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知道關於蒙古包,你們知道關於蒙古包資料?

2021-03-21 14:54:23 字數 4778 閱讀 3937

1樓:偉文

蒙古包資料現在網上很多的 。我就蒐集一些給你吧

分佈在內蒙古各地,大多聚居在農村牧區,部分散居在城鎮。蒙古族發源於額爾古納河流域。「蒙古」的漢文譯寫始見於唐代文獻稱作「蒙兀」。

元代文獻始譯成「蒙古」。歷史上畜牧業生產是蒙古族人民一向賴以生存發展的主要經濟形式。如今仍有相當數量的蒙古族從事畜牧業生產。

蒙古族有自己的語言文字,屬於阿爾泰語系蒙古語族,分蒙古、衛拉特、巴爾虎布利亞特3種方言。古代的蒙古族信仰薩滿教。從十三世紀元朝開始,在蒙古族統治者的強制推行下蒙古族群眾逐漸接受並改信了喇嘛教。

蒙古族的婚姻為一夫一妻制,實行同姓不婚的習俗。蒙古族的喪葬一般為土葬、火葬和野葬。蒙古族是一個能歌善舞、熱情好客、勤勞勇敢的民族。

蒙古族的衣食住行都很有自己的特點,尤其是生活在聚居區的蒙古族大多保留了傳統的風俗習慣,如男女都穿身寬袖長的長袍,束以腰帶,著高至膝蓋的長筒皮靴。男子多戴深色禮帽,女子則以紅、藍色布纏頭,盛妝時還戴金銀頭飾點綴的冠。飲食多以牛羊肉和奶食為主,糧食、蔬菜為輔,多喜歡喝奶茶。

解放後多數蒙古族告別了蒙古包,改住磚木或土木結構的房子。蒙古族除了過春節等節日外,每年7、8月間都要隆重舉行祭敖包和那達慕活動,即祭祀山神、路神和娛樂活動。現在這種活動已演變為草原上慶豐收、進行物資交流和舉行文體活動的各民族群眾性集會。

社會的快速發展 蒙古包 已經完全商業化了 。已經不再是當年那個神神祕祕只獨自安靜的呆在內蒙草原的蒙古包了 。如今的蒙古包進入了 燒烤,旅遊,農家樂,餐飲等等行業 ,由此衍生出來的有燒烤蒙古包,農家樂蒙古包,旅遊觀光蒙古包,飯店蒙古包,住宿蒙古包等等 ,但傳統蒙古包全部採用紅衫木搭建,製作 ,工藝極為複雜 ,**居高不下 ,這讓很多農家樂已經燒烤經營商對傳統蒙古包**畏而止步。

針對這一的情況 ,鄭州永生蒙古包帳篷廠經過兩年的研發,在國內率先推出鋼架蒙古包 ,所有骨架全部採用鋼架設計 ,接插式安裝 ,大大的節省了蒙古包的拆卸安裝時間 ,更為重要的是 我們保留了 傳統蒙古包的所有優點,包括保暖,防潮,採光,抗風,防雨等。而且印花也全都是和傳統蒙古包一模一樣,但我們生產出的鋼架蒙古包**卻是 同等規格的傳統蒙古包的三分之一 。

總之一句話 ,鄭州永生蒙古包帳篷廠的鋼架價效比很高的 。值得考慮。

蒙古包呈圓形,有大有小,但其基本構造都是一樣的,由網狀編壁"哈那"、條木楞子"烏尼"、圓形天窗和門等構成,外面蒙上氈子,再用鬃毛繩子勒緊即可。蒙古包規格的大小,是由每頂包所用編壁(一般高一米五六,長2米多)的數量來決定的,如4扇、6扇、8扇、10扇、12扇、18扇、24扇等等。普通牧民一般多住6至8扇編壁的。

蒙古包的架設很簡單,一般是先選好地形,鋪好地盤,然後豎立包門、支架編壁、系內圍帶、支撐木圓頂、安插椽子、鋪蓋內層氈、圍編壁氈、蒙包頂襯氈、覆蓋包頂套氈、系外圍腰帶、掛天窗簾、圍編壁底部圍氈,最後用毛繩勒緊繫牢即可。

2樓:席驚偉

蒙古包是我大蒙古民族的原始建築

3樓:百度使用者

他們熱愛大自然的風觀美景?

