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新常態「,請根據我國目前的國情和發展狀況,用所學知識來分析中國經濟「新常態」

2021-03-20 18:24:05 字數 5984 閱讀 8243

1樓:喬亮法嬋

新常態特徵:

從消費需求看,過去我國消費具有明顯的模仿型排浪式特徵,現在模仿型排浪式消費階段基本結束,個性化、多樣化消費漸成主流,保證產品質量安全、通過創新供給啟用需求的重要性顯著上升,必須採取正確的消費政策,釋放消費潛力,使消費繼續在推動經濟發展中發揮基礎作用。

從投資需求看,經歷了30多年高強度大規模開發建設後,傳統產業相對飽和,但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和一些新技術、新產品、新業態、新商業模式的投資機會大量湧現,對創新投融資方式提出了新要求,必須善於把握投資方向,消除投資障礙,使投資繼續對經濟發展發揮關鍵作用。

從出口和國際收支看,國際金融危機發生前國際市場空間擴張很快,出口成為拉動我國經濟快速發展的重要動能,現在全球總需求不振,我國低成本比較優勢也發生了轉化,同時我國出口競爭優勢依然存在,高水平引進來、大規模走出去正在同步發生,必須加緊培育新的比較優勢,使出口繼續對經濟發展發揮支撐作用。

從生產能力和產業組織方式看,過去供給不足是長期困擾我們的一個主要矛盾,現在傳統產業供給能力大幅超出需求,產業結構必須優化升級,企業兼併重組、生產相對集中不可避免,新興產業、服務業、小微企業作用更加凸顯,生產小型化、智慧化、專業化將成為產業組織新特徵。

從生產要素相對優勢看,過去勞動力成本低是最大優勢,引進技術和管理就能迅速變成生產力,現在人口老齡化日趨發展,農業富餘勞動力減少,要素的規模驅動力減弱,經濟增長將更多依靠人力資本質量和技術進步,必須讓創新成為驅動發展新引擎。

從市場競爭特點看,過去主要是數量擴張和**競爭,現在正逐步轉向質量型、差異化為主的競爭,統一全國市場、提高資源配置效率是經濟發展的內生性要求,必須深化改革開放,加快形成統一透明、有序規範的市場環境。

從資源環境約束看,過去能源資源和生態環境空間相對較大,現在環境承載能力已經達到或接近上限,必須順應人民群眾對良好生態環境的期待,推動形成綠色低碳迴圈發展新方式。

從經濟風險積累和化解看,伴隨著經濟增速下調,各類隱性風險逐步顯性化,風險總體可控,但化解以高槓杆和泡沫化為主要特徵的各類風險將持續一段時間,必須標本兼治、對症下藥,建立健全化解各類風險的體制機制。

從資源配置模式和巨集觀調控方式看,全面刺激政策的邊際效果明顯遞減,既要全面化解產能過剩,也要通過發揮市場機制作用探索未來產業發展方向,必須全面把握總供求關係新變化,科學進行巨集觀調控。

總結:我國經濟正在向形態更高階、分工更復雜、結構更合理的階段演化,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正從高速增長轉向中高速增長,經濟發展方式正從規模速度型粗放增長轉向質量效率型集約增長,經濟結構正從增量擴能為主轉向調整存量、做優增量並存的深度調整,經濟發展動力正從傳統增長點轉向新的增長點。

認識新常態,適應新常態,引領新常態,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我國經濟發展的大邏輯。

在新世紀新階段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戰略目標是什麼?

2樓:可愛的康康哥

在新世紀新時代,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戰略目標是,到建黨一百年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到新中國成立一百年時,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

根據《中國共產黨章程》總綱

跨入新世紀,我國進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新的發展階段。必須按照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和「四個全面」戰略佈局,統籌推進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協調推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

在新世紀新時代,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戰略目標是,到建黨一百年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到新中國成立一百年時,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

3樓:一口百會

1、鞏固和發展已經初步達到的小康水平;

2、到建黨100年時,建成惠及十幾億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

3、到建國100年時,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基本實現現代化。

4樓:匿名使用者

兩個一百年目標,建黨一百年時,全國實現小康,建國一百年時,實現國家全面的現代化。

5樓:匿名使用者

「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巨集偉目標,最終實現共產主義的奮鬥目標

6樓:穿越

十五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戰略目標和方針

繼續推進兩個轉變,解決兩大課題:中國經濟體制的根本轉變,增長方式集約化轉變工作一定要做。我們要不斷地解決經濟執行的穩定性問題,同時,要努力地去理順經濟關係,促進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

具體戰略方針如下:

第一,繼續推進兩個轉變,解決兩個課題。

第二,把擴大國內需求、開拓國內市場作為經濟發展的基本立足點和長期的戰略方針。有這樣一個資料,中國的商品服務出口佔gdp比重超過20%,但美國約為 10%左右。巴西近幾年有所提高,但也是6%至10%。

