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雙螺旋的主要實驗依據是什麼?在分子生物學發展中的重要意

2021-03-20 03:15:25 字數 4226 閱讀 8071

1樓:智秋靈刁瀅

通過基因調控生命活動的原理在分子生物學層面上解釋生命現象,推動人類基因組計劃研製並開發出具有理想性狀的目的品種。

2樓:匿名使用者

dna雙螺旋的主要實驗依據是什麼

依據dna雙螺旋結構的特點:

(1)主鏈

由脫氧核糖和磷酸基通過酯鍵交替連線而成.主鏈有二條,它們似「麻花狀」繞一共同軸心以 右手方向 盤旋, 相互平行而走向相反形成雙螺旋構型.主鏈處於螺旋的外則,(兩條主鏈可用鐵線在圓柱同上繞成 )

(2)鹼基對

鹼基位於螺旋的 內則 ,它們以垂直於螺旋軸的取向通過糖苷鍵與主鏈糖基相連.同一平面的鹼基在二條主鏈間形成鹼基對.配對鹼基 總是 a與t和g與c.

鹼基對以氫鍵維繫,a與t 間形成兩個氫鍵,g與c間形成三個氫鍵 (用牙籤或其他小棒表示氫鍵,用卡紙剪成不同形狀表示各種鹼基).

(3)結構引數

螺旋直徑2nm;螺旋週期包含10對鹼基;螺距3.4nm;相鄰鹼基對平面的間距0.34nm.(您可通過比例換算到合適尺寸 如3.4nm 在模型上用3.4cm 表示)

dna雙螺旋結構對分子生物學的影響有什麼意義

3樓:翰林學庫

2023年,沃森和克里克共同提出了dna 分子的雙螺旋結構,標誌著生物科學的發展進入了分子生物學階段。

dna雙螺旋結構的提出開始,便開啟了分子生物學時代.分子生物學使生物大分子的研究進入一個新的階段,使遺傳的研究深入到分子層次,"生命之謎"被開啟,人們清楚地瞭解遺傳資訊的構成和傳遞的途徑.在以後的近50年裡,分子遺傳學,分子免疫學,細胞生物學等新學科如雨後春筍般出現,一個又一個生命的奧祕從分子角度得到了更清晰的闡明,dna重組技術更是為利用生物工程手段的研究和應用開闢了廣闊的前景.

在人類最終全面揭開生命奧祕的程序中,化學已經並將更進一步地為之提供理論指導和技術支援.

.簡述dna雙螺旋結構模型的建立及其在生物學發展中的重大意義

4樓:匿名使用者

通過基因調控生命活動的原理在分子生物學層面上解釋生命現象,推動人類基因組計劃研製並開發出具有理想性狀的目的品種。

5樓:孝修平苑叡

a.兩條反平行的多核苷酸鏈繞同一中心軸相纏繞,形成右手雙股螺旋,一條5』→3』,另一條3』→5』

b.嘌呤與嘧啶鹼位於雙螺旋的內側,磷酸與脫氧核糖在外側。磷酸與脫氧核糖彼此通過3/、5/-磷酸二酯鍵相連線,構成dna分子的骨架。

寬1.2

nm寬0.6nm

大溝小溝

深0.85nm

深0.75nm

c.螺旋平均直徑2nm

每圈螺旋含10個核苷酸

鹼基堆積距離:0.34nm

螺距:3.4nm

d.兩條核苷酸鏈,依靠彼此鹼基間形成的氫鏈結合在一起。鹼基平面垂直於螺旋軸。a=t、g=c

鹼基互補原則具有極重要的生物學意義,dna的複製、轉錄、反轉錄等的分子基礎都是鹼基互補

dna雙螺旋結構有何重要生物學意義

6樓:是嘛

雙螺旋結構是生物結構中常見的基本單元,雙螺旋模型的意義,不僅意味著探明瞭dna分子的結構,更重要的是它還提示了dna的複製機制:

由於腺膘呤(a)總是與胸腺嘧啶(t)配對、鳥膘呤(g)總是與胞嘧啶(c)配對,這說明兩條鏈的鹼基順序是彼此互補的,只要確定了其中一條鏈的鹼基順序,另一條鏈的鹼基順序也就確定了。因此,只需以其中的一條鏈為模版,即可合成複製出另一條鏈。

擴充套件資料

結構特點:主鏈(backbone)由脫氧核糖和磷酸基通過酯鍵交替連線而成。主鏈有二條,它們似「麻花狀」繞一共同軸心以右手方向盤旋, 相互平行而走向相反形成雙螺旋構型。

主鏈處於螺旋的外則,這正好解釋了由糖和磷酸構成的主鏈的親水性。dna外側是脫氧核糖和磷酸交替連線而成的骨架。所謂雙螺旋就是針對二條主鏈的形狀而言的。

7樓:匿名使用者

dna雙螺旋結構的生物學意義:dna雙螺旋結構的發現,開啟了分子生物學時代,使遺傳的研究深入到分子層次,為生物工程的研究和應用開闢了廣闊的前景。

dna雙螺旋結構的特點:雙螺旋結構是兩條反向平行的脫氧多核苷酸鏈圍繞同一中心軸盤曲形成的以右手螺旋為主的結構;磷酸與脫氧核糖交替形成鏈的骨架位於螺旋的外側,鹼基位於螺旋的內部,鹼基平面與中心軸垂直。

擴充套件資料

dna雙螺旋結構的發現史:

20世紀,英國女性x射線晶體學家富蘭克林分辨出了dna的兩種構型,併成功地拍攝了它的x射線衍射**。沃森和克里克未經富蘭克林的許可使用了她的**,還在《自然》雜誌上發表一篇證實dna雙螺旋結構的文章。

