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答比較唐代古文運動與近代五四運動的異同

2021-03-20 15:33:33 字數 3461 閱讀 4182

1樓:脛下逆鱗

自漢以後,文辭日漸浮躁,華而不實,詩講格律、文講駢體。唐末至宋,文人掀起文學復古之風氣。倡導者,韓愈、歐陽修的人。其倡導文以達意,不居形式。

此次復古運動,實質是一種白話運動。

理學家石介認為文達意即可,不求文,文即是道,道即是文。所謂道者,思想而已。因此行文近於白話,不必修辭。

歐陽修則認為,此為古文運動另一極端,以道代文,流於怪異。文以達意外,辭要優美。文即是藝術,不居格律而已。

因此要對白話適當整理,以精練、優美。

此次古文運動恢復了中華文化,解開了文化以外的束縛和枷鎖,使中華文化攀到另一頂點。

明清時期,八股取士。給中國文化又套上另一枷鎖。

五四時期也掀起白話運動。但走得過頭,最初要破除八股,後又反對文言文,廢除文言教育,進而反對漢字,主張拼音化,更有甚者主張廢除漢語,改講英文。

八十年後反思,此次白話運動沒有使中華文化得以昇華,反而衰退;沒有使國民素質提高,反而降低。降低到大學畢業生不會寫**,不會寫報告。

今天,尤其是教育工作者,應該反思。

漢語文章用文言書寫,使我們稍加訓練,便能通讀三千年之文章,便能暢遊古典文化。英語不行的,每三十年一小變,六十年一大變,一百年前的書,不經系統訓練已無法閱讀。一千年前的文章,不經語言學家翻譯,根本無法閱讀。

這就是文言的作用。文言充實著白話,白話補充著文言。使中華文章和語言得以恆定發展。也使我們發音不同,方言不同的民族得以凝聚。

文言很好學,只要時兒時背頌幾部經典,文言就會了。白話文很難學的,有沒有未學文言而白話文相當優秀的學者呢?沒有!

只要背幾部經典,學會文言,中國的語言便駕御自如。否則,無論多努力也寫不出象樣的文章。

今天依然有人在倡導古文運動,願中華文化在這一次古文運動中能夠復興,照亮世界。

如何理解唐代古文運動與北宋詩文革新的異同

2樓:

同:都是文學革新運動。

異:古文運動兼有思想運動和社會運動的性質;而北宋詩文革新運動是適應政治鬥爭需要而起的。

3樓:匿名使用者

可可以檢視高中歷史書啊

簡答古文運動的主張和貢獻

4樓:牛牛的天空下

古文運動,是指唐代中期以及宋朝提倡古文、反對駢文為特點的文體改革運動。

因古文運動涉及文學的思想內容,所以兼有思想運動和社會運動的性質。 "古文"這一概念由韓愈最先提出。 中唐古文運動,雖然在當時文壇上取得了勝利,但駢文並未就此匿跡,晚唐以後,它還在繼續流行。

五代到宋初,浮靡華麗的文風再度氾濫,到了宋朝的古文復興由歐陽修倡導之後,才形成一場運動。又一次把古代文學、特別是散文以及文論的發展推進了一大步。此後,以"唐宋八大家"為代表的古文傳統,一直為元明清散文家奉為正宗,而明清散文更多取法於歐陽修、曾鞏、蘇軾等。

詩歌方面,歐陽修、王安石、蘇軾也給予南宋金元詩以及明代唐宋派、公安派、竟陵派,清代宋詩派以深刻的影響。

如何理解唐代古文運動與北宋詩文革新的異同 5

5樓:匿名使用者

同:都是文學革新運動。

異:古文運動兼有思想運動和社會運動的性質;而北宋詩文革新運動是適應政治鬥爭需要而起的。

唐朝古文運動的倡導者

6樓:瀟灑鄒一回

柳宗元和韓愈

,是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者,這一運動發起於中唐,但它的成功卻在北宋。除韓愈、柳宗元外,唐宋八大家中的其餘6人,即歐陽修、王安石、曾鞏、蘇洵、蘇軾、蘇轍都是北宋中期人。中國唐代中葉及北宋時期以提倡古文、反對駢文為特點的文體改革運動。

因同時涉及文學的思想內容,所以兼有思想運動和社會運動的性質。

簡答古文運動的始末與發展歷程?