印度近幾年提高比較快,但也在12%以下。這說明,在人口、地域和經濟發展中,國內市場遼闊的國家,在世界範圍上也只有幾個。我們不能離開自己的優勢,應該揚長避短。

我們有這麼大的一個潛在市場,要去發揮。對於國內這麼大的市場,又有這麼大的潛力,沒有去挖掘,要作為一種戰略方針去研究。

第三,對外開放是一項長期持久的政策。

第四,進一步貫徹實施科教興國戰略。

第五,進一步貫徹落實可持續發展戰略。

第六,對經濟結構實行戰略性調整。

第七,對國有企業實施戰略性改組。

第八,發展小城鎮是帶動農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大戰略;要解決中國的城鄉二元化結構。如果十五再不開始解決,這恐怕是個問題。如何提高農民的生活水平,現在糧價都跟國際接軌,是單純提高糧食產量,還是採取別的方法。

現在是一萬億斤的產量,賣糧難,儲糧難,若是隻單純提高糧食產量,相關的一些問題都將產生。農業的產業化,跟社會結構的調整是相關的,如果只注意經濟結構調整,而不注意社會結構的調整,調整的力度和作用不會明顯。如果注意推進城鎮化,就會有一次、二次 、三次產業的協調發展,有教育、醫療、城市的公共設施健康發展,可以容納大量的就業人員。

第九,要突出地提出和解決地區之間的不平衡發展問題。一旦已經達到了第二步戰略目標以後,那麼,是不是還像過去那樣不平衡發展,是不是突出地提出來解決這個問題。我們考慮中西部重大專案同等優先,實際上是在努力解決這個問題。

十五期間,恐怕需要突出提出和解決地區之間的不平衡發展問題,這可能會有爭論,大家一起商榷。

第十,要促進經濟和社會協調發展。

促進經濟建設和產業發展再上新臺階

促進經濟建設和產業發展再上新臺階,是十五主要目標之一,大概有三個基本要點、六個方面和一些大事。

三個基本要點:

第一,產業化發展中要注意提高質量、效益和競爭力,而不能單純地求其數量。

第二,要面向市場需求,依靠科技進步,提高產業發展水平,就科技談科技還是不行的,還得有一個面向市場需求的問題。恩格斯說,只要有了市場需求,比10所大學對科學技術的推動還大,這是一個很重要的論點。

第三,要注重經濟安全,包括產業安全。特別是金融安全,即使經濟發展很快,來一個風波,把十幾年的努力席捲而走,這不行。安全問題非常重要。

六個方面:第一,農業問題是很重要的問題。當然我們要堅持不懈地加強、努力,全面繁榮農村經濟。

第二,加強基礎設施的建設。水利、生態、交通、通訊、能源、市政、環保等要擺在很重要的位置。

第三,加快電子資訊等高技術產業的發展。如果我們現在還不加快發展電子資訊產業,將會影響整個國民經濟發展的程序。

第四,機電裝備產業是很重要的,是工業的基礎。如果我們都靠買,不行。不是說不要買,而是要靠自身的提高,提高競爭能力要達到能與國際上競爭的水平。

第五,輕紡、原材料工業的改造要加大。要研究國計,同時千萬不要忽略民生。如果民生的事情少了,就不可能國泰民安。

第六,還要發展服務業。服務業不上去,很多事都難辦好,所以要建立建全社會化服務體系。

一些大事:十五也要集中力量,辦一些關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全域性的大事,在國際、國內要立得住。我們現在搞的三峽這樣的大工程,是國際國內非常重要的大事,要量力而行,按照科學決策來做。

把改進和更新中長期規劃方法放到一個突出位置

規劃方法必須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現代化建設的新形勢;進一步加強規劃的巨集觀性、戰略性、政策性、**性和指導性;提高規劃制定過程的公開性、透明度,促進決策的科學化、民主化,按系統工程的原則,運用現代科技方法制定中長期規劃;改進和完善中長期規劃體系及指標體系(國家發展計劃委員會發展規劃司司長姜均露回答

中國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是什麼時候

7樓:cam貓葵

中國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是在2023年。

自2023年改革開放後,經過四十年的壯觀增長,中國終於超過日本,成為僅次於美國的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日本內閣府釋出的資料顯示,日本2023年名義gdp(國內生產總值)為54742億美元,比中國少4044億美元,中國gdp超過日本正式成為第二大經濟體。

擴充套件資料

中國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象徵意義:

國家外匯管理局局長易綱一番"中國實際上已經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言辭,引發**關注。"超英趕美"是多少國人的夢想。儘管易綱沒有說明中國是什麼時候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但按照中日兩國的經濟增速,普遍預估應該是今年上半年。

