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羽為什麼被諡為壯繆這個醜諡號,關羽為什麼被諡為壯繆這個諡號

2021-03-22 04:48:09 字數 6510 閱讀 5586

1樓:小肥仔

關羽為「壯繆」,武而不遂曰壯,名與實爽曰繆,整體的就是說他在領軍方面有能力,沒有發揮出來(武而不遂),有些名不符實(名與實爽),雖不算好,但也不是什麼惡諡。

壯繆解釋:按照周朝的諡法 ,"壯",威德剛武是壯;死於原野是壯;勝敵克亂是壯;好力致勇是壯。

縱觀關羽一生的事蹟,這裡面似乎有好幾個都可以適用於他:

1、死於原野:關羽最終敗走麥城,死於戰事,這個諡號帶有一定惋惜的意味;

2、勝敵克亂:關羽在襄樊戰役中消滅于禁,曹仁主力軍隊,威震華夏,南郡會戰中絕北道阻攔所有試圖到達江陵的援軍和補給;

3、好力致勇:關羽在白馬曾經於萬眾之中刺殺顏良,這個諡號帶有肯定但也不是完全的肯定。

2樓:天線寶寶

關羽所得壯繆,實在不能說是個好諡號,武而不遂曰壯,名與實爽曰繆,意思是武力高強,可惜志向沒有實現、盛名之下其實難副。說到底,也是諷刺吧。

關羽的諡號本來不成問題,《三國志·蜀書·後主傳》記錄了追諡的經歷「(景耀)三年(公元260年)秋九月,追諡故將軍關羽、張飛、馬超、龐統、黃忠。」《趙雲傳》也說「於是關羽、張飛、馬超、龐統、黃忠及雲乃追諡,時論以為榮。」在《關羽傳》明確記載「追諡羽曰壯繆侯」。

按繆穆古通用,若秦穆魯穆在《孟子》,漢穆生、晉穆彤在史皆為繆。宋岳飛諡武穆,意與此同。今乃以為惡諡,如諡法「武功不成曰繆」,蔡邕《獨斷》「名實過爽曰繆」,豈理也哉!

若果為惡諡,則史不應雲追諡之典,時論以為榮矣。

考諡法「佈德執意曰穆,中情見貌曰穆」。《禮記•大傳》「以序昭穆」,古本「穆」作「繆」,左傳「穆」多作「繆」,是「穆」「繆」古今皆通。

而「繆」諡呢?用「繆」這樣惡諡的非常少見,時代較近的有西漢張勃、北周薛善,不過距三國都有幾百年。

巧合的是,《晉書·何曾傳》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何曾為人貪鄙,在禮官議論諡號時,博士秦秀提議諡為「繆醜」,雖然最終未獲採納,但可見時人明確「繆」為惡諡,斷無和美諡「穆」相混的道理,兩字非通假甚明。

死於原野,勝敵克亂,好力致勇,屢徵殺伐,武而不遂,武德剛毅,加上一點名過其實,壯繆的諡號可謂關羽的完美寫照。本不需要溢美關羽的人多次一舉,要是沒有失荊州的令人扼腕,關羽何能為武聖!

3樓:無雙幷州狼騎

個人理解,關羽生平,算起來經歷大小戰役無數。最出色的就是水淹七軍,然而立馬敗走麥城就把水淹七軍的光輝蓋過去了。其他的關羽還真沒什麼出色的戰役。

再看戰鬥,最出色的就只有斬顏良。但是顏良是何人?河北四挺柱?

笑話,我翻了很多史料,顏良只有一句記載,就是被關羽砍。並且顏良是死在麾蓋下,打仗還用麾蓋的,要麼是指揮,要麼就是武將還沒出戰。並且張遼領三千兵馬正面戰袁紹軍,張遼的軍事才能在三國裡有多強應該不用提了。

另外再談談關羽敗績,劉關張一起在小沛,被高順八百陷陣營攻城,最後被打得棄城而逃。關鍵是劉關張收攏殘兵萬餘,並且當時劉關張經營了至少一年多。也就是說不是新兵了。

綜上,關羽的確是名不副實

關羽為什麼被諡為壯繆這個諡號?

4樓:天線寶寶

關羽所得壯繆,實在不能說是個好諡號,武而不遂曰壯,名與實爽曰繆,意思是武力高強,可惜志向沒有實現、盛名之下其實難副。說到底,也是諷刺吧。

關羽的諡號本來不成問題,《三國志·蜀書·後主傳》記錄了追諡的經歷「(景耀)三年(公元260年)秋九月,追諡故將軍關羽、張飛、馬超、龐統、黃忠。」《趙雲傳》也說「於是關羽、張飛、馬超、龐統、黃忠及雲乃追諡,時論以為榮。」在《關羽傳》明確記載「追諡羽曰壯繆侯」。

按繆穆古通用,若秦穆魯穆在《孟子》,漢穆生、晉穆彤在史皆為繆。宋岳飛諡武穆,意與此同。今乃以為惡諡,如諡法「武功不成曰繆」,蔡邕《獨斷》「名實過爽曰繆」,豈理也哉!

