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人」和「聯」分別是什麼時候的稱呼

2021-03-21 18:43:38 字數 5955 閱讀 2716

1樓:嗚拉我要暴瘦

」寡人「使用時期為春秋時期至五代十國,」朕「自秦始皇起專用做皇帝自稱。

寡人春秋時期諸侯自稱寡人,而較弱的諸侯自稱「孤」。戰國七雄雖自僭號稱王,仍自稱「寡人」。秦末漢初項羽所分封的諸王(如漢王劉邦)等,和劉邦所分封的諸王(如齊王韓信)都自稱寡人,漢朝諸侯後多自稱寡人。

自唐以後,少有自稱寡人者。

朕在先秦時代,「朕」是第一人稱代詞。不分尊卑貴賤,人人都可以自稱「朕」。據司馬遷《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

秦始皇帝統一天下後,規定:「天子自稱曰朕。」從此,一般人不能自稱「朕」了。

在先秦時,諸侯國君主一般自稱「孤」、「不穀」、「寡人」,隨著秦朝建立,秦王嬴政創立皇帝尊號,規定「朕」專作皇帝自稱。這個稱謂從此一直流傳至辛亥革命中國帝制終結。

擴充套件資料

秦始皇秦始皇(前259年—前210年)嬴政,嬴姓,秦氏或趙氏,名政,又名趙正(政)、秦政,或稱祖龍,秦莊襄王之子。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戰略家、改革家,完成華夏大一統的鐵腕政治人物,也是中國第一個稱皇帝的君主。

秦始皇自前230年至前221年,先後滅韓、趙、魏、楚、燕、齊六國,39歲時完成了統一中國大業,建立起一個以漢族為主體統一的**集權的強大國家——秦朝,並奠定中國本土的疆域。

秦始皇認為自己的功勞勝過之前的三皇五帝,採用三皇之「皇」、五帝之「帝」構成「皇帝」的稱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使用「皇帝」稱號的君主,所以自稱「始皇帝」。

同時在**實行三公九卿,管理國家大事。地方上廢除分封制,代以郡縣制,同時書同文,車同軌,統一度量衡。對外北擊匈奴,南征百越,修築萬里長城,修築靈渠,溝通水系。

但是到了後期,求仙夢想長生,苛政虐民,扼殺民智,動搖了秦朝統治的根基,前210年,秦始皇東巡途中駕崩於邢臺沙丘。

2樓:匿名使用者

春秋至五代十國有部分君主自稱寡人,「朕」

始於秦朝,後沿用。

寡人:始於春秋時期,春秋時期諸侯自稱寡人,但楚王多自稱「不穀」。戰國七雄雖自僭號稱王,仍自稱「寡人」,而不用周天子專用的自稱「予一人」。

秦末漢初項羽所分封的諸王(如漢王劉邦)等,和劉邦所分封的諸王(如齊王韓信)都自稱寡人,漢朝諸侯後多自稱寡人。

北魏、北周、隋朝的諸侯王常自稱為寡人,而梟雄如爾朱榮、高歡自稱為孤。自唐以後,少有自稱寡人者。如唐朝諸侯軍閥朱滔、王武俊、田悅、李納聯合對抗朝廷,各自稱王,盟主朱滔自稱孤,王武俊等人自稱寡人。

唐順宗為太子時自稱寡人。五代郭威未稱帝前自稱寡人。

朕:秦始皇統一六國後,丞相李斯建議「朕」為皇帝專有的第一人稱代詞。取「天下皆朕、皇權獨尊」之義。

嚴格來說,除非僭越或者中國處於**時期,否則東亞漢文化圈只有一個皇帝——中國天子,只有一人能自稱「朕」。《神話》電視劇為秦朝時代,「朕」是正確的。

3樓:百度使用者

古代王侯可自謙為寡人 唐以後唯皇帝得稱寡人 在先秦時代 「朕」是第一人稱代詞 不分尊卑貴賤 人人都可以自稱「朕」秦嬴政統一天下後,規定:「天子自稱曰朕」 從此,一般人不能自稱「朕」了

4樓:百度使用者

寡人,秦朝之前是大王們的自稱,而朕在秦朝之前是每個人的自稱,到了秦始皇時規定是皇帝的專用稱呼,所以「神話」裡面的是對的

5樓:猴瞧杉

想什麼時候稱呼都行````````

皇帝怎麼稱呼自己?

