦外界溫度超過或與人體溫度持平,根據熱力學第二定理 低溫物體不會自發的向高溫物體傳遞熱量 人體熱量散發慢,會引起人感覺不舒服!人...

人體正常體溫為37度左右,為什麼外界溫度35度多就感覺很熱

感覺熱不僅是溫度的,而且和周圍的溼度有關係 周圍適度越高,身體表面的汗液就無法快速蒸發降溫,所以人還是覺得熱 希望這個答案你滿意 麻煩採納,謝謝 人體正常體溫為37度左右,為什麼外界溫度35度多就感覺很熱?熱的傳導方式有三種 輻射 蒸發和擴散。當外界溫度明顯低於人體溫度時,輻射和擴散是主要的散熱方式...

當氣溫達到37度以上對人體有何影響

人體內部的溫度無法正常散熱,從而導致人的體溫升高,使人易中暑。還有 病等多種回疾病的答傳播。用水量大大增加,水資源短缺更嚴重 電能供不應求 對於人的工作學習積極性有削減作用,出現了工作高峰期比以往更嚴重,交通問題也更多 消費支出在電費方面比例上升。世界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淹沒了像威尼斯一樣的城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