若果為惡諡,則史不應雲追諡之典,時論以為榮矣。

考諡法「佈德執意曰穆,中情見貌曰穆」。《禮記•大傳》「以序昭穆」,古本「穆」作「繆」,左傳「穆」多作「繆」,是「穆」「繆」古今皆通。

而「繆」諡呢?用「繆」這樣惡諡的非常少見,時代較近的有西漢張勃、北周薛善,不過距三國都有幾百年。

巧合的是,《晉書·何曾傳》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何曾為人貪鄙,在禮官議論諡號時,博士秦秀提議諡為「繆醜」,雖然最終未獲採納,但可見時人明確「繆」為惡諡,斷無和美諡「穆」相混的道理,兩字非通假甚明。

死於原野,勝敵克亂,好力致勇,屢徵殺伐,武而不遂,武德剛毅,加上一點名過其實,壯繆的諡號可謂關羽的完美寫照。本不需要溢美關羽的人多次一舉,要是沒有失荊州的令人扼腕,關羽何能為武聖!

秦「繆醜」和關「壯繆」為什麼諡號都有個「繆」字

關羽有一個「壯繆侯」的諡號,怎麼來的?

5樓:蟑螂惡霸犬

三國亂世時期英雄豪傑輩出,提到在後方指點江山的謀士我們會想到諸葛亮、周瑜這些驚豔決絕的人才,提到有名的將領我們就會想到趙雲、關羽等以一敵十的名將,自從桃園三結義之後關羽和張飛就忠心耿耿的跟隨劉備,從劉備屈居人下再到劉備建立自己的蜀國他們兩個人對劉備一直鼎立支援,在劉備建立大業的過程中發揮的作用是其他人所不能比的。

關羽被尊為蜀國五虎上將之首,更是被後世稱之為關公,關羽為了劉備南征北戰未曾有過二心,也是劉備非常信任的一個兄弟及手下,就連被曹操生擒之後曹操予以厚禮相待,也拒絕曹操誓死追求劉備。

在關羽圍攻襄樊的戰爭中曹操派出徐晃對戰,孫權又派出大將呂蒙在背後偷襲,關羽在前後都受敵的情況下派人向劉封求助,但是並沒有等到援兵最後兵敗被殺。

死後的關羽被孫權將首級送給了曹操被以諸侯禮厚葬於魏國地界,孫權又把關羽的順序也已諸侯禮葬在吳國地界,而真正屬於關羽的蜀國只能以衣冠冢厚葬關羽,後來劉禪繼位在追諡原來的功臣時把關羽追諡為壯繆侯,壯繆侯這個稱號在外人看來是在是一個充滿諷刺意味的諡號,壯繆的意思是武力高強但是都沒有能力實現自己的志向。

分開來說壯字代表的確實是一個好的意思,但是繆在諡號中實在不是一個好的象徵,有關於關羽的稱號有多種說法,有人猜測可能是因為關羽大意失了荊州之後一直沒有被原諒,所以才會得到這樣一個諡號,

但是劉備作為一個忠義兩全的人對待自己的兄弟是不可能做這樣的一個事情的,所以這種猜測是錯誤的,而且這次追諡分別是為關羽、張飛、馬超、龐統、黃忠幾位大將,這明明是一件非常榮耀的事情,如果說真的認為關羽有錯又怎麼會為他關於追諡呢?

再有說關羽自己就是沒有為劉備打下天下,本身就是屬於壯志未酬所以這個繆字也是正確的,還有說到古代經常多為通假字,繆用為穆是為誇讚的意思,而且就算關於曾經犯過一些小的錯誤,相比較他為祖國做下的貢獻相比這些錯誤是可以忽略不計的,所以關羽的諡號不可理解為是諷刺的意思。

6樓:夏淺墨

因為當時劉禪覺得關羽個人素質和職務這不成正比。

7樓:yue雪玉

關羽在百姓心中是神聖的,切「壯繆候」的諡號應該在百姓心中的稱號吧。

8樓:摯愛走原地徘徊

就是說他在領軍方面有能力,沒有發揮出來,有些名不符實。

9樓:匿名使用者

壯繆的意思是武力高強但是都沒有能力實現自己的志向。

10樓:你的貓哥呀

關羽所得壯繆,意思是武力高強,可惜志向沒有實現、盛名之下其實難副。

11樓:匿名使用者

關羽的貢獻很大 在老百姓的心裡位置很重要 在領軍方面又很有能力

12樓:孤久

穆繆是通假字,關羽的諡號應該是「佈德執意」「中情見貌」的「穆」

13樓:匿名使用者

說明他的貢獻非常大,而且還在不斷地增加自己的實力。

14樓:溫眸淺含如水

按照周朝的諡法 ,"壯"字,威德剛武的稱之為壯。

關羽的諡號壯繆 秦檜的諡號是繆很 這說明了什麼

15樓:匿名使用者

歷史對他的評價是個草包,但是為了政治目的,社會的標杆,硬被搬成了高大偉岸的形象。

關羽的品格獲世人推崇,為何被追諡為「壯繆侯?

