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的《琵琶行》韓愈的《聽穎師彈琴》李賀的《李憑箜篌引

2021-05-21 23:15:15 字數 4976 閱讀 2367

1樓:帥氣的小宇宙

1、描寫聲音的方法不同:

(1)白居易的《琵琶行》他不僅用了比喻來描寫旋律的變化,還利用了彈奏著的動作來突出音調節奏的高低快慢,例如「輕攏慢捻抹復挑」。

(2)韓愈的《聽穎師彈琴》善用比喻,把不同階段的琴音都用另一種東西來形容,如寫低音的時候纏綿婉轉,他把那個聲音比作親密兩個人間的低頭耳語,又如聲音高亢時,他用戰士對敵的慷慨激昂,豪邁壯闊的場面來形容。

(3)李賀的《李憑箜篌引》則是選擇用側面烘托的方法,沒有直接描寫**聲怎麼樣,而是通過寫「聽眾」的反應來突出聲音節奏的變化。

2、文學體裁不同:

(1)白居易的《琵琶行》為歌行體,歌行體既可放情長言,雜而無方,又可步驟馳騁,疏而不滯,表達起來也更為的自由、豐富。

(2)韓愈的《聽穎師彈琴》為七言詩,全詩每句七字或以七字句為主,受其限制,所能寫的並不多,所以描寫得較為單調。

(3)李賀的《李憑箜篌引》為古體詩,古體詩又叫古風,這是依照古詩的作法寫的,形式比較自由,不受格律的束縛,所以李賀表達起來更為自由。

3、創作背景不同:

(1)白居易的《琵琶行》作於元和十一年(公元816年),秋天,白居易被貶江州司馬已兩年,在潯陽江頭送別客人,偶遇一位年少因藝技紅極一時,年老被人拋棄的歌女,心情抑鬱,結合自己路途遭遇,用歌行的體裁,創作出了這首著名的《琵琶行》。

(2)韓愈的《聽穎師彈琴》作於元和十一年(816年)。相傳唐朝有一個名叫穎的和尚,從印度來到中國,人們尊稱他為穎師。穎師演奏古琴十分出名,韓愈也慕名前來欣賞穎師彈琴,並把他聽穎師彈琴的感受寫成了一首詩,即這首《聽穎師彈琴》。

(3)李賀的《李憑箜篌引》作於唐憲宗元和六年(811年)至元和八年(813年),當時李賀任職於長安,官奉禮郎(執掌祭祀的九品小官)。

4、音調變化不同:

(1)白居易的《琵琶行》是由低音到高音再到低音最後以高音結束,節奏變化的幅度大。

(2)韓愈的《聽穎師彈琴》是由音調低變為音調高繼而變低,然後變高再變低的變化過程。

(3)李賀的《李憑箜篌引》中**變化單調,主要是由低轉高,但是因為的感情變化卻寫得很巧妙。

白居易的《琵琶行》、韓愈的《聽穎師彈琴》和李賀的《李憑箜篌引》說說各自的藝術

2樓:就是愛荷

白居易的《琵琶行》通過寫琵琶女生活的不幸,結合詩人自己在宦途所受到的打擊,唱出了「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的心聲。社會的動盪,世態的炎涼,對不幸者命運的同情,對自身失意的感慨,這些本來積蓄在心中的沉痛感受,都一起傾於詩中。它在藝術上的成功還在於運用了優美鮮明的、有**感的語言,用視覺的形象來表現聽覺所得來的感受;蕭瑟秋風的自然景色和離情別緒,使作品更加感人。

韓愈的《聽穎師彈琴》一詩前後分寫兩種境界。前十句描寫**意境,曲折形容,"忽而弱骨柔情,銷魂欲絕;忽而張牙舞爪,可駭可愕。其**百出如此"(蔣之翹語,見《輯注唐韓昌黎集》)。

後八句寫聽琴者的境界。詩人故意說自己本不懂琴,聽此琴才忽然開竅了,而且激動不已。這其實是以演奏效果來襯托演奏技藝之高超,可謂啟愚頑而動魂魄,精誠所至,金石為開。

李賀的《李憑箜篌引》最大特點是想象奇特,形象鮮明,充滿浪漫主義色彩。詩人致力於把自己對於箜篌聲的抽象感覺、感情與思想借助聯想轉化成具體的物象,使之可見可感。詩歌沒有對李憑的技藝作直接的評判,也沒有直接描述詩人的自我感受,有的只是對於樂聲及其效果的摹繪。

然而縱觀全篇,又無處不寄託著詩人的情思,曲折而又明朗地表達了他對樂曲的感受和評價。這就使外在的物象和內在的情思融為一體,構成可以悅目賞心的藝術境界。ko

2.比較白居易《琵琶行》韓愈《聽穎師彈琴》李賀《李憑箜篌引》李頎《聽董大彈胡茄

3樓:雲之羽纓

建議你看看現在**11頻道12點45分播出的百家講壇 那裡有你想要的答案

比較《琵琶行》《聽穎師彈琴》《李憑箜篌引》在**所用的不同技法,說說它們各自的藝術風格。

4樓:匿名使用者

我國的古典詩歌很善於用巧妙的比喻來表現**。大致說來,有三種主要表現方式:其一是以聲喻樂,即以自然界的聲響來比喻**;其二是以形喻樂,即以視覺形象比喻**的形象;其三是以典喻樂,即以關於**的各種傳說來表現**的效果。

