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陋室銘》與《愛蓮說》的一道題

2021-05-19 10:23:01 字數 5647 閱讀 6076

1樓:瑋鼎獨尊

物質生活不斷豐富,人們才更加需要追求心靈世界的豐富。「出淤泥而不染」和「惟吾德馨」固然值得讚揚,但是有時也應適時而論。通常人們覺得,為了討好上司,或者為得到其他好處,有時確實會違背自己的原則。

我覺得,只要不有背道德,自己覺得對的事情就應該下定決心去做。對於如何判斷對的事情,那就應該考慮到結果所產生的利益和自己的付出到底是否成正比了。

這兩個詞都是表現了不同流合汙,思想高尚.惟吾德馨原指香氣,這裡是指道德高潔,現實社會這樣得人可真不多見拉

2樓:孟祥迪

在物質生活不斷豐富的今天,我更認為應該提倡「淤泥而不染」和「惟吾德馨」,如果我們的精神世界被物質世界所代替,那我們的豈不都成為一個俗人了嗎?

3樓:匿名使用者

這兩個詞都是表現了不同流合汙,思想高尚.惟吾德馨原指香氣,這裡是指道德高潔,現實社會這樣得人可真不多見拉

4樓:咖哩辣椒

不太現實,

也就在書上有。

那些都是傳說中的了。

5樓:惡魔

要適應社會嘛`

不要死在1棵樹上!!!

觀點要靈活!

6樓:領

倒塌.........

我是加菲型的現實主義者

7樓:下弦月上

這都是心靈的境界

要在這個物慾橫穿的社會裡,我覺得沒有絕對的情操高尚.做的事不違背常例和人際交往原則就可以了

這僅僅是心靈的境界,我們內心是這樣的或懂得這樣的道理就可以了,還是應該現實點.

8樓:叢林猴

不管如何,堅定自己的信念,不要迷失自我,追求高尚!

《陋室銘》與《愛蓮說》的練習題

七年級的語文題《愛蓮說》,《陋室銘》!!

求22 短文兩篇 《陋室銘》與《愛蓮說》的考試卷子

9樓:遠哥我怕誰

我有教案 古人作文很講究韻律美,駢散句結合,講究押韻

10樓:櫻桃樹下的母愛

陋室銘的練習題

愛蓮說的練習題:

一、 默寫

1、《愛蓮說》一文中寫蓮花形象品質的名句是

2、《愛蓮說》一文中比喻君子通達事理,行為方正,因而美名遠揚的句子是

。 3、《愛蓮說》一文中比喻君子志潔行廉,又有莊重的儀態,令人敬意不敢侮的句子是

4、「與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思相反的一句是

5、文章的主旨句是

6、比喻君子既不與世同流合汙,又不孤高自許的句子是

7、集中表現蓮高潔品質的句子是

二、 填空

1、本文的作者是 , 代道州人, 家,學者稱他

2、本文運用 寫法,作者所託「物」是指 ,所言的的志是

。 3、作者寫蓮的過程中,又寫了菊、牡丹等花,這種寫法叫 ,這樣寫的作用是 ,本文寫「蓮」的品質,用 作正面映襯,用 作反面映襯。

4、「陶後鮮有聞」中的「陶」是指 我們學過他的一首詩是

一篇文是

6、寫出你喜歡的一種花,並說明喜歡的原因。

花名是: 喜歡的原因是:

7、文中有對一對反義詞是 和 。

三、 給下列加點的字注音並解釋

1、可愛者甚蕃( ) 2、出淤泥而不染( )

3、濯清漣而不妖( ) 4、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

5、陶後鮮有聞( ) 6、亭亭淨植( )

7、予謂菊( ) 8、宜乎眾矣( )

四、 翻譯下列句子

1、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2、 香遠益清,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參考資料

11樓:匿名使用者

陶淵明的《桃花源記》歷來倍受人們推崇。《語文課程標準》將其列為

中學生必讀古文之一,各種版本的教材也均把她作為精講課文。然而文中一處有誤的註釋卻始終未被更正。這就是「悉如外人」中的「外人」。

仔細查閱各種版本的註釋均為「桃花源以外的世人,下同」。「下同」是指另兩處,即「遂與外人間隔」、「不足與外人道也」。這兩句均為桃源中人所言,這樣解釋無可爭辯。

但「悉如外人」中的「外人」也這樣解釋就十分謬誤了。此處的「外人」應作「世外之人」,也即「世俗社會以外的人」。理由有三:

首先,從前後文關係上看。「悉如外人」是指「男女衣著」,就是說:人們的穿著打扮都像「外人」。

是誰眼中的「外人」?從「緣溪行------怡然自樂」都是寫漁人進入源中前後所見景象。「芳草鮮美,落英繽紛」的多姿多彩的優美環境中,漁人之「甚異之」、「欲窮其林」,固然是極寫此處桃花林芳香與色彩的神異,又何嘗不能傳達出漁人「此景只應天上有,人間難得幾回見」的慨嘆。

與外界聯結的通道之幽深將桃花源渲染得更為神祕。不為人知的無名山洞竟閃爍出忽明忽暗之微光,勉強能通過一個人的小山洞延伸數十步之後竟然另有洞天,確乎神極!漁人進得洞來,但見「土地平曠,屋舍儼然」,其間恰當地點綴著良田、美池、桑竹之類,好一派旖旎的田園風光!