16樓:匿名使用者

建安二十四年(也即公元219年),關羽率軍從荊州南郡出兵,進攻曹魏佔據的襄陽、樊城,由此拉開了襄樊之戰的序幕。此戰,關羽之功威震華夏――生擒于禁,斬殺龐德,迫使曹操企圖遷都以避其銳;還是此戰,關羽兵敗麥城被殺――徐晃增援,呂蒙遊戲,關羽腹背受敵之下被迫敗走麥城。

關羽(甄子丹)

為何關羽最終落得死無全屍的下場?關羽「傲上而不忍下」,而這個「傲」字,似乎註定了關羽之死有些「理所當然」――這世界不會圍繞某一個轉,陣營內部的人能夠理解關羽,其它陣營的人會體恤關羽嗎?在那個人命如草芥的時代,誰都不比誰珍貴。

關羽(於榮光)

有人認為,後主劉禪追諡關羽為「壯繆侯」,是對關羽功績的抹殺,這是一個惡諡!

「武而不遂曰壯,名與實爽曰繆」,雖然這算不上什麼好的諡號,但也絕非什麼惡諡。當然,比起其他四位「五虎上將」的諡號,關羽的諡號確實是差了點――張飛的諡號:恆侯,馬超的諡號:

威侯,黃忠的諡號:剛侯,趙雲的諡號:順平侯。

關羽(王者榮耀)

先說「壯」,「武而不遂曰壯」,什麼意思?固然,關羽勇武異於常人,軍事實力也比較強;但是,襄樊之戰使得曹魏、蜀漢的實力受損,尤其是蜀漢,不僅損兵折將,更丟掉了荊州這個重要的軍事據點,迫使三國形勢發生重大轉折!而這一切,難道與關羽沒有關係嗎?

襄樊之戰一敗塗地,難道不能說明關羽「雖然有能力但沒有成功」嗎?那麼,用「壯」來表達「肯定中帶有惋惜」之意,有什麼問題嗎?

關羽(陸樹銘)

再說「繆」,「名與實爽曰繆」,有問題嗎?關羽的志向是什麼?興復漢室!

沒錯,比起劉備來說,關羽終其一生都在為實現「興復漢室」這個理想而奮鬥,可惜,他終究沒能等到那一天的到來――縱然武力高強,可惜志向未能實現,「盛名之下,其實難副」,這麼說關羽又有什麼問題嗎?

關於關羽諡號的問題

17樓:把我王老吉撂下

三國志中是「壯繆」吧?如果你能認可這點的話,那是傳言諸葛亮在評定關羽時認為此人實際做了不少糊塗事,對蜀漢不利,故在讚揚其武功的「壯」後又加了一個貶義的「謬」;但正式追封時,大家又覺得不忍,故而改偏旁為「繆」。

18樓:匿名使用者

諡忠義神武靈佑仁勇顯威護國保民精誠綏靖翊贊宣德關聖大帝!- -!(劉備這傢伙真有能耐)

關羽生前除曹操奏請漢獻帝封其為漢壽亭侯外,正式官職為襄陽太守、都督荊州事務。劉備封賜的爵位先為蕩寇將軍,後為前將軍,列蜀漢「五虎上將」之首。在其歿後的41年,即三國蜀景耀三年(260,正好是其誕辰100週年),後主劉禪追諡為壯穆侯。

然而,從南北朝開始,直到清朝末年,關羽受歷代封建帝王的祟封有增無減,「侯而王,王而帝,帝而聖,聖而天」,褒封不盡,廟祀無垠,關羽名揚海內外,成為歷史上最受崇拜的神聖偶像之一,以致與孔夫子齊名,並稱「文武二聖」。

關羽是以忠貞、守義、勇猛和武藝高強稱著於世。歷代封建統治者都需要這樣的典型人物來作為維護其統治的守護神,因而無比地誇張、渲染其忠、義、勇、武的品格操守,希望有更多的文臣武將能象關羽那樣盡忠義於君王,獻勇武於社稷。

