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析諸葛亮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精神的歷史意義與現實意義

2021-03-20 04:47:53 字數 3014 閱讀 6694

1樓:

諸葛亮文化既具有廣義文化的含義,也具有狹義文化的含義。從廣義文化的含義來講,所謂諸葛亮文化是指諸葛亮-生,尤其是指諸葛亮在出山從政掌握了蜀漢大權之後,他的意識形態及其在他的意識形態指導下所建立的制度、組織機構,及其規範管理下所創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包括在諸葛亮治理下蜀漢的物質生產、社會意識、精神生活、科學技術、思想觀念、風俗習慣以及與諸葛亮有關的遺蹟、遺存等等。

從狹義的文化含義來講,諸葛亮文化是指諸葛亮一生實踐所表現出來的社會意識形態,如思想、道德、風尚、宗教、文學藝術、科學技術、學術等,以及在他的意識形成指導下所構建的與他的意識形態相適應的制度和組織機構等。由於歷史的發展,時代的久遠,社會的進步,廣義的諸葛亮文化在社會物質生產方面的成果,在今天看來顯然是落後了。所以,這些方面並不是我們繼承和弘引揚的主要之處。

而諸葛亮文化在其精神財富方面,則是一座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豐富寶庫。例如,諸葛亮身上所體現的人文精神,其人格、道德、其官德,其智慧謀略,其治政、治軍、理民、外交、撫夷政策等方面的文化精粹,則是我們應當重點加以研究的。

在研究諸葛亮文化時還有一個問題需要弄清楚,即諸葛亮歷史文化本身與諸葛亮文化現象是既有聯絡,但又有區別的兩個不同的概念。諸葛亮歷史文化是渚葛亮真實的歷史,而不是誇張、溢美、渲染、附加、虛擬、附會、神話傳說等等。諸葛亮文化現象則不必拘泥於諸葛亮本身的歷史真實,它可以七分真實三分虛構,也可以三分真實七分虛構,也可以全部虛構,進行全新的創作等等。

作為-個史學研究工作者,則更應該首先著重於諸葛亮歷史文化的研究。

由於諸葛亮歷史文化是中國傳統優秀文化集大成者,是儒、道、法、墨、黃、老等等中國傳統文化精華的集中體現。筆者在此短文中只能擇其要者,對諸葛亮歷史文化的內涵加以掛一漏萬的粗疏**。

(二)諸葛亮歷史文化方面可以從其物質成果與精神成果兩個方面加以概述。

首先,從諸葛亮文化的物質成果方面來看,概括起來講至少有以下六個方面: 在以法治蜀,以德化人方面,他主持制定了《蜀科》,還親自寫下了《八務》、《七戒》、《六恐》、《五懼》等整頓吏治方面的法規、法令,還興學校辦教育,德化民眾。

在發展農業生產方面,採取了「務農植谷, 閉關息民」,獎勵農耕,興建和保護水利設施, 修堰築堤,以防水患;精兵省將,休士勸農;架橋修路,分兵屯田,設定農官等政策措施。

在手工業生產方面,實行鹽鐵官營,設司鹽校尉,較鹽鐵之利;重視冶鐵和軍械器具的創作、改進和創新,設定司金中郎將,典作農戰之具,製作了當時較魏、吳遠為先進的軍械器具。

在商業**方面,重視蜀錦生產,發展蜀錦**,設定錦官。

在外交政策方面,實行了聯吳抗魏,解除東顧之憂,率軍北伐,五出祁山。

在民族政策方面,實行了撫夷方針,平定南中,達到夷、漢粗安,使夷族出糧出兵,支援北伐的目的,等等 。

在諸葛亮的治理下,十多年間,蜀漢社會出現了「田疇闢,倉廩實,器械利,積蓄饒,朝會不華,路無醉人」的欣欣向榮的景象和「吏不容奸,人懷自勵」的清正廉潔的政治局面。

以上這些方面的物質成果,當然其中也蘊含了精神成果,是值得認真總結,研究和借鑑的。

然而更主要的,更值得研究的是堪稱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精華和典型的諸葛亮文化精神方面的成果。這些方面的內容歸納起來至少也有以下五個方面:

愛國主義精神。諸葛亮是蜀漢忠臣,也是千古與忠君的典型。無論對先君劉備還是對後主劉禪, 他都忠心耿耿。

他受劉備三顧之恩,「由是感激, 遂許先帝(劉備)以驅馳」,「竭股肱之力,效忠貞之節」;他受託孤之重,輔佐後主劉禪「政事無鉅細」,鹹由他決,然「專權而不失禮,行君事而國人不疑」(《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決不像曹孟德、司馬仲達那樣覬覦帝位。他既無篡位之意,又無貪財之心。為了復興漢室,統一天下,忘我工作,積勞成疾,直至病死軍中。

他「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的精神成為千秋之楷模;他三代盡節,一門忠烈的高貞品德和家風,成為中華民族愛國主義的典範,永遠值得效法。