2023年中國與日本的gdp差距只有區區800億美元,按照中國今年上半年10.3%的經濟增速,再考慮到6月匯改以來人民幣對美元約1%的升值。

儘管日本上半年的經濟資料還未出爐,但根據其一季度4.9%的年率增速,即使日元對美元的升值要遠大於人民幣,以美元計算的gdp,中國在二季度超日本也是板上釘釘。

對於中國經濟的"坐二望一",無須奇怪,也不必妄自菲薄。應該說,這是改革開放一個自然而然的結果。30多年的改革,由於我們實行了市場經濟,更深地融入世界,充分運用全球的市場、資源、技術和智力,致使經濟增速年均接近10%。

這樣長時間的高速增長世所罕見,使得中國在近幾年裡陸續超越傳統七大工業國中的其他國家,並於今年上半年終於趕上日本。如果按照2023年的發展速度,就是趕超美國也不是難題。事實上,中國2023年無論是工業增加值還是工業總產值,都已超過美國。

但是,對於這個全球經濟"老二",我們亦不能過於自大,沾沾自喜。遠在19世紀,中國的gdp就佔到當時世界的20%多,有如當今的美國一樣。然而,中國還是不可避免地衰落下去了。

這裡面的原因十分複雜,不是幾句話就能說清楚的。

但有一點可以肯定,人民並未享受到經濟增長帶來的益處,無論收入還是權益,都普遍貧困。今天我們重又坐上100多年前失去的"數一數二"的"交椅",但在貧富分化、權利的貧困上,有某種程度的相似。

首先,"老二"的背後,是經濟發展模式的亟待轉型。在舊有的增長模式下,我們不但透支了中國的環境和資源,而且也過度透支了中國的人力資本和權益資本。

迄今為止的發展,我們走的基本是工業化國家曾經走過的先汙染後治理的老路,是一種拼資源、拼人力、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的粗放式發展,與科學發展觀所要求的以人為本、人與自然和諧相處、依靠科技和創新引領經濟社會發展的路徑還相當遠。

其次,我們的人均gdp比日本還差一大截,還有繁重的脫貧任務需要完成。日本在經濟起飛後,用了不到20年時間就使得自身進入到發達國家行列,即使經過長達10多年的經濟蕭條,到2023年,日本的人均gdp達42480美元。

中國在2023年的人均年收入只有3800多美元,居世界100位以後,只相當於日本的近1/13,差距非常明顯。另外,中國的脫貧任務依然沉重。按照聯合國一天一美元的收入標準,中國大約還有1.

5億的貧困人口。

第三,我們基本均等的公共服務還剛剛破題。除了收入不高和貧困外,在國民所享有的基本公共服務和公共產品上,我們也很落後。可以說,無論養老、醫療、教育、就業、城市化等各方面,我們的水平都很低。

由此也反映出中國的整體經濟水平與日本等發達國家仍存在很大差距。

第四,我們也沒有與"老二"地位相匹配的在全世界叫得響的知名品牌。中國被譽為"世界工廠",但尷尬的是,我們的多數產品和服務位於產業鏈的低端,沒有產生出世界級的有廣泛影響力的品牌。

日本在其經濟高速發展時期,產生了一大批像豐田這樣的有競爭力和影響的世界品牌。一個沒有一流產品和服務的國家,是不可能有創造性的,充其量只是模仿,而模仿不可能使一個國家的經濟和企業具有強大的競爭力。

還有其他問題,就不一一列舉和分析。總之,人口多、底子薄、相對資源少、貧困人口多、創新能力弱,權益和福利低水平等仍是中國的基本國情。對此,我們應有自知之明。

充其量,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只表明我們是一個經濟大國,遠非經濟強國,因此,它只具有象徵意義。

參考資料:中國經濟總量首次超過日本 成為全球第二經濟體 大眾網

為什麼說中國經濟新常態將給中國帶來新的發展機遇

經濟的轉型帶來新機遇 中國正在轉型。中國現在是製造大國要向服務大國走。還是國家加大力度向西部開發。為什麼說中國經濟新常態將給中國帶來新的發展機遇 新常態之 新 來意味著不自同以往 新常態之 常 意味著相對穩定,主要表現為經濟增長速度知適宜 結構優化 社會和諧 轉入新常態,意味著我國經濟發展的條件和環...

中國經濟新常態主要有幾個基本特徵

中國經濟新常態有9大基本特徵,分別是 從消費需求看,過去我國消費具有明顯的模仿型排浪式特徵,2014年模仿型排浪式消費階段基本結束,個性化 多樣化消費漸成主流,保證產品質量安全 通過創新供給啟用需求的重要性顯著上升,必須採取正確的消費政策,釋放消費潛力,使消費繼續在推動經濟發展中發揮基礎作用。從投資...

中國經濟對亞太經濟的影響,中國經濟對亞太經濟的影響

亞太經濟合作組織 簡稱 亞太經合組織 asia pacific economic cooperation apec 成立之初是一個區域性經濟論壇和磋商機構,經過十幾年的發展,已逐漸演變為亞太地區重要的經濟合作論壇,在推動區域 投資自由化,加強成員間經濟技術合作等方面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20世紀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