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求!以黃河為題寫一首詩詞如果寫得好還 懸賞但必須在11 50之前寫完

2021-03-21 20:47:19 字數 6108 閱讀 8829

1樓:了了只望知我心

話江山千里黃沙萬里濤

孤帆迭影任飄搖

長河飛流末天際

青山紅日煙雨瀟

急求:一首描寫黃河的詩詞要加賞析 !!!!!!

2樓:葬魂v5o懭

渡黃河詩 河流迅且濁。湯湯不可陵。 檜檝難為榜。

鬆舟才自勝。 空庭偃舊木。荒疇餘故塍。

不覩人行跡。但見狐兔興。 寄言河上老。

此水何當澄。 浪淘沙 九曲黃河萬里沙, 浪淘風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銀河去, 同到牽牛織女家。

涼洲詞 黃河遠上白雲間, 一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 春風不度玉門關 這句詩說的是黃河從西方遙遠的天邊奔騰而來,又滾滾東逝入海。今天,"黃河之水天上來"卻常常被人們用來形容黃河下游的"懸河"現象。

"懸河",是指河床高出兩岸地面的河流,又稱"地上河"。懸河的成因是,含沙量大的河流,至河谷開闊、比降不大、水流平緩的河段,泥沙大量堆集,河床不斷抬高,水位相應上升,為防止水害,兩岸大堤亦隨之不斷加高,年長日久,河床高出兩岸地面,成為"懸河"。黃河至下游後,每年大約有4億噸泥沙淤積於下游河道,河床逐年升高,使黃河下游成為世界上著名的"懸河"。

現在黃河下游的河床,一般比堤外地面高出3-5米,在河南封丘縣的曹崗,竟高出10米之多。真成了"黃河之水天上來了。"由於河道高出地面,一般來說鄭州以下的黃河下游河道成了淮河、海河兩大水系的分水嶺,從嚴格意義上來說黃河兩岸已不屬於黃河流域了。

急求一首古詩

3樓:匿名使用者

五言絕句

1.鹿柴

王維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

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

2.竹裡館

4樓:毛毛匠定製丨一

《訣別書》

春華競芳,五色凌素,琴尚在御,而新聲代故!

錦水有鴛,漢宮有木,彼物而新,嗟世之人兮,瞀於淫而不悟!

朱弦斷,明鏡缺,朝露晞,芳時歇,白頭吟,傷離別,努力加餐勿念妾,錦水湯湯,與君長訣!

《訣別書》大意是說,

春天百花盛開,爭奇鬥豔,絢爛的色彩掩蓋了素潔的顏色.

琴聲依舊在奏響,但已經不是原來的人在彈奏了.

錦江中有相伴遊泳的鴛鴦,漢宮中有交援伸展的枝條。

他們都不曾離棄伴侶。

慨嘆世上的人,卻迷惑於美色,喜新厭舊。

琴絃已斷,知音永絕。明鏡破碎,夫妻分離。朝露晞解,緣分散盡。

好時光已過去,人也要分離。讓我做白頭吟,來哀惋離別的感傷。

希望您吃的好好的不要掛念我。

對著浩浩蕩蕩的錦水發誓,從今以後和你永遠訣別。

5樓:匿名使用者

王維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

過黃河後***寫了一首什麼詩

6樓:美女v信

五律·喜聞捷報

秋風度河上,大野入蒼穹。佳令隨人至,明月傍雲生。

故里鴻音絕,妻兒信未通。滿宇頻翹望,凱歌奏邊城。

急求一首宋詞,帶解釋的

7樓:淚之韻_栤歌

如夢令【宋】李清照

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

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簡析】

本篇是李清照早期的詞作之一。詞中充分體現出作者對大自然、對春天的熱愛。這是一首小令,內容也很簡單。

它寫的是春夜裡大自然經歷了一場風吹雨打,詞人預感到庭園中的花木必然是綠葉繁茂,花事凋零了。因此,翌日清晨她急切地向「捲簾人」詢問室外的變化,粗心的「捲簾人」卻答之以「海棠依舊」。對此,詞人禁不住連用兩個「知否」與一個「應是」來糾正其觀察的粗疏與回答的錯誤。