2023年,詹姆斯·杜威·沃森和弗朗西斯·克里克利用了未經富蘭克林的授權,通過使用她的x射線晶體結構資料,4月25日在英國《自然》雜誌發表了題為「核酸的分子結構-脫氧核糖核酸的一個結構模型」,成功在人類探索生科本質的征途上邁出了巨大的一步。

8樓:徵求幫助

非常穩定,保障了遺傳物質的穩定性。

鹼基互補配對的原則保障遺傳物質再代代相傳時的延續性

鹼基的順序代表遺傳資訊,代表了生物個體的特異性

dna雙螺旋結構有何重要的生物學意義

9樓:聽風

2023年,沃森和克里克共同提出了dna 分子的雙螺旋結構,標誌著生物科學的發展進入了分子生物學階段。

dna雙螺旋結構的提出開始,便開啟了分子生物學時代。分子生物學使生物大分子的研究進入一個新的階段,使遺傳的研究深入到分子層次,"生命之謎"被開啟,人們清楚地瞭解遺傳資訊的構成和傳遞的途徑。在以後的近50年裡,分子遺傳學、分子免疫學、細胞生物學等新學科如雨後春筍般出現,一個又一個生命的奧祕從分子角度得到了更清晰的闡明,dna重組技術更是為利用生物工程手段的研究和應用開闢了廣闊的前景。

在人類最終全面揭開生命奧祕的程序中,化學已經並將更進一步地為之提供理論指導和技術支援。

dna雙螺旋結構模型是有誰提出的,簡述其發現的主要實驗依據

10樓:哊點壞

在上世紀中葉(1950s)james watson 和 francis crick提出了著名的dna雙螺旋以及雙鏈間鹼基配對的模型,根據這個模型,他們進一步提出了dna複製的半保留模型(semiconservative model),雖然這個模型比當時並存的全保留模型(conservative 模型)看起來簡單易行的多,但始終缺乏有說服力的資料。 最後在2023年,當時在caltech作研究生的matthew meselson和作博士後的franklin stahl設計並實現了這組著名的,證明了dna複製半保留機理的實驗。

試驗中,他們先將大腸桿菌細胞培養在用15nh4cl作為唯一氮源的培養液裡養很長時間(14代),使得細胞內所有的氮原子都以15n的形式存在(包括dna分子裡的氮原子)。這時再加入大大過量的14nh4cl和各種14n的核苷酸分子,細菌從此開始攝入14n,因此所有既存的「老」dna分子部分都應該是15n標記的, 而新生的dna則應該是未標記的。接下來他們讓細胞們繼續高高興興地生長,而自己則在在不同時間提取出dna分子,利用cscl密度梯度離心分離,而當細胞**了一次的時候只有一個dna帶,這就否定了所謂的全保留機理,因為根據全保留機理,dna複製應該通過完全複製一個「老」dna雙鏈分子而生成一個全新的dna雙鏈分子,那麼當一次複製結束,應該一半dna分子是全新(雙鏈都完全只含14n), 另一半是「全老」(雙鏈都完全只含15n)。

這樣一來應該在出現在離心管的不同位置,顯示出兩條黑帶。

通過與全14n和全15n的dna標樣在離心管中沉積的位置對比,一次複製(**)時的這根dna帶的密度應當介於兩者之間,也就是相當於一根鏈是14n,另一根鏈是15n。而經歷過大約兩次複製後的dna樣品(generation=1.9)在離心管中顯示出強度相同的兩條黑帶,一條的密度和generation=1時候的一樣,另一條則等同於完全是14n的dna。

這樣的結果跟半保留機理推測的結果完美吻合

就這樣,關於dna複製機理的爭論終於被meselson和stahl完美解決,而基因學和基因組學也得以在此後的五十年取得一系列重大突破。

dna雙螺旋結構模型的提出對推動生物化學發展有重大意義的原因是什麼

簡述dna雙螺旋結構與現代分子生物學發展的關係

11樓:匿名使用者

奠定了現代分子生物學的基礎,說白了,讓人們知道遺傳物質是什麼,人類有30億鹼基對,這是天書,現代分子生物學就是努力讀懂它,希望對您有幫助。

生物進化論的創始人和發現DNA分子雙螺旋結構的科學家是

b此題是關於部分生抄 物學家襲的生平事蹟的選擇,思考解答 解 19世紀初,法國學者拉馬克認為動物和植物都是有生命的物體,首次提出 生物學 一詞,從此,人們才將植物學和動物學統一稱為 生物學 林奈是瑞典的植物學家 冒險家,林奈在生物學中的最主要的成果是建立了人為分類體系和雙命名法,創立了統一的生物命名...

DNA雙螺旋結構對分子生物學的影響有什麼意義啊

1953年,沃森和克里克共同提出了dna 分子的雙螺旋結構,標誌著生物科學的發展進入了分子生物學階段。1953年,沃森和克里克共同提出了dna 分子的雙螺旋結構,標誌著生物科學的發展進入了分子生物學階段。dna雙螺旋結構的提出開始,便開啟了分子生物學時代.分子生物學使生物大分子的研究進入一個新的階段...

噬菌體侵染細菌的實驗 DNA是遺傳物質

32p,是一種放射性示蹤物,標誌著dna存在的位置。樓主先生,寄主細胞內的32p,是來自於親代噬菌體內的32p,是親代噬菌體注入進去的,不是人工把寄主細胞內的dna也標記了32p。這就說明了親代噬菌體把自身的dna注入到了寄主細胞內。如果,寄主細胞內沒有32p,怎麼能證明親代噬菌體的dna到過寄主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