唐代古文運動的歷程

7樓:金果

韓愈等人舉起「復古」的旗幟,提倡學古文,習古道,以此宣傳自己的政治主張和儒家思想。這主張得到了柳宗元等人的大力支援和社會上的廣泛反應,逐漸形成了群眾性的鬥爭浪潮。

壓倒了駢文,形成一次影響深遠的「運動」。這一運動有其發展過程。在駢文盛行時,已有人提出改革的要求,初唐陳子昂曾主張「復古」,是文體革新的先驅者。

其後,蕭穎士、李華等繼起,提出取法三代兩漢的主張,為韓柳古文運動做了思想準備。中唐時期雖經安史之亂,唐朝國力衷弱,但貞元以後,社會暫時安定,經濟有所發展。

出現了「中興」的希望。這樣韓愈等人倡導古文運動的時機也就成熟了。他們提出「載道」、「明道」的口號,這是古文運動的基本理論。

他們重視作家的品德修養,重視寫真情實感,強調要有「務去陳言」(韓愈《答李翊書》)和「詞必己出」(韓愈《南陽樊紹述墓誌銘》)的獨創精神。

他們一方面親自實踐,一方面又培養了許多青年作家,使古文運動的聲勢日漸壯大。韓愈和柳宗元是唐代古文運動的代表。他們倡導古文是為了推行古道,復興儒學。

韓愈說,「學古道而欲兼通其辭;通其辭者,本志乎古道者也」(《題歐陽生哀辭後》)。所以,他們的古文理論都把明道放在首位。

不過韓愈特別強調儒家的仁義和道統,而柳宗元則主張「以輔時及物為道」(《答吳武陵論非國語書》)。唐代古文運動在中國古代散文發展史上的主要貢獻。

就是扭轉了長期統治文壇的形式主義潮流,繼承了早期散文的優良傳統並有所創新和發展,從而開創了散文寫作的新局面,撥正了古代散文的發展方向。

擴充套件資料:

唐人的理論主張:

關於文學復古主張的提出,並不是唐人的創舉。西魏的蘇綽和隋的李諤,已有提及,但並未產生實際的影響。初唐的陳子昂提倡風雅興寄,雖在唐代的影響很大。

卻也未形成文體文風改革的普遍氣息。直到韓愈、柳宗元提出「文以明道」復興儒學,才把文學復古的思潮推向高峰。

在韓愈、柳宗元之前,蕭穎士、李華倡導宗經,因宗經而自然走向文學的復古,並對宋以及魏晉以後的文學予以否定。到了獨孤及則主張「先道德而後文學」,強調文章要有利於教化。

至劉冕則提出「文以明道」,極力突出文章的教化功能,對文學史上一切與教化無關的文學性一概否定。 在繼承前人的基礎上,韓愈、柳宗元則提出了更為明確、更具有現實針對性的古文理論。

韓柳認為,首先,「文以明道」。其次,在倡導「文以明道」的同時,也充分意識到「文」的作用,為寫好文章而博採眾長。韓愈多次提到「愈之志在古道又甚好其言辭」。

柳宗元也說「意而不文則泥,然則文者固不可少耶!」這種亦重道亦重文的態度,已與之前的古文家有所不同。其三,韓柳認為「自樹立,不因循」貴在創新。

韓愈認為學習古文應「師其意,不師其辭」,在文章體式上主張寫古文卻堅決反對模仿因襲。其四,韓愈**非常重視作家的道德修養和文章的情感力量,認為這是寫好文章的關鍵。

從蕭穎士、李華到獨孤及再到劉冕,他們都對文體文風的改革進行了探索,在當時具有積極的意義,但都一味強調教化而否定一切文學性作品的態度是偏頗的。

他們的理論主張空言明道,缺乏實踐性的品格。韓愈、柳宗元的古文主張,提出文道並重,以及更加完善的古文理論。

為古文的寫作提供了依據。但這種「文以明道」注重教化的文學理論使文章充滿了道學氣息,缺乏真情實感。

唐代中期,和韓愈提倡古文運動的是

韓愈和柳宗元是唐代古文運動的代表。他們倡導古文是為了推行古道,為了復興儒學。韓愈說,學古道而欲兼通其辭 通其辭者,本志乎古道者也 題歐陽生哀辭後 所以,他們的古文理論都把明道放在首位,不過韓特別強調儒家的仁義和道統,柳則主張 以輔時及物為道 答吳武陵論非國語書 此外,兩家的古文理論體系還包括 主張 ...

唐代 古文運動 和文藝復興的區別和聯絡

唐代古文運動 一.中唐古文運動 是一場由駢體到散體的文體與文風的革新,它有很現實的目的,有鮮明的理論主張,有較為廣泛的參與者,在中國散文史上的影響極為深遠。二.唐代古文運動的起因 與社會政治經濟文化有關 中興穩定,小地主階層興起,需要充分表達思想感情的文體 是文體文風自身演變規律的支配。三.韓柳古文...

唐代與宋代的文化差異試比較唐代文化與宋代文化有何不同,並思

唐朝是一個改革開放的朝代,文化可用百花齊放 百家爭鳴 空前繁回榮來描述。那答時佛 道 儒等等都能很好的發展,所以那時的文化應該是古代的巔峰,大家頻出,尤以 詩歌 為盛。到後期 詞 的發展也比較快。同時 傳奇 之類的文學也得到發展。而宋朝因為推行理學,人們的思想得到禁錮,相對來說不夠活躍。所以講究嚴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