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目蒼傷愁常在人生悲苦無盡頭無處話淒涼欲語還休只道天

2021-03-21 15:32:36 字數 6148 閱讀 3477

1樓:基泥太妹

浣溪沙【宋】晏殊

一向年光有限身,

等閒離別易銷魂。

酒筵歌席莫辭頻。

滿目山河空念遠,

落花風雨更傷春。

不如憐取眼前人。

光陰短若片刻,人生短暫有限。尋常的一次次離別,虛擲了年光,實非等閒之事,怎能不黯然銷魂呢。既然離別已令人無奈,酒筵歌席就不須推辭,莫厭其頻繁,正好借酒澆愁,及時行樂。

看到風雨落花,更添傷春之思。說明念遠之無濟於事。

此首為傷別之作。起句,嘆浮生有限;次句,傷別離可哀;第三句,說出借酒自遣,及時行樂之意。換頭,承別離說,嘹亮入雲。

意亦從李嶠「山川滿目淚沾衣」句化出。「落花」句,就眼前景物,說明懷念之深。末句,用唐詩意,忽作轉語,亦極沈痛。

2樓:匿名使用者

此生逍遙天休問,古來萬事東流水

3樓:匿名使用者

少年不識愁滋味 欲說還休

4樓:失落在天堂

人生不如意事十常**!

詩詞裡面有還字和愛字的詩

5樓:匿名使用者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滿目蒼傷愁常在 人生悲苦無盡頭 無處話淒涼 欲語還休 只道天涼好個秋

愛蓮說 世人盛愛牡丹

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什麼意思

6樓:墨海愚者

意思是想說卻說不出,卻說好一個涼爽的秋天啊!出自宋朝辛棄疾的《醜奴兒·書博山道中壁》,表達了作者當時的憤懣和無奈。

全文通過「少年」時與「而今」的對比,表達了作者受壓抑、遭排擠、報國無門的痛苦之情。

全詞突出地渲染了一個「愁」字,以此作為貫串全篇的線索,構思精巧,感情真率而又委婉,言淺意深,令人回味無窮。

原文宋.辛棄疾《醜奴兒·書博山道中壁》

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

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

譯文人年少時不知道憂愁的滋味,喜歡登高遠望。喜歡登高遠望,為寫一首新詞無愁而勉強說愁。

現在嚐盡了憂愁的滋味,想說卻說不出。想說卻說不出,卻說好一個涼爽的秋天啊!

7樓:夏姝

想說卻說不出,卻說好一個涼爽的秋天啊!

這些多而且深的愁,有的

不能說,有的不便說,而且「識盡」而說不盡, 說之亦復何益? 只能「卻道天涼好個秋」了。比之少時的幼稚,這或許是老練成熟多了。

其實「卻道」也是一種「強說」。故意說得輕鬆灑脫,實際上也是難以擺脫心頭的沉重抑塞。

全文:《醜奴兒·書博山道中壁》宋·辛棄疾

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

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

譯文:人年少時不知道憂愁的滋味,喜歡登高遠望。喜歡登高遠望,為寫一首新詞無愁而勉強說愁。現在嚐盡了憂愁的滋味,想說卻說不出。想說卻說不出,卻說好一個涼爽的秋天啊!

擴充套件資料

辛棄疾的其他著名詞曲還有:

1.《青玉案·元夕》宋·辛棄疾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譯文:像東風吹散千樹繁花一樣,又吹得煙火紛紛,亂落如雨。豪華的馬車滿路芳香。悠揚的鳳簫聲四處迴盪,玉壺般的明月漸漸西斜,一夜魚龍燈飛舞笑語喧譁。

美人頭上都戴著亮麗的飾物,笑語盈盈地隨人群走過,身上香氣飄灑。我在人群中尋找她千百回,猛然一回頭,不經意間卻在燈火零落之處發現了她。

2.《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宋·辛棄疾

醉裡挑燈看劍,夢迴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

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可憐白髮生!

譯文:醉夢裡挑亮油燈**寶劍,夢中回到了當年的各個營壘,接連響起號角聲。把烤牛肉分給部下,樂隊演奏北疆歌曲。這是秋天在戰場上閱兵。

戰馬像的盧馬一樣跑得飛快,弓箭像驚雷一樣,震耳離弦。(我)一心想替君主完成收復國家失地的大業,取得世代相傳的美名。可憐已成了白髮人!

3.《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宋·辛棄疾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稻花香裡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

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橋忽見。

譯文:天邊的明月升上了樹梢,驚飛了棲息在枝頭的喜鵲。清涼的晚風彷彿傳來了遠處的蟬叫聲。在稻花的香氣裡,人們談論著豐收的年景,耳邊傳來一陣陣青蛙的叫聲,好像在說著豐收年。

天空中輕雲漂浮,閃爍的星星時隱時現,山前下起了淅淅瀝瀝的小雨,從前那熟悉的茅店小屋依然坐落在土地廟附近的樹林中,山路一轉,曾經那記憶深刻的溪流小橋呈現在他的眼前。

4.《清平樂·村居》宋·辛棄疾

茅簷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裡吳音相媚好,白髮誰家翁媼?