6樓:匿名使用者

皇帝稱呼自己為王稱寡人或孤,皇帝只有聯了。對母后時稱兒臣。

歷代君主亦有使用者;二是諸侯夫人的自稱。《詩·邶風·燕燕》:「先君之思,以盟寡人。

」鄭玄箋:「寡人,莊姜自謂也。」三是晉朝士大夫有時亦用寡人為自稱。

《世說新語·文學》:「君輩勿爾,將受困寡人女婿。」李詳雲:

「晉世寡人,上下通稱,不以為過。

孫過庭《書譜》述王羲之語:『假令寡人耽之若此,未必謝之。』可為此條確證。」到唐朝以後,只准皇帝用寡人作謙稱。

孤,古代諸侯、君王的自稱謙詞。春秋時,諸侯平常自稱寡人,有凶事則稱孤。後來逐漸演變為無區別。

秦漢時君王稱孤者較少。東漢末年,天下大亂,群雄並起,有些割據一方的首領,也自稱為孤。

7樓:匿名使用者

皇帝自稱:「朕」「寡人」「孤」「孤寡」。

面對父親或者母親時候,稱呼自己為「兒臣」,特殊情況下也會使用「我」或者「吾」「予」。

秦始皇統一六國後,丞相李斯建議「朕」為皇帝專有的第一人稱代詞。取「天下皆朕、皇權獨尊」之義。

嚴格來說,除非僭越或者中國處於**時期,否則東亞漢文化圈只有一個皇帝——中國天子,只有一人能自稱「朕」。

不過朕是比較書面化的自稱,往往僅出現在詔書等官方文書上。在日常生活中皇帝常稱"我"、「吾」、「孤」等。

擴充套件資料

關於皇帝「孤」和「寡人」的自稱

至漢末,袁紹、劉表、曹操、孫權及劉備等人都稱孤,但至晉唐以後,皇帝大臣們再也不稱孤道寡了,皇上皆以「朕」為專用自稱。如《金遼文》載元太祖、太宗等文章皆稱朕,至清代更是如此,如康熙在《全唐詩·序》中「朕茲發內府所有全唐詩……」在清代的御批中,基本找不到「孤家寡人」之類自稱了。

達官顯貴從自稱孤寡而謙,至後世漸漸棄而不用,從中能看出什麼樣的演化?在這一點上,老子早有高論。《老子·三十九》道:

「貴以賤為本,高以下為基。是以侯王自謂『孤』『寡』『不穀』。

「此其以賤為本邪?非乎?」這就是說,顯貴們以百姓為根本,**以下民為基礎,所以自謙為孤寡,是爭取臣民的擁護輔助。老子指出,這一切要真誠,不要停留在口頭上,否則只是一個形式。

參考資料

人民網-皇帝為什麼要「稱孤道寡」?

8樓:穠華

皇帝稱呼自己除了朕和寡人還有:

孤,或孤王,孤家。

秦始皇統一中國前,有比較強盛有七個國家,那時國家的國王,由於地位甚高,且權利最大,等級森嚴,一般人都是不敢輕易和國王走近的。所以,那時的國王身邊能親近的人很少,彷彿自己是一個人,沒有人能和他相比,才自稱孤,或孤王,或寡人。