給關羽加爵封王始於宋代。徽宗趙佶於祟寧元年(1102)追封關羽為「忠惠公」,使羽由侯爵進為公爵。事隔一年,又於崇寧三年進封羽為「崇寧真君」;大觀二年(1108)再封羽為「昭烈武安王」;宣和五年(1123)又封羽為「義勇武安王」。

在短短的21年內,趙佶追封關羽多達4次,由侯進公,由公進君,由君進王。南宋第一個皇帝趙構也宣稱關羽能「肆摧奸宄之鋒,大救黎元之溺」,於建炎二年(1128)加封羽為「壯繆義勇武安王」,其子趙昚更稱關羽「生立大節與天地以並傳,投為神明亙古今而不朽」,「名著史冊,功存生民」,於淳熙十四年(1187)加封羽為「壯繆義勇武安英濟王」。

宋亡之後由蒙古族入主中原,建立元朝。元文宗圖帖睦爾於天曆元年(1328)在南宋給羽的封號上去掉「壯繆」,改為「顯靈」,全稱謂「顯靈義勇武安英濟王」。

封關羽為帝始於明代。朱元璋死後,由太子朱允繼位,年號「建文」。建文三年(1399)朱棣發動武裝政變,以「清君側」為名攻克南京,奪得皇位。

朱棣說他的行動得到關羽顯靈保佑,由他當皇帝乃是「天意」。皇帝說關羽是神,各級官吏和黎民百姓亦都把關羽當神來敬。到了明朝中後期的正德四年(1509),朝廷下令將全國的關廟一律改稱「忠武廟」。

萬曆二十二年(1594),

應道士張通元的請求,神宗朱翊鈞進封關羽為帝,關廟的稱謂亦由「忠武」改為「英烈」。萬曆四十二年(1614)十月,朱翊鈞封羽為「三界伏魔大神威遠震天尊關聖帝君」(見《咳餘叢考》《老圃叢談》兩書)。《解縣誌》和《山西通志》對關羽封帝的記載與上述說法有異:

一說是萬曆十八年(1590)封羽為「協天護國忠義帝」;一說是萬曆十年封羽為「協天大帝」。孰為信史,有待考證。

清代統治者也是極為祟信關羽的。入關前世祖福臨與蒙古族諸汗結拜兄弟,聲言「亦如關羽之與劉備,服事唯謹也」。入關後的順治元年(1644),即封羽為「忠義神武關聖大帝」。

聖祖玄燁於康熙四十二年(1703)西巡途經解州時拜謁關帝廟,親書「義炳乾坤」匾額。世宗胤禛於雍正四年(1726)追封羽的遠祖、祖父、父親為公爵。乾隆之後,歷嘉慶、道光二朝,羽的封號陸續加成「仁勇威顯護國保民精誠綏靖羽贊宣德忠義神武關聖大帝」,多達24字,比之歷代表彰尤著。

文宗奕寧於咸豐五年(1855)追封羽的遠祖為「光昭王」,祖父為「裕昌王」,父親為「成忠王」。這樣,自羽以上四世,三王一帝,顯耀炫赫,連清室的皇宮裡也供起了關羽的神位。

關羽是為什麼會被神話,關羽為何被神話?

簡單來說,被神話是因為從民眾到皇帝都喜歡他,需要他,民眾看重關羽的義氣,封建社會的黑暗,讓民眾必須有精神寄託,關羽就變成民眾的精神寄託,皇帝看重關羽的忠,神話關羽的目的在於宣傳忠君愛國,鞏固政權。而且中國至商代開始,聖人崇拜就代替了宗教信仰。這是關羽被神化的基礎和可能性。明清以來,隨著關廟升格為武廟...

關羽為什麼是紅臉?張飛為什麼是黑臉?曹操為什麼是白臉?如題

從藝術化角度看,都是後人加了想像力的,比如傳說關羽是為了和張飛比試舉重把臉漲紅的,這種說法估計也不太有人敢相信,而張飛因為是殺豬的,而且主要是要猛,所以為黑臉,曹操形容為奸臣當然為白臉,而劉備兩手過膝是有帝王之相,阿斗據說是被劉備在長阪坡一摔給摔壞了的。這些其實都是傳說,大家見仁見智吧。臉譜紅色 表...

關羽被後人稱為什麼,關公為什麼被後人稱為戰神?

關羽被後人稱為關帝爺 關公為什麼被後人稱為戰神?關公為什麼被後人稱為戰神 關羽去世後,逐漸被神化,被民間尊為 關公 又稱美髯公。歷代朝廷多有褒封,清代奉為 忠義神武靈佑仁勇威顯關聖大帝 崇為 武聖 與 文聖 孔子齊名。三國演義 尊其為蜀國 五虎上將 之首,毛宗崗稱其為 演義 三絕 之 義絕 各朝皇帝...