關於蒙古包的資料

4樓:小草的心闖天涯

蒙古包,是草原上一種呈圓形尖頂的天穹式住屋,由木柵、撐杆、包門、頂圈、襯氈、套氈及皮繩,鬃繩等部件構成。木柵蒙語稱「哈納」,是用長約2米的細木杆相互交叉編扎而成的網片,可以伸縮,幾張網片和包門連線起來形成一個圓形的牆架,大約60根被稱作「烏尼」的撐杆和頂圈插結則構成了蒙古包頂部的傘形骨架。

牧民們用皮繩、鬢繩把各部分牢牢地紮在一起,然後內 外鋪掛上用羊毛編織成的氈子加以封閉,一個精美觀的蒙古包就建造完成了,可以說是用最簡潔的手法和最省料的工藝完成的一種極富表現力的創造。

蒙古包搭好後,人們進行包內裝飾。鋪上厚厚 的地氈,擺上傢俱,四周掛上鏡框和招貼花。現在 一些傢俱電器也進了蒙古包,生活十分舒暢歡樂。

 蒙古包的最大優點就是拆裝容易。搬遷簡便。 架設時將「哈納」拉開便成圓形的圍牆,拆卸時將 哈納摺疊合回體積便縮小,又能當牛、馬車的車板。

一頂蒙古包只需要兩峰駱駝或一輛雙輪牛車就可以 運走,兩三小時就能搭蓋起來。

擴充套件資料

很多世紀以來,蒙古包就是蒙古這個民族最具代表性的特徵物。正如丹麥著名探險家亨寧·哈士倫所說:「蒙古包神聖的火焰是家庭與部落生活的中心。

傳統就是在這裡產生的。那些圍繞在蒙古包周圍的,有著部落最古老和基本特徵的語言和氛圍被一代又一代傳承下來,成為溝通古與今的橋樑。」

進入近代,國際上對蒙古包的研究比較活躍。中國人類學家吳文藻先生於上世紀三十年代到錫林郭勒盟考察蒙古包並發表考察報告《蒙古包》,他在報告中寫道:「蒙古包是蒙古族人物質文化中最顯著的特徵。

可以說,明白了蒙古包的一切,便是明白了一般蒙古族人的現實生活。」這句話精闢地指出了蒙古包在遊牧人生活中佔有的重要地位。

當代的學者,如內蒙古的嘎林達爾,蒙古國的麥達爾、達力蘇榮、沙日佈道爾吉等均出版了研究蒙古包的專著,其中麥達爾、達力蘇榮合著的《蒙古包》一書結合考古學、人類學、歷史學、民俗學、建築學等多學科知識,對蒙古包進行了較為全面的研究。學者郭雨橋撰寫的《細說蒙古包》,為中國最詳備的蒙古包專著。

5樓:匿名使用者

蒙古遊牧人民族傳統的住房。古稱穹廬,又稱氈帳、帳幕、氈包等。蒙古語稱格兒,滿語為蒙古包或蒙古博。

遊牧民族為適應遊牧生活而創造的這種居所,易於拆裝,便於遊牧。帳頂及四壁覆蓋或圍以毛氈,用繩索固定。西南壁上留一木框,用以安裝門板,帳頂留一圓形天窗,以便採光、通風,排放炊煙,夜間或風雨雪天覆以氈。

蒙古包分固定式和遊動式兩種。半農半牧區多建固定式,周圍砌土壁,上用葦草搭蓋;遊牧區多為遊動式。遊動式又分為可拆卸和不可拆卸兩種,前者以牲畜馱運,後者以牛車或馬車拉運。

6樓:匿名使用者

蒙古包是蒙古族牧民居住的一種房子。建造和搬遷都很方便,適於牧業生產和遊牧生活。蒙古包古代稱作穹廬、「氈包」或「氈帳」。

據《黑韃事略》記載:「穹廬有二樣:燕京之制,用柳木為骨,正如南方罘思,可以卷舒,面前開門,上如傘骨,頂開一竅,謂之天窗,皆以氈為衣,馬上可載。

草地之制,以柳木組定成硬圈,徑用氈撻定,不可卷舒,車上載行。」隨著畜牧業經濟的發展和牧民生活的改善,穹廬或氈帳逐漸被蒙古包代替。蒙古包呈圓形尖頂,頂上和四周以一至兩層厚氈覆蓋。

普通蒙古包,頂高100-150尺,圍牆高約50尺左右,包門朝南或東南開。包內四大結構為:哈那(即蒙古包圍牆支架)、天窗(蒙語「套腦」)、椽子和門。

蒙古包以哈那的多少區分大小,通常分為40個、60個、80個、100個和120個哈那。120個哈那的蒙古包,在草原是罕見的,面積可達6000多平方米,遠看如同一座城堡。過去幾十個如此大的蒙古包聚在一起,十分壯觀。

  蒙古遊牧人民族傳統的住房。古稱穹廬,又稱氈帳、於遊牧。自匈奴時代起就已出現,一直沿用至今。

蒙古包呈圓形,四周側壁分成數塊,每塊高1600米左右,用條木編圍砌蓋;遊牧區多為遊動式。遊動式又分為可拆卸和不可拆卸兩種,前者以牲畜馱運,後者以牛車克等族牧民遊牧時也居住蒙古包。  在遼闊的蒙古高原上,寒風呼嘯,大地點綴著許多白色的帳篷。