「綠肥紅瘦」一句,形象地反映出作者對春天將逝的惋惜之情。

詞的寫法別緻,側重於從聽覺方面來塑造形象並構成意境。作者不是平鋪直敘地去描寫百花凋殘的暮春景象,而是立足清晨醒後,從「昨夜」寫起,通過「雨疏風驟」,從聽覺上聯想,然後轉化為視覺形象:「綠肥紅瘦」。

值得指出的是,這「綠肥紅瘦」四字只不過是作者內心虛擬想象之詞,它還有一個向客觀現實轉化的過程。正因為這首詞有一個從聽覺到視覺,有一個從內心到客觀現實的轉化過程,所以才能給讀者留下廣闊的想象空間,便於進行藝術的再創造。這首詞之所以耐人咀嚼,其原因也正在這裡。

其次,通過問答進行感情上的對比烘托。這種寫法,不僅語言精煉生動,結構也由此顯得分外緊湊,使讀者有如聞其聲、如見其人的真切感。人物的身份、性格、教養以及感情上的細微差別也都歷歷在目,詞也由此而顯得生動活潑。

「卻道」一句,寫出了「捲簾人」觀察上的粗疏與感情上的淡漠,它恰好襯托出作者體察的細膩與情思的深婉。沒有這種細膩的體察與深婉的情思,是不可能寫出好作品來的。

再次,成功地使用擬人化的手法。詞中把本來用以形容人的「肥」、「瘦」二字,借來用以形容綠葉的繁茂與紅花的稀少,暗示出春天的逐漸消失。這一句不論是在語言的提煉上還是在修辭手法的使用上都是極富創造性的。

前面說過,這首詞很短,總共不過三十三字,但它卻能通過生活中一個極其普通的細節,反映作者豐富的內心世界,用語平白淺近,意境含蓄深厚,具有「弦外音,味外味」。黃了翁在《蓼園詞選》中說:「一問極有情,答以『依舊』,答得極淡,跌出『知否』二句來。

而『綠肥紅瘦』無限悽婉,卻又妙在含蓄。短幅中藏無數曲折,自是聖於詞者。」這段評語有助於我們對這首詞的理解。

念奴嬌①·赤壁懷古②

【宋】蘇軾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③。

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④。羽扇綸巾, 談笑間、強虜灰飛煙滅。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⑤。

人生如夢,一樽還酹江月。⑥

【註釋】

①又名《百字令》。雙調,一百字,仄韻,多用入聲。

②周瑜破曹操的赤壁 在今湖北浦圻縣,蘇軾所遊為黃州赤壁,一名赤鼻磯。

③千堆雪:流花千疊。「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又作「亂石崩雲,驚濤裂岸,捲起千堆雪」。

④周瑜二十四歲為東吳中郎將,人稱周郎。小喬為喬玄次女,其嫁周瑜在建安三年,為赤壁之戰十年前事。

⑤「笑應我多情早生華髮」的倒裝。

⑥酹: 以酒灑地,用以敬月。

【品評】

這首詞是元豐五年(1082)七月蘇軾謫居黃州時作。上片詠赤壁,下片懷周瑜,最後以自身感慨作結。起筆高唱入雲,氣勢足與「黃河之水天上來」相侔,而且詞境壯闊,在空間上與時間上都得到極度拓展。

江山、歷史、人物一齊湧出,以萬古心胸引出懷古思緒。接著借「人道是」疑似之言,把江邊故壘和周郎赤壁掛上了鉤。「亂石崩雲」 三句正面寫赤壁景色, 驚心駭目。

詞中把眼前的亂山大江寫得雄奇險峻,渲染出古戰場的氣氛和聲勢。對於周瑜,蘇軾特別激賞他少年功名,英氣勃勃。「小喬初嫁」看似閒筆,而且小喬初嫁周瑜在建安三年,遠在赤壁之戰前十年。

特意插入這一句,更顯得周瑜少年英俊 ,春風得意。詞也因此豪放而不失風情,剛中有柔,與篇首「風流人物」相應。「羽扇綸巾」三句寫周瑜的戰功,也很特別。

周瑜身為主將卻並非兵戎相見,而是羽扇便服,談筆風生。寫戰爭一點不渲染士馬金鼓的戰爭氣氛,只著筆於周瑜的從容瀟灑,指揮若定,這樣寫法更能突出他的風采和才能。蘇軾這一年四十七歲了,不但功業未成,反而待罪黃州,同三十左右就功成名就的周瑜相比,不禁深自感愧。