這幅靜美的畫面竟有「雞犬相聞」之聲飄來,撩人情懷。更有男女從從容容「往來種作」,老人們倚牆靜坐於陽光下閉目養神,間或悠然地拉扯家常,小孩們則或團坐說笑或追跑嬉戲,好一幅逍遙自在、恬靜安樂的生活圖景。這些顯然與世俗社會的汙濁、紛爭格格不入。

為何惟獨穿著打扮與世俗社會一模一樣呢!因此可以判斷「外人」當指漁人所熟知的人以外的人,也即漁人所在世俗社會之外的人。

再看下文「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這裡省略的主語是源中人,他們看到漁人的反應是「大驚」,並立刻看出不是自己人,「問所從來」。如果漁人的衣著跟他們一樣的話,他們的反應有必要如此誇張嗎!

就此可見,將「悉如外人」中的「外人」解釋為「桃花源以外的世人」是不合情理的。

其次,從史實的角度看。據桃源中人說,他們是「避秦時亂」而進入桃源的,且「不知有漢,無論魏晉」,就是說他們應該基本保持秦時的穿著才對。而作者寫明的時間是「晉太元中」。

從秦至晉其間數百年,社會狀況已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服飾的演變也再自然不過了。要讓桃源內外的服飾變化同步進行似乎不大可能。

而實際上魏晉南北朝時期,是我國古代服裝史上又一個大轉變的時期。由於大量少數民族進入中原地區,胡服成為社會上司空見慣的裝束,一般平民百姓的服裝,受胡服的影響最為強烈。他們將胡服中窄袖緊身、圓領、開衩等因素吸收到原有的服飾中來。

漢族貴族也在胡服的基礎上加以變化,方法是將其長度加長,加大袖口和褲口,改左衽為右衽。但禮服仍然是傳統的漢族禮服形式。而傳統冠服制在漢代才確立 。

漢代深衣仍很流行,漢代是傳統冠服制的確立時期。漢代的褲是開襠的,褲,古稱絝。《說文》:

「絝,脛衣也。」《釋名·釋衣服》:「絝,跨也,兩股各跨別也。

」 因此將「悉如外人」中的「外人」解釋為「桃花源以外的世人」是不符合歷史實際情況的。

第三,從陶淵明的哲學思想上看。陶淵明心中的理想社會是那種小國寡民、與世無爭的社會形態。本文就集中體現了他的這一理想。

在那裡生活著的是普普通通的人,一群避難的人,而不是神仙,只是比世人多保留了天性的真淳而已;他們的和平、寧靜、幸福,都是通過自己的勞動取得的。古代的許多仙話,描繪的是長生和財寶,桃花源裡既沒有長生也沒有財寶,只有一片農耕的景象。這是和他處的環境有關,他處在東晉的末年,他生活的很長一段時間是在東晉的最後一個年號「義熙」年間。

「義熙」年間政治混亂、民不聊生,官場非常黑暗,而他做一個小的地方官。他不能夠忍受粗俗的上級的指手劃腳,也不能夠忍受和民眾之間的種種矛盾衝突,所以他選擇了歸隱這條路。實際上是對自己的人格和自己的社會理想、人生信條的一種自我的珍視、珍愛,所以他做了一個隱士。

這樣的人生道路對於他個人來說當然是很痛苦的,他有一些田產,但是很有限。所以他到40多歲以後親身參加勞動,這在古代詩人裡是很少有的。他那些描寫自己親自耕種的這些詩文不是虛構的,他是有真切體驗的,這個其實大家都很熟悉不必說了。

在勞動當中,使得他更加的親切自然,使得他的人生態度更加恬淡,使得他和周圍的民眾、農民們有著一個真切的、很樸實的關係。應該說他的晚年生活是安逸祥和的,但他並未放棄他的理想。試想他怎麼可能在他心中美好的生活圖景中抹上自己所厭棄的生活場景呢?