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

最喜小兒亡賴,溪頭臥剝蓮蓬。

譯文:草屋的茅簷又低又小,溪邊長滿了碧綠的小草。含有醉意的吳地方言,聽起來溫柔又美好,那滿頭白髮的老人是誰家的呀?

大兒子在溪東邊的豆田鋤草,二兒子正忙於編織雞籠。最令人喜愛的是小兒子,他正橫臥在溪頭草叢,剝著剛摘下的蓮蓬。

5.《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宋·辛棄疾

何處望神州?滿眼風光北固樓。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

年少萬兜鍪,坐斷東南戰未休。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生子當如孫仲謀。

譯文:什麼地方可以看見中原呢?在北固樓上,滿眼都是美好的風光。從古到今,有多少國家興亡大事呢?不知道。往事連綿不斷,如同沒有盡頭的長江水滾滾地奔流不息。

當年孫權在青年時代,做了三軍統帥。他能佔據東南,堅持抗戰,沒有向敵人低頭和屈服過。天下英雄誰是孫權的敵手呢?

只有曹操和劉備而已。這樣也就難怪曹操說:「要是能有個孫權那樣的兒子就好了!」

8樓:歷史小查查

您好想說卻說不出,卻說好一個涼爽的秋天啊。

欲說還休:表達的意思可以分為兩種:1.男女之間難於啟齒的感情。2.內心有所顧慮而不敢表達。

作者又連用兩句「欲說還休」,仍然採用疊句形式,在結構用法上也與上片互為呼應。這兩句「欲說還休」包含有兩層不同的意思。前句緊承上句的「盡」字而來,人們在實際生活中,喜怒哀樂等各種情感往往相反相成,極度的高興轉而潛生悲涼,深沉的憂愁翻作自我調侃。

作者過去無愁而硬要說愁,如今卻愁到極點而無話可說。後一個「欲說還休」則是緊連下文。因為,作者胸中的憂愁不是個人的離愁別緒,而是憂國傷時之愁。

而在當時投降派把持朝政的情況下,抒發這種憂愁是犯大忌的,因此作者在此不便直說,只得轉而言天氣,「天涼好個秋」。這句結尾表面形似輕脫,實則十分含蓄,充分表達了作者之「愁」的深沉博大。

望採納,謝謝了。

9樓:筆有千秋業

1、出處解釋:

《採桑子 書博山道中壁 》

辛棄疾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

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

2、解釋你說的這一句:

面對蕭瑟頹敗的秋天景象,感覺與自己的心境很相似,卻無法說出口,覺得任何表達都不能夠說明心中傷愁的痛苦,只能用反語說:好個秋天啊!表達一種對無可奈何的心情。

3、賞析:

辛棄疾的這種心情是不是跟我們的生活似曾相識?有些時候,發生的事情用語言說不清楚,只能對之一笑了之。

「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是什麼意思?

10樓:手機使用者

「天涼好個秋」本是南宋大詞人辛棄疾(稼軒)的名句。原詞如下:

「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

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

稼軒寫此一詞,是在議論天氣嗎?顯然不是(遺憾的是,今日諸多寫家恰恰是把這個「秋」理解為盛夏酷熱之後的那個季節了)。該詞作於辛棄疾閒居帶湖(江西上饒)期間,這個時候的辛棄疾,空有一身抱負、一腔熱血,一心想著金戈鐵馬、揮師北伐,而現實的政治際遇卻使他往往不得不賦閒在家,有話難說,有勁難使,而這一首小詞,恰恰以信手拈來的形式,抒發了作者無比愁苦的複雜心緒,所謂「天涼好個秋」不過是「顧左右而言它」而已。

詞的核心部分在於「而今識盡愁滋味」,在於對這種種愁緒的「欲說還休」。

如果我們不能從作者所處的那個特定歷史時代出發,不能瞭解辛棄疾壯闊一生的人生經歷的話,又豈能瞭解、豈能體味那「天涼好個秋」中所蘊含的許多愁緒、許多傷情,簡單而直白地把它理解為「一個充滿愜意的季節」也就不足為怪了

11樓:景愉玉幼霜

在詩詞中,秋天通常都是憂愁,頹敗,蒼涼等負面意思。在這裡,秋也代表了這樣的愁緒。欲說還休,指的是想要說,但最終因愁緒太多,經歷太多,對那些經歷過的想說都不知從何說起,如何敘說。