壯麗江山,英雄業績,激起蘇軾爽邁奮發的感情,也加深了他的內心苦悶和思想矛盾。故從懷古歸到傷己,自嘆「人間如夢」,舉杯同江上清風、山間明月一醉銷愁了。這首懷古詞兼有感奮和感傷兩重色彩,但篇末的感傷色彩掩蓋不了全詞的豪邁氣派。

詞中寫江山形勝和英雄偉業,在蘇軾之前從未成功地出現過。因此這首《念奴嬌》歷來被看作蘇軾豪放詞的代表作。不但詞的氣象境界凌厲無前,而且大聲鏗鏘,需要銅琵琶、鐵綽板來伴唱。

對於原破

8樓:流年運轉

江 城 子

蘇 軾乙卯正月二十夜記夢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

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

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

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

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

【註釋】

這是一首悼亡詞。作者結合自己十年來政治生涯中的不幸遭遇和無限感慨,形象地反映出對亡妻永難忘懷的真摯情感和深沉的憶念。

作者寫此詞時正在密州(今山東諸城)任知州,他的妻子王弗在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死於開封。到此時(熙寧八年)為止,前後已整整十年之久了。詞前小序明確指出本篇的題旨是「記夢」。

然而,夢中的景象只在詞的下片短暫出現,在全篇中並未居主導地位。作者之所以能進入「幽夢」之鄉,並且能以詞來「記夢」。完全是作者對亡妻朝思暮念、長期不能忘懷所導致的必然結果。

所以開篇使點出了「十 年生死兩茫茫」這一悲慘的現實。這裡寫的是漫長歲月中的個人悲涼身世。生,指作者;死,指亡妻。

這說明,生者與死者兩方面都在長期相互懷念,但卻訊息不通,音容渺茫了。作者之所以將生死並提,除闡明題旨的作用之外,其目的還在於強調生者的悲思,所以,接下去立即出現「不思量,自難忘」這樣的詞句。「不思量」,實際上是以退為進,恰好用它來表明生者「自難忘」這種感情的深度。

「千 裡孤墳,無處話淒涼」二句,馬上對此進行補充。闡明「自難忘」的實際內容。王氏死後葬於蘇軾故鄉眉山,所以自然要出現「千里孤墳」,兩地睽隔的後果,作者連到墳前奠祭的時機也難以得到。

死者「淒涼」,生者心傷。「十年」,是漫長的時間;「千 裡」,是廣闊的空間。在這漫長廣闊的時間空間之中,又隔阻著難以逾越的生死之間的界限,作者又怎能不倍增「無處話淒涼」的感嘆呢?

時、空、生死這種種界限難以跨越,那隻好乞諸於夢中相會了。以上四句為「記夢」作好了鋪墊。上片末三句筆鋒頓轉,以進為退,設想出縱使相逢卻不相識這一出人意外的後果。

這三句有很大的含量,其中揉進了作者十年來宦海沉浮的痛苦遭際,揉進了對亡妻長期懷念的精神折磨,揉進十年的歲月與體態的衰老。設想;即使突破了時、空與生死的界限,生者死者得以仍然「相逢」, 但相逢時恐怕對方也難以「相識」了。因為十年之後的作者已「塵滿面,鬢如霜」,形同老人了。

這三句是從想象中的死者的反映方面,來襯托作者十年來所遭遇的不幸(包括反對新法而乞求外調出京的三年生活在內)和世事的巨大變化。

下片寫夢境的突然出現:「夜來幽夢忽還鄉」。就全詞來講。

本篇的確是真情鬱勃,句句沉痛,而此句則悲中寓喜。「小軒窗,正梳妝」,以鮮明的形象對上句加以補充,從而使夢境更帶有真實感。彷彿新婚時,作者在王氏身旁,眼看她沐浴晨光對鏡理妝時的神情儀態,心裡滿是蜜意柔情。

然而,緊接著詞筆由喜轉悲。「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這兩句上應「千里 孤墳」兩句,如今得以「還鄉」,本該是盡情「話淒涼」之時,然而,心中的千言萬語卻一時不知從**說起,只好「相顧無言」,一任淚水湧流。

這五句是詞的主題:「記夢」。正由於夢境虛幻,所以詞的意境也不免有些迷離惝恍,作者不可能而且也用不著去盡情描 述。

這樣,反而可以給讀者留有想象的空間。結尾三句是夢後的感嘆,同時也是對死者的慰安。如果聯絡開篇的「十年」,再加上無限期的「年年」,那麼,作者對亡妻的懷戀,不就是「此恨綿綿無絕期」了麼?