因此說「桃源中人穿著跟世人一樣」有違作者初衷。

綜上所述,「男女衣著,悉如外人」中的「外人」不能解釋為「桃花源以外的世人」;而應該解釋為「世外之人」。一管之見,請方家指正。

《陋室銘》與《愛蓮說》的異同

12樓:116貝貝愛

一、相同點:

《陋室銘》與《愛蓮說》兩文都屬議**,兩文都是駢散結合,讀來抑揚頓挫,和諧悅耳。

二、寫作背景不同

1、《陋室銘》:作者因在任監察御史期間,曾經參加了王叔文的「永貞革新」,反對宦官和藩鎮割據勢力。革新失敗後,被貶至安徽和州縣當一名通判。

按規定,通判應在縣衙裡住三間三廂的房子。可和州知縣見作者被貶,故意刁難之。

2、《愛蓮說》:據清鄧顯鶴《周子全書》《年譜》記載:「八年癸卯。

先生四十七,正月七日,行縣至於都,邀餘杭錢建侯(拓)、四明沈希顏遊巖題石,並有詩刻石。五月,作《愛蓮說》,沈希顏書,五摶篆額。錢拓上石,即十五日事也。

」先生四十七,即嘉祐八年(1063)。

三、表達的思想感情不同

1、《陋室銘》:《陋室銘》是唐代詩人劉禹錫所創作的一篇託物言志駢體銘文。全文短短八十一字。

文章層次明晰,先以山水起興,點出「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主旨,接著從室外景、室內人、室中事方面著筆,渲染陋室不陋的高雅境界,並引古代俊彥之居,古代聖人之言強化文意,以反問作結,餘韻悠長。

2、《愛蓮說》:《愛蓮說》是北宋理學家周敦頤創作的一篇散文。前一部分對蓮花高潔的形象極盡鋪排描繪之能事;第二部分則揭示了蓮花的比喻義,分評三花,並以蓮自況,抒發了作者內心深沉的慨嘆。

四、寫作內容不同

1、《陋室銘》:借讚美陋室抒寫自己志行高潔,安貧樂道,不與世俗同流合汙的意趣。

2、《愛蓮說》:通過對蓮的形象和品質的描寫,歌頌了蓮花堅貞的品格,從而也表現了作者潔身自愛的高潔人格和灑落的胸襟。

13樓:hyu昱

同:

兩篇

文章都表達了作者的高潔志趣。兩篇文章的主旨都藉助於外物表達出來(託物言志):《陋室銘》藉助於「陋室」來表達,《愛蓮說》藉助於「蓮花」來表達,使得文章意境雋永,韻味深長。

兩篇文章都通過寫其他事物與作者所要歌詠之物進行關聯:《陋室銘》寫「諸葛廬」和「子云亭」,作者將自己的陋室與諸葛廬、子云亭相提並論,從而彰顯自己做人的準則、表明心志——無論身處何種境遇,都要堅守初心,做到清靜守正、淡泊名利、安貧樂道。《愛蓮說》不僅寫「蓮」,還寫「菊」和「牡丹」,表達了作者不慕名利、潔身自好、不與世俗同流合汙的人生態度,同時也表明自己既不認同避世的人生態度(菊之愛),更是鄙棄和厭惡追名逐利的世俗心理(牡丹之愛)。

異:

《愛蓮說》作者既要頌蓮之潔,更要諷世之濁。不同於《陋室銘》的是,《愛蓮說》不僅表達了高潔志趣,還婉轉地批判了追名逐利,趨炎附勢的汙濁世風。

陋室銘 愛蓮說閱讀分析題及答案,閱讀《陋室銘》,《愛蓮說》回答問題

這些都是老師給我們的答案,其中2.3.4題跟我們出的題 一字不差 1.環境 清幽寧靜 2.與人交往 高雅脫俗 3.室內活動 生活情趣高雅 描繪了作者居室的情景,極力形容陋室不陋,表達了作者高潔傲岸的節操和安貧樂道的精神。表明自己也具有古代名賢的志趣 抱負 節操。與開頭 惟吾德馨 相呼應,強調陋室不陋...

陋室銘寄託了作者怎樣的志趣陋室銘和愛蓮說分別寄託了作者怎樣的志趣

從主題看,陋室銘 通過對居室的描繪,極力形容陋室不陋,陋室銘 一文表現了作者不與世俗同流合汙,潔身自好 不慕名利的生活態度。表達了作者高潔傲岸的節操,流露出作者安貧樂道的隱逸情趣。從立意看,陋室銘 以襯托手法託物言志。並以反向立意的方式,隻字不提陋室之 陋 只寫陋室 不陋 的一面,而 不陋 是因為 ...

《愛蓮說》的說字什麼文體《陋室銘》《愛蓮說》中的銘和說是一種怎樣的文體?

是一種記敘 議 體。可以說明事理,也可以發表議論或記敘事物,都是為了闡明一個道理,往往是借一件事情或一種現象來表述作者對某些事物或問題的見解,篇幅一般不長。跟現在的雜文大體相似。說 的語言通常簡潔明瞭,寓意深刻 寫法較靈活,通常採用以小見大的辦法,借講寓言故事 狀寫事物等來說明事理,這就是常說的 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