《聽穎師彈琴》、《琵琶行》、《李憑箜篌引》均綜合運用了上述三種表現**的技法,但又各有側重:白居易的《琵琶行》長於以聲喻樂,韓愈的《聽穎師彈琴》長於以形喻樂,李賀的《李憑箜篌引》長於以典喻樂。

5樓:匿名使用者

白居易的《琵琶行》通過寫琵琶女生活的不幸,結合詩人自己在宦途所受到的打擊,唱出了「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的心聲。社會的動盪,世態的炎涼,對不幸者命運的同情,對自身失意的感慨,這些本來積蓄在心中的沉痛感受,都一起傾於詩中。它在藝術上的成功還在於運用了優美鮮明的、有**感的語言,用視覺的形象來表現聽覺所得來的感受;蕭瑟秋風的自然景色和離情別緒,使作品更加感人。

韓愈的《聽穎師彈琴》一詩前後分寫兩種境界。前十句描寫**意境,曲折形容,"忽而弱骨柔情,銷魂欲絕;忽而張牙舞爪,可駭可愕。其**百出如此"(蔣之翹語,見《輯注唐韓昌黎集》)。

後八句寫聽琴者的境界。詩人故意說自己本不懂琴,聽此琴才忽然開竅了,而且激動不已。這其實是以演奏效果來襯托演奏技藝之高超,可謂啟愚頑而動魂魄,精誠所至,金石為開。

李賀的《李憑箜篌引》最大特點是想象奇特,形象鮮明,充滿浪漫主義色彩。詩人致力於把自己對於箜篌聲的抽象感覺、感情與思想借助聯想轉化成具體的物象,使之可見可感。詩歌沒有對李憑的技藝作直接的評判,也沒有直接描述詩人的自我感受,有的只是對於樂聲及其效果的摹繪。

然而縱觀全篇,又無處不寄託著詩人的情思,曲折而又明朗地表達了他對樂曲的感受和評價。這就使外在的物象和內在的情思融為一體,構成可以悅目賞心的藝術境界。

6樓:匿名使用者

《明湖居聽書》(劉鶚):

1、聲音初不甚大,只覺入耳有說不出來的妙境:五臟六腑裡,像熨斗熨過,無一處不伏貼,三萬六千個毛孔,像吃了人蔘果,無一個毛孔不暢快。

2、唱了十數句之後,漸漸的越唱越高,忽然拔了一個尖兒,像一線鋼絲拋入天際。

3、那王小玉唱到極高的三四疊

李憑彈箜篌引這首詩的最大特點是想象奇特,形象鮮明,充滿浪漫主義色彩。詩人致力於把自己對於箜篌聲的抽象感覺、感情與思想借助聯想轉化成具體的物象,使之可見可感。詩歌沒有對李憑的技藝作直接的評判,也沒有直接描述詩人的自我感受,有的只是對於樂聲及其效果的摹繪。

然而縱觀全篇,又無處不寄託著詩人的情思,曲折而又明朗地表達了他對樂曲的感受和評價。這就使外在的物象和內在的情思融為一體,構成可以悅目賞心的藝術境界

比較琵琶行,聽穎師彈琴 李憑箜篌引在**描寫方面的不同技法 10

7樓:這些都不是

白居易的《琵琶行》通過寫琵琶女生活的不幸,結合詩人自己在宦途所受到的打擊,唱出了「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的心聲。社會的動盪,世態的炎涼,對不幸者命運的同情,對自身失意的感慨,這些本來積蓄在心中的沉痛感受,都一起傾於詩中。它在藝術上的成功還在於運用了優美鮮明的、有**感的語言,用視覺的形象來表現聽覺所得來的感受;蕭瑟秋風的自然景色和離情別緒,使作品更加感人。

韓愈的《聽穎師彈琴》一詩前後分寫兩種境界。前十句描寫**意境,曲折形容,"忽而弱骨柔情,銷魂欲絕;忽而張牙舞爪,可駭可愕。其**百出如此"(蔣之翹語,見《輯注唐韓昌黎集》)。

後八句寫聽琴者的境界。詩人故意說自己本不懂琴,聽此琴才忽然開竅了,而且激動不已。這其實是以演奏效果來襯托演奏技藝之高超,可謂啟愚頑而動魂魄,精誠所至,金石為開。

李賀的《李憑箜篌引》最大特點是想象奇特,形象鮮明,充滿浪漫主義色彩。詩人致力於把自己對於箜篌聲的抽象感覺、感情與思想借助聯想轉化成具體的物象,使之可見可感。詩歌沒有對李憑的技藝作直接的評判,也沒有直接描述詩人的自我感受,有的只是對於樂聲及其效果的摹繪。