民本主義思想。民為邦本,仁政愛民,敬德保民,惠民利民是中國古代以德治國思想的核心內容。它要求**們以寬厚、仁愛之心來管理國家,教化百姓。

惟如此,才能治國安邦,天下太平。諸葛亮是這種優良傳統思想的模範實踐者。 他有仁德之心,以德育民,主張「治世以大德,不以小惠」,「為政以安民為本,不以修飾為先」(《諸葛亮集·又稱蔣琬》)。

在蜀漢他做了許多利民惠民的好事,致使老百姓在他死後,思恩懷德,私祭於野。

經世致用的學術風格。經世致用,就是指對治理國傢俱有實用價值。諸葛亮是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不是學術研究人員,但他的治學精神,卻具有經世致用的學術風格。

他不主張死讀書,而是主張學以致用。他本人在讀書中,「觀其大略」,抓住書中綱領,體會書中精要,從中汲取有益的思想和教訓,以作為自己分析觀察現實社會狀況,瞭解掌握天下形勢,從而借鑑治國之術的冶學態度和方法,成為1000多年來經世致用學術風格的典範,流傳至今而不衰。

任人唯賢的施政原則。中國曆代統治者之所以要把「任人唯賢」作為施政原則,是因為一切法律、政令、治國措施都要人去貫徹執行。官吏的賢愚優劣對法律政令的暢通影響極大。

所以,要選拔任用賢才,要有好的官吏治理國家,諸葛亮在治理蜀漢時,繼承、弘揚了這一優良傳統,他認為「任人唯賢」是一個關係到國家治亂安危的大問題。他曾打比喻說,國家需要輔政的官,就好比房子需要柱子一樣,柱子不可細,細了房子要倒,官吏不可弱,弱了國家就要傾敗。為了「舉賢」,他還「築高臺於成都之南,以延四方之士」(《華陽國志》),不受人才來自何地、何方、先後的限制,而是以是否「賢才」為標準。

諸葛亮還善於使用人才,用人能「盡其器能」,發揮其特長。

幾近完美無缺的人格道德和官德典範。諸葛亮—生的實踐,已成為封建統治階級人格道德和官德理想的最高典範,而這些道德、官德典型如果剔除其階級性,則可成為全人類超越階級、超越時空、超越地域的人格道德、官德典範。例如,他勤奮好學,躬耕苦讀,博覽群書,學以致用;他淡泊明志,寧靜致遠,不求聞達,不竭權門;他清高自許,慎重擇主,以待明君;為報三顧知遇之恩,以身相許,以其智慧謀略,以優異的治政、治軍、治國、外交、理民、撫夷的才能輔助朝廷,治理蜀漢;他忠於漢室,不分先君後主;他貴而不驕,富而不奢,不忘故交;他講信義,重承諾;禮賢下士,提拔重用賢才;他虛心納言,嚴於律己,勇於自責;他心平如秤,公正無私;法不阿貴,賞罰分明;他以民為本,較有仁德之心,且能以革新思維,創造發明不少新式生產工具和先進軍事器具利民惠民衛民;他清正廉潔、節儉,以及三代盡節、一門忠烈的家風等等,都是堪稱為人格、道德、官德的典範,永遠值得官民效法、弘揚。

諸葛亮走了和韓信一樣的路,鞠躬盡瘁,為什麼卻沒有成功

韓信有劉邦守水晶啊,而諸葛亮北伐是劉備已經嗝屁了,守水晶的是劉禪,劉禪比劉邦如何?明白我的意思啦?同樣從四川出發向中原進軍,為什麼韓信成功了諸葛亮卻失敗了?當時的環境不同,身邊的人也不同。諸葛亮始終孤身一人,內政軍事都是一手抓,而韓信身邊有蕭何這樣的幫助。戰爭的勝利需要天時地利人和,諸葛亮當時沒有人...

諸葛亮咋死的,諸葛亮怎麼死的

劉禪繼位,諸葛亮被封為武鄉侯,領益州牧。勤勉謹慎,大小政事必親自處理,賞罰嚴明,與東吳聯盟,改善和西南各族的關係,實行屯田,加強戰備。建興五年 227年 上疏 即 出師表 於劉禪,率軍出駐漢中,前後6次北伐中原,多以糧盡無功。十二年,終因積勞成疾,病逝於五丈原軍中,將後事託付姜維。諸葛亮年譜 年號 ...

諸葛亮在哪死的,諸葛亮死在那裡

諸葛亮真正去世的原因,如今被揭曉,真相讓人感嘆。諸葛亮死在那裡?諸葛亮病死在五丈原 五丈原位於八百里秦川西端,太白山北麓的寶雞岐山縣五丈原鎮,是三國時代諸葛亮屯兵用武 勞竭命隕的古戰場,勝蹟累累,遠近聞名。五丈原為何名為 五丈 其說法有三 一說此原前闊後狹,最狹處僅五丈 二說秦二世西巡至此時,原頭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