它們就是蒙古包。   蒙古包是許多蒙古人的日常居住地。大多數的蒙古人是終年趕著他們的山羊、綿羊、犛牛、馬和駱駝尋找新的牧場。

蒙古包可以打點成行裝,由幾隻駱駝運到落腳點,再起帳篷。  古族傳統民居。流行於內蒙古自治區等地牧區。

一圓形天空,通煙氣。包門小,朝南或朝東南。具有製做簡便,便於搬運、耐御風寒,適牧等特點。

多用在族「家」、「屋」的意思。古時候稱蒙古包為「穹廬」、「氈帳」或「氈房」等。  蒙古包呈圓形,有大有小,大者,可容納600多人;小者可以容納20個人。

蒙古包的架設很簡單,一般是搭建在水草適宜的地方,根據蒙古包的大小先畫一個畫圈,然後便可以開始按照圈的大小搭建。  蒙古包搭好後,人們進行包內裝飾。鋪上厚厚的地毯,四周掛上鏡框和招貼花。

現在一些傢俱電器也進了蒙古包,生活十分舒暢歡樂。  蒙古包的最大優點就是拆裝容易。搬遷簡便。

架設時將「哈納」拉開便成圓形的圍牆,拆卸時將哈納摺疊合回體積便縮小,又能當牛、板。一頂蒙古包只需要40峰駱駝或10輛雙輪牛車就可以運走,20小時就能搭蓋起來。  蒙古包看起來外形雖小,但包內使用面積卻很大,而且室內空氣流通,採光條件好,冬暖夏涼,不怕風吹雨打,非常適合於經常轉場放牧民族居住和使用。

7樓:匿名使用者

8樓:匿名使用者

稱氈帳、帳幕、氈包等。蒙古語稱格兒,滿語為蒙古包或蒙古博。遊牧民族為適應遊牧生活而創造的這種居所,易於拆裝,便於遊牧。

帳頂及四壁覆蓋或圍以毛氈,用繩索固定。西南壁上留一木框,用以安裝門板,帳頂留一圓形天窗,以便採光、通風,排放炊煙,夜間或風雨雪天覆以氈。蒙古包分固定式和遊動式兩種。

半農半牧區多建固定式,周圍砌土壁,上用葦草搭蓋;遊牧區多為遊動式。遊動式又分為可拆卸和不可拆卸兩種,前者以牲畜馱運,後者以牛車或馬車拉運。

9樓:匿名使用者

∷而愛上人發帖問問費勁啊搜漂浮在西歐老薩破傷風拍的**色片無數人投票委託陪陪他朋友也容易讓一位

蒙古包的資料

10樓:匿名使用者

蒙古包是蒙古族牧民居住的一種房子,適於牧業生產和遊牧生活。

蒙古包包內寬敞舒適,是用特製的木架做

「哈那」(蒙古包的圍欄支撐),用兩至三層羊毛氈圍裹而成,之後用馬鬃或駝毛擰成的繩子**而成,其頂部用「烏耐」作支架並蓋有「布樂斯」,以呈天幕狀。

其圓形尖頂開有天窗「陶腦」,上面蓋著四方塊的羊毛氈 「烏日何」,可通風、採光,既便於搭建,又便於拆卸移動,適於輪牧走場居住。[1]

蒙古包獨特的製作技藝,體現了蒙古族的審美觀與高超的技能。蒙古包有著不可替代的觀賞價值,同時具有實用價值、藝術價值、經濟價值。

關於蒙古包的知識很簡單快一個關於蒙古包的知識很簡單快急

蒙古包 是滿族對蒙古族牧民住房的稱呼。包 滿語是 家 屋 的意思。古時候稱 蒙古包為 穹廬 氈帳 或 氈房 等。蒙古包呈圓形,有大有小,大者,可納20多人 休息 小者,也能容10幾個人。蒙古包的架設很簡 單,一般是在水草適宜的地方,根據包的大小先畫 一個畫圈,然後沿著畫好的圓圈將 哈納 用2.5 米...

關於 水 的詩詞你們都知道多少 作者

落花有意,流水無情。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閒愁。山是眉峰聚,水是眼波橫。遠看山有色,近聽水無聲。千江有水千江月,萬里無雲萬里天。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仍憐故鄉水,萬里送行舟。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青山隱隱水迢迢,秋盡江南草未凋。三月三日天氣新,長安水邊多麗人。秋水共長天一色,...

你知道哪些關於下雨的農諺或俗語,你們知道哪些關於下雨的農諺或俗語

清明颳了墳頭土,瀝瀝拉拉四十五。清明要晴,穀雨要淋。穀雨無雨,後來哭雨。清明晴,六畜興 清明雨,損百果。穀雨有雨兆雨多,穀雨無雨水來遲。立夏不下,桑老麥罷。立夏東風到,麥子水裡澇。立夏到小滿,種啥也不晚。立夏刮陣風,小麥一場空。夏至無雨三伏熱,處暑難得十日陰。夏至無雨,囤裡無米。夏至未來莫道熱,冬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