然而縱觀全篇,又無處不寄託著詩人的情思,曲折而又明朗地表達了他對樂曲的感受和評價。這就使外在的物象和內在的情思融為一體,構成可以悅目賞心的藝術境界。

8樓:跨越重洋的風

聽穎師彈琴

全詩可分為兩大前十句為第一大段,描寫穎師所彈奏的優美琴聲。

開始的時候 ,琴聲顯得輕柔細碎 ,音調纏綿宛轉,可是正當人們聽得出神的時候 ,音調陡然一變:「劃然變軒昂,勇士赴敵場。」剎那間,琴聲變得激昂高亢,好象勇士們慷慨赴敵,雄赳赳、氣昂昂地開進了戰場,氣勢磅礴,威武雄壯

這一大段,通過生動貼切的比喻,描寫了穎師彈奏的琴聲變幻莫測,把琴聲的陰陽剛柔、高低起伏、騰挪轉折,充分地以形象化的語言摹擬出來,使人完全沉醉在豐富優美的琴聲中。

後八句為第二大段,寫聽琴的感受。這一大段是說:自己雖然不懂**,可是聽了穎師的彈奏,一直坐立不安,眼淚溼透了衣裳。

不禁急忙止住穎師,請他不要再繼續彈下去了。「穎乎爾誠能,無以冰炭置我腸。」這就是說:

你的彈奏本領太高強了,直使我的心時而如火熱,時而又如冰寒。我的感情劇烈波動得再也禁受不住了。樂曲還沒有演奏完,詩歌卻告結束。

真是飄然而來,又戛然而止。這一大段既說明了詩人感受之深,同時也襯托出了穎師彈奏的高明。

這首詩先用一連串貼切、生動的比喻,描寫**形象,把人帶入美妙的琴聲中,然後才點出這是穎師所彈奏的琴曲,並以自己感受之深,加以讚歎。這是一種倒點題法,在這裡使用這種寫法,更能增強感染讀者的效果。

李憑箜篌引

詩人李賀如同一位神奇的魔術師,他驅使著大自然的靜物、動物,調動了神話傳說中眾多的神人的形象,來寫出樂聲強烈感人的藝術效果,表現了李憑彈奏箜篌的高超藝術。

這樣,抽象的、難以捉摸的樂聲以及它奇妙的藝術效果,形象而具體地呈現在讀者面前,使讀者沉浸在奇異的藝術境界之中,引起豐富的幻想。

詩人的想象是奇特的、與眾不同的。例如**引動魚鳥,前人也曾寫過,《列子》一書說:「瓠巴鼓琴而鳥舞魚躍。

」這種描寫還是一種常規的思維軌跡。然而,李賀卻是寫「老魚」寫「 瘦蛟」,這樣的藝術形象就十分奇異了。

詩人在這首詩中的幻想、聯想,還有一個很鮮明的特點,那就是它的跳躍性。這首詩詩人的思維活動時而地下,時而天上;時而動物,時而植物;時而神人,時而天帝。他敘述的脈絡沒有一定的次序,而是隨著詩人想象的流動,想象所至,筆之所至。

這樣寫法,既在內容上使詩的意境內蘊豐富,變幻多樣,也在形式上使詩的意境具有一種流動搖曳之美。神異的美,奇特的美,流動搖曳之美,這就是李賀這首詩具有的藝術美感。

琵琶行中寫詩人催淚傷感的詩句,琵琶行是詩歌還是古文如題

我聞琵琶已嘆息,又聞此語重唧唧。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我從去年辭帝京,謫居臥病潯陽城。潯陽地僻無 終歲不聞絲竹聲。住近湓江地低溼,黃蘆苦竹繞宅生。其間旦暮聞何物?杜鵑啼血猿哀鳴。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還獨傾。豈無山歌與村笛?嘔啞嘲哳難為聽。今夜聞君琵琶語,如聽仙樂耳暫明。莫辭更坐彈一曲,...

我需要《琵琶行》的譯文,謝謝,求琵琶行的分段及概括,要白話文的,謝謝

就是樓上的了 求琵琶行的分段及概括,要白話文的,謝謝 第一段 江邊送客聞琵琶 唐憲宗元和十年,白居易被貶.第二年秋季的一天,送客歸家時,聽到船上有人彈琵琶且有京都流行的聲韻.第二段 江心傾聽琵琶曲 白居易停下腳步,駐與沉醉在琵琶的旋律中,不能自拔。第三段 江中各訴身世苦 問了才知道,原來是長安的歌女...

夢幻西遊胡姬琵琶行關於小號的引申問題

不會,因為前年的時候網易為了不讓小號混最後的副本獎勵修改了規定,在副本里面沒有獲得10點積分以上的角色無法獲得最後的物品 經驗和金錢獎勵 你要明白 這個副本你得的那個樹苗不是最後給的獎勵,你開的小號什麼時候進去 什麼時候才算 等最後在進去也能得東西 夢幻西遊胡姬琵琶行副本大概有多少經驗 300 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