本篇在藝術上值得注意的特點之一便是直抒胸臆,感情真摯。由於作者對亡妻懷有極其深厚的情感,所以即使在對方去世十年之後,作者還幻想在夢中相逢。並且通過夢境(或與夢境相關的部分)來酣暢淋漓地抒寫自己的真情實感,既無避忌,又不隱晦。

「不 思量,自難忘」,「無處話淒涼」,「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等句,都反映了直抒胸臆與吐屬自然這樣的特點。另一特點是想象豐富、構思精巧。作者從漫長的時間與廣闊的空間之中來馳騁自己的想象,並把過去,眼前,夢境與未來融為統一的藝術整體,緊緊圍繞「思量」、「難忘」四 字描寫。

全片語織嚴密,一氣呵成,但又曲折跌宕,波瀾起伏。上片八句寫夢前的憶念及感情上的起伏,下片前五句寫夢中的悲喜,末三句述夢後的喟嘆。情節,有起有伏;用筆,有進有退,感情,有悲有喜;極盡曲折變化之能事。

再一特點是語言爽快,純系白描。由於這是一首抒寫真情實感的詞作,語言也極其樸素自然,真情實境.明白如話,毫無雕琢的痕跡。這樣質樸的語言又與不同的句式(

三、四、

五、七言)的交錯使用相結合,使這首詞既俊爽而又音響淒厲,恰當地表現出作者心潮激盪、勃鬱不平的思想感情。具有一種古詩和律詩所難以產生的內在的節奏感和扣人心絃的藝術魅力。

唐五代及北宋描寫婦女的詞篇,多數境界狹窄,詞語塵下。蘇軾此詞境界開闊,感情純真,品格高尚,讀來使人耳目一新。用詞來悼亡,是蘇軾首創。

在擴大詞的題材,在豐富詞的表現力方面,本篇應占有一定的地位。

本篇完全可以同潘岳的《悼亡詩》,元稹的《遣悲懷》以及南宋吳文英的《鶯啼序》前後輝映,相互媲美。

以景寫一首詩,以風景為題寫一首詩

江南春 杜牧 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村行 杜牧 春半南陽西,柔桑過村塢。嫋嫋垂柳風,點點回塘雨。蓑唱牧牛兒,籬窺茜裙女。半溼解征衫,主人饋雞黍。朱坡絕句三首 之一 杜牧 煙深苔巷唱樵兒,花落寒輕倦客歸。藤岸竹洲相掩映,滿池春雨鸊鵜飛。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時牧...

以童年為題,寫一首小詩,以童年為題寫一首小詩(越多越好)

童年已去也 白首難往還 方今少年時 異日白髮顏 注 偶句押韻,押 先天韻 ian,an 一般每個人的童年都是比較難忘的,你可以用 把他們都記憶下來,通長小學都是會出題目讓大家寫一首詩,大家根據自己同年的回憶來寫就可以的。童年池塘邊的榕樹上 知了在聲聲叫著夏天 操場邊的鞦韆上 只有蝴蝶停在上面 黑板上...

以霧凇為題寫一首詩以禮物為題寫一首詩歌不少於12行

霧凇沆碭,天與雲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 湖心亭一點 與餘舟一芥 舟中人兩三粒而已。天公開物變戲法,霧霾千里罩素紗。輕拉帷幕隙光現,重塑山川姿彩吒。瓊草絨枝巒如染,凝脂裹玉潔無瑕。北風吹時白毛女,融在景裡了無華。一片雪花六瓣千山飛舞奇葩 此際倚欄望 何處紅蕊笑天 忽見 忽見 寒梅傲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