最終只能化為一聲嘆息。望採納,謝謝。

12樓:89號小黑人

意思是:想說卻說不出,卻說道:「好個涼爽的秋天呀!」

這句詩出自宋代辛棄疾的《醜奴兒·書博山道中壁》,這是辛棄疾被**去職、閒居帶湖時所作的一首詞。他在帶湖居住期間,閒遊於博山道中,卻無心賞玩當地風光。眼看國事日非,自己無能為力,一腔愁緒無法排遣,遂在博山道中一壁上題了這首詞。

此詞構思巧妙,寫少年時無愁「強說愁」和諳練世故後滿懷是愁卻又故意避而不談,生動真切。此詞上下片裡的「愁」含義是不盡相同的。

「強說」的是春花秋月無病呻吟的閒愁;下片說的是關懷國事,懷才不遇的哀愁。在平易淺近的語句中,表現出作者內心深處的痛楚和矛盾,包含著深沉、憂鬱、激憤的感情,說明辛詞具有意境闊大,內容含量豐富的特色。

辛棄疾那首「如今識盡愁滋味,卻道天涼好個秋」全文是什麼來著??

13樓:中國消防救援

原文: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

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

朝代:宋

出自:醜奴兒·書博山道中壁

翻譯:人年少時不明白憂愁的滋味,喜歡登高遠望。喜歡登高遠望,為吟賦新詞而勉強說愁。

現在嚐盡了憂愁的滋味,想說卻說不出。想說卻說不出,卻說道:「好個涼爽的秋天呀!」

14樓:獨孤洛

辛棄疾《醜奴兒·書博山道

15樓:

醜奴兒 辛棄疾

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

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

16樓:黑幫第一人來也

少年不知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

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到天涼好個秋.

"天涼好個秋"是取自哪首詩,全文是什麼?

17樓:韓琴

出自《醜奴兒·書博山道中壁》,是宋代詞人辛棄疾所作,全文如下:

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

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

白話文釋義:人年少時不知道憂愁的滋味,喜歡登高遠望。喜歡登高遠望,為寫一首新詞無愁而勉強說愁。現在嚐盡了憂愁的滋味,想說卻說不出。想說卻說不出,卻說好一個涼爽的秋天啊!

擴充套件資料

創作背景:此詞是辛棄疾被**去職、閒居帶湖時所作,創作時間在公元2023年至2023年間。辛棄疾在帶湖居住期間,常到博山遊覽,博山風景優美,他卻無心賞玩。

眼看國事日非,自己無能為力,一腔愁緒無法排遣,遂在博山道中一壁上題了這首詞。

這首詞通篇言愁,通過「少年」時與「而今」的對比,表現了作者受壓抑、遭排擠、報國無路的痛苦,也是對南宋朝廷的諷刺與不滿。在藝術手法上,「少年」是賓,「而今」是主,以昔襯今,,突出渲染一個「愁」字,感情真摯委婉,將詞人大半生的經歷感受高度概括出來。

上片寫少年登高望遠,氣壯如山,不識愁為何物。無愁說愁,是詩詞中常見的文人習氣。下片寫而今歷盡艱辛,「識盡愁滋味」。

「而今」二字,轉折有力,不僅顯示時間跨度,而且反映了不同的人生經歷。在涉世既深又飽經憂患之餘, 進入「識盡愁滋味」的階段。

詞的下片,表現自己隨著年歲的增長,處世閱歷漸深,對於這個「愁」字有了真切的體驗。作者懷著捐軀報國的志願投奔南宋,本想與南宋政權同心協力,共建恢復大業。誰知,南宋政權對他招之即來,揮之即去,他不僅報國無門,而且還落得被削職閒居的境地。

「欲說還休」深刻地表現了作者這種痛苦矛盾的心情,悲憤愁苦溢於言表。值得注意的是,「欲說還休」四字重複出現,用迭句的形式渲染了「有苦無處訴」的氣氛,加強了藝術效果,使讀者體會到,作者為國事憂愁,極端痛苦。

滿目山河空念遠落花風雨更傷春不如憐取眼前人是什麼意思

譯文 放眼遼闊的河山,徒然地懷思遠別的親友 就算是獨處家中,看到風雨摧落了繁花,更令人感傷春光易逝,倒不如憐惜眼前曼舞的歌女。出自 晏殊 浣溪沙 一向年光有限身,等閒離別易銷魂。酒筵歌席莫辭頻。滿目山河空念遠,落花風雨更傷春。不如憐取眼前人。註釋 一向 一晌,片刻。有限身 意思是人生短暫。等閒 平常...

「滿目山河空念遠,落花風雨更傷春 不如憐取眼前人」是什麼意思

這句古詩的意思是 若是登臨之際,放眼遼闊河山,突然懷思遠別的親友 就算是獨處家中,看到風雨吹落了繁花,更令人感傷春光易逝。不如在酒宴上,好好愛憐眼前的人。此句出自 浣溪沙 一向年光有限身 是北宋詞人晏殊所作。這是一首傷別之作,嘆人生有限,抒寫離情別緒,所表現的及時行樂的思想,反映出詞人的無奈與灑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