三國時期,東吳的孫權也自稱孤。

9樓:home好人一個

皇帝往往自稱「朕

、孤、寡人」。

朕:《現代漢語詞典》解釋「朕」,說:「秦以前指『我的』或『我』,自秦始皇起專用做皇帝自稱。

孤:古代帝王的自稱:孤家;孤王。

寡人:即為寡德之人,意為「在道德方面做得不足的人」。是古代君主、諸侯王對自己的謙稱。

10樓:zz雲舒

皇帝自稱「朕」、

「我」、「吾」、「孤」。

朕「自秦始皇起專用做皇帝自稱。

寡人是在秦始皇之前的君主自稱,秦以後皇帝以「朕」自稱,被封諸侯王者可自稱「寡人」。

「我」、「吾」是日常自稱用語。

擴充套件資料朕在先秦時期是第一人稱所有格,即「我的」的意思。

在先秦時,諸侯國君主一般自稱「孤」、「不穀」、「寡人」,秦始皇統一六國後,丞相李斯建議「朕」為皇帝專有的第一人稱代詞。取「天下皆朕、皇權獨尊」之義。

秦始皇(前259年農曆十二月初三—前210年),嬴姓,趙氏,名政,又名趙正(政)、秦政,或稱祖龍  ,秦莊襄王之子。  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戰略家、改革家,完成華夏大一統的鐵腕政治人物,也是中國第一個稱皇帝的君主。

11樓:皓凌

皇帝稱呼自己一般分為自稱和他稱兩類,在歷史上,帝王的自稱有著階段性的變化。

1、三皇五帝之時,帝、皇是首領,特權色彩並不濃重。首領的自稱與一般人沒有區別,稱「我」、「 吾」、「 餘」、「 朕」。如《爾雅·釋詁》中:

「朕,身也。」可見,在先秦時代,「朕」是第一人稱代詞。

2、秦始皇統一全國後,自認為德高三皇、功過五帝,遂取皇、帝二字之和,稱為「皇帝」,並繼續沿用「寡人」謙稱。據司馬遷《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秦嬴政統一天下後,規定:

『天子自稱曰朕。』」從此,「朕」、「孤」、「寡人」便成了皇帝專用的第一人稱名詞,其他人不能使用,這樣的規制一直延續到封建王朝的覆亡。

3、統治階級規定了一整套關於「他稱」的規制,分為生稱和死稱。皇帝還在世時,其他人對皇帝要稱「陛下」、「皇帝陛下」、「聖上」、「主上」、「至尊」、「我主」、「吾皇陛下」,漫長的發展過程中,年號也不僅用來紀年,還用來代表皇帝,這一改變通過約定俗成,為人們所接受。

都是一國之君的稱謂,孤人、寡人、朕的區別是啥?

12樓:匿名使用者

孤人是東周以前王的自稱,東周後,天子腳下的那些諸侯和王自稱寡人,秦始皇統一後就自稱朕,歷代帝王自稱朕。孤、寡都可以看出「只有一個」,說明那些王的驕傲自大,認為普天之下只有自己是這樣高貴。朕在秦始皇以前人人都可以自稱,秦始皇為了突現高貴,把朕作為自己一個人的自稱,其他人不得自稱朕。

「孤」、"寡人"都不是皇帝的稱號,而是「王」的稱號。 就比如秦始皇稱「皇帝」前,統一六國前。所有的秦朝前任國君只能稱為「王」 在古代「孤」、"寡"、「朕」都是,和今天的「我」一樣都是第一人稱的代詞。

老百姓也可以用的。 但進入封建社會,就產生了「人治」社會,就會有特權現象,國君為區分自己是授於天命,與眾不同就將「孤」、"寡"劃入了自己的第一人稱的代詞,並出臺相關法規就禁止民間使用了。出現在最早的是春秋戰國時期。

而「朕」呢。出現在秦始皇「皇帝」之後秦始皇自己定製的。因為當時秦始皇已經做了皇帝,自然就不能用先輩秦王留下來的用於王用的「孤」、"寡"的第二人稱代詞咯。

所以在稱帝后,自然要選定第二人稱代詞。已區別自己是授於天命,與眾不同。就選用了「朕」。

一直沿用了幾千年,直至清朝滅亡。

(一)孤。《說文解字》(下簡曰《說文》)雲:「無父也。

』段玉裁注(下簡曰段注)雲:「孟子曰:幼而無父曰孤。

引申之,凡單獨皆曰孤。孤則不相酬應,故背恩者曰孤負。孤則人輕賤之,故鄭注儀禮曰:

不以己尊孤人也。」沒有父親的孩童叫孤,故今有孤兒之稱,是為本義。引申為背恩者曰孤負,今作辜負。

《康熙字典》孤,「負也。李陵答蘇武書:陵雖孤恩,漢亦負德。

毛曰:凡孤負之孤當作孤,俗作辜非。」孤負之作辜負,已約成焉,明而了之可以矣。

此需明孤單引申出孤負(辜負)、卑賤。

這裡孤負互文,恩德對舉,猶今背棄恩德。故知侯王自謙不管取義孤負,還是卑賤,義悉克通。劉備曾在新野拜見諸葛亮時日:

「漢室傾頹,奸臣竊命,孤不度德力,欲信義於天下」④之孤,作「孤負恩德〔之人)」、「卑賤(之人)即都通。可證。

(二)寡。《說文》:「少也」。

段注:「引申之,凡保然單獨皆曰寡。老而無夫倮然單獨,所以孟子日:

「老而無夫曰寡」。(《孟子·梁惠王章句下》)。《論語·為政》:

「則寡尤」,皇疏:「少也」,亦可證。少與不足義通,謙從而取義。

而用以表謙時則常以寡字組的形式出現。如《禮記·坊記》:「自稱其君日寡君」注:

「寡君,猶言少德之君,言之謙。」連類而及成寡人。《禮記·曲禮》:

「其與民言自稱曰寡人。」注:「寡人,謙也。

」寡君、寡人等構,實為寡德之君、寡德之人動賓定語的省稱.。古代侯王十分注重以仁德禮義施教,所以對下臣群僚要用自謙詞。孤引申的結果具有孤負(辜負)義,而寡則與不足旁通。

孤負(辜負)、不足,正好用以表述德行方面的闕憾。所以二詞連言後還可以表謙。《呂氏春秋·君守》:

「君名孤寡,人君之謙稱也。」是亦為同。如有折異的話,我以為孤如前述尚引申出『卑賤,義(此與作自謙無害)。

上古漢語第一人稱代詞「朕」主要用於殷商、西周漢語中,可以指代任何說話人。殷商漢語中的「朕」只是一個普通的第一人稱代詞,沒有謙敬等語用功能;西周漢語中的「朕」具有了表尊敬義的語用功能。古文《尚書·商書》中伊尹三次使用「聯」自稱。

列舉如下:

1)於其子孫弗率,皇天降災,假手於我有命,造攻自鳴條,朕哉自毫。(《尚書·伊訓》)

2)欽厥止,率乃祖枚行,惟朕以澤,萬世有辭。(《尚書·太甲上》)

3)朕承王之休無歝(《尚書·太甲中》)

簡而言之呢,就是「寡人」「寡君」「孤」是謙辭,「寡人」「孤」是自謙詞,「孤」是對自己君王的謙辭,區別在於說話人主體的不同。

「朕」在三代是第一人稱代詞,相當於「吾」、「餘」,只是在秦始皇統一天下後,他將「朕」作為皇帝指稱自己的第一人稱代詞,是地位與權力的象徵,一般人是不能用的。

直銷和傳銷分別是什麼時候進入中國的

對於進入中國時間應該是一樣的 開始就是傳銷方式 後來就有了真正的直銷 直銷起源於美國,80年代後,雖資訊化社會的迅速發展和人們圖方便快捷購物心理而興起。現在直銷幾乎遍及全球所有市場經濟成熟和發達的國家。雖然直銷可說是人類最早的商業配銷方式,但是直銷並沒有被人好好的瞭解,至今對直銷的定義一直沒有定論,...

日本,朝鮮,越南分別是什麼時候捨棄漢字的

朝鮮自1946年即開始限制漢字的使用,到1949年徹底廢除了漢字。1443年,朝鮮世宗大王頒佈 訓民正音 發明了諺文與漢字一起使用,但當中有不少部件仍然有昔日吏讀字的痕跡。現如今的韓國雖禁止在正式場合下使用漢字,並停止了在中小學中教授漢字 但是從2011年開始,韓國的李明博 已經決定將漢字重新納入中...

美國新年和中國新年分別是什麼時候

一 中國新年 按照農曆,每年的正月初一為新年,也 節。1 春節是除舊佈新的日子,春節雖定在農曆正月初一,但春節的活動卻並不止於正月初一這一天。從年尾廿三 或廿四日 小年起,人們便開始 忙年 祭灶 掃塵 購置年貨 貼年紅 洗頭沐浴 張燈結綵等等,所有這些活動,有一個共同的主題,即 辭舊